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随访观察

    作者:朱正兵;谭远超;张恩忠;张卫;王岩红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与钽棒植入术治疗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帮剑;厉驹;吕一;童培建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与钽棒植入术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集ARCOⅡ期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55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组(A组)和钽棒植入组(B组).A组23例28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51岁,平均(36.87±9.52)岁;病程2~28个月,平均(17.13±7.74)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35~70分,平均(54.74±11.81)分;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22例27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6~46岁,平均(35.59±7.39)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6.00±7.46)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35~76分,平均(57.18±12.95)分,采用钽棒植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4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8个月.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Harris评分83.04±8.97,其中优6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B组Harris评分84.41±9.94,其中优9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与钽棒植入术均能改善髋关节功能,髓芯减压结合干细胞移植方法费用少,具有较高的效价比,更适用于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

  • 微创减压植骨配合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献韬;谭旭仪;刘又文;张晓东;刘立云;贾宇东

    目的:观察微创减压植骨配合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效果,探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微创减压植骨及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植入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共50例(62髋),男31例(40髋),女19例(22髋),发病年龄22~54岁,平均36.2岁;病程6~15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激素性19例(23髋),酒精性25例(33髋),特发性6例(6髋);ARCO分期:Ⅰ期28髋,Ⅱ期34髋;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疗效,进行股骨头生存时间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85 min,术中出血量在50~220 ml。47例(5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34.05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CO分期中Ⅰ期患者与Ⅱ期在Harris评分、疗效及股骨头生存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减压植骨配合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植入术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股骨头生存时间,推迟髋关节置换术,且ARCO分期中Ⅰ期效果较优。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杨迪;李晓林;邵海宇;陈锦平;黄亚增;金永明;张骏;刘建文;徐中海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 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处血肿.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中,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根据不同CT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

  • 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周茂生;谢加兵;丁国正;王强;徐祝军;方超;杨民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和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Denis B型)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5.7岁;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倒,其他外伤2例;L1骨折14例,L2骨折9例;伴神经损害13例(ASIA评分D级).术后12~20个月(平均14.3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比较各时间点神经功能JOA评分和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4个月.13例伴神经损害者术后3~6个月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术后1年和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20.63±0.92和20.38±1.06,较术后3个月的9.90±2.73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变角、局部Cobb角分别为(95.1±0.53)%、(2.78±1.36)°、(2.43±1.5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去除内固定3个月后与术后1年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结合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减轻术后腰背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毕大卫;费骏;许超;郑琦;刘耀升;杨守卫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 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作者:陈一衡;徐丁;徐华梓;池永龙;王向阳;黄其杉

    目的: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其影像学变化.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诊断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30例行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65岁,平均45岁.手术在L4.5节段20例,L5S1节段9例,1例同时行L4.5、L5S1双节段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影像学观察指标包括X线中立位椎间隙腹、背侧高度.动力住手术节段上下两椎体的边缘与其相邻椎体的边缘连线的夹角变化;CT测量指标包括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硬膜囊横矢状径.手术采用椎板开窗或部分切除,椎管减压后棘突间植入Coflex装置.结果:随访5~19个月,ODI分值由术前的平均(62.41±10.38)分下降到平均(10.49±5.93)分(P<0.01),JOA分值由术前的平均(8.96±2.76)分提高到平均(25.36±1.55)分(P<0.01).3例术后疼痛改善不明显而需药物或封闭治疗,3例麻痹及感觉减退症状无改善,其余患者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未再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压迫症状.未发现与Colfex装置本身相关的并发症.X线检查椎间隙背侧高度明显增大,手术节段相邻椎体间运动幅度无明显增大.CT检查术后椎管内空间,硬膜囊面积均有所增加.结论: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短期相关并发症少,同时时增加椎管及硬膜囊面积,增加椎间隙后缘高度,防止相邻节段运动幅度增加以及预防邻椎病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 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颈脊髓损伤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顾勇杰;赵刘军;胡旭栋;于亮;阮超越;陈云琳;冯乐玲

    目的:评价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25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8.2岁;35例有明确颈部外伤史,3例仅受轻微暴力(与颈部突然过伸有关).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19.8±4.4,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Score,JOA)为8.1±1.7;术前CT重建显示骨化韧带均分布在3个节段以上,椎管占位50%~85%,平均70.7%.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80±80)ml.末次随访时颈椎NDI和JOA评分分别为7.5±2.5和13.5±2.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颈椎前凸Cobb角为(8.10±2.70)°,末次随访时为(15.6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3例,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8例.无椎动脉损伤、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技术治疗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行,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乔志刚;刘崇奇;李聪鹏;吴超;王晓磊

    目的:探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87±11.89)岁,病程(7.91±3.71)年,病变节段C3-C636例,C4-C7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58±12.56)岁,病程(8.03±3.52)年,病变节段C3-C6 34例,C4-C7 8例.对照组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9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椎体切除少、减压彻底、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

  • 扩大式开槽减压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陈哲;林列;曹根洪;吴建民

    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需同时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增生骨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等压迫物,才能使脊髓和神经根得到有效减压.达到治疗目的[1].2003年3月至2008年5月,我们采用颈椎前路扩大式开槽减压加自体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 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光磊;魏勇;齐尚锋;朱海波;段强民;吕云亮;路世勇;李福东;徐宏光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1].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

  •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处理要点的探讨

    作者:张龙君;郑晓东;陈建良;邵营钢;陈静

    目的:探讨老年人(≥6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处理要点.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43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5~70岁,平均67.6岁;病程6周~7年,平均10.2个月.所有病例采用开窗或扩大开窗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根据突出部位、类型以及硬膜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行单侧或双侧开窗,所有患者只作侧隐窝、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清除增生的骨赘及软组织,尽量保留双侧小关节突,保持节段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2年,无感染、神经损伤病例,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参照胡有谷评价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合理的选择术式,完全解决病变部位的增生及扩大潜行的神经根管,彻底松解神经根是手术治疗老年性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 开窗桥式椎管内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孙捷;郑连生

    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和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常见原因,解除狭窄部神经压迫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已成为共识[1,2].自1992年1月-1999年6月我科开展椎板开窗桥式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术
  • 腰椎后纵韧带骨化及其诊治探讨

    作者:赵刚;周英杰;史相钦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病理现象,在其组织学上表现为脊柱后纵韧带的异常增厚及骨组织形成,在放射影像学上则表现为位于椎体或椎间隙后方的条索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区.本病多见于颈椎,其次为胸椎,而腰椎发病率很低,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本病的诊断有了明显提高.自1998年3月-2003年11月,共收治15例腰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早期诊断和治疗塌方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20例

    作者:谢红波;彭子来;刘旭邦;陈炼

    目的:总结20例煤矿事故中塌方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提高救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水平,减少伤残.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采用早期切开减压、全身综合支持和处理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20例,均为男性,年龄23~54岁,平均42岁.所有术前患肢高张力肿胀、剧痛,被动牵拉痛阳性,5例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远端血管搏动正常、减弱或消失,5例有肌红蛋白尿、高血钾、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升高,1例少尿.对疗效予以统计并对患肢功能进行伤残等级评定.结果:20例患者,并发患肢感染3例,肾功能损害6例.治愈16例,基本治愈3例,截肢1例.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16180-2006)评定,5级伤残1例,8级伤残2例,10级伤残1例,无等级伤残16例.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发现不能简单地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依据,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全身综合支持和处理是减少伤残的关键.

  • 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

    作者:王献印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椎管内肿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其治疗仍存在一些困难.我科近3年来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钻孔减压治疗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民;王志刚;刘玉杰;李众利

    目的:探讨钻孔减压治疗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并作生存分析.方法:收集自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治疗的22例双侧股骨头坏死病例,其中男20例,女2例;平均年龄38.4岁(24~52岁).所有病例一侧为FicatⅢ期,另一侧为Ficat Ⅰ期或Ⅱ期.采用钻孔减压进行治疗,平均随访5.4年(1~8年).以严重的髋关节疼痛(VAS≥7分)、髋关节功能障碍(Harris评分≤70分)、X线显示病变进展到FicatⅣ期以及髋关节置换作为终点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以严重的髋关节疼痛为终点,FicatⅢ期终有13例VAS<7分,而Ficat Ⅰ期或Ⅱ期有18例(P>0.05);以髋关节功能障碍为终点,FicatⅢ期终有6例Harris评分>70分,而Ficat Ⅰ期或Ⅱ期组有18例(P<0.05);以X线显示病变进展到FicatⅣ期为终点,FicatⅢ期终有2例未进展到FicatⅣ期,而Ficat Ⅰ期或Ⅱ期组有18例(P<0.05);以髋关节置换为终点,FicatⅢ期终有13例未行髋关节置换,而Ficat Ⅰ期或Ⅱ期有18例(P>0.05).结论:钻孔减压可以有效地延缓FicatⅢ期的病情发展,降低关节置换的比例.

  • 改良分区髓芯减压加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黄儒收;贾怀海;陈德旗;李彦贵;杨光;黄启胜

    1998年1月-2003年1月应用改良髓芯减压术加介入疗法治疗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28髋,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8髋,男20例,女2例;平均年龄38岁(24~52岁).有酗酒史10例,激素应用史7例,原因不明5例.病程3~6个月.单侧股骨头坏死16例,双侧6例.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1]:ⅡA期20髋,ⅡB期6髋,ⅡC期2髋.术前Harris评分[2]平均(61.37±4.65)分.

  • 经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治疗侧后型骨源性颈椎病

    作者:陈哲;吴建民;赵旭辉

    颈椎病患者骨赘增生以椎体后缘和钩椎关节处为主,而很少累及椎体后壁中部.因此,前路手术完全可通过经椎间隙的上下、双侧扩大式潜行减压而达到彻底减压目的[1-2].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采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6例侧后型骨源性颈椎病患者,报告如下.

  •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髓损伤

    作者:徐国康;倪建国;屠玉兰;洪元宏;陈小华

    颈髓损伤是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对其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等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213 条记录 2/61 页 « 12345678...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