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利侠;卢红艳;冯娟

    目的:总结借助人工关节置换膝关节治疗膝部疾患和重建关节功能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从2014年以来邀请省专家指导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通过看录像、幻灯片了解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熟悉手术步骤、器械的名称、性能、用法。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进行术前讨论,术中与医师紧密配合,术后患者安全送回病房。结果:实施该手术以来无一例感染,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中的紧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熟悉手术步骤,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作者:王莉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康复指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3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临床方法和效果.结果 术后2周患者膝关节功能达到预期目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计划地为病人实施全面的康复指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患处艾灸联合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的分析

    作者:彭明霞;石义容;肖艳梅;胡慧

    目的 探讨患处艾灸联合CPM(持续被动功能锻炼)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2013年入住我院骨科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开始使用CPM锻炼仪进行功能锻炼,实验组在使用CPM锻炼仪进行功能锻炼前先艾灸20分钟,对照组直接进行CPM锻炼,持续一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联合CPM锻炼可以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和缓解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探讨

    作者:刘欣

    目的 通过改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方法,探讨护理治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改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15天后膝关节屈曲度、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同时与对照组(2003年以前未实改进护理方法的患者)对比.结果 15天后膝关节屈曲均大于9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优良率达98.2%.而对照组15天膝关节屈曲大于90°者仅54.9%,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优良率仅49.996.结论 通过改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方法有利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小柴胡汤加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应用体悟

    作者:葛伟韬;刘珍珠;孙永生;高云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取得很好的疗效.

  • 膳食调护在膝痹合并消渴症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体会

    作者:张贵霞

    目的:探讨膳食调护在膝痹合并消渴症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将2017年5-11月在我科住院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50例膝痹合并消渴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其中25例进行膳食指导,制定每天饮食的总热量,掌握配餐的原则,制定有用的膳食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膳食调护的运用,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平稳,能更快进行手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快速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膳食调护在25例膝痹合并消渴症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促使患者血糖控制稳定,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快速康复出院,提高生活质量,获得了满意效果.

  •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汝蕴;张大成;彭英;张洪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前)、第二阶段(术后0-20天)、第三阶段(出院后),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术后康复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总共42个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出院时(术后10-20天):膝关节屈曲:100°-120°,平均101°±11.3°;伸直:10°-30°,平均10.4°±8.6°;膝关节周围肌力达到4级以上;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能够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双侧TKR患者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需的,对双侧TKR患者更为重要.

  • 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金越亭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5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 HSS 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SAS 评分、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综合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 同伴教育利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控制

    作者:郭军辉;赵英;聂志强;韩海津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人工膝关节置换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62.92±5.37岁,男女比例14:26),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64.03±5.37岁,男女比例12:28).两组患者均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观察组康复过程中加入同伴教育,进行2周以上干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术后第1天、2天、3天疼痛进行评估,采用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天、2天、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训练中加入同伴教育利于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促进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术适应证选择及其治疗效果

    作者:杨勇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适应证选择及1期翻修术治疗。方法:以回顾研究选择我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中发现假体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和肉眼可见的脓苔,术中取脓苔再次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9例1期翻修手术均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用双氧水,碘伏水及大量生理盐水脉压枪冲洗,更换器械及手套,以含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骨水泥固定新假体。术后静脉输入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4~6周,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在1期翻修治疗后,伤口均1期愈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23.8个月,1例感染复发,再次行1期翻修感染控制,其余28例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 HSS膝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3.6分,提高到后随访时的平均81.2分(P<O.01)。结论:(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为单一细菌感染,有敏感抗生素治疗,骨组织及软组织条件良好,病人无高危感染因素存在,可选择1期翻修术。

  • 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作者:姜星明;王红建;李灏;李卫国;宋晓磊

    目的:比较分析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34例因原发性双膝关节炎行双膝表面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分期与否,将134例患者划分为分期手术组与同期手术组,对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治疗因素和术前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分别进行比较。术前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年龄、术前合并症和体质指数;治疗因素主要包括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输血量、伤口总引流量;治疗效果的判断采取术前及术后1年时患者的改善程度及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同时对并发症的例数及种类加以统计。结果:44例分期手术患者,90例同期手术患者。同期手术组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远远的低于分期手术组,但2组病程、年龄和体质指数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同期手术组的总住院时间明显比分期手术组要长,但是分期手术组的总输血量明显比同期手术组要少,但2组总引流量及总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并非显著,并且术前及术后1年的HSS评分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2组患者都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但是在发病率方面2组差异不显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患者合理选择且完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与同期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有着相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 关节镜清创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

    作者:苟凌云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清创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11月间使用关节镜手术清创、术后持续灌洗治疗的9例人工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清创、术后持续灌洗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治疗后均有效控制感染,其中2例术后3~4个月感染复发者经再次关节镜手术清创治愈。随诊6~18个月,临床疗效优5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88.9%。结论:关节镜手术清创后持续灌洗、敏感抗生素应用可有效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大程度恢复患膝功能,降低医疗费用及伤残率,临床应严格适应症选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雪萍

    目的:研究人本位整体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手术均有同一组的骨外科医生完成,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上采取病本位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上采取人本位的整体护理.评价2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关节疼痛、活动度、肌力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3个时间点的关节疼痛比较,观察组均轻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肌力比较,观察组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肌力;2组患者术后2周的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的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强.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活动度、肌力等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本位整体护理可以促进医患人员全面配合,术后膝关节康复循序渐进,有序进行,达到康复的大化.

  •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及护理

    作者:徐会娟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30例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规范化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为96.67%。按照HSS关节评分,术后HSS关节评分为81分~97分,平均得分为88.36±7.62分,根据HSS关节评分结果,优良患者28例,占患者总数的93.33%。结论:护理人员术前做好物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掌握手术流程,术中同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配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值得推广。

  • 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

    作者:杨楠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平均膝关节活动度、及对疼痛管理结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为57.1%,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病人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岽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人92例,对92例病人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时间为79.5±10.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0.3±18.2ml,术后引流量为457.1±68.8ml,手术以后6例病人出现切口液化,采取清创以及引流治疗以后治愈,没有引发其他相关并发症,临床手术之前的HSS评分为34.11±5.33分,手术以后的HSS评分为89.75±4.66分,临床手术以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P<0.05).结论:对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较少,同时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胫骨前肌肌筋膜瓣在胫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书连;刘志成;张敬乙;高延征

    目的探讨胫骨前肌肌筋膜瓣转位在胫骨肿瘤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上段骨肿瘤31例.其中骨巨细胞瘤17例,成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4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肿瘤切除后,沿深筋膜浅层游离外侧缘皮肤达趾长伸肌内缘.沿趾长伸肌与胫骨前肌的间隙切开深筋膜,向内游离深筋膜达胫骨前肌外缘,切缘的上端向内绕行,使胫骨前肌的胫骨侧起端与深筋膜一起游离,形成深筋膜及胫骨前肌肌瓣.将此肌筋膜瓣向内翻转,覆盖在假体前方,与内侧的髌韧带、深筋膜或股薄肌、半腱肌、半膜肌与鹅足缝合,形成一肌筋膜袖重新包裹在胫骨侧假体周围,然后再缝合皮肤.结果切口愈合按甲、乙、丙、丁分级.其中:甲级26例,乙级3例,丙级2例,切口一期愈合.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0°~85°.术后6周0°~110°.随访0.5~9.0年,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5例.结论胫骨前肌肌筋膜瓣解剖血管恒定,血运丰富.采用胫骨前肌肌筋膜瓣向内转移与肌筋膜或深筋膜共同形成一肌筋膜袖重新包裹在胫骨侧假体周围,可有效避免胫骨肿瘤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糜丽梅;吴姗;张毓洁;涂成华;陈玲

    目的:分析影响膝骨关节炎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3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ASA分级、麻醉方式以及吸烟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相关性大的因素再进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是吸烟患者、ASA分级为3~4级以及双侧置换手术患者,分别为17.4%、23.4%、2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吸烟状态、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可能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关,将以上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结果证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以及吸烟状态是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忌烟以及减少术后置管时间等措施可以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作者:许瑞芬;薛然荣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尽管国外开展比较普及,但国内仍较少见,因此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措施都直接影响其手术效果.我院自1995年至2003年为18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取得满意效果.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曹志梅;陈晓红;张青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适应性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切口渗血肿胀情况,加强疼痛管理,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2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规范护理对此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12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