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0例报告

    作者:熊敏;陈静;汪燕;万雅璐;杨露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侵人人体后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再通过血流传播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全身感染.目前,随着免疫低下疾病越来越多,广谱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总结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道

    作者:周俊;周德生;姚欣艳

    报道成功诊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经过,并对隐脑的现代诊疗及其中两医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 浅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疗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前来就诊的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措施是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是目前药效强的抗真菌药物。

  • 21例CNM脑脊液新生隐球菌的实验检测分析

    作者:葛国兴;冯一;王灿蔚

    目的 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探讨几个方法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21例CNM患者CSF应用细胞计数器直接观察、瑞氏染色、印度墨汁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后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并比较其阳性率和形态特征.结果 隐球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真菌培养90.5%,印度墨汁染色81.0%,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各为61.9%,革兰染色42.9%;墨汁涂片检测可显示荚膜和出芽;瑞氏染色可发现其周围毛刺;革兰染色仅现菌体深染.结论 在基层医院细胞镜检计数、瑞氏染色、革兰染色及墨汁涂片法与真菌培养的正确、灵活结合可提高CSF中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颗粒溶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楠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颗粒溶素(GNLY)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脑膜炎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28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组,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蛋白含量,再使用荧光定量法检测mRNA的含量,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蛋白质含量与其他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和健康人组相比脑膜炎组GNLY蛋白、mRN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的GNLY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血清中的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呈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颗粒溶素直接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发展,通过测定其水平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李艳艳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药学意见与建议,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相关知识与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能力。

  •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报告

    作者:刘群英

    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近20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化疗药物及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药物广泛长期应用,尤其是艾滋病的流行,免疫缺陷人群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10年来本院收治7例,现报道如下.

  • 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傅张永;李赵

    目的 观察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使用并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两组患者均口服5氟胞嘧啶.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消失时间为(6.5±1.5)天,对照组(8.5±1.4)天;观察组CSF涂片及培养转阴性时间为(30.6±7.6)天,对照组为(44.8±10.6)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及时治疗,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减轻.结论 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静脉注射氟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良好,用药安全性较高.

  • 隐球菌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马小军;邓国华;盛瑞媛;王爱霞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1981年10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的3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男18例,女18例,平均38.7岁;存在基础疾病者20例(55.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 HIV/AIDS)5例,其他疾病 3例;初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9例,狼疮脑病者7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者27例(75%),乳胶凝集试验(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T)抗原阳性者36例(100%);颅内压显著增高≥350 mmH2O者18例,脑室扩大经侧脑室引流者11例,植入Ommaya储液囊治疗者1例;单用两性霉素B(AmpB)者1例,单用氟康唑者3例,AmpB(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5-FC)治疗者21例,早期配伍氟康唑的11例,侧脑室及Ommaya储液囊注射AmpB的12例;AmpB平均用量2.8克,疗程10周至25个月;治愈23例,好转6例,死亡4例(11.1%),无复发病例.结论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HIV/AIDS等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是引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脊液LAT仍然是诊断的敏感指标;及早明确诊断、联合AmpB与5-FC抗真菌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及脑室内注射AmpB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Ommaya囊控制颅内压并藉以注射AmpB可以显著缩短疗程.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行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作者:邵彩红;段思荻

    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是艾滋病科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来,在我科已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与传统的单次腰椎穿刺引流相比,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具有创伤小、可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2010年08月-2011年09月我科应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置管(艾贝尔)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共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作者:郭晓燕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护士在用药前应熟悉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加强对用药后的观察、血管的护理和适当的心理指导.结论 护士针对用药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做好病情观察和指导,恰当的告知,使患者和家属在用药过程中得到心理支持并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梁锦玲

    总结18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做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安全护理评估,有针对性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强化心理护理,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免疫功能活跃状态下的临床特点

    作者:窦智;耿向东;姚红艳;贾丽丽;李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引起的脑膜炎,该病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时期长、病死率高等特点,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如患有明显消耗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近年来,该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本文旨在分析在免疫功能活跃状态下CNM的临床特点.

  • 一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程相龄;张丽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在全身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或复视等[1].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隐球菌脑膜炎2例

    作者:董志云;夏俊娣;赵久玲;王森;于维芹

    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诊.今报告2例如下.1 病历简介1.1 例1.男,35岁,1998年元月13日住院.

  • 3种不同性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及特殊染色的动态观察

    作者:何俊瑛;崔会娟;孟兆华;黄庆生;何红彦;邹月丽;金便芬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及特殊染色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三种疾病共179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阿立新兰染色和墨汁染色的动态观察,70例结脑同时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结核抗原的检测.结果 ①结脑特征性的细胞学表现为混合细胞反应.早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以上,随治疗逐渐下降,1~2个月后以淋巴样细胞反应为主.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敏感性分别为82.9%和85.7%.②化脑急性期脑脊液中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抗生素治疗后迅速下降.③MGG染色、阿立新兰染色和涂片墨汁染色诊断隐脑的阳性率分别为83.3%、81.8%和76.5%.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联合应用特殊染色方法,可大大提高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隐球菌性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昆文;武绍远;闻艳;葛丽;马莎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例,好转6例,死亡2例,病情无变化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和隐球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使阳性率达90%以上.治疗原则:多种抗霉菌药物联合治疗,多途径给药.

  • 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作者:韩庆

    1 病历摘要男,52岁.因头痛、呕吐26 d入院.26 d前无诱因出现头痛,体温37.8 ℃,无畏寒,在抗炎治疗6 d后出现喷射性呕吐,1~2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脑脊液无色、透明,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WBC 60×106/L,蛋白0.8 g/L,血氯化物113 mmol/L,血糖2.7 mmol/L,抗酸杆菌(-),隐球菌(-).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等治疗无效,体温38~39 ℃,呕吐次数增加,考虑结核性脑膜炎转来我院.无养鸟嗜好,入院查体温37.8 ℃,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神志清,颈强直,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偏高,双侧凯尔尼格征(+),巴宾斯基征(-),奥苯海姆征(-),戈登征(-).入院后经抗结核、脱水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体温升高至39 ℃,出现浅昏迷4 d,首先在大便常规检查中找到大量霉菌,后来脑脊液墨汁涂片,找到新型隐球菌,脑脊液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证实隐球菌感染.停用抗结核药,给予氟康唑400 mg/d,1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1个月后头痛症状消失,血培养(-),脑脊液培养(-);50 d后头痛、呕吐症状再次出现,头颅CT示脑室、脑池、脑沟呈对称性扩张,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行侧脑室引流术,住院87 d治愈.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误诊分析

    作者:龙德志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病死率高,易误诊.我院1992~1999年收治9 例,其中7例曾为院外误诊,误诊率78%.现分析如下.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学观察

    作者:王启春;陈建华;刘晓娟;曾鸿

    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系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为了解本病的脑脊液学特点,我们观察了8例明确诊断患者的脑脊液学有关指标,结果报告如下.

312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