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特异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2—11月收治,并经术后病理或组织活检确诊的32例前列腺疾病,其中前列腺癌(PCA)16例和前列腺增生(BPH)16例,对这32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得出扫描结果 ,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MRI与组织活检结果的符合率,对比两组ADC数值以及DWI扫描结果呈现的不同信号特点,对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磁共振在前列腺特异性中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MRI与前列腺癌(PCA)组织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81.25%(13/16),MRI与前列腺增生(BPH)的组织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87.5%(14/16).DWI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病灶为的ADC值为(0.86±0.09),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为(1.82±0.18),BPH中央叶为(1.48±0.08),BPH外围叶为(1.85±0.16),未被癌组织侵袭的外围叶同BPH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中央叶、外围叶、前列腺癌病灶及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对前列腺特异性诊断中有较大临床使用价值,可以作为前列腺疾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后银;徐德才;韩易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5例胶质瘤患者和6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在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行神经纤维束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制定手术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范围,术中结合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本研究21例病例术前的DTI三维纤维成像图中15例胶质瘤患者中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有6例表现为单纯破坏、9例表现为移位伴破坏;6例脑膜瘤患者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的影响中有4例表现为单纯移位、2例表现为移位伴少量破坏.15例胶质瘤患者镜下全切13例,次全切2例;4例术后与术前对比有少量神经纤维损伤,其余病例神经纤维均未见手术损伤.6例脑膜瘤患者均镜下全切,手术前后对比均未见神经纤维损伤.12例原有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明显加重,随访6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新发部分运动性失语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基本恢复;新发肢体偏瘫2例,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1例完全恢复,1例无明显好转.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重建结合神经导航可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大程度切除肿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魏巍;张俊祥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常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工作性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常规MRI主要通过显示病变局部的形态、信号等变化来评估脊髓损伤,因而在评估CSM患者早期脊髓损伤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1].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章宇;钱海峰;孙胜杰;潘锋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其中低级别35例,高级别4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SPSS软件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77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瘤体FA值小于瘤周以及对侧白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ROC曲线得出rrCBF和rrC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5.4%以及90.2%,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95.2%与85.3%、89.2%.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是诊断价值大的指标.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欣欣;丁忠祥;袁建华;毛德旺;罗晓明;李玉梅;陈方宏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42例脑瘫患儿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平扫检查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ADC图、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双侧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环池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 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以环池水平的皮质脊髓束及同侧内囊后肢为ROI,分别作出两侧皮质脊髓束图.结果 42例脑瘫患儿中,6例常规颅脑MRI显示正常,36例分别显示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萎缩、脑裂畸形等.42例脑瘫患儿ADC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显示异常.脑瘫组半卵园中心、皮质脊髓束FA降低、ADC值增高,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TI检查对脑瘫患儿的诊断及白质纤维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常规颅脑MRI显示为正常的可疑脑瘫患儿,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男性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

    作者:叶信健;崔诗浛;宋佳雯;黄小燕;周永进;刘锟;王靓;严志汉

    目的 探讨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男性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成像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7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期和2期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使用3.0 T临床磁共振仪迸行肾脏DTI成像,分别计算肾皮、髓质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这两个DTI参数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组间肾皮髓质FA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 1期[eGFR≥90ml/(min·1.73m2)]和CKD 2期组患者[eGFR 60~90ml/(min·1.73m2)]较健康对照组皮髓质的FA值均显著减低(皮质FA,χ2=12.037,P=0.002;髓质FA,F=9.078,P=0.001).CKD 2期患者髓质FA显著低于1期.糖尿病患者的皮髓质FA值与eGFR呈正相关,皮质FA值与尿α1微球蛋白肌酐比值(α1-microglobulin/creatinine ratio,UA1MCR)呈负相关.1期患者肾皮质和髓质ADC值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DTI有助于评估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伤.

  • 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及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勇;张晖;耿左军;宋鹏;柳青;宋振虎;玉鉴;田欣;王哲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鉴别脑白质疏松症( LA)与多发性硬化( MS)急性期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已确诊为LA的患者68例以及确诊为MS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0 T磁共振对68例LA患者及36例MS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表观扩散系数( ADC)部分及各向异性( FA)图,测量LA病灶及MS急性期病灶的FA值及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LA及急性期MS病灶常规MRI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急性期MS患者中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为1型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LA组PVH1型的比例(χ2=18.457,P<0.01)。表现为PVH 1型的LA患者,其侧脑室前角周围、侧脑室后角的ADC值与PVH 1型急性期MS患者在上述区域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7,1.862,P>0.05),而位于放射冠区域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1),这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5,4.531,7.226,P<0.01)。结论 DTI技术能够更为准确地量化指标,有助于在不进行增强扫描的情况下较为准确的分辨LA与急性期MS病灶,为M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 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脑白质疏松症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勇;张晖;王哲

    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辅助诊断脑白质病变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尤其在脑白质疏松症(LA)、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等脑白质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相对以往的CT及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病灶更早,诊断病变性质更准,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对应用DTI鉴别LA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神经影像学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风华;刘小燕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各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改善ASD患儿的预后、提高ASD患儿的生命质量,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目前ASD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但其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难度颇高,特别是小年龄儿童的诊断尺度难以把握.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发现ASD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这对ASD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武艳君;唐光才;韩福刚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唯一对活体大脑白质纤维走形的一种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肿瘤术前计划制定,以及对颅脑肿瘤、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全等多种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扩散张量及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

    作者:许克宁;吕国士;刘伟

    酒精是一种成瘾性物质,长期嗜酒容易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CAE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并确诊该病对于临床决策尤为重要.利用影像学技术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反映该病在脑实质中的信号变化,还可以通过测量具体的参数对脑实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是磁共振功能成像,其主要成像技术包括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峰度成像.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应用

    作者:李鹏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应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可以特异性地评估白质纤维,主要用于对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的诊断.在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正常时,通过分析FA图即可发现白质损伤早期的细微病理改变.在诊断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感染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肿瘤鉴别和治疗后随访有辅助作用并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文章对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基于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方法的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安;刘建军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功能影像学显示,PD在引起黑质纹状体系统改变的同时伴有脑白质纤维等其他区域的病理变化。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 TBSS )的扩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脑白质异常区域进行定位,为定量评估脑白质病变提供可靠参数。该文就TBSS的DTI的分析方法与限度、在PD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总结。

  •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莉(综述);韩福刚(审校)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常常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大部分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的长期随访观察中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及CT检查并无异常的信号或密度改变。但是,当出现CT及常规MRI可见的影像学改变时,损伤往往已较为严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在潜伏期内检出放射性脑损伤,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 正常成人胼胝体年龄相关性变化的DTI参数研究

    作者:黄文;苏晋生;祁建军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量重建的不同年龄正常成人胼胝体纤维的各向异性和扩散特征值,探讨其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方法 应用Siemens Sonata 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10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检查,DTI数据经纤维束成像重建出完整的胼胝体纤维,测量胼胝体的FA值和ADC值.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胼胝体纤维的FA值和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胼胝体纤维的FA值与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r = -0.854,P < 0.05);胼胝体纤维的ADC值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r = 0.625,P < 0.05).结论 DTI可无创性反映随年龄的增长,胼胝体纤维的微结构发生的变化,为人类的老年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王岩;马林;李德军;郭行高

    目的: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纤维跟踪成像,探讨健康人及某些病变中颈髓纤维跟踪成像的表现.方法:研究包括22名健康志愿者,6名脊髓空洞症患者,3名颈髓肿瘤患者.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DTI成像,应用fiber tracking软件行纤维跟踪成像.将多个图像融合,得到整个颈髓的纤维束图.结果:所有健康人均可得到与颈髓解剖结构基本一致的白质纤维束图:脊髓空洞患者的纤维跟踪图均可清晰地显示颈髓中央空洞的形态;颈髓肿瘤也可以用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直观的显示出其纤维束受累情况.结论:颈髓纤维跟踪成像技术为临床提供了显示颈髓病变更直观的信息,可以为外科手术与治疗提供参考.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戴真煜;陈飞;姚立正;董从松;侍海存;潘平雷;刘洋;张志平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A组)和急性期(28例,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和3D-pcASL图像.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大层面测量梗死面积(SDWI)和脑血流量(CBF)图上异常灌注面积(SCBF).选取梗死核心(IC)、SCBF和SDWI不匹配区(MACD)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分析SCBF> SDWI且梗死核心为低灌注的患者CBF、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项异性指数(FA)参数图.记录各ROI的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CBF、rFA、rDCavg).比较IC、MACD各参数值与对侧的差异,分析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 梗死核心的CBF和DCavg值,MACD的CBF值在两组中均低于对侧(均P<0.05).A组MACD的DCavg值和B组梗死核心的FA值均低于对侧(均P<0.05).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FA值在B组均低于A组,MACD的rDCavg、rCBF则相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CBF、rFA、rDCavg值鉴别两组的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90、0.541和1.139、0.902、0.455.结论 临床可通过CBF、FA、DCavg值及其相对值的改变规律判断脑梗死处于超急性或者急佳期,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shRNA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脑梗死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作者:张勇;程敬亮;李娅

    目的 通过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缺血区组织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探讨shRNA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脑梗死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仅分离结扎颈外动脉分支,不插入栓线;B组(MCAO组):参照传统的Longa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C组(生理盐水组):MCAO两周前给予脑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D组(慢病毒干预组):MCAO两周前给予脑组织内注射慢病毒介导的shRNA5μl.MCAO后4、8、12、18、24h时间点,计算脑梗死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Western印迹测定缺血侧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测MMP-9蛋白表达.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缺血后4、8、12、18、24h,慢病毒干预组缺血区的ADC值和FA值高于MCA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的t值分别为8.78、3.30、3.58、4.55和13.12,P<0.05.不同时间点FA值差异的t值分别为2.51、5.87、6.91、4.97和4.58,P<0.05).局灶性脑缺血后MMP-9蛋白表达逐渐增多;慢病毒干预组相应时间点的MMP-9蛋白的表达低于MCAO组,且在相应的每个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t值分别为3.55、6.11、4.67、4.63和2.77,均P<0.05).慢病毒干预组的mNSS评分低于MCA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t值分别为2.25、2.90、5.19、4.36和7.31,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通过抑制MMP-9基因表达,减轻血管源性水肿,发挥脑梗死后的保护作用;磁共振DTI可动态监测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区的改变.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儿童精神分裂症及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边海月;田伟

    磁共振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磁共振检查方法.本文就DTI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探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联合应用DTI与DKI技术对轻度慢性酒精中毒胼胝体 变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克宁;吕国士;杨东奎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轻度慢性酒精中毒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6例已确诊MBD患者作为MBD组,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DKI与DTI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扫描.观察利用DTI扫描得到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DKI扫描得到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及三者单独与联合诊断MB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BD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压部及体部的FA均小于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D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ADC均大于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部的ADC小于健康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D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体部的MK均小于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压部的MK均大于健康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终临床诊断结果比较,FA、ADC、MK诊断MB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90.9%、92.3%,92.8%、83.3%、88.8%,94.1%、88.8%、92.3%,三者联合诊断MB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86.5%、93.1%.结论:DTI及DKI技术均可以敏感地检测到慢性酒精中毒MBD的微观病理改变,且联合应用FA、ADC、MK诊断可提高对MBD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降低误诊率.

772 条记录 10/39 页 « 12...78910111213...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