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浩

    目的:研究和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的患者治疗效果都比较好,患者面型有了显著改善,上下牙的咬合比较好而且保持稳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NA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明显大于治疗之前,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上下牙的咬合和患者的面型,使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秦春丽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其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头颅定位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SNB角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NB角、SNA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HIP-14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侧面面型及上下牙的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颌骨生长模式与上气道相关研究

    作者:杨莉;邓海艳;张红妤;韩蓓蕾;刘海霞

    目的 评价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牙合)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常、76.2.≤SNB角≤84.0.为下颌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上下颌正常组(A组)12例、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组(B组)10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组(C组)9例、双颌后缩组(D组)9例.分析患者术前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片.结果 上下颌不同生长型组ANB角、FMA角、下颌骨总长、下颌骨体长、ad 1-PNS、ad2-PNS、ANS-PNS to PPW、AAO-PNS、P-PP、PH-PPH、ANS-PNStoP角、P-SN及M-S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并且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间口咽部及软腭部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生长模式的不同运用合适的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

  • 肌功能增强器矫治上颌前突4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雪梅;谢兴潜

    目的:探讨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A、B2组.A组采用肌功能增强器与直丝弓矫正技术联合矫正,B组单独采用直丝弓矫正.拔牙矫正6个月后拍摄X线片,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上颌骨各项指标: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U6的前移量.2组的测量值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A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矫治前、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A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上、下切牙的唇倾度、SNA、SNB、FMA、上颌平面角、颌凸角、U1-FH、U1-PP显著优于B组(P<0.05),即A组比B组切牙内收更多,且U6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上颌前突病例多数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肌功能增强器为夜间使用,可解除患者口呼吸,加快牙移动,减少支抗丧失,提高矫正效率和效果.

  • 青少年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比较

    作者:顾永佳;陆胜男;高美琴;顾鑫宇;石慧;马俊青

    目的: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Ⅰ、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Ⅰ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进行关节间隙的测量,测量出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安氏Ⅱ类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前间隙大,后间隙小;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较1分类患者上间隙、前间隙明显增大,后间隙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安氏Ⅱ类患者髁突长度显著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安氏Ⅱ类2分类者尤其短(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患者较Ⅰ类患者髁突位置明显靠后下且髁突长度变短,Ⅱ类2分类患者尤为明显,应尽早进行正畸治疗,引导髁突回归正常位置.

  • 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舌体与舌骨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庄巧红;胡心怡;高文岚;肖轺穆;邓梦昭;潘晓岗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舌体、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舌及舌骨位置与错(牙合)畸形矢状向牙和颌骨位置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3.7岁,男7例,女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平均年龄14.3岁,男4例,女11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舌体位置(U'O、S'O、ET、HET和Ltg1-7),舌骨位置(C3H、H'H、GoGn-H)以及牙、颌骨的矢状向指标.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2组测量值进行成组t检验,并分析两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舌体高度大于安氏Ⅰ类,差异有显著性(P<0.05).舌体长度、姿势位及舌骨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安氏Ⅰ类错(牙合)组,HET与CoA显著相关(r=0.691,P<0.01),S'O分别与CoA、U1L1显著相关(r=0.689,P<0.01;r=-0.673,P<0.01),C3H与ANB相关(r=-0.519,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组,HET分别与CoA、CoGn显著相关(r=-0.528,P<0.05;r=-0.569,P<0.05),S'O分别与CoA、CoGn、GoGn及GoGnSN显著相关(r=-0.551,P<0.05;r=0.535,P<0.05;r=0.626,P<0.05;r=0.531,P<0.05),GoGnH分别与MP、OP显著相关(r=0.540,P<0.05;r=0.617,P<0.05).结论: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舌体高度存在显著差异,舌体高度及舌体垂直位置和上颌长度相关.舌体及舌骨的位置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和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矢状向颌骨及牙位置上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

  • 逐步和一次大程度前移下颌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及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影响

    作者:刘莹;汤欢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促进颞下颌关节(TMJ)和下颌骨的生长改建是正畸治疗追求的目标.许多学者针对逐步和一次大程度前移下颌对矫治效果及TMJ改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肌激动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赵福燕;霍雷

    肌激动器是功能矫治器的一类,主要用于矫治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并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此类矫治器的矫治时机、临床应用的注意问题、改良设计、对骨和牙槽骨的效应、对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运动的影响及其稳定性作一综述.

  • 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张子扬;李玉如;黄统

    目的 通过对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磨牙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选择方法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12例患者,根据情况分别拔除上颌第二或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三磨牙,均采用MBT技术矫治.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10项测量指标中,有4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集中反映了2种治疗方法在牙性变化和骨性变化中的不同.结论 拔除磨牙可以成功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 下切牙缺失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体会

    作者:徐晓梅;杨四维

    先天缺牙是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导致牙数减少的一种畸形,减少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见于恒牙列,其发生率为2.3~6%.在临床中以下颌切牙的缺失较为常见.它常引起上下牙量不调,导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异常,上下中线不正,增加正畸治疗中良好(牙合)关系重建的难度,尤其是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故临床矫治设计与常规不同,多以Bolton指数为参考,通过不对称拔牙、邻面去釉以及改变牙齿的轴倾度或唇颊倾度等来获得良好的(牙合)关系.本文介绍1例下切牙缺失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 大连地区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临床诊断参考指标的筛选

    作者:任璐;里天姝;刘红彦

    目的:收集并筛选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头影测量的参考指标,及时作出临床诊断,并为矫治计划的设定和预测矫治结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阶段处于CVs Ⅰ-CVsⅢ期的骨性安氏Ⅰ类(对照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病例组)各50人(男、女各25人)进行X线头影测量,用专业测量软件确定软组织标记点30个、硬组织标记点54个.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及ROC曲线法进行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OC曲线下面积(AZ)大于0.9的指标定为终敏感指标.结果:105项测量指标中,29项指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23项具有组别差异,4项具有性别差异,2项既有组别又有性别差异.2项指标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AZ>0.9).结论:筛选出ANB、A-NPog(mm)2个敏感指标,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诊断和矫治计划设定及预后提供参考.

  • 下颌前伸对成年大鼠髁突软骨X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威;焦雪雯;刘月华

    目的:建立年轻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动物模型,以X型胶原为检测指标,观察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与下颌前伸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 9 周龄雌性大鼠75 只,分为3 组,其中2 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戴用统一规格自制的咬合前导矫治器,分别戴用12 h和24 h.3 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后3、7、14、21、30 d处死后取双侧髁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髁突软骨组织切片中X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24 h实验组X型胶原表达量在21 d时高,且高于其他实验组;而12 h实验组峰值出现在30 d.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功能矫治下颌前伸均能诱导年轻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发生改建,但与12 h间歇性加力方式相比,24 h持续加力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