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进展

    作者:王蓓旎;李爱求

    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是指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左室发育不良、右室发育不良、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等心血管畸形复杂的疾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活产婴的7‰~9‰[1]。术后延迟关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DSC),是一种常用的预防心肌水肿造成心包填塞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2]。有研究显示DSC有利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肌水肿、低心排的高危期,配合严密、科学、合理的监护[3],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本文就CCHD患儿术后DSC的护理综述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

    作者:俞红云;何萍萍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术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延迟关胸术的患儿进行伤口、体温、心功能等方面的监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8例延迟关胸中4例因手术后低心排死亡,其余24例在全身水肿减轻,循环稳定情况下行二期关胸术,延迟关胸时间2~5 d,本组除1例有伤口渗血,3例肺部感染(2例为革兰氏阴性菌)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延迟关胸术可提高复杂先心病的早期生存率.术后良好的监护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例永存动脉干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艳;曹允芳;杨书秀

    永存动脉干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它以左右心室均出口于单一动脉干,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体循环动脉均发自此干为特征,其发病率占先心病的0.4%~2.8%.多数患儿3~6个月内既因肺动脉高压而丧失手术机会.此病病种类型多,手术复杂,预后极差,应尽早手术,我科于1998年5月收治1例Ⅰ型永存动脉干的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采用同种异体血管行永存动脉干根治术,经过延迟关胸,严密监护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延迟关胸术后的护理

    作者:张冬梅;刘靖秋;杨文超;蒋燕;惠欣欣

    小儿心脏相对于胸腔体积较大,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易出现心脏及肺脏等器官水肿,若此时关胸,胸骨易压迫心脏而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小儿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出血、心律失常及心外支持系统的应用,延迟关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 DSC)是一种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简单、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1].

  • 早期体位变换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爱华;顾莺;张慧文;顾银芳

    目的 探讨先心病延迟关胸患儿术后早期进行体位变换对改善肺通气及氧合的效果.方法 将7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痛纠治术并延迟关胸的患儿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6h采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交替的体位变换,对照组采取术后6h仰卧位并制动,直至关胸.监测术后6、12、18及24h两组患儿动脉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机械通气氧流量,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以及延迟关胸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PaO2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0.05)及C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心病患儿延迟关胸术后采用左侧-右侧-仰卧位交替变换,可以改善患儿肺功能,缩短术后恢复进程.

  • 23例心脏移植手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余文静;高兴莲;吴佳颖

    总结23例小儿心脏移植手术的护理要点,包括:小儿供心获取和保护要点,小儿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要点,小儿心脏移植患者手术期容量管理,手术期体温的控制以及体外膜肺氧合和延迟关胸的护理.23例患儿术后平均住院(24.5±8.3)d,1例患儿出院后19个月死于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其余22例患儿均存活,心功能恢复至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

  • 延迟关胸术在危重患者心脏术后中的应用

    作者:杨宁;何佳鸿;冯永健;董斌;刘晓川;熊朝辉;陈雪梅

    延迟关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DSC)主要是心脏术后因心肌水肿、心腔扩大等导致胸骨切口关闭困难,或者因心脏大血管切口存在难以控制的出血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术后暂时撑开胸骨切口,待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水肿消退后,行二期胸骨缝合.广安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从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完成273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6例危重患者采取DS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

    作者:武慧玲;尚丽丽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间7例复杂先心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法洛氏四联症矫治4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重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修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术后密切监测循环功能,做好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切口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患儿于术后2~5天2期关胸。结果:延迟关胸时间2~5天,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6例患儿在循环稳定后2期手术关胸,其中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纵隔感染发生。结论:延迟关胸为婴幼儿复杂先心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十分重要。

  • 延迟关胸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经验

    作者:张玉龙;李仲智;李晓峰;郭志和;高国庆;陆进;柏松

    目的 回顾性总结延迟关胸在小儿心外科应用的经验.方法 研究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小儿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31例临床资料.其中23例(男15例,女8例)延迟关胸.年龄0.3~84(6.37±3.45)月,体重2.2~17.5(5.33±3.17)kg.完全性大动脉转位6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1例,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环缩术后1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17.39%,4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体外循环时间(166.50±60.30)min,阻断时间(96.54±52.61)min,与同期其他手术转机时间(66.76±32.71)min和阻断时间(46.49±23.86)m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因心脏功能差或压塞症状,其中5例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并安放起搏导线,2例因出血,1例因肺功能差,1例为心外管道受压回ICU后床旁开胸.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1例合并脑梗塞,19例低心排综合征.除死亡4例外,余患儿皆痊愈出院.存活者无刀口及纵隔感染.结论 新生儿、小的婴幼儿、低体重及长时间体外循环与延迟关胸直接相关.小儿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出血、心律失常及心外支持系统的应用,延迟关胸是一种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简单、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 延迟关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体会

    作者:潘燕军;王顺民;张海波;郑景浩;徐志伟

    目的 探讨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不同疾病诊断、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延迟关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 546例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男2 843例,女2 703例;平均年龄5个月;体质量2.0~ 12.5 kg,平均6.1kg.术前诊断包括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心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和室间隔缺损等.分析年龄、体质量、疾病诊断、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延迟关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共有313例(5.6%)患婴延迟关胸,男191例,女122例.延迟关胸的原因包括循环不稳定296例,出血11例,体外膜氧合(或左心室辅助)6例.小于5kg患婴251例、占80.2%,新生儿84例、占26.8%,1~3个月患婴125例、占39.9%,延迟关胸的发生率分别为13.9%,34.4%和18.4%.复杂先天性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的发生率高,分别为大血管错位(28.8%),主动脉缩窄(17.8%),主动脉弓中断(43.1%),肺动脉闭锁(9.0%),永存动脉干(30.4%),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6.5%),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1.3%),右心室双出口(10.8%).术后延迟关胸的患婴与未延迟关胸的患婴相比,体外循环时间(147 min对72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1 min对40 min)明显长.46例患儿死亡,死亡比例14.7%.282例患婴于术后1~11天成功关胸,平均2.7天关胸,3例患婴第2次关胸方成功.伤口感染17例(5.4%),4例(1.3%)需要清创.结论 新生、3个月以内、低体质量患婴,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体外循环时间长,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婴,术后延迟关胸的发生率比较高.

  • 延迟关胸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晓峰;罗丹东;朱卫中;熊卫萍;庄建

    目的 探讨延迟关胸在新生儿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36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生儿,根据术后是否行延迟关胸分为延迟关胸组(190例)和非延迟关胸组(17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分析延迟关胸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延迟关胸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延迟关胸组;延迟关胸组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非延迟关胸组无明显增高.结论 延迟关胸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新生儿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并未增高新生儿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并成功脱离体外膜肺氧合一例

    作者:肖雅琼;陈剑锋;李平

    患儿,男,1岁8个月,体重9kg,因发现心脏杂音1周入院.患儿入院后明确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经完善检查,于入院后第8天行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矫治术.术中见主动脉显著增宽,右冠状动脉窦瘤部明显扩张,主肺动脉0.8 cm,左肺动脉0.8 cm,右肺动脉1.0 cm,右心室显著增厚,腔内见粗大肌束,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闭锁,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0cm,主动脉骑跨70%.结扎动脉导管未闭(直径0.8 cm),切开右室流出道,连续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心包片重建右室流出道.术中主动脉阻断40 min,转流3.5h,术后停机困难,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延迟关胸回ICU.

  •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延迟关胸的监护要点研究

    作者:陈峰

    目的 研究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延迟关胸的监护要点.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纳全方位监护,观察组对全方位监护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比较两组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延迟关胸采纳全方位监护,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卓丰;徐思;陈霞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江西省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并发脓毒症者中抽取21例作脓毒症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41例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未出现脓毒症者作为非脓毒症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术前感染情况、膈肌麻痹、延迟关胸、二次开胸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脓毒症组患儿中术前感染者、膈肌麻痹者、延迟关胸者、二次开胸者、有多个有创导管者、长时间体外循环者所占比率均高于非脓毒症组,且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脓毒症组患儿的MDOS受累脏器数量多于非脓毒症组患儿,而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非脓毒症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非脓毒症组患儿死亡率是4.9%,低于脓毒症组的38.1%(P<0.05).结论 术前感染、二次开胸、延迟关胸、膈肌麻痹等均为小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后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排除上述危险因素,改善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术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

  • 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

    作者:韩晓霞;韩萍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经验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560例心脏直视手术中12例实施延迟关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严密监测,维护循环稳定;实施正确的呼吸道管理,防止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加强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手术切口护理;预防继发感染;给予正确的卧位.结果 9例恢复顺利,康复出院,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 延迟关胸是处理心脏手术后难以即刻关胸的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术后良好、积极正确的护理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延迟关胸技术在小儿开胸心脏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小启;许建屏;张旌;吴清玉

    目的介绍延迟关胸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阜外医院心外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小儿开胸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有8例成功延迟关胸,并痊愈出院.结果延迟关胸的原因1例为出血,其他7例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胸骨敞开时间平均为3.1d(2~5d).延迟关胸后,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下降,血液动力学稳定,其中平均动脉压上升15.4mmHg(1~24.6mmHg).结论对于小儿开胸心脏手术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出血,延迟关胸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 法洛四联症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并延迟关胸一例

    作者:石秋林;刘静;陈登峰;羡海英;屈正

    1病例资料4岁男性患儿,主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院.查体:口唇及末梢轻微发绀,无杵状指.心率1 16次/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心影近似靴形,上纵隔影宽,肺动脉段凹陷,右室增大.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增宽、前移,骑跨于窒间隔上,前后骑跨率约50%,左右骑跨率约50%;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连续中断20 mm,右室流出道壁束肥厚呈肌性狭窄,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狭窄,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后壁无冠瓣上约15.4 mm,右肺动脉肺血明显增多,增粗直径约13 mm.右心室造影示右心室腔扩大,肌小梁增粗,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狭窄,嵴下型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右肺动脉主干呈盲端;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后壁(见图1、2).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者针对性护理应用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分析

    作者:任晓山;郑小兰;谭笑娟;李红线;苏丽华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66.7%,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3%,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生发生率为6.7%和0,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生发生率为16.7%和1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膈肌麻痹发生率为6.7%和13.4%,对照组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膈肌麻痹发生率为3.3%和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护理后SV、CO、CI、EF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护理后的SV、CO、CI、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突出,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42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

    作者:张萍;秦雅莉;杨贵红

    目的:分析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2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将患儿分为综合护理组(21例)与普通护理组(21例),普通护理组患儿按照普通模式开展护理,综合护理组实施心功能维护、感染预防、加强出入量管理、呼吸道护理、心包及纵膈引流量观察、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实施心功能维护、感染预防、加强出入量管理、呼吸道护理、心包及纵膈引流量观察、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

    作者:刘芳

    目的:优化基础护理,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以患儿为中心,注重细节,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患儿延迟关胸术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器官组织水肿,注重全身皮肤情况的观察及护理:特殊部位的护理(眼、口腔、臀部等;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密进行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同时进行营养支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为关胸做好充分的辅助准备.结果:1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基础护理均到位,10例顺利关胸,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基础护理对于延迟关胸患儿尤为重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