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新建;薛毅珑;陆庆国;李雁凌;高宇红

    为了优化制备条件, 简化工艺, 控制质量, 本文观测了APA(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过程中部分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与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囊的粒径与静电微囊发生仪脉冲频率呈负相关; 与推进泵速度呈正相关; 与针头内径呈正相关.随着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加, 膜厚度显著增加.微囊的粒径不随聚赖氨酸成膜反应时间延长而改变, 但影响膜的厚度.柠檬酸钠的液化时间对微囊的粒径与厚度均无明显影响.通过优化制备条件,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将具有更好的通透性、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强度.

  •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的免疫隔离机制

    作者:刘菲;刘雁冰;钟岚;熊伍军;赵中辛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受体存活率、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网膜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包裹乳猪肝细胞,体外观察APA微囊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隔离效果.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48 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网膜内CD4、CD8、IgG和IgM的表达.结果:微囊可有效保护囊内K562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乳猪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存活率显著提高(1wk存活率78.6%vs 66.7%,P=0.0 046;2 wk存活率42.9% vs 25.0%,P=0.0 027,P<0.01).大网膜CD4、CD8、IgG表达较弱(P=0.0 342、P=0.0 197及P=0.0 445,P<0.05),而IgM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PA微囊可有效隔离抗体及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可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崇辉;何立敏;罗芸;张莉;李新建;崔忻;刘成贵;潘长玉;薛毅珑

    采用Sun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制作技术,分别包裹大鼠胰岛和胰岛素分泌细胞系,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结果表明APA微囊化大鼠胰岛或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均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达3周至110天;移植微囊无明显的组织学反应.证明该APA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型人工胰岛奠定了基础.

  • 微囊免疫隔离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唐功耀;张凌

    组织或细胞移植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移植排异反应.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排异反应,但降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可使这些患者处于易患其它疾病的极大风险中.微囊免疫隔离技术是将需要移植的细胞或组织放于一个微囊中,囊壁是半通透性膜,允许小分子蛋白质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如抗体)和免疫细胞通过,从而保护囊内组织不被免疫系统攻击.这样既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的组织或细胞也可长期存活.通过设计可控制囊内细胞产生的有治疗作用的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微囊化的细胞已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

  • 微囊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薇;王正荣

    微囊技术为组织/细胞移植开辟了新途径,它有效地避免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解决了移植物来源稀少的问题.微囊的包裹材料有多种,以海藻酸钠一多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应用为广泛,可通过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从而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体现在对免疫活性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的阻挡作用,使移植物能存活下来并能发挥其功能.目前对微囊化人工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微囊技术是一新兴的、尚需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它在异体组织/细胞移植等方面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细胞微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化江;李刚;王绍辉;杨悦;阴慧娟;李晓红;赵明亮;林凌

    细胞微囊化是将目的细胞包裹于一种或几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半透膜特性的材料内,既可实现免疫隔离、防止大分子免疫物质和免疫细胞攻击,又允许代谢产物、小分子营养物及细胞活性物质自由出入微囊.随着跨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微囊化技术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用于弥补器官移植的多种局限.同时随着细胞微囊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其在再生医学方面不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必将推动人工细胞和人工器官领域快速发展.对细胞微囊的制作、微囊外膜对免疫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微囊外膜的免疫原性及细胞微囊化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作一综述.

  •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

    作者:胡昭华;陈绍宗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人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而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 微囊化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林枫;翟博

    微囊移植技术能起有效的免疫隔离作用,为解决排斥反应、供体缺乏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发展为成熟,但近海藻酸-钡交联微囊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好评.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可使移植物较长时间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猪胰岛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良好供体.微囊移植虽尚不适于临床,但经不断完善必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海藻酸钠微囊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作者:孙雪;奚廷斐

    经过研究者们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海藻酸钠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已日臻完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用它包被组织细胞进行移植可以减少或消除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避免使用副作用大的免疫抑制药物,并且扩大了组织细胞移植来源的种属范围.近些年来,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治疗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若想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 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若干进展

    作者:胡吉;沈稚舟

    采用免疫隔离、免疫抑制等方法可使移植物长期存活.免疫隔离多使用微包囊和大包囊技术,使移植物免遭受体的排斥.移植的部位不仅要考虑免疫豁免的问题,也要考虑局部是否缺血缺氧的问题.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胰岛是移植成功的前提,也是异种移植的优势.异种胰岛移植排斥的关键原因是细胞免疫,CD4+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逆转录病毒感染是否会造成不良后果,目前仍存在争议.

  •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功能的评价

    作者:张海波;黄乔东;高崇荣;章乐虹

    嗜铬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癌痛是近年来慢性疼痛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囊包膜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克服宿主对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隔离新方法[1].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BC)的生长形态及检测生物分泌功能,为微囊化BCC移植的开展提供依据.

  • 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学强;刘德明;刘曾旭

    微囊化包被组织细胞移植可发挥免疫隔离作用,为解决治疗疾病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镲来源短缺提供了新途径.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是目前成熟的微囊化技术,其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使得异种组织细胞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成为可能,在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微囊化雪旺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马建敏;刘德明

    微囊技术为组织/细胞移植开辟了新途径,它有效地避免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解决了移植物来源稀少的问题.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体现在对免疫活性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的阻挡作用,使移植物能存活下来并发挥其功能.雪旺细胞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对微囊化雪旺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异种雪旺细胞的移植在治疗神经损伤方面成为可能,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人嗜铬细胞微囊化处理对大鼠异种移植的免疫隔离作用

    作者:陈冀衡;杨茂元;李继勇;林献忠;毕好生

    背景:课题组前期在建立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活细胞制备技术的基础上,已证明微囊化嗜铬细胞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该微囊包被材料的免疫隔离作用尚需明确.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嗜铬细胞移植到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的免疫排斥反应,评价微囊化技术的免疫隔离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材料:选用雌性 SD大鼠48只,鼠龄3个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所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微囊发生器为德国赠送.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①取6名脑死亡健康成人的肾上腺髓质,经分离、消化、培养后,制备成人嗜铬细胞悬液.供者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法制作空微囊和微囊化细胞.②4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人嗜铬细胞移植组、空微囊移植组、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每组分眼前房和足胝部两个部位进行移植,每个部位8只.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分别将2×1010 L-1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组分别吸取空微囊(100个微囊)或ME-HCC(100个微囊,每个微囊包裹400~500个细胞)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术后第7天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采用激光散射比浊仪测定血清IgG和IgM水平.移植术后第28天取大鼠右侧眼球及左侧足组织作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40倍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果: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白细胞介素2,IgG,IgM水平: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均低于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544~21.64,P < 0.01).②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组织形态: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眼前房内和足胝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所产生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其机械稳定性,使之有效地发挥了免疫排斥隔离作用.

  • 微囊化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的生长和分泌特征

    作者:栗晓;张新胜;罗海杰;栾烁;万青;伍少玲;马超

    背景:微囊化细胞是目前常用的免疫隔离工具,可以解决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问题,然而微囊化对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的生长及分泌功能。
      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嗜铬细胞瘤组织,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并用人工脑脊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包裹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人工脑脊液中的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形态;用CCK-8试剂盒测定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试剂盒检测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浓度。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镜下呈悬浮、聚集生长状态,细胞突起观察不明显。与非微囊化组相比,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较快,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较多。但不同病例来源的细胞,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差异较大。提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泌功能,并且不同病例来源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可以相对稳定地分泌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

  •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的研究

    作者:李崇辉;薛毅珑;罗芸;李新建;李雁凌;刘成贵;潘长玉

    目的:测定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将NK细胞和IL-2、TNF-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NK细胞对微囊化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IL-2 (15.4 kD)和TNF-α (51 kD)可通过微囊膜进入囊内,并分别支持囊内IL-2依赖细胞的生存以及对微囊内的L929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结论:APA微囊可有效地隔离细胞免疫排斥反应,但某些细胞因子可通过微囊膜,成为影响微囊化细胞在宿主体内生存的可能因素.

  • APA微囊移植免疫隔离效果的研究

    作者:郭水龙;薛毅珑;李新建;罗芸;田磊;李雁凌;张佐云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分别将APA空微囊、牛嗜铬细胞(BCCs)和APA微囊化BCCs(APA-BCCs)移植到绵羊的蛛网膜下腔中,观察宿主细胞免疫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各组移植后血中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APA微囊包裹可明显阻止BCCs移植引起的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值和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APA微囊包裹可减轻羊移植区组织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结论:APA微囊具有免疫隔离效果,可有效地阻止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关键词: 微囊 免疫隔离 移植
  • 胰岛移植用免疫隔离微胶囊的牢固度、生物相容性和通透性研究

    作者:李保国;华泽钊;张洪德;王煜非;王国兴

    目的:为了探讨用于胰岛移植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生物膜的免 疫隔离效果。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APA微胶囊和微囊化胰岛,微囊直径为0.2 5~0.55 mm;取空微囊,利用恒温振荡仪振荡后测定其破损率;将空微囊移植至小鼠腹腔 ,分 别于不同时间由腹腔中灌洗出微胶囊,记数并观察其形态;取一定量空微囊分别与IgG、BSA 和胰蛋白酶孵育,测量其浓度变化确定APA微胶囊的通透性。结果: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制 成的APA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为0.25~0.3 5 m m的微胶囊其牢固度大于粒径为0.45~0.55 mm的微胶囊;葡萄糖、胰岛素等小分子物质能 够自由通过 微囊膜,胰蛋白酶也可通过,但速度较慢;大分子物质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则不能透 入APA微囊。结论: 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可制备高质量粒径为0.25~0.35 mm的微胶囊;这是 具有良好免疫隔离性能的APA微胶囊。

  • 应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进行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伟;谭岩;徐立;方艳秋;段秀梅;宋燕;杨广民

    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增殖并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成囊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囊膜强度和免疫隔离作用;微囊化细胞移植有助于扩大异体移植的细胞来源,并为构建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在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免疫隔离效应的研究

    作者:张梅;刘超;刘翠萍;覃又文;董凌燕

    分别将游离胰岛和微囊化胰岛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及腹腔内,在实验终点取各组大鼠脾细胞,采用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观察胰岛移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的应答能力.结果表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和游离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周和(6.6±2.07)d.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的刺激指数(S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胰岛移植组SI和IL-2、IFN-γ活性显著高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可见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化胰岛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体外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表现为免疫低应答性,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