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贲门癌误诊为贲门炎6例分析

    作者:张云凤;陈艳梅

    早期贲门癌与贲门炎的鉴别实属困难,应以病理检查为准.1993年5月~1999年6月,我院用内镜诊断贲门炎58例,其中52例被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6例证实为贲门癌.现将6例贲门癌作一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30例

    作者:彭传辉;夏晓勤;牛润章;方沛;苗霖;常书振

    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 68岁.均伴有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半球形、脐形或扁平形隆起病变,外观呈淡黄色或浅红色,部分黏膜有充血、水肿、糜烂,典型病灶顶端中央有脐样凹陷.应用Olympus260电子胃镜和Olympus SDP21圈套器,超声内镜应用50MHz微探头超声检查.患者在清醒镇静麻醉下行黏膜切除术,用超声内镜探查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

  • 原发性胃淋巴瘤16例

    作者:钟亚平;姜芳

    2002~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5岁;病程2周至1年.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照Dawson提出的5条标准:①无表浅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③X线胸片中未见纵隔有肿大的淋巴结;④手术中除胃及周围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他肉眼可见的侵犯;⑤肝脾正常.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疼痛9例,反酸、烧心8例,腹胀7例,呕吐6例,黑便3例,呕血2例,上腹部包块1例, 贫血4例,发热6例.体征中大部分患者有中上腹压痛,有2例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包块大小 3 cm×5 cm.16例PGL患者治疗前均做胃镜检查,内镜诊断胃淋巴瘤3例,胃癌6例,消化性溃疡5例,糜烂性胃炎2例.

  • 十二指肠降段病变78例分析

    作者:经慧英

    十二指肠降段病变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往在大多数情况下,内镜检查只插到球腔,这可使一部分降段病变漏诊、误诊.我院从1993年至1998年行内镜检查8532例,发现十二指肠降段病变78例,为提高十二指肠降段病变的内镜检出率,本文就其临床资料及内镜诊断加以分析讨论.

  • 胃肠道类癌内镜下诊治与预后分析

    作者:张新宪;汪枝梅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内镜下诊治与预后.方法 选取本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诊治的37例胃肠道类癌患者,对其内镜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直径3~82 mm,平均直径(20±16.3)mm,其中浸润至黏膜下层者12例,至肌层者15例,至浆膜层者1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镜下表现:颜色与正常黏膜颜色相似者13例、黏膜表面为黄白色22例、红色2例.病灶黏膜光滑32例、黏膜呈糜烂3例、黏膜溃疡2例.质地较韧或中等者占多数,为32例;质地较脆且易出血者有5例.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以肿瘤直径不同分为大于20 mm组与小于20 mm组.小于20 mm组淋巴结转移1例,平均生存时间(86.3±37.6)个月;大于20 mm组淋巴结转移4例,平均生存时间(61.2±22.8)个月,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以浸润程度不同分为不超过肌层组与超过肌层组,结果发现浸润程度不超过肌层组平均生存时间(81.5±29.0)个月,浸润程度超过肌层组平均生存时间(50.7±10.4)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 消化道类癌虽然一般预后较为良好,但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有着恶性肿瘤的一些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特征.镜下单纯从形态学上难以区分类癌的良恶性.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类癌的大小及浸润的深度.

  •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杜春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Ⅰ式46例,毕Ⅱ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 内镜误诊少见部位消化道结核临床分析

    作者:张正行;马景云;田斌

    消化道结核占体内结核病的第2位,约85%发生在结肠回盲部[1],而发生于其他部位者少见.本文报告我院25年来内镜诊断少见部位的消化道结核9例,并结合临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误诊原因,吸取教训.

  • 影响内镜活检诊断肿瘤符合率的因素探讨

    作者:田成林;杨海军;董芳莉;张三申

    目的探讨提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1 267例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及吻合口复发癌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漏诊、误诊原因,提出内镜活检的正确方法.结果本组内镜诊断与病理活检平均符合率为94.0%.其中食管癌符合率为95.7%,贲门癌为91.6%,胃癌为88.9%,吻合口癌为94.5%.活检组织块数为1块时,其阳性率为82.2%,3块以上时其阳性率可达97.1%,有显著差异(P<0.05),5块以上时可达100%.结论内镜活检应避免取表面坏死组织及表面粘膜组织,应取深部肿瘤组织,组织块数至少应在3块以上.

  • 431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褚廷广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现对我院5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 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内镜诊断分析

    作者:周晓黎;时昭红;刘浩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内镜表现,以提高对原发性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大肠NHL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位于盲肠者占62.5%.内镜下表现为弥漫型3例,溃疡型4例,息肉型1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诊断阳性率达87.5%.结论 本病好发于盲肠,多为单发病灶.本组病例中内镜下病灶形态表现以溃疡型多见.结肠镜检查联合内镜下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大肠NHL内镜诊断阳性率.

  • 早期胃癌诊治综述

    作者:王静;沙莎;金雪琴

    胃癌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大概有一百万新发胃癌病例[1-4].在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每年胃癌的新发病例在逐年上升[4].而其病死率位居全球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中国则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5].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仅15%左右[5],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84%~99%[6].因此要降低胃癌的病死率,必须要提高EG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对EGC的内镜诊断和微创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 贲门炎样贲门癌32例分析

    作者:吴莺

    表现为Ⅱb型的胃炎样胃癌,是内镜诊断早期胃癌中难以确诊的一种.我院内镜室一直重视贲门处的改变,对不能确诊者,常冠以"贲门病变性质待定"、" 贲门癌?"、贲门炎?".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间检出的贲门炎样贲门癌作一分析小结,以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消化道良性隆起病灶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

    作者:刘俊;侯晓华

    消化道良性隆起病灶从内镜形态学上可以分为黏膜隆起病灶、黏膜下隆起病灶和腔外压迹.黏膜隆起病灶主要为消化道息肉和隆起糜烂灶,其中息肉是消化道黏膜的局部增生而形成突出于消化道腔内的隆起病灶;而隆起糜烂灶则是由于亚急性或慢性黏膜炎症引起局部炎性增生所致.这两种病变在超生内镜检查中显示其病灶均起源于消化道的黏膜层.

  • 炎症性肠病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估

    作者:邹开芳;杨杰;丁炎波

    内镜及活检是炎症性肠病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在活动度判断、疗效观察、随访等方面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不同学者对IBD内镜表现有不同的评价,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但仅靠内镜无法确诊IBD,必须结合临床,正确认识内镜下表现,而新技术的逐步应用,使得IBD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和评价

    作者:杨云生;孙刚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主要方法,内镜下RE的分级对病情判断和指导治疗有很大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RE的内镜诊断分类法、分级超过30多种.但它们对RE的黏膜破损范围和程度描述缺乏一致性、是否将黏膜病理改变和RE并发症纳入分级系统不尽相同、重复性验证不满意等问题,目前尚无统一满意的分类方法.

  • 大肠肿瘤的内镜诊断现状

    作者:姜泊

    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大便潜血、血清中标记物或钡灌肠等难以检出早期病变,内镜是发现早期病变的唯一手段.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用常规内镜技术也难以发现胃肠道微小病变或平坦病变,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对发现微小病变和早期癌灶意义重大,内镜下黏膜切除后病检,可明显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因此,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和运用新方法对大肠微小病变的识别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关键.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内镜诊断
  •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及评价

    作者:李鹏;张澍田

    Stahl于1728年首先提出了慢性胃炎(CG)的概念,但由于一直缺乏形态及病理资料,诊断一直都存在争论.直到内镜大范围应用,CG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才开始被提及并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CG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很差,所以,一直没有满意的、被广泛接受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本文介绍国内外几个影响力较大的CG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内镜诊断
  • 掌握胃癌的内镜诊断标准,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作者:周中银;罗和生

    1958年光导纤维胃镜问世,1961年开始用于临床,随着胃黏膜活检诊断技术的不断成熟,内镜对胃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但掌握胃癌的内镜诊断标准,才能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 胃癌 内镜诊断
  • 术中内镜诊断少见原因消化道大出血三例报道

    作者:刘永合;刘智慧

    近期,我们对术前定位诊断不明的消化道大出血3例术中应用内镜(富士能EG-200FP电子胃镜)探查胃肠道帮助定位诊断,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性,70岁.因呕血伴头晕、乏力3d入院.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诊治

    作者:别平;张雷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和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20%~30%,未经治疗的患者1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313 条记录 11/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