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宫腔镜的设计

    作者:何群芝;黄万潮;乔铁;谢景夏;伍晓光

    本文介绍一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宫腔镜,具体介绍了该宫腔镜的主体内镜和鞘管的设计.本装置能够对患者宫腔内的病变组织进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放大,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实时活体检查.本装置的使用可以克服传统随机活检带来的弊端,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医疗成本.

  • 医院需重视早期诊断设备的引进

    作者:尚辉;苏本华;戚桂烨

    引进早期诊断设备是早期诊疗模式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引进早期诊断设备的意义、种类及应注意的问题.

  • 采用双板CR成像技术提高图像信噪比

    作者:白玫;张玉洁

    1 双板 CR的成像技术 双板 CR成像的原理是在普通 CR成像的基础上多加一块 IP板.两块 IP板同时曝光,之后用激光扫描统分别读取两块 IP板上的潜影.

  • CR(Agfa solo)安装时碰到的几个问题

    作者:莫爱明;李文杰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作数字化成像代替普通X线胶片成像的一种技术已较为广泛用于临床,越来越被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所采用.它的原理是:用影像板(Imaging Plate,简称IP)代替普通X光胶片,经X光照射后,在其内荧光物质中形成潜影,再用激光扫描成光信号,再经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成像,并在图像工作站储存.

  • Leica SP8 STED 3X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研究

    作者:狄伶

    本文主要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配置的Leica SP8 STED 3X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组成、技术参数和工作原理,它在Leica TCS SP8共聚焦显微镜基础上搭载了超分辨模块、活细胞工作站和双光子模块,既可以开展纳米水平的亚细胞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也可以观察活细胞中亚细胞器的运动特性及变化,是一个具备多种检测功能的超高分辨共聚焦显微系统.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调制照明光斑以缩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的超分辨技术和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技术.同时也简述了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图像采集的参数设置原则,以及日常维护和管理,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微核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杨明杰;周建嫦;杨杏芬;黄俊明

    微核实验,具有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且方法简便、易于开展,是广泛应用的致突变检测方法.然而,微核显微镜检测费时、费力,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难以满足大量毒理学检验任务的要求.而且微核属小概率事件,常规微核实验每只动物检测500~2 000个细胞,敏感性尚有争议,而扩大检测细胞数量虽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实际上难以做到[1].这促使人们建立微核自动化检测方法,已建立的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和激光扫描细胞仪检测等.我们就微核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发展综述如下.

  • 基于三维数字化建模的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计算机仿真

    作者:陈晓军;陆尔奕;陈建军;王成焘

    针对目前在口腔颌面修复领域对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应用空间机构理论中的方向余弦矩阵法,建立Hanau(牙合)架的下颌运动位移矩阵,以Matlab6.5、VC6.0++及VTK为开发平台,通过应用激光扫描测量法,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及数据库技术,重建人工牙列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测量标志点三维几何坐标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运行于PC机上的全口义齿咬合接触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该系统能从任何需要的角度和位置清晰地全面观察Hanau(牙合)架上下颌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并对咬合接触的位置和区域进行检测.该系统的实现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全口义齿动态咬合接触的情况,并辅助医生作全口义齿修复工作的临床诊断.

  • 浅谈C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

    作者:徐小普;王南耕;马旭东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CR技术,具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和兼容PACS等优点,几乎达到了普及的状态.但是CR技术是通过IP板作为媒介的间接数字化技术,成像包括暗盒IP板曝光、激光扫描、荧光收集、光电倍增、图像处理和打印等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 脊椎腰骶关节的有限元模型及其有效性验证

    作者:郭立新

    为了研究人体脊椎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了人体脊柱骨骼样品的外形结构,然后根据所测的点云坐标数据建立了一个详细的人体腰骶关节L5-S1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利用可获得的实验研究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10Nm力矩作用下,有限元模型的前俯、后仰、左侧弯、右侧弯、轴向左回转和轴向右回转的变形角度分别为9.11°、7.33°、4.95°、5.35°、2.92°、3.03°.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人体脊柱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器械植入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准确的计算模型.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影像分析

    作者:史雪辉;杨丽红;王光璐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系统对21例21只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2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9例行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分析比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检查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血管丛状或斑状强荧光,静脉期强荧光灶明显渗漏融合,晚期瘤体呈弥漫性强荧光.6例瘤体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点片状弱荧光,13例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10例可见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带状萎缩相应的透见荧光.ICGA检查影像特征为早期瘤体由不规则网状血管团样强荧光,中期瘤体呈强荧光团,晚期所有病例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FFA和ICGA同步检查同屏显示,成像清晰,有可比性,ICGA比FlA更清晰显示瘤体范围.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ICGA影像比FFA更具有特征性,并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边界;FFA则可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继发性损伤.激光扫描FFA和ICGA同步检查可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

  • 激光扫描3D技术辅助设计在鼻整形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保锴;张辉;李加辅;龙华新;孙明磊

    目的 探讨借助激光扫描3D技术辅助设计在鼻整形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手术前与美容就医者有效沟通,应用激光扫描技术采集美容就医者全面部形态的原始数据,应用3DSMAX进行面部三维重建.和美容就医者一起确定理想的鼻背长度、高度、弧度,鼻尖突出度、鼻尖表现点、鼻小柱-上唇角等鼻部美学亚单位形态,获得双方认可的、理想的鼻部三维立体效果.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的面部模型,再次和美容就医者确认.医师通过对面部三维模具的测量获得鼻部亚单位的改变数据,指导术中操作并完成手术.结果 36例美容就医者,随访33例,其中32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术后鼻尖突出度降低,鼻尖下旋,进行了Ⅱ期耳软骨修复,修复后效果满意,未发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激光扫描3D技术值得在整形美容领域推广.

  • 介绍一种制作义耳的耳廓印模制取方法

    作者:李风兰;刘璐;曹健;赵铱民

    义耳的制作有传统的手工雕刻法和现代的快速成型法.传统的手工雕刻法制作义耳,一般是用水胶体印模材料将正常的耳廓形态和缺损区位置印模下来,翻制石膏模型后用蜡镜像雕刻完成;现代的快速成型法大多是利用激光扫描或层析测量方法扫描健侧耳石膏模型,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健侧耳廓模型,并通过反求工程软件反求出患侧耳廓的模型.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法还是现代的快速成型法制作义耳,都需要精确地制取健侧耳廓的印模和模型.本文根据我们自己临床制作义耳的实践经验,介绍一种健侧耳廓印模制取的方法.

  • 不同放疗方法在胸腹部的移动特点比较

    作者:谭庭强;李黎;黄仁炳

    目的 探讨放疗过程中胸部和腹部的移动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2—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120例患者,胸、腹部各60例.在放疗过程中采用Sentinel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患者2种治疗部位体表轮廓的移动数据,分析其移动特点.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胸、腹部移动类型主要包括基本不动型、移动稳定型、跳跃型及逐渐增加型4种,分别占14.0%、64.0%、8.7%和13.3%.治疗部位偏移值:胸部IMRT (6.55±2.34) mm和VMAT(4.97±1.24) mm(P=0.002),腹部IMRT(3.97±1.80) mm和VMAT(2.69±1.42) mm(P=0.004).胸、腹偏移值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段内胸部的偏移值高于腹部.结论 对于胸部和腹部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部位的移动是普遍存在的.VMAT技术能有效降低胸腹部的偏移值,确保治疗剂量的准确性.

  • 171 手术中镫骨运动的评估

    作者:阎雪燕

    在生理性听觉刺激下,中耳的振动位移在毫米与纳米范围,因此很难评估。目前激光扫描多普勒干涉度量学(LDI)是可靠的检测方法。LDI经常用于动物颞骨(TB)标本,甚至人类鼓膜的研究,但至今还未用于在手术中对活体的中耳进行直接测量。……

  • 年轻女性24个月自然增龄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周传丽;苏莉;白玉兴

    目的 初步探讨年轻女性24个月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 ~ 25岁的年轻女性20人,24个月前后各进行一次面部软组织激光扫描.使用Rapidform XOV软件将20位研究对象2次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进行重叠,得出彩色图像,通过不同颜色显示了24个月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其中绿色、黄色、浅蓝色和浅红色区域为未发生变化的区域,而深蓝色和深红色区域为出现明显变化的区域,蓝色代表负值,红色代表正值.将面部分为眶区、鼻区、唇区、颏区、眶下区、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额面区和颞面区.分别记录每个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 65%的受试者(13/20)唇区为深蓝色,45%的受试者(9/20)颏区为深蓝色,25%的受试者(5/20)腮腺咬肌区为深蓝色.结论 20~ 25岁的成人女性,24个月面部的增龄性变化可能主要表现在口唇部软组织变薄.

  • 基于激光扫描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的重叠和分析方法的建立

    作者:苏莉;王红梅;白玉兴

    目的:确定同一个体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的重叠方法,并建立一个可以客观评估面部软组织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分析方法。方法对一受试者进行6次面部激光扫描,分别为受试者额头区域预先标记一矩形标记物,并在面部预先标记7个标志点。口内配戴一前庭盾活动矫治器。去除标记物,保留标志点,口内不配戴前庭盾。去除标记物,保留标志点,口内配戴前庭盾。去除标记物和标志点,口内不配戴前庭盾。去除标记物和标志点,口内配戴前庭盾。使用Rapidform XOV软件进行点重叠和额部区域重叠。再对重叠图像进行截面分析。结果3次点重叠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且与区域重叠相比,点重叠更好的反映了戴入前庭盾后面部的变化。图像总体对比法和截面分析法分别定性和定量的显示了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论建议使用点重叠的方法对比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图像总体对比法和截面分析法各具特点,均可反映面部的变化。

  • 基于激光扫描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三种重叠方法的对比

    作者:苏莉;曹丽;龚宇田

    目的 对比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重叠的3种重叠方法.方法 选择22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成人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同期进行面部软组织激光扫描.测量鼻尖点(Pn)、鼻下点(Sn)、上唇缘点(Ls)、下唇缘点(Li)、下唇凹点(B')和颏前点(Pos)在头颅侧位片上的变化.使用Rapidform XOV和XOR软件进行点重叠、额部区域重叠和软件自动重叠,以额点、软组织鼻根点和鼻尖点确定正中矢状向平面,分别测量不同方法重叠后Pn、Sn、Ls、Li、B'和Pos点的变化量.并以头颅侧位片的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重叠方法的差异.进而,对比使用3种重叠方法后面部10个区域大变化值的差异.结果 使用头颅测量片测得的Pn、Sn、Ls、Li、B'和Pos点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软组织三维模型的测量值间无显著差异.点重叠、区域重叠和自动重叠后面部10个区域的大变化值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成人而言,点重叠、额部区域重叠和软件自动重叠这3种软组织重叠方法没有显著差异.

  • 基于激光扫描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准确性评估

    作者:苏莉;王红梅;白玉兴

    目的 评估基于激光扫描所建立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和软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准确性.方法 在一受试者的面部进行标志点标记,直接测量各标记点间的距离,之后使用Minolta Vivid 9i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面部扫描合成三维图像后,应用软件测量标记点间距离,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另选择10名成年女性,在激光扫描前预先标记左右耳屏中点为固定标志点,再选取面部其余测量标志点22个.直接测量耳屏点与测量标志点间的距离,之后测量三维成像后耳屏点与测量标志点间距离,对比两者的差异.所有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基于激光扫描所建立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的准确度为(0.72±0.51)mm.其中水平向、垂直向和前后向的准确度分别为(0.70±0.41)mm、(0.73±0.47)mm和(0.72±0.54)mm.59%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基于激光扫描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 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变化的模型分析

    作者:黄成才;冯海兰

    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新、旧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上颌牙槽嵴的吸收规律.方法 选择26例更换全口义齿的患者,复制其新、旧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模型,利用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数据,通过Ceomagic Studio 8和Rapidform2006软件进行配准,建立20个垂直于颌弓曲线的截面,计算各截面宽度和面积的差异,对新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相对于旧义齿的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相对于旧义齿,新上领全口义齿组织面牙槽嵴面积的减少比例[(39.8±14.2)%]比宽度的减少比例[(28.2±16.0)%]大;对于牙槽嵴面积的减少比例,前牙区[(43.0±15.2)%]比后牙区[(36.14±14.1)%]大,颊侧[(42.9±13.8)%]比舌侧[(35.5±15.2)%]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从三维角度分析牙槽嵴整体形态的变化更有意义,并从三维角度证实上颌牙槽嵴颊侧吸收比例比舌侧大,前牙区牙槽嵴的吸收比例比后牙区大.

  • 牙颌模型激光扫描数据与锥形束CT数据配准方法的精度比较

    作者:赵一姣;原福松;谢晓艳;孙玉春;刘怡;王勇

    目的 比较目前常用的4种配准方法配准牙颌区域三维表面数据和体数据的精度,为临床选择三维数据配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1例下颌牙列完整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颌区域锥形束CT体数据及其牙颌模型激光扫描表面数据,分别采用基于标志点配准的定位球心和解剖标志点配准方法,以及基于迭代近点算法的局部特征区域和全局配准方法,对两种数据进行配准,利用三维测量软件的偏差分析功能计算配准误差,比较4种配准方法的配准精度.结果 定位球心方法、解剖标志点方法、局部特征区域配准方法和全局配准方法的配准偏差分别为-(0.082±0.221)、-(0.104±0.218)、-(0.047 ±0.138)和-(0.025±0.129) mm.结论 基于迭代近点算法的两种配准法精度好于基于标志点配准的两种配准方法.同时,全局配准方法的精度略好于局部特征区域配准方法,定位球心方法的精度略好于解剖标志点方法.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