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

    作者:马绮文;欧英慧;陈国强;张红卫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被动运动(CPM)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早期CPM训练,对照组进行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CPM康复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对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膝关节镜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镜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135例骨科住院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

    作者:张英

    骨科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的漫长性、关节损伤的复杂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制动、不合理活动以及骨折并发症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循环、心理、个体活动以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功能受限,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巨大的影响[1].因此,功能康复对于骨科患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116例骨科住院患者实施了综合地功能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地疗效,现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 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损伤及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聪;尚慧玲;廖敏;张文举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地功能的影响与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且在产后42天回院复查的产妇26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对产后复查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检查内容为产妇基点为与盆底肌肉肌力.结果:顺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顺产组平均肌电位检测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治疗1疗程后顺产组平均肌肌电位结果显著改善(P<0.05),与剖宫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肌电位结果显著改善(P<0.05).讨论: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短期损伤较小,但长期损伤来看与顺产并无明显差异,而存在盆底障碍的产妇经功能康复能有显著疗效.

  • 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临床分析

    作者:陈卓华;陈翠莉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分成观察组(综合功能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观察两种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0%,常规治疗组为35.71%,但治疗组关节功能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全方面多手段的功能康复对于踝关节骨折能明显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探讨

    作者:程占景;李庭辉;张彩娅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可起到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健脾和胃、补肾壮骨等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功能康复等许多方面.

  • 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指导

    作者:张燕丹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25例髌骨骨折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髌骨部分切除3例,单纯石膏固定3例.术后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5例,时间3个月~1年,其中3个月内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16例,部分恢复5例,6个月~1年完全恢复7例,1年后未完全恢复1例.结论:骨科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法并积极主动指导患者进行锻炼,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 骨折 功能康复 髌骨
  • 小组式训练在偏瘫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崔永攀;杨艺;徐弘;张勇;钟振宇;何玉琴;周文华

    目的:探讨小组式训练运用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首次发病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训练模式,观察组进行小组式训练,并在训练前、训练1个月及出院前分别进行功能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标准(FMA)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1个月及出院前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C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组式训练应用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康复.

  • 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作者:韦献萍;胡雪玲;岑婉平;潘少云;黄玉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 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

    作者:石金玲

    目的:观察复方郁乐舒内服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郁乐舒口服及中医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姜劲挺应用冲击波经络击打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探讨

    作者:李祥雨;马喜凤;张伦广;郑吉元;马理元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扭伤中的为常见的损伤方式,其带来的长时间疼痛和反复损伤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姜劲挺教授以“中医明道,西医优术”为宗旨,在中医五体辨证理论指导下,将传统手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带扭伤进行改良,将体外冲击波治疗与中医手法正骨理筋相结合,创冲击波经络击打法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 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丁自海;钟世镇

    传统开放手术的基本技术是充分显露,目的是便于操作,彻底切除病灶,但由此可产生较大的手术创伤和组织破坏,甚至影响功能康复.微创外科技术的出现,是外科学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研究现状

    作者:朱建英;杨滢;张玲玲;徐卫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or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经临床证明,短期和中期随访时总的优良率接近90%[1].

  • 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李凤娣;陈焕红;欧阳秀珊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后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FMA得分高于对照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手掌指骨折AO微型钛金属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王天兵;李剑;Nabees

    目的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而采用不同类型的 AO微型钛金属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探讨骨折的愈合特点及肌腱与钛金属板的相互关系,为手部的早期功能康复提供确切的治疗依据.方法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采用指背的弧型或 S型切口,沿伸指肌腱正中纵行切开显露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 AO微型钛金属板、钛螺钉固定.结果临床应用 76例病员, 83处骨折其中 29处为通关节骨折.术后 15d TAM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 8周,平均 5周, 68例随访 3个月以上, TAM法优良率达 89.8% ,远期优良率 100%.结论 AO微型钛金属板治疗手部指骨骨折,固定确切,诸多复杂骨折均可达到解剖或近解剖位.手术操作不复杂,能术后第 1天即可开始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手掌、指部肌腱粘连,功能恢复满意.

  • 断指再植的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宋海涛;田万成;康庆林;卢全忠;潘希贵;潘风雨

    目的对再植成功的断指进行手指系统性康复功能训练. 方法 642例( 872指)断指患者再植术后 2周循序开始被动、主动活动及医疗体育康复训练 2~ 6个月,期间辅以音频、蜡疗、红外线、超短波及微波理疗. 结果手指功能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 239指( 27.4%),良 427指( 49.0%),差 134指( 15.4%),劣 72指( 8.2%),优良率 76.4%.微型钢板固定指骨效果优于单根克氏针. 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再植指运动及感觉功能,指骨内固定方式影响伤指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 断指 再植 功能康复
  •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作者:李永犇;潘进社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因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多.一方面,机体对创伤、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另一方面,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使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从而导致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1].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现就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机体代谢的改变、糖尿病对骨与软组织修复及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围手术期血糖监控方法等作一综述.

  • 全程康复治疗断腕断掌再植与手功能康复

    作者:徐立录;曹卫权;王贵清;许勐宇;张礼廷

    目的探讨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与手功能恢复的方法. 方法 1994年3月-2003年3月行断手再植共15例,其中断腕5例,均先吻合尺动脉及伴行静脉,使手部尽快恢复供血;断掌10例,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争取一次通血成功,果断处理血管危象,同时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程康复治疗. 结果 15例断腕断掌全部成活,随访2~5年,功能评定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86.6%. 结论缩短手部缺血时间,精确吻合血管是提高断腕断掌再植成活率的关键,全程康复治疗对手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断指再植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

    作者:韩明通;方光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我国断指再植成功率提高到96%以上,小儿断指再植及指尖再植成活率亦达到94%以上[1-2].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将断指再植手术和后续康复治疗措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断指再植一体化系列功能康复,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3].至今,断指再植术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再植的技术、病例数、再植难度及成活率均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断指再植术的成功与否与伤情、血管条件及术中血管吻合的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如果不重视术后治疗,再植指体仍不易成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痉挛与栓塞)是常见并发症,并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血管栓塞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余剑;曾进胜;盛文利;洪华;赵湛;崔春梅;黄如训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脑皮层梗死后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MCAO术后24~48 h,32只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入10 μL EGF(0.1 μg/μL),连续2天,共2 μg/μL,其余64只MCAO对照组大鼠只注入不含EGF的等量溶液或不给予任何处理.MCAO术后1、2、3和4周,行神经功能评估和脑切片,HE染色计算脑梗死灶大小,并与8只假手术对照组大鼠比较.结果 EGF组大鼠神经功能在MCAO术后1周和2周均较同期对照组大鼠改善更明显(P<0.05),在MCAO术后3周和4周则无差异(P>0.05).EGF组大鼠在MCAO术后各时期的脑梗死灶体积均较同期对照组大鼠为小(P<0.05).结论 EGF促进大鼠脑皮层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康复,但对远期神经功能康复无明显影响(P>0.05).

  • 指尖离断再植32指报告

    作者:任高宏;裴国献;顾立强;郭钢

    目的介绍指尖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根据指尖的解剖学特点和离断指尖血管的损伤情况,对26例32指灵活采用同时吻合动静脉、仅吻合动脉、静脉动脉化及动静脉转流的方法进行再植,并对再植手指进行一体化功能康复治疗.结果32指共成活29指,成活率为90.06%.经4个月~5年的随访,29指外形与功能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均为优.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并进行一体化功能康复治疗,不仅可使指尖再植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而且可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

799 条记录 30/40 页 « 12...27282930313233...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