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卒中后抑郁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侯晶晶;张宁;王春雪;周娟;张佩瑶;沈慧聪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加强对PSD的识别,提高对PSD机制和诊断手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PS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PSD磁共振影像学,包括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弓状束纤维示踪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额叶语言皮质的比较研究

    作者:章捷;路俊锋;吴劲松;姚成军;庄冬晓;邱天明;龚秀;毛颖;周良辅

    目的 联合弓状束纤维示踪技术和任务态fMRI,评价弓状束终末投影定位额叶语言皮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采用任务态fMRI定位语言皮质激活区,并纤维示踪定位弓状束终末端;将两者皮质投影在导航系统融合,比较两者吻合度.结果 弓状束终末投影区域与任务态fMRI语言皮质激活区高度吻合.弓状束投影区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腹侧部(87.5%)及左侧额下回(75.0%).弓状束终末投影平均半径(R1)=(12.4±5.3)mm;fMRl语言任务激活区平均半径(R2)=(10.9±4.6) mm;两者中心距离(D)=(10.6±6.9)mm.结论 弓状束纤维示踪不仅可用于定位和保护皮质下语言通路,还可用于额叶语言皮质定位,并与fMRI的定位结果吻合.

  • 扩散张量成像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通路白质结构的研究

    作者:肖满意;徐静;李亚军;魏欣;彭晓娟;贺忠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大脑白质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均为左眼弱视)及1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儿童.方法 利用DTI技术进行检查,用基于体索(Voxel)的形态学测量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中的所有Voxel进行逐个比较;用感兴趣区(ROI)方法定位于视放射,计算左右视放射的FA平均值和Voxel数目,比较其在两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放射的发育情况.主要指标视觉通路白质结构的FA值和Voxel数目.结果 左眼弱视患者的右侧枕叶、顶下小叶、颞叶回下及左侧岛叶FA值较正常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而双侧丘脑、叶下神经核团外、额叶,右侧枕中回、中央前回、豆状核、壳核,扣带回FA值较正常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左眼弱视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的Voxel数目,平均FA值和总FA值较对照组均下降,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总Voxel数目和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平均FA值也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组内双侧视放射比较发现左侧视放射Voxel数目,平均FA值和总FA值均高于右侧,除对照组平均FA值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存在多个视觉相关脑区白质FA值的下降,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着视觉通路神经网络结构的异常;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侧视放射FA值和Voxel数目下降,提示此类患者存在双侧视放射的发育不良.

  •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田勤;史大鹏;郭慧丽;王梅云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30眼)Ⅱ型糖尿病合并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分别行3.0 T MR-DTI检查,研究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组和对照组视神经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行扩散系数(λ∥)、垂直扩散系数(λ⊥)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组视神经FA、MD、λ∥、λ⊥值分别为0.321±0.090、(1808±431)×10-6 mm2/s、(2393±273)×10-6 mm2/s、(1488±467)×10-6 mm2/s;对照组视神经分别为0.585±0.020、(935±133)×10-6mm2/s、(1654±157)×10-6 mm2/s、(1026±492)×10-6 mm2/s.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FA值明显降低(P =0.000),MD值、λ∥值、λ⊥值明显升高(P =0.000).结论 MR-DTI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晋;左超;刘云阳;夏爽;李牧;马景鑑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儿童脑瘫的价值

    作者:董双君;王云玲;王红;邓佳敏;贾文霄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探讨其对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30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双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运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患儿运动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脑白质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白质纤维束DTI参量与GMFCS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1),粗大运动功能获得改善.术后6个月患儿对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1),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的相关性都较高(r=-0.933,P<0.01;r=-0.873,P<0.01).结论 DTI联合DTT可用于定量评价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的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宋春瑶;王晓明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检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早期损伤的敏感性.方法 对13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C3~C7四组椎间盘层面的FA值、ADC值,并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重建.结果 病例组ADC值大于对照组(t =8.495,P <0.001);病例组FA值小于对照组(t =-14.328,P <0.001),两者皆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约92.3 %(12/13)患者脊髓受压部位伪彩图信号改变;约30.8% (4/13)患者T2WI脊髓内可见高信号,扩散张量成像比常规MRI对脊髓损伤更加敏感(P =0.002).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提供脊髓的病理变化信息,在早期检出脊髓损伤方面比常规MRI敏感.

  • DTI技术示踪视束、视辐射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超云;夏新舍;王明磊;刘子姗;高文奇;马辉;王晓东;夏鹤春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示踪视束、视辐射,探讨其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拟行放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扫描。获取视束、视辐射的影像学信息与3D T1解剖图像融合,将融合后的3D T1图像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与定位CT匹配,以此勾画放疗靶区、常规危及器官及视束、视辐射。利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T,3D-CRT)技术分别制定放疗方案,观察两者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保证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IMRT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视束及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均低于3D-CRT放疗计划(P<0.05)。结论 DTI技术能够显示视束、视辐射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可协助选择、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减少视束、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视觉功能障碍的风险。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作者:武乐斌;朱向玉;王光彬;林祥涛;王涛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 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 右利手正常年轻人脑投射纤维DTI参数图研究

    作者:李翠宁;刘怀军;贾林毅;耿左军;池琛;崔彩霞;黄勃原

    目的 定量分析右利手年轻人脑投射纤维在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图上的表现,探讨参数图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GE 3T全身超导MRI仪,对30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志愿者(男16名,女14名,平均年龄28.2岁)行常规颅脑MRI及DTI,重建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和T2-weighedtrace三种参数图,观察投射纤维6个部位在参数图上的表现特征,测定三种参数值,定量分析投射纤维侧别、性别及部位的差别.结果 ①在投射纤维的6个部位,三种参数值皆无性别差异;②桥脑的投射纤维FA值左侧大于右侧(P=0.011),桥脑、大脑脚、内囊前肢和半卵圆中心T2-weighted trace值左侧大于右侧(P=0.000~0.017),MD在所有部位双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6个部位平均FA值为大脑脚>内囊后肢>内囊膝部>内囊前肢、桥脑>半卵圆中心;④投射纤维T2-weighed trace与FA、MD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169,P=0.024:r=-0.149,P=0.047).结论 FA图对投射纤维显示清楚,FA和MD反映水分子扩散的不同方面,T2-weighed trace图应结合FA、MD图以及常规MRI进行综合分析.

  • 正常中年人海马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关参数研究

    作者:赵霞;王剑飞;鞠文萍;樊子健;梁洁;王现亮

    目的:探讨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值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从社区健康志愿者中选取符合标准者276名,按年龄分3组,A组:壮实期(41~48岁)90名,B组:稳健期(49~55岁)93名,C组:调整期(56~65岁)93名,行常规颅脑MR平扫、双侧海马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测量双侧海马头、体、尾部ADC、FA值,分析不同性别间、左右侧别间、各年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各参数的差异及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DC、FA值在男女之间、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相同部位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A、B组均低于C组(P<0.05),FA值A、B组均高于C组(P<0.05);FA值在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A、B、C组海马头部高于体、尾部(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3,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113,P<0.05)。结论 DTI能反映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部位微环境的变化,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单春辉;暴云锋;柳溪;孙吉林

    目的 探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r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C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回顾分析其MRI及DTI资料,分别测量典型病变区与对称健侧区、对照组同侧区的皮质及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Pearson检验入组患者双侧皮质区、白质区的FA和ADC值相关性,应用Duncan检验不同类型FCD的两种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入组患者患侧和健侧以及对照组同侧区数据的差异性,应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分别对皮质组MRI平扫及DTI技术对FCD阳性表现检出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种检查方法与FCD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皮质区FA及ADC测量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白质区两者数值呈负相关性(P<0.05);Duncan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FCD的FA及ADC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FA测量值,皮质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患侧数值显著低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对于ADC测量值,皮质与白质患侧数值均显著高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McNemar检验显示皮质区ADC值阳性检出力较MRI平扫及FA值的灵敏度(77.8%)更高,Kappa一致性检验得出ADC值检出力与FCD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802,P<0.05).结论 FCD的皮质区和白质内病理表现有较大差异,FA及ADC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组织内微观结构细节,但对辅助病理分型效用较差,DTI技术尤其是ADC值可对FCD的诊断提供独特的参考价值.

  •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朱慧玲;丁建平;王付言;宋春瑶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 D 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 D 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 运用TBSS技术对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陈宇;吴明祥;陈文娇;龚静山;徐坚民;李刚;张景忠;郭毅

    目的 运用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学技术(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 探讨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3个对照组受试者成组比较)患者的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材料与方法 对28例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组和18例梗死后无抑郁症患者组、13例单纯抑郁症患者组、11例正常对照受试者组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TBSS方法对PSD组和3个对照组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3个对照组相比,PSD组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的FA值显著降低(P<0.05).两两组间比较,左侧内囊后肢主要为PS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主要为PSD组与正常对照组、PSD组与单纯抑郁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S技术作为可信度较高的新扩散张量成像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早期PSD即存在与调节情绪和认知关系联络神经纤维及脑白质的损伤.

  • 不同T2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特点的研究

    作者:刘梓菀;吕富荣;肖智博;李佳;吕发金;杜金超

    目的 探讨不同T2信号强度子宫肌瘤间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差异与特点.材料与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6例、共141个子宫肌瘤病灶,按T2WI信号强度分3组:低信号组(57个)、等信号组(33个)、高信号组(51个).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扫描.分别测得所有肌瘤的平均扩散系数(the mean diffusivity,MD)值、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ly anisotropy,RA)值,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信号组的MD值显著低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的MD值显著低于高信号组(P=0.000);低信号组的RA、FA值显著高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高于高信号组(P=0.000);各组RA值低于FA值,变化趋势一致,低信号组高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高于高信号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T2信号强度子宫肌瘤间的DTI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通过DTI参数更准确地反映肌瘤组织的微观结构特点.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疗效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叶秋;于韬

    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是复杂多变的.目前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放疗+口服化疗.持续的后期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区分治疗反应与治疗效果可能具有困难,影响临床决策.各种先进的MRI技术(例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波谱分析、多参数成像)现在可以结合新的生理和生化参数,提供新的方法来帮助区分肿瘤进展,即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本文总结了MR功能成像在监测高级别胶质瘤疗效方面的新进展和挑战.

  • 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蕊艳;李文方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造成的后果及预后也不同,急性脊髓损伤病情发展迅速且较为严重.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的信号变化对于临床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从微观上反映脊髓的损伤情况,不仅能早期及时地判断出急性脊髓损伤,而且能定量分析白质纤维束损伤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对这类患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价值信息.本文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家慧;郎宁;袁慧书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是一种可量化组织内水分子扩散非高斯运动的磁共振新技术,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延伸,对于描绘组织微观结构具有独特优势.DKI技术在神经系统已有较多研究,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近年来,DKI逐渐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展现出一定的临床价值.现综述DK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全身各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脑发育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侯欣;杨健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可以多参数量化检测局部水分子扩散特征的方法.本文回顾了DTI的基本原理,及DTI数据常用的分析方法,总结了新生儿、早产儿,脑灰质、脑白质发育过程中DTI参数的变化规律,显示DTI能够良好反映新生儿脑发育时的各种生理学变化,有望成为量化评价脑白质发育的有效工具.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坤;胡莎莎;杨品;蒋常琴;雷军强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 DKI)是一种新兴的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的磁共振技术,创新拓展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al weight imaging, DWI)技术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al tensor imaging, DTI)基础之上,可定量描述细胞内外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点,能够较DWI、DTI技术提供更丰富、真实、准确的组织微观结构信息。近年来,DKI逐渐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研究,尤其在脑、前列腺等肿瘤中取得了初步成果,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价值。本文就DKI成像原理、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772 条记录 8/39 页 « 12...567891011...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