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岳增辉;严洁;常小荣;林亚平;易受乡;曹湘萍;沈菁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新西兰纯种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普食喂养;模型组: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以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直接灸组:即模型组加艾炷直接灸;隔药饼灸组:即模型组加艾炷隔药饼灸.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隔药饼灸组的内皮细胞较完整,大多形态正常,内弹力膜连续,厚薄较均匀,中膜平滑肌细胞较正常,与空白对照组的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相似.但模型组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消失,胞浆可见大量脂质沉积,内弹力膜中断,厚薄不均,有灶性溶解,中膜平滑肌细胞有脂质沉淀,且有泡沫样改变.结论: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腹腔多脏器梗塞1例分析

    作者:王文锐;陈晓雯;杨升杰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腹腔多脏器梗塞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5岁.因反复右上腹痛5个月、再发3 d于2005-10-31外科就诊.

  • 乳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刚;张杰;陆劲松;吴炅;沈镇宙;邵志敏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86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B、VEGF-C、VEGF-D和flt-4表达含量.结果:86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B高表达44例(51.2%),低表达42例(48.8%);VEGF-C高表达46例(53.5%),低表达40例(46.5%);VEGF-D高表达43例(50.0 %),低表达43例(50.0%);flt-4高表达48例(55.8%),低表达38例(44.2%).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与flt-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C、VEGF-D、flt-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和分级无关.VEGF-C、VEGF-D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差.结论:VEGF-C、VEGF-D和flt-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VEGF-C、VEGF-D可作为提示临床预后较差的指标.

  • 异环磷酰胺和Vp-16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癌间质血管数量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斯闻;李玉;王润智;李军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Vp-16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的疗效,研究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间质血管数量与其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异环磷酰胺、Vp-16联合化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41例,观察疗效;采用抗人血型H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回顾性研究这些病理标本间质血管的特征,光镜下计数每例血管数量.结果:完全缓解(CR)28例,占68.3%(28/41例),部分缓解(PR)10例,占24.4%(10/41),病变进展(PD)3例,占7.3%(3/41);肺癌间质血管结构清晰,平均每例每高倍视野(34.66±14.75)条血管.血管多组26例,CR占84.6%(22/26),血管少组15例,CR占40.0%(6/1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异环磷酰胺、Vp-16联合用药符合小细胞未分化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化疗效果确切,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间质血管数量与其化疗敏感性正相关,是影响该型肺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 缺氧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的变化及其对Ⅰ型胶原的影响

    作者:宫丽敏;杜军保;赵卫红;田宏;唐朝枢

    目的:研究缺氧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 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一氧化碳(CO)系统的变化及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对缺氧性肺血管重建中胶原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PASMC, 用分光光度计检测PASMC培养液中CO相对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SMC HO-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观察PASMC HO-1、TGF-β3、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氧24 h 诱导PASMC表达TGF-β3、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与对照组比较缺氧使HO-1蛋白表达增加67.45% (P<0.01)、CO含量增加35.41%(P<0.05). ZnPP(HO-1抑制剂)使缺氧24 h大鼠PASMC的CO含量降低7.88% (P<0.01)、 HO-1蛋白表达减少23.9%(P<0.05) 、TGF-β3蛋白表达增高393% (P<0.01) 、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Hemin(HO-1诱导剂)使缺氧24 h大鼠PASMC的CO含量增加8.83%(P<0.01)、HO-1表达增高105% (P<0.05) 、TGF-β3蛋白表达降低68.12% (P<0.01),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均减少.结论:缺氧刺激下大鼠PASMC HO/CO系统上调,内源性CO能够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TGF-β3蛋白表达,从而对缺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内皮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徐雅琴;张钧华;唐朝枢;张春丽;王荣福;宁涛;柯杨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血管内皮受体(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 LOX1)在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放射配基结合及竞争抑制实验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 cells, HUVECs)存在LOX1的高亲和位点,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测定细胞及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活性,计算细胞死亡率,发色底物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的活性;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OX1 mRNA表达水平,Ca2+示踪测定细胞钙转运功能.结果:HUVECs存在LOX1的高亲和位点[Bmax(54±20)ng/106 cells, Kd(2.0±0.6)×10-8 mol.L-1],单纯加入ox-LDL作用24h后,内皮细胞出现胞体收缩,细胞膜破坏等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细胞死亡率增加,培养液中PAI-1活性较对照组增高3倍(P<0.05),LOX1 mRNA水平表达增高,而且ox-LDL引起细胞钙摄取增强;而当培养液中同时加有LOX1抑制剂polyinosinic acid时,减轻了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培养液中PAI-1活性降低约260%(P<0.05),LOX1mRNA水平降低,抑制了ox-LDL引起的细胞钙摄取.结论:LOX1介导了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 超声观测慢性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兔髂外动脉舒张功能损伤与电镜改变的关系

    作者:阮骊韬;郝志强;段云友;曹铁生;扬一林;袁丽君;王作军

    目的通过慢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兔髂外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以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二组,每组9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N组),L-蛋氨酸(0.8 g*kg-1*d-1)饲料(M组),然后于实验前、饲养后第 80 d取血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同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其EDD、EID,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第 80 d后兔髂外动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慢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 M组兔EDD、EI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DD:(-9.26±2.73)% 对 (9.87±3.13)%,P《0.01; EID:(16.94±5.93)% 对(27.73±9.11)%,P《0.05].M组血浆NO[(209.54±17.50)μmol/L 对(386.27±35.67)μmol/L,P《0.0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浆ET[(247.40±26.06)pg/ml 对 (190.92±34.30)pg/ml,P《0.05]却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透射电镜下,兔髂外动脉内皮细胞均出现脱落,其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内弹力板断裂,平滑肌细胞通过断裂的内弹力板向内皮下侵入,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而且髂外动脉内皮下增厚,其内胶原纤维增生、肌质增生十分明显.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以灭活血浆NO,提高ET的产生,而且可以直接导致血管超微结构的损伤,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 超声观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内皮功能损伤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关系

    作者:阮骊韬;曹铁生;段云友;庄磊;杨一林;孔新

    目的通过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时,兔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D)的改变,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分别灌服5.0g/kg体重的L-蛋氨酸(M组)和等量的自来水(对照组),然后于4、8、12、24 h检测其血浆中的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同时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其EDD、ED.结果①急性HHcy时,M组兔髂外动脉的ED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而ED无明显的改变;②急性HHcy时,M组兔血浆中一氧化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却明显升高.结论急性HHcy可导致兔血浆一氧化氮明显降低而内皮素明显升高,同时兔EDD明显损伤,但EID无明显改变.

  • 次声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作者:邱萍;李泱;高伟;郭群;张作明;姜勇;王士雯

    背景:次声暴露导致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但由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困难,关于其屏障损伤的离子机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次声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临床教研室膜片钳实验室进行,实验对象为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干预:取传代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8 Hz,130 dB次声暴露0.5 h.主要观察指标: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活动情况.结果:8 Hz,130dB次声暴露0.5 h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KCA通道活性增加,暴露后置于孵箱内0.5 h再行膜片钳离子电流的检测,则离子通道的活性也有所下降.结论:次声通过增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活性,导致膜去极化,引起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皮细胞收缩,造成一定程度的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损害.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的表达

    作者:闫承慧;申景岭;金焰;王柏秋;王哲;张贵寅;李璞;傅松滨

    目的:观察增殖和分化两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传递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9/10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取体质量200 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2和0.05(去血清培养)胎牛血清和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37℃,体积分数0.05 CO2进行培养,2.5 g/L胰酶消化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锥虫蓝染色,存活细胞数在98%以上.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峰和谷"样生长状态,抗平滑肌特异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取3~8代细胞用于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不同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流式细胞分析及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发现,去血清培养后,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加[(52.42±2.35)%],细胞分化基因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明显表达.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培养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旺盛,DNA合成前期细胞数相对较少[(17.23±1.58)%],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明显下调.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去血清培养后的分化表型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增加,smad2和smad3表达无明显变化,smad4表达增加,smad7表达下降.而高血清培养诱导平滑肌细胞转化为增殖表型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下降,smad4表达下降,抑制型smad7表达增加,smad2和smad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状态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时,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smad4调控细胞分化功能;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时,细胞则可能通过smad7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由合成表型逆转为分化表型的分子调控中发挥作用.

  • 构建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模型对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意义

    作者:崔登峰;万琪

    目的:电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并建立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模型,以期发现该模型的建立对发现脑血管病变早期发生及发展的意义.方法:培养ECV304细胞,在细胞生长接触到融合状态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形成情况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到ECV304细胞间能够形成典型的紧密连接结构,以及内皮细胞所特有的W-P小体,吞饮小泡等结构.结论:ECV304细胞之间能够形成典型的紧密连接;可以利用ECV304细胞系建立研究脑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模型.

  • 热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在肿瘤热疗中的意义

    作者:冉娜;杨泽然;冯振中;李继承

    目的研究热疗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肿瘤热疗的效应.方法 (1)体内实验:HepA肿瘤细胞接种于NIH小鼠足垫制备荷瘤动物模型;荷瘤鼠肿瘤局部43℃水浴加热25分钟,于治疗后7、14天观察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转移情况.(2)体外实验:培养HepA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用43℃水浴处理25分钟.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测定HepA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水平;应用体外划痕法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体内实验:热疗后7、14天,热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热疗组肿瘤淋巴和腹腔转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皮细胞和培养HepA肿瘤细胞热疗后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但内皮细胞的受抑制程度强于肿瘤细胞;热疗组内皮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形态学观察可见热疗组血管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并可见染色质浓缩边聚、细胞出芽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变化.结论热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作者:郑良荣;朱建华;张力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25 mmol/L的Hcy,于30 min、1 h、2 h收集细胞,提取胞核蛋白.电泳迁移率改变法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VSMCs具有一定的NF-κB活性水平.经Hcy刺激后,NF-κB活性迅速增加.密度扫描仪结果提示,NF-κB活性30 min时为对照1.76倍,1 h时为对照1.91倍,2 h时为对照1.84倍(P<0.01).结论:Hcy能使VSMCs NF-κB活性增加,提示Hcy对VSMCs的作用部分是通过NF-κB激活通路发挥的.

  • 辛伐他汀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刚;单江;马骥;施育平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可能参与其中的凋亡相关基因.方法:贴块法体外培养VSMC,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流式细仪PI/Annexin Ⅴ双重染色等鉴定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情况.结果:加入30 μmol/L辛伐他汀24 h后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PI/Annexin Ⅴ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占(35.5±5.8)%显著多于对照组(15.1±5.0)%(P<0.05);辛伐他汀不改变Bcl-2蛋白的表达,而使Bax蛋白表达增高并激活caspase-3.结论:辛伐他汀能诱导VSMC产生凋亡,并与Bax表达增高及caspase-3的激活有关.

  • 氯沙坦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后反应和胶原的影响

    作者:高丹忱;朱建华;张芙荣;郑良荣;陶谦民;陈君柱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5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4周和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6组,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于术前5 d始喂氯沙坦和苯那普利片剂至实验结束.结果:随着病变发展,内膜面积及胶原含量呈增加趋势.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干预4周时,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23.58±6.16)%、(22.67±10.20)% 、(35.20±7.25)%,P<0.05.干预8周时,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均减少,尤以胶原含量减少更为明显,后者分别为(20.69±11.16)%、(25.41±11.00)%、(42.69±13.99)% ,P<0.05,而管腔面积增加,分别为(0.79±0.25)mm2、(0.76±0.28)mm2、 (0.62±0.27)mm2,P<0.05.同时氯沙坦增加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516.31±70.7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P<0.05;苯那普利减少髂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40.62±67.69)pg/mg.pro、(410.72±100.11)pg/mg.pro,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苯那普利各组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分别与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存在正相关(分别为4周组r=0.905,0.873,0.987;8周组r=0.888,0.702,0.787,P<0.05).结论:①在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存在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胶原堆积、内膜增厚和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可能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缝隙连接与糖尿病足

    作者:邹晓荣;陶剑;王云开

    缝隙连接参与了细胞间电信号传递的电偶联和物质交换的代谢偶联,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缝隙连接蛋白结构及表达发生改变,机体神经再生、血管生理功能及伤口愈合发生障碍,同时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些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溃疡或坏疽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缝隙连接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 曲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改变

    作者:张媛媛;韩卉;黄大可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与平滑肌细胞(SMC)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术中收集正常及曲张大隐静脉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SMC一般组织学变化;制作超薄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SM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光镜下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增厚,SMC数量增多;中膜增厚,SMC形态异常,排列紊乱;电镜下SMC形态不规则,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线粒体丰富,肌丝少.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与SMC细胞形态学改变密不可分.

  • 山莨菪碱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骨架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应灯;孙耕耘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 HE染色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形态影响;用针头式滤器观察PAF 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PAF 对RPMVEC 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并观察山莨菪碱干预后的变化.结果 PAF浓度大于0.1 mg/L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 PAF 120 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山莨菪碱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山莨菪碱可抑制PAF引起RPMVEC细胞脱落、单层通透性增高和F-actin解聚,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反义mTOR逆转录病毒载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胡新华;张强;杨军;刘程伟;张志深

    目的 观察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逆转录病毒载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后构建mTOR的反义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N-AmTOR)感染VSMC,检测mTOR及其下游底物包括真核细胞启动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 k)的表达变化,以及VSMC细胞增殖周期和增殖活性的改变.结果 反义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T67细胞后感染VSMC,能显著抑制mTOR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mTOR通路下游p70S6k表达相应减少,而4E-BP1的表达却显著增强;感染后的VSMC的分裂、增殖过程受阻,更多细胞停滞在G1期.结论 成功构建反义mTOR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VSMC后能明显抑制VSMC的分裂、分化和增殖.

  • 通心络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杨敏;刘竟芳;孙明;沈慧芳;周宏研

    目的 观察通心络(TXL)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备通心络含药血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分为(1)正常对照组;(2)LPC损伤组;(3)通心络血清组;(4)通心络+ LPC干预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结果 与对照组(0.380±0.023)相比,溶血磷脂酰胆碱(0.320±0.024)明显降低细胞活性,促进细胞死亡(P<0.05);通心络干预后(0.424±0.034),细胞活性明显增加,细胞死亡减少(P<0.05).结论 通心络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