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RP-HPLC研究

    作者:陆洋;李娟;杜守颖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甘草次酸后0.08,0.17,0.25,0.33,0.5,0.75,1,2,3,4,6 h眼底采血,乙腈沉淀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在50~2 000 ng·mL-1线性良好,r=0.999 7,测得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2±2.23)%,(102.5±2.95)%,(98.4±2.32)%,日内、日间低中高浓度RSD均小于4%.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153±0.023)h,t1/2β=(2.365±0.866)h,Cmax=(2.074±0.100)mg·L-1,CL=(0.715±0.082)L·h-1·kg-1,Vd=(2.427±0.872)L·kg-1,AUC0-6h=(1.302±0.151)mg·h-1·L-1.结论:建立的RP-HPLC适用于体内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甘草次酸在体内的分布迅速、广泛.

  • 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郑海娜;李吉学;姚会枝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小鼠按10 mg kg-1尾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后,不同时间点摘除眼球取血,乙酸乙酯萃取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冬凌草甲素在0.202~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测得低、中、高浓度方法同收率均大于93%,低、中、高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冬凌草甲素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16.192 5e-0.5546t+5.475 7e-0.0163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249 9 min,t1/2β42.638 4 min,K21 0.152 3 min-1,K12 0.359 3 min-1,K10 0.059 2 min-1,AUC 366.0350 μg· min-1·mL-1,CL 0.027 3 L·min-1·kg-11,Vc 0.461 5 L·kg-1.结论:建立的RP-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体内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快、分布也快,药物起效迅速,在体内以消除为主.

  • GC-FID测定大鼠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陆洋;杜守颖;陈晓兰;李鹏跃;翟永松;吴清;李冬雪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脑浓度的GC-FID测定方法,探讨新型醒脑静静脉注射后龙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大鼠以10.00 mg· kg-1(以艾片量计)剂量尾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0.5,1,3,5,8,12,20,30,45 min眼底采血,分离血浆,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FID测定血浆中龙脑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龙脑血药浓度在1.67~16.67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测得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2.81±1.11)%,(85.38±0.86)%,(84.58±0.5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0%.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18±0.20) min,t1/2β=(22.27±6.85) min,Cmax(Calc)=(18.76±2.10) mg·L-1,MRT=(23.84±7.67) min-1,AUC =(100.00±15.85) mg·min·L-1.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龙脑血浆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醒脑静中龙脑在体内分布迅速,代谢较快.

  • 125Ⅰ标记的FLt4多抗导向定位淋巴结的可行性分析及其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生娇;齐岩;吕春堂;韩玲

    探讨125Ⅰ标记的Flt4多抗(125Ⅰ-Flt4 PcAb)导向定位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点,为应用Flt4 PcAb进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提供实验依据.应用氯胺T法对Flt4 PcAb进行125Ⅰ标记;125Ⅰ-Flt4 PcAb经大鼠足背皮下注射,研究125Ⅰ-Flt4 PcAb在淋巴结内浓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125Ⅰ-Fit4 PcAb经皮下注射后,在胭窝淋巴结的ID(%)/mg值高,血液次之,其它各组织器官均很小;胭窝淋巴结的ID(%)/mg值在注射后0.5h达高,血液32h达高;其在体内的代谢可进行二室动力学模型拟合,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64±0.1d,清除相半衰期(T1/2β)为3.5±0.5d.这提示125Ⅰ-Flt4PcAb能够对淋巴结进行导向定位;它在体内的代谢符合二室动力学模型,清除相半衰期较长.

  • 国内外常用PK/PD应用程序概述(续前)

    作者:王鹏;朱珠;傅强;宣大伟;李大魁

    3 国内开发的PK应用程序3.1 MCPKPMCPKP是198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夏文江等[1]在AUTOAN程序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扩充而成的药动学应用程序,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应用.它采用Fortran 2.0编写而成,保留了 AUTOAN的主要功能,但简化了输入方式、扩充了模型库、二级参数的计算及表格输出功能, 可在PC机上运行.MCPKP的模型库共有18种模型,其中包括静脉或血管外给药的一室模型、二室模型,静脉注射三室模型,一室非线性模型和非房室模型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强制以某一模型进行拟合.MCPKP采用Hartley和Levenberg法进行加权非线性小二乘法处理 ,两种算法可以自由选择.如不加选择,MCPKP首先选用Hartley法处理,如遇到迭代发散时则自动改用Levenberg法.MCPKP可计算并输出一、二级参数,算出标准差和95%置信限,并打印出图表.

  • 二室模型药物体内吸收计算方法的改进

    作者:陆瑜;朱家壁;梁秉文

    药物吸收计算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受到药剂学界重视,Wagner–Nelson方法[1~2]发表后立即成为估算药物吸收分数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该方法适用于一室模型药物.

  • 二室模型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刘红;刘学宗;段钟平

    为了探索血浆置换时人体血浆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上采用定时方法测量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体内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理论上根据血浆置换原理,建立了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导出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关系式.结果: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差别很小,说明胆红素浓度的理论模拟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左卡尼汀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娅娟;杨选影;辛晓玮

    左卡尼汀,化学名L-3-羟-4-三甲氨基丁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必需辅助因子,它能促进脂肪酸经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后,其体内的分布呈现为二室模型,初始分布容积为:0.2~0.3L/kg,在24小时内约76%从小便排出,肾清除率为1~3ml/min.平均消除半衰期约17小时.左卡尼汀不与血浆蛋白结合.

  • 靶控浓度输注

    作者:赵熙;闵宏

    1968年, Kruger-Thiemer 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持续输注给药方案, 即药物经静脉给予时可快速达到并维持一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代谢,既著名的BET给药方案.之后,Schwilden等[1]将这一方案加以改进,将静脉输注泵与微型计算机相连,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期望的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将上述输注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今天,人们再将这一系统整体化、优良化,得出了靶控浓度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这一概念.

  • 迭代法求取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参数

    作者:李可群

    血管外一次给药是药物动力学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二室模型血管外一次给药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目前一般采用残数法和非线性小二乘法等[1].两种方法中,前者只能得到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近似值,而非线性小二乘法原理和计算较为复杂,需使用商品软件或进行计算机编程,影响它的广泛使用.为此,本文将提出一种新的二室模型血管外一次给药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即先用残数法获取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初值,再进行简单迭代即可得到满意结果.

  • 基于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拓展适用性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

    作者:陈瑶;宋香清

    目的 考察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适用性,简化T>MIC计算过程,并据此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方法 以美罗培南的推荐剂量和静脉输注时间分别为0.5 h与3 h设计6种临床常用方案(0.5 g/次 q8 h 0.5 h、0.5 g/次 q8 h 3 h、1.0 g/次 q8 h 0.5 h、1.0 g/次q8 h 3 h、2.0 g/次q8 h 0.5 h、2.0 g/次q8 h 3 h),各方案分别与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4种MIC敏感性折点(0.5、1、2、4 μg/ml)组合形成不同的T>MIC,每种方案的T>MIC又可根据简易模型和二室模型计算,结果形成不同方案下的T>MIC对子,T>MIC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简易数学模型的拓展适用性.并根据简易模型计算T>MIC%,以其达到40%~100%探讨美罗培南对不同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结果与结论 简易模型可替代二室模型计算T>MIC,根据该模型从理论上可方便快捷地对美罗培南给药方案进行初判和模拟优化.

  • 溴莫普林颗粒剂的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孟玲;张静;施裕珍;邵志高

    目的:研究溴莫普林颗粒剂在正常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非那西丁作内标,测定溴莫普林血浆药物浓度,用于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溴莫普林颗粒剂和片剂各400mg后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两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均符合口服开放性二室模型,颗粒剂与片剂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2±4.9)%.结论:经统计分析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法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杜荣辉;管立;戴德哉;张媛;吉民

    目的:建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检测方法, 测定单次静脉注射(iv)CPU-0213 80 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HPLC测定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 3P97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CPU-0213在 0.4~20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 低检测浓度为 35 μg·L-1.日内差小于 2.7%,日间差小于 6.3%,方法回收率大于 95.9%.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83.0±1.8 min 和 96.6±11.5 min.结论:该方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单次iv CPU-0213 80 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见种属差异性.

  • 基于EXCEL软件的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苏银法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多剂量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在获得中央室血药浓度和有关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后,采用EXCEL软件中单元格引用和函数引用的方法实现与给药方案有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结果:输入参数α、β、K12、V1,以及给药间隔Ts、低有效浓度(MEC)或小中毒浓度(MTC)后,电子表格显示大给药剂量Dmax(或低有效剂量Dmin);输入选定的维持量、给药周期n后,电子表格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的峰谷浓度、瞬时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及有效血药浓度累积时间(Tec).结论:方法设计简单,使用直观、简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 青蒿素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飞艳;姚晓霞;田文慧;袁强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尾静脉给药后血浆中青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研究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以蒿甲醚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鼠血浆样品中青蒿素在4.67 ~ 467.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4.67μg·ml-1.青蒿素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准确度在85% ~ 115%范围内.用二室模型拟合大鼠尾静脉注射青蒿素的药时曲线为佳,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2 min;Cmax∶89.23 μg· ml-1;t1/2α∶3.37 min;t1/2β:42.87 min.结论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青蒿素含量的HPLC法,此法适用于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青蒿素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

  • Simulink药动学房室模型仿真应用的研究

    作者:陈伟;王宇;费小非;谢兰桂;李国辉

    目的::动态描述药物浓度在体内的不同时间的变化,了解体内药物的行为模式和规律,为个体化治疗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为开展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动态描述奠定基础。方法:使用Simulink动态仿真处理二室模型,建立二室动态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将结果与3P97软件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仿真结果与3P97软件拟合结果,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动态模型可以用于口服给药的二室模型的动态仿真。动态仿真结果更加直观,并纠正了3P97软件的拟合偏差。

  • 橙黄决明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戴迎春;邓楠;刘文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橙黄决明素含量的方法,研究橙黄决明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橙黄决明素灌胃给药7.2 mg· kg-后于5,10,20,30 min及1,2,3,4,6,8,10,12,16,24 h断尾取血,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HPLC测定血浆中橙黄决明素浓度,以3P9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橙黄决明素在0.12~7.62μg·m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n=5),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均>95%,日内、日间RSD均<10%,符合要求.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其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拟合值):Cmx为3.96±0.51 mg·L-1,Tmax为16.31±2.85 min,t1/2β为5.16±0.77 h,CL为0.21±0.03 L·h-1·kg-1,AUC为7.91±1.02 mg· min-1·L-1,MRT为2.26±0.97 min.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血浆处理法及HPLC法适用于大鼠体内橙黄决明素的含量测定和药动学研究,灌胃给药后橙黄决明素吸收迅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Excel软件的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方案设计

    作者:宋谦和;苏银法

    为获得一种简便的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采用Excel软件编写与给药方案相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程序.Excel规划求解法计算tpeak、cmax,Excel单变量求解获得大给药剂量dmax(或低有效剂量dmin).结果显示,输入基本参数α、β、ka、k21、V1、吸收分数(F)、滞后时间(tlog),以及给药间隔(τs)、低有效浓度(MEC)或小中毒浓度(MTC)后,输入选定的维持量、给药周期(n)后,电子表格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第s次给药后的瞬时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并采用单变量求解获得给药间隔内的有效血药浓度累积时间(tec).

  • 恒速静脉滴注给药时二室模型的建立

    作者:丁汀

    1 问题的提出在学习药物动力学的过程中,教材往往会给出模型、药-时曲线方程及其推导过程,但是药学本科教科书及国内相关参考书中几乎没有对恒速静脉滴注二室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1]、《新编药物动力学》、《实用药物动力学》都未见有关内容.

  • 快速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朱珊珊;李历民

    分析了二室模型的快速静脉注射过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并求解得到二室模型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并对动力学过程的参数如各个过程的速率常数以及消除半衰期等等做了数学分析并结合软件应用,推导出各个参数的准确计算公式.利用家兔的磺胺噻唑液进行的耳缘快速静脉注射实验测得的时间、血药浓度数据对模型和参数的计算进行了验证,与实际结果相一致.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