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学中意义

    作者:张军;齐越峰;孙树椿

    推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以往多考虑颈椎间盘后侧方突出粘连并固定于椎动脉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使椎间隙和横突间距缩小,导致椎动脉扭曲以及颈椎力学平衡失调等.但目前许多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病理因素对椎动脉刺激比对椎动脉的压迫更能够引起椎动脉系统的血流障碍,机械性压迫可能不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本原因,而交感神经受到激惹才是引发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1-3].下面我们就椎动脉与颈交感神经的解剖关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加以论述.1 椎动脉的划分及走行

  • 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杨学良;孙建民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颈椎病患者中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统一,因此导致此病命名各异,如颈性眩晕,Bane-Lieou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1].

  • 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刚宪祯;王德广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变异,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表现出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尚未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该病的影学诊断进行一定讨论.

    关键词: 推动脉 影像学诊断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高级血管分析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宝龙;赵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高级血管分析(AVA)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经临床考虑为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CTA,利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高级血管分析AVA技术观察椎动脉形态学变化及与邻近骨结构的关系,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结果:35例患者中,20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5例,单侧血管异常15例,走行迂曲12支,狭窄15支,4支有管壁钙化性斑块.结论:MSCTA检查可做为椎动脉狭窄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AVA软件使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及原因的分析更准确.

  • 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对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于高潞;李茵;王琳;莫绍强;史华敬

    目的:观察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对推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寰枕后膜挛缩症的患者使用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治疗后的对椎动脉每分血流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椎动脉每分血流量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可通过松解挛缩的寰枕后膜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提高椎动脉每分血流量、缓解临床症状.

  • 自拟三仙保颈汤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书珍;张伯兴;项淑英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2010-03 ~2011-10本院患者,男63例,女37例;年龄30 ~70岁,平均(51.2±9.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8±1.1)年.其中颈型21例,神经根型56例,脊髓型3例,推动脉型15例,交感型5例.诊断标准:采用1992年10月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0岁,但≤70岁;签署进入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作者:盛森;靳文毅;秦怀海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66例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6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266例患者进行平均2.2年的随访(短13个月,长2.5年),术后有效率为88.7%,其中8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2例患者在术后1年左右症状消失.266例患者中出现永久性听力障碍26例,而术后曾出现面瘫、展神经麻痹和脑脊液漏这些并发症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上述并发症均得到治愈.其次术中提示责任动脉有椎动脉参与的4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听力障碍比例较大,而治疗效果也相对欠佳.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确切,术后听力障碍为主要的并发症,对责任动脉的仔细操作和分离可以提高手术有效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王先生的眩晕

    作者:赵达进

    还不到50岁的王先生,这天一早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刚发动他的自驾车,习惯性地环顾四周,可能是颈部转动用力过猛,即出现眼前发黑、眩晕、坐立不稳等现象.过了好一会儿,仍然没恢复,他感觉坚持开车有危险,便打的去医院看病了.检查结果为推动脉型颈椎病王先生到医院作了相关检查,发现颈椎间盘变性、推动脉狭窄、脑血管弹性减退.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 牵引、远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郝巍;许志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血管痉挛、狭窄、扭曲,导致供血减少,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眩晕"范畴[2].笔者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配合牵引及远红外线(TDP)照射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 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头颅CTA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卉;谢元亮;张树桐;王翔

    目的:探讨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行单Volume头颅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头颅CTA检查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监测法进行扫描(实验组),40例采用手动触发法进行扫描(对照组).选取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眼动脉为目标动脉血管,上矢状窦、直窦及乙状窦为目标静脉血管,测量目标动脉、目标静脉的CT值,同时记录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眼动脉的CT值分别为(448.83±81.43) vs (480.07±112.50) HU、(403.40±92.11) vs (433.55±109.88) HU、(357.96±82.83) vs (375.57±104.10) HU、(452.56±91.50) vs (471.65±118.60) HU、(343.84±85.76) vs (374.31±114.66) HU、(205.47±60.69) vs (206.61±70.41) HU,实验组的目标动脉血管CT值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3、1.330、0.837、0.806、1.346、0.078,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的CT值分别为(117.18±56.60) vs (151.31±61.20) HU、(145.41±63.08) vs (177.06±65.10) HU、(96.40±46.38) vs (136.18±49.78) HU,实验组目标静脉血管的C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9、2.208、3.698,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63.8±8.99) mGy·cm和(366.5±8.68) 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63±0.59)高于对照组(4.2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结论:采用椎动脉双点智能追踪法行单Volume头颅CTA可显著降低颅内静脉污染,更准确地突显目标动脉,提高图像质量.

  • 正常体位下人体椎动脉内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刘静;杨金有;洪洋

    目的:保证研究对象的椎动脉在正常体位下,即保证研究对象没有向前或向后发生推动脉过度拉伸或弯曲的情况下,采集临床CTA图像,应用三维重构方法构建体外人体真实椎动脉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研究对象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椎动脉狭窄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A椎动脉在基底动脉之前部分出现狭窄;研究对象B椎动脉正常.采集的临床CTA图像均为Dicom格式,层间距为0.5 mm,每片图像的平面分辨率为512×512,像素大小为0.5 mm.应用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Simpleware对CTA二维医学图像据进行处理得到人体椎动脉三维立体模型.将椎动脉三维立体模型导入到CFD软件中进行前处理、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结果:通过瞬态模拟计算,得到了推动脉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个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分析椎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椎动脉狭窄的关系,发现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因素(如低流速、低壁面切应力、高振荡壁面切应力)可以诱发和加速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椎动脉狭窄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 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病变所致椎动脉反流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邹品飞;李云;阮燕;李俊;杨燕

    目的 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引起推动脉(VA)反流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VA血流频谱出现反向血流,并准确诊断病变部位的125例患者.据病变部位不同分成锁骨下动脉(SA)病变组和VA病变组对比观察.结果 SA病变组81例,VA病变组44例,两组阃VA频谱类似者对比,SA组VA流速较VA组高(P<0.05).SA组较VA组病变侧上肢动脉频谱改变发生率高;病变侧流速较健侧低,AT延长(P<0.05).VA组双侧上肢动脉流速及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束臂试验阳性率SA组较VA组高(P<0.05).结论 VA反流可由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或推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结合病变侧椎动脉流速、上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束臂试验,可提高鉴别诊断.

  • 椎基底动脉眩晕的DWI和CTA对比观察

    作者:王大力;张江;常莉莎;赵晓晶;彭延波;邢磊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64例,进行颅脑DWI、CTA检查.结果:64例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中20%已发生了脑后循环的梗死;颅脑CTA检查的阳性率为92%.结论:DwI、CTA检查应做为椎基底动脉眩晕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 CE-MRA椎动脉检查对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宁;张静;宋建勋

    目的探讨椎动脉,特别是椎动脉颅内段的变异类型及其MRA表现,提高对颅-颈部血管病变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经MRA检查确诊28例椎动脉异常的患者,对其异常类型、临床症状与MRA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单侧椎动脉显示为血管发育细小、管径粗细不均,12例患者单侧椎动脉显示为硬化、迂曲、扩张,5例患者显示为瘤样畸形.结论给具有椎动脉供血障碍、球麻痹等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是一种理想、无创伤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