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染Smad7基因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改变

    作者:于鸿;王小刚;汪怡;陈琦;张秀荣;郭慕依

    目的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 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Smad 7阻断肾组织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 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Western印迹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鉴定;又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酶谱分析法和RT-PCR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MMP-2和TIMP-2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 7的阳性MsC克隆(S-22,S-26),并证实其MMP-2蛋白分泌和酶活性均明显升高,而TIM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则被明显抑制.阳性MsC克隆S-22,S-26细胞分泌MMP-2比对照组高约3.8倍(P<0.01);S-22与S-26细胞TIMP-2蛋白表达约为对照组48%(P<0.05).结论 Smad 7可能通过增强肾组织内MMP-2酶活性和抑制TIMP-2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组织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琛;戴璐;刘学光;陈琦;张秀荣;郭慕依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大鼠肾系膜细胞(Ms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Smad 2﹑3﹑7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并用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转染成功与否;再分别用Western印迹﹑酶谱法或反式酶谱法,观察转基因MsC及其在TGF-β1作用下MMP-2和TIMP-2 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的改变.结果转染Smad 2基因的MsC,MMP-2和TIMP-2 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略有升高,蛋白表达分别增强1.4倍和1.1倍;酶活性分别提高1.4倍和1.3倍,经TGF-β1作用后有明显升高,蛋白表达分别增加2.8倍和3.0倍(P<0.01);酶活性分别提高3.0倍和1.7倍(P<0.01);转染Smad 3基因的MsC,TIMP-2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略有升高,蛋白表达增强1.2倍,酶活性提高1.2倍,TGF-β1作用后升高更为明显,蛋白表达增强2.9倍,酶活性提高1.8倍,而MMP-2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转染Smad 7基因的MsC,MMP-2和TIMP-2 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略有下降,蛋白表达均降低1.2倍,酶活性均下降1.2倍,在TGF-β1作用下更为明显,蛋白表达分别降低2.2倍和2.1倍(P<0.01),酶活性分别下降2.8倍和1.5倍(P<0.01).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改变MsC的MMP-2/TIMP-2表达而干扰肾小球细胞外基质代谢过程,从而在肾小球硬化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蛋白激酶介导的系膜细胞内钙变化在早期糖尿病鼠肾小球高滤过中的作用

    作者:黄颂敏;张海燕;徐勇;沙朝晖;周莉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系膜细胞(GMC)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肾小球高滤过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正常组和糖尿病(DM)2周组,采用STZ诱导DM模型,进行成模后GMC培养,与体外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对照,用Fluo-3荧光标记GMC,共聚焦显微镜测定GMC胞浆内基础Ca2+水平,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Ca2+水平的变化,以及抑制蛋白激酶C(PKC)对Ca2+水平的影响. 结果 DM鼠的肌酐清除率(Ccr)在2周时明显升高.DM2周组GMC内基础Ca2+水平低于正常,高糖组Ca2+水平无明显下降,但各组对AngⅡ刺激反应均较正常有不同程度降低,以2周组为显著.佛波酯作用24 h能恢复2周组基础Ca2+水平,部分恢复各组AngⅡ刺激引起的GMC内Ca2+水平上升反应. 结论细胞内钙紊乱是GMC收缩失调的主要机制之一;PKC活化参与了GMC的收缩过程.GMC的收缩功能变化在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姚勇;刘景城;肖慧捷;黄建萍;杨霁云

    目的了解儿童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依受新月体累及的肾小球比例分组比较,≥50%(A组),9例;<50%(B组),20例.结果 (1)临床方面:29例均有血尿+蛋白尿,尿蛋白≥1 g/24 h 者22例(76%)和肉眼血尿86%,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者均不及半数.A组以肾病综合征和急进性肾炎为主,持续性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均较B组明显(P<0.05).B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者65% .(2)病理方面: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5%~85%, A组为52%~85%(其中新月体型IgA 肾病10%),B组5%~40%,以细胞性为主.均有系膜增生和小管-间质病变,球囊粘连易见. 两组比较:A组系膜增生严重、小球硬化和小管灶状萎缩明显(P<0.05),B组球囊粘连多见(P<0.05).(3)免疫荧光:均有IgA+IgM+C3沉积,合并IgG沉积者18例(62%),其中5例(17%)为"满堂亮"(A组占4例).未见一例单纯IgA沉积.结论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均有血尿合并蛋白尿,以持续性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为主;以弥漫性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易见球囊粘连和小管-间质病变;沉积物以IgA+IgM型或IgA+IgM+IgG型多见,部分呈"满堂亮";较一般型IgA肾病临床、病理明显加重.

  • 维生素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赵维玲;何小解;李长钢;吴小川;易著文;李成荣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0 mg/L、100 mg/L、200 mg/L)VitE在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对GMCs增生的影响;选定佳剂量与佳时间,将GMCs分为脂多糖(LPS)组、对照组、VitE组、激素组与激素+VitE组共5组分瓶培养,后三组加LPS诱导实验末,收集培养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MCs的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TUNEL法检测GMCs有效凋亡率;应用生化法对培养上清液进行羟自由基(-O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测定.结果 100 mg/L VitE组在48 h(33.3±2.3)对GMCs增生的抑制效果好于其他浓度与时间组; VitE组细胞上清中-OH(205±38)、MDA(5.7±0.6)低于LPS组(293±42,19.3±6.0), tSOD(104±31)活性高于LPS组(15.6±2.1)(P均<0.01);VitE组培养细胞PCNA阳性率[(33.3±8.8)%]低于脂多糖组[(46.8±5.3)%],有效凋亡率高于脂多糖组(P均<0.01).PCNA阳性率与-OH、MDA正相关(r=0.880,0.702, P均<0.01),与tSOD活性负相关(r=-0.682, P<0.01).结论 VitE可以上调tSOD的活性,抑制系膜细胞-OH的分泌与MDA的过度积聚,促进GMCs凋亡以及抑制系膜细胞的异常增生.

  • siRNA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SD大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作者:毛华雄;易著文;吴小川;党西强;何小解;曹艳;莫双红

    目的利用能够表达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iRNA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pGEFP-C1)转染SD大鼠系膜细胞系、干扰TGF-β1的表达,观察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相应变化,探讨防治肾脏纤维化的新途径.方法 根据大鼠TGF-β1基因序列第538-556(A)和895-913(B)核苷酸序列,将A、B二段序列分别构建成小发夹结构,分别(A/B)或共同(A+B)插入一个pGEFP-C1载体中,得到3个重组载体,能够分别或同时表达针对A或(和)B序列的siRNA,分别转染系膜细胞后,通过ELISA和RT-PCR动态观察系膜细胞TGF-β1、FN的mRNA和细胞培养上清中蛋白浓度的变化,探讨二者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 载体表达的siRNA与TGF-β1基因第538-556序列相同者,能够显著干扰48 h时间段TGF-β1 mRNA(RT-PCR)(P<0.01)和蛋白分泌(细胞上清ELISA)(P<0.01),脂质体转染刺激系膜细胞FN分泌显著增加,表现为对照组和TGF-β1未被有效干扰组,FN分泌于24 h时段达到峰值,而TGF-β1被干扰的实验组,FN峰值被推迟到48 h才出现(P<0.01).结论 siRNA干扰系膜细胞TGF-β1的表达,能够减少FN的表达,但FN的表达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TGF-β1.

  • 姜黄素抑制脂多糖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及其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的表达

    作者:鲍华英;陈荣华;黄松明;潘晓勤;费莉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系膜细胞增殖以及对系膜细胞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姜黄素对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量,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吸光度值),RT-PCR的方法测定系膜细胞IL-1β和MC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未加LPS及姜黄素和仅加LPS不加姜黄素作为对照组.结果当姜黄素浓度大于或等于6.25 μmol/L时,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在基础状态下,系膜细胞分泌一定量的胶原Ⅳ和Ⅲ[(10±9.13) ng/ml和(29.5±0.58) ng/ml],亦有MCP-1 mRNA表达[(42.1±14.98)%],但IL-1β mRNA几乎不表达;经LPS刺激后其胶原Ⅳ和Ⅲ分泌增加[(138.75±23.23) ng/ml和(38.25±5.38) ng/ml],同时IL-1β和MCP-1基因表达上调[分别为(16.91±1.68)%和(76.6±6.59)%],而姜黄素浓度为4 μmol/L时即能明显抑制LPS刺激的系膜细胞胶原Ⅳ和Ⅲ的蛋白分泌( P<0.05),且在高浓度时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姜黄素还能消除LPS上调系膜细胞IL-1β和MCP-1基因表达的作用(P<0.01).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胶原Ⅳ和胶原Ⅲ的蛋白分泌,并能抑制系膜细胞IL-1β和MCP-1基因的表达.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建华;黄爱霞;刘铜林;匡裕玖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和IgA肾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改变上的异同,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的31例IgA肾病及12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详细的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25.8%的IgA肾病发病年龄在12岁以上, 而HSPN中仅占1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二组患儿临床表现类型分布上相似,但HSPN肾外症状多,均有皮肤紫癜,59.2%有胃肠症状,46.7%有关节痛,而IgA肾病仅3.2%有腹痛.在肾脏病理改变上,IgA肾病35.5%出现球性硬化、41.9%系膜硬化,HSPN分别为3.1%及6.3%,但HSPN有65.6%出现内皮增生,IgA肾病仅29.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gA肾病中6.5%合并有薄基底膜病变,HSPN未见薄基底膜病变.电镜下HSPN电子致密物稀疏、松散,沉积部位分布较为广泛,位于肾小球系膜、内皮下甚至基底膜内,而IgA肾病电子致密物成密集团块状,主要局限于系膜区及旁系膜区.HSPN患儿中23例(71.9%)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含有IgG,其中6例以IgG为主(4例)或毛细血管壁有IgG线样沉积(2例),而IgA肾病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有IgG沉积的仅为19.4%,其多为IgA伴IgM和(或)C3沉积,未见以IgG沉积为主以及线样IgG沉积等改变.平均随访20个月,72.5%HSPN完全缓解,而IgA肾病在随访34个月时仅19.4%完全缓解,64.5%留有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16.1%为活动性肾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与HSPN在临床病理改变及转归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支持两者为同一疾病的假说,二者可能为有相似免疫异常的二个疾病实体.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胎肾系膜细胞凋亡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魏日胞;陈香美;李文歌;傅博;叶一舟;王建中;于力方

    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的1型(AT1)和2型(AT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人胎肾系膜细胞表达情况及其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6 个月龄人胎肾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经10-8、10-7、10-6和10-5mol/L浓度的AngⅡ诱导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胎肾系膜细胞的AT1、AT2受体和ICE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经Ang Ⅱ刺激后AT1受体mRNA表达有明显增强,并呈浓度依赖性,而AT2受体和ICE基因的mRNA表达仅在10-5mol/L的Ang Ⅱ刺激后才检测到.用10-5mol/L浓度的Ang Ⅱ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分别于24、48和72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应用碘化丙啶染色(PI)、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染色质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定性和定量方法观察系膜细胞的凋亡改变.经10-5mol/L浓度的Ang Ⅱ刺激72h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包括细胞核固缩和碎裂,染色质DNA片段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标志着细胞凋亡的Ao峰;应用AT1受体抗体封闭后对这种凋亡过程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其AT2受体介导的,ICE基因参与了这一凋亡过程.

  • 凝血酶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明胶酶A、B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刘文虎;陈香美;叶一舟;傅博;于力方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凝血酶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明胶酶A(MMP-2)及明胶酶B(MMP-9)的调节作用.发现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12h后,酶谱法显示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活性极低,未检测出明显的MMP-9酶解活性,但加入凝血酶后,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其MMP-2、MMP-9活性;RT-PCR结果表明,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12h后,系膜细胞仅表达低水平MMP-9 mRNA,加入凝血酶后,MMP-9 mRNA转录水平随刺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调,但凝血酶对MMP-2 mRNA的转录过程无明显影响;凝血酶的上述作用可被其特异性阻断剂--水蛭素部分性地拮抗.说明凝血酶分别在基因转录和(或)蛋白质修饰水平调节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MMP-2、MMP-9,从而参与肾小球组织重构及炎症性损伤.

  • 高糖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日胞;杨宏

    目的观察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纤维连接蛋白(FN)合成情况. 方法采用体外GMC培养,噻唑蓝(MTT)掺入法和细胞计数观察GMC增殖,用RT-PCR及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FN的基因及蛋白质水平变化. 结果高糖对GMC增殖有抑制作用,对FN的合成呈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增高.结论高血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肝X受体介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胆固醇外流

    作者:于波;吴静;张晓燕;陈丽红;杨光锐;魏明芬;邢昌赢;管又飞

    目的:探讨肝X受体在肾系膜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肝X受体两种亚型的表达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实验方法证实.ATP结合盒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A1和G1的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及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研究.胆固醇的外流量用[3H]标记胆固醇方法测量.结果:肝X受体两种亚型在肾、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均有表达.肝X受体人工合成配体TO901317处理系膜细胞后,不仅ABCA1表达上调,而且ABCG1的表达也增高,并导致游离胆固醇外流增加.结论:在小鼠肾系膜细胞中存在肝X受体两种亚型的表达,肝X受体能够通过上调ABCA1和ABCG1的表达,增加系膜细胞中游离胆固醇的外流,减轻脂质负荷和细胞损伤.

  • 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并诱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王悦;赵明辉;章友康;李晓玫;王海燕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并比较其与正常人血清IgA1作用力的异同.方法亲和层析提取正常人及患者血清IgA1,加热聚合(aIgA1),原代培养正常人HMC,Western 杂交测定ERK 蛋白磷酸化,DNA荧光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观察HMC细胞周期变化,直接计数检测HMC增殖.结果 (1)患者及正常人aIgA1均呈时间依赖性诱发HMC ERK信号蛋白磷酸化、DNA 合成和细胞增殖,二者作用趋势相似,作用高峰时间分别为孵育15 min、24~36 h和48~72 h;(2)患者aIgA1刺激强度显著高于正常人aIgA1,在作用高峰时间,患者组和正常人组磷酸化ERK/总ERK 的比值分别为49.5%±10.1%和30.7%±4.4%,S-G2-M期细胞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0%±0.3%和30.7%±0.7%,HMC计数分别为(57.78±2.45)×104/ml和(50±1.51)×104/ml,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3)阻断ERK通路只能部分抑制患者aIgA1对HMC增殖的诱导作用. 结论 IgAN患者血清IgA1可以诱导正常人HMC ERK信号蛋白磷酸化并刺激细胞增殖,其作用强于正常人血清IgA1.

  • AP-1在转录水平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作者:周钦;兰洋;王远程;赵昀;吴兆龙

    目的了解转录激活蛋白-1(AP-1)是否参与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的表达,探讨Ox-LDL激活AP-1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首先利用SD大鼠TGF-β1启动子缺失体-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瞬时转染系膜细胞并检测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找出可能的应答区域;然后对AP-1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并加入c-Jun/AP-1抑制剂,比较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印迹检测了Ox-LDL对系膜细胞p38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后,用凝胶阻滞法(EMSA)观察在特异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下的AP-1活性的变化.结果对Ox-LDL刺激的应答,TGF-β1启动子-1 550到-845之间是一个正调控区域,-629到-422之间则是一个负调控区.AP-1结合位点突变和c-Jun/AP-1抑制剂均导致TGF-β1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在Ox-LDL刺激下p38MPAK表现出的不是量的变化,而是其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KC抑制剂明显地抑制了Ox-LDL诱导的AP-1活性;与之相反,p38 MPAK抑制剂则对AP-1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大鼠肾系膜细胞,AP-1在转录水平参与调控 Ox-LDL诱导TGF-β1表达的过程;且Ox-LDL可能部分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激活AP-1中的c-Jun蛋白,再由c-Jun/AP-1从转录水平上调TGF-β1的表达.

  • 肾衰宁对系膜细胞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景明;孙奕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固本、化瘀泄浊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肾衰宁灌肠液(简称肾衰宁,SSN)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重组rhIL-1β(A组)及rhIL-1β+SSN大鼠血清(B组)后产生细胞间黏附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结果:A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ICAM-1和VCAM-1增加,B组低于A组,且随SSN药物浓度的增加ICAM-1和VCAM-1越少.结论:SSN对rhIL-1β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所产生的ICAM-1和VCAM-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SSN抑制系膜细胞自分泌ICAM-1和VCAM-1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 高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

    作者:房辉;徐刚;于德民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中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C-Ⅲ(Ⅲ型胶原)和C-Ⅳ(Ⅳ型胶原)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用ELISA方法进行有关测定。结果:高糖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具有选择性,仅增加功能相关蛋白的合成,而对其他类型的间质胶原没有影响。结论:体外高糖可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由此可以推断,在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对高血糖的反应是增加ECM的合成,加速ECM的积聚,从而导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

  • 芪药消渴胶囊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亚军;孟建国;黄淑凤;李朋朋;侯建平

    目的 观察芪药消渴胶囊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GMCs体外培养技术,采用含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不同浓度芪药消渴胶囊的含药血清,筛选佳葡萄糖浓度,在葡萄糖的诱导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比色法检测并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下GMCs增殖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间点,空白组细胞生长为缓慢.与空白组比较,在相同培养条件下,0.4 g/L葡萄糖组及0.5 g/L葡萄糖组在48h、72h对GMCs增殖有刺激作用(P<0.05,P<0.01),0.6 g/L葡萄糖组0.7 g/L葡萄糖组、0.8 g/L葡萄糖组在24h、48h、72h对GMCs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P<0.05,P<0.01),其中0.6 g/L萄萄糖组在48 h、72h对GMCs增殖刺激作用较强(P<0.01).提示0.6 g/L葡萄糖为GMCs增殖的佳刺激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生长迅速(P<0.05,P<0.01);与高糖组比较,芪药消渴胶囊含药血清各组细胞在48 h、72 h生长缓慢(P<0.05),提示芪药消渴胶囊对高糖诱导的GMC8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芪药消渴胶囊具有抑制GMCs增殖作用.

  • 肾舒胶囊对系膜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乔晞;黄淑芬;王明杰;郭勇

    目的研究肾舒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肾舒胶囊含药血清,用苯那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将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加入AngⅡ刺激的大鼠MC中,MTT法测定MC增殖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TGF-β1、Col-Ⅳ的mRNA表达.结果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MC增殖及TGF-β1、Col-ⅣmRNA表达,其作用效果与苯那普利相当.结论肾舒胶囊可能通过抑制MC增殖及分泌TGF-β1等生长因子,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防治肾小球硬化.

  • 甲羟戊酸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孙小鹉;王清华;张文军;徐磊;李荣山

    目的 探讨甲羟戊酸(MVA)对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不同浓度MVA作用下HMC在490 nm波长处的光吸收(A490 nm)值以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点MVA作用下HMC的增殖水平.结果 MVA在10-100 nmol/L范围内对HMC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00 nmol/LMVA作用下A490 nm值从正常组0.408±0.019上升到0.509±0.011.100 nmol/LMVA对HMC的增殖作用在12-48 h内呈时间依赖性.12,24,48 h A490 nm值分别为0.201±0.040,0.326±0.019,0.509±0.011.结论 MVA是HMC增殖的促进剂.

  • 血管紧张素II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受体的表达

    作者:郭志新;邱明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对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I、II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8代系膜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时,换成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48 h,使细胞同步于静止期.然后换成含10-7mol/l血管紧张素II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血管紧张素II作用0、2、4、8、12、24 h时提取细胞总RNA.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时间点系膜细胞I、II型TGF-β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系膜细胞I型TGF-β受体mRNA于血管紧张素II作用2、8、12 h时显著升高(P<0.01),24 h时又降至作用前(0 h时)水平(P>0.05).系膜细胞II型TGF-β受体mRNA于血管紧张素II作用2、4、12 h时显著升高(P<0.01),24 h时也降至作用前(0 h时)水平(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II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I、II型受体mRNA的表达.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