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生物活性玻璃体外降解性的研究

    作者:

    采用sol-gel方法合成生物活性玻璃材料,采用600℃、900℃、1100℃高温处理后,形成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三种材料SG600, SG900和SG1100.原代培养破骨细胞接种在材料表面并培养4 h和48 h.采用细胞化学法对破骨细胞actin进行标记,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Ca和P离子浓度,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及吸收陷窝.结果显示,三种材料表面均可显示破骨细胞环状actin. SG600的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两种材料组,当破骨细胞存在时,三种材料钙磷离子浓度均比无细胞时有所增加.在三种材料表面破骨细胞均形成良好的附着与伸展,吸收陷窝的形态及深度无明显差异.说明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由于晶相成分及结晶度的不同,在体外具有不同的溶解性.体外破骨细胞在三种材料表面均显示出明显的降解活性.

  • Na2O-CaO-SiO2-P2O5系统生物玻璃析晶对其生物活性及强度的影响

    作者:陈晓峰;张梅梅;赵靖;张晓凯

    Na2O-CaO-SiO2-P2O5系统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为了提高该生物玻璃的力学强度,对其进行了微晶化处理,并利用XRD、SEM、FTIR分析及SBF浸泡等技术对其生物活性与母体玻璃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测定和比较了晶化前后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对材料的生物活性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 生物降解材料对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太勇;李开南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植入人体以后,能够不断发生降解,降解产物能够被生物体所吸收或排出体外的一类材料.随着医学以及材料学的发展,尤其是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成功,如20世纪40年代高分子材料的大力发展,为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目前骨科常用的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和传统的生物活性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β-磷酸三钙等.生物降解材料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骨填充替代物、固定材料,同时根据需要可复合细胞因子及抗生素,在治疗骨疾病中发挥佳作用.其中,生物降解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尤其重要.本文就骨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 生物活性修复材料-康倍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晓燕;王光毅;程大胜;肖仕初;夏照帆

    目的 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和透明质酸钠结合修复材料(康倍)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9月,收治烧伤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40岁.创面类型:深Ⅱ度烧伤创面7例,Ⅲ度烧伤残余肉芽创面9例,植皮后皮间隙4例.按随机、同体对照原则,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个创面,创面范围2.0 cm×1.5 cm~40.0 cm×20.0 cm.试验组创面以康倍换药,对照组以空白膏剂换药.分别于用药后1、3、6、11、16及21 d观察各创面的肉芽生长和愈合情况,并检查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试验组创面用药后11d愈合3例,16 d愈合4例,21 d愈合4例;对照组创面观察期无完全愈合者.观察期内愈合面积达2/3以上者试验组18例,对照组为1例.按照创面愈合评价标准,试验组显效18例,有效1例,可疑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可疑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康倍具有良好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

  • 生物活性玻璃与同种异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缺损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张清;李远

    目的 比较研究生物活性玻璃与同种异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缺损的骨愈合过程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20例原发良性骨肿瘤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9~ 68岁,中位年龄18.5岁.病程1~9个月,平均3.3个月.软骨母细胞瘤7例,骨囊肿5例,非骨化纤维瘤2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血管瘤1例,骨脂肪瘤1例,骨样骨瘤l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病灶部位:股骨5例,胫骨11例,肱骨1例,跟骨2例,距骨1例.术中同时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和同种异体松质骨修复肿瘤刮除后缺损.术后采用骨与软组织协会(MSTS)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获益情况评价两种植入物的骨愈合过程,比较骨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根据生物活性玻璃的分布分为近宿主骨层和近同种异体骨层,比较不同植骨层的骨长入和植骨吸收时间.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34.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深部感染、排斥反应、植骨不愈合、植骨部位骨折和关节面塌陷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8 ~ 30分,平均29.5分.末次随访时,骨愈合良好11例,愈合9例,两种材料植入后骨愈合率均为100%.生物活性玻璃与同种异体骨诱导的骨愈合时间分别为(4.7±1.3)个月和(5.2±1.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0,P=0.244).生物活性玻璃的近宿主骨层和近同种异体骨层的骨长入时间分别为(3.6±0.9)个月和(4.2±1.3)个月,植骨吸收时间分别为(3.7±1.0)个月和(4.2±1.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85,P=0.097;t=1.476,P=0.172).结论 与同种异体骨相比,采用生物活性玻璃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缺损,其诱导的骨愈合效果满意,安全性良好.

  • 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的促血管化作用

    作者:张鑫鑫;姜晓锐;孟永春;李方国;江汕;金丹;陈晓峰;裴国献

    目的 骨组织工程所使用的支架材料能否快速、有效地血管化是骨修复的关键.研究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对血管化的协同和促进作用,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寻找适宜的支架材料.方法 体外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并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CD34抗原鉴定,取第1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接种于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取细胞接种于增强型牛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等量细胞直接接种于培养板常规培养作为对照组,采用alarmarBlue法动态检测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1,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的mRNA表达.取SD大鼠6只,将支架材料包埋于大鼠股内侧皮下,实验组采用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中央轴向植入血管束,对照组采用非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分别于植入5、10 d取出,行冰冻切片并HE染色动态观察支架材料内部的血管化状态.结果 分离的细胞通过形态学及vWF、CD34免疫荧光鉴定为HUVECs.扫描电镜示HUVECs在支架材料上黏附较好.HUVECs在实验组支架材料上增殖明显,在第3天后细胞增殖率开始高于对照组,11 d达到增殖平台期时细胞数仍多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培养3 d实验组VEGF、FIt-1、Kdr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包埋大鼠皮下实验可见,实验组5、10d时植入的血管仍通畅,其周围新生血管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材料周缘可见宿主血管浸润生长,但新生血管稀疏;对照组仅有纤维组织生长,10 d时材料已大部分降解,组织难以长入.结论 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在大鼠体内外可促进血管化,可能适于作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

  • 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自体骨髓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作者:刘宏伟;孙俊英;王勇;杨兴;朱二山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切除及搔刮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良性骨肿瘤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8~56岁,平均25.6岁.病程2周~4个月.其中单体骨囊肿1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骨样骨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4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3例.肿瘤范围为2.0 cm×1.5 cm×1.0 cm~9.0 cm×3.0 cm×2.5 cm,骨缺损范围为3.0 cm×2.0 cm ×1.5 cm~11.0 cm×3.5 cm×3.0 cm.彻底清除病灶,残腔灭活处理,将5~20 g条块状BG复合20~60 mL(平均40 mL)自体骨髓填充骨缺损.6例合并移位的病理件骨折结合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观察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质生长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伤口渗液、结晶析出、周缘皮疹搔痒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伤口均I期愈合.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6个月.无再次骨折、骨肿瘤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甲均16周,下肢骨肿瘤患者弃拐行走,上肢骨肿瘤患者能持物和正常学习工作,并可行轻体力劳动.X线片观察:术后1个月可见BG替代骨和宿主骨接触界面变模糊;术后2个月,替代骨影开始变淡,骨缺损处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个月骨缺损处密度增高,替代骨与宿主骨融合;术后6~10个月,BG均被新牛骨组织替代,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改建并再通. 结论 BG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BG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创伤小,并发症少,经骨替代后可完成骨修复.

  • 促牙本质再矿化的生物活性树脂研究进展

    作者:黄紫华;武诗语;麦穗

    诱导混合层裸露胶原再矿化是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重要方法.然而粘接界面有限的矿化离子源限制了牙本质再矿化的临床应用.采用无机材料对粘接树脂改性,可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树脂修复材料,这些树脂在溶液中可缓慢释放矿化离子(如Ca2+、pO43-、OH-等),具有促进脱矿牙体组织再矿化的潜能.用于树脂改性的无机材料包括硅酸盐、磷酸钙盐、生物活性玻璃等.研究证实生物活性树脂修复材料具有促进脱矿牙本质再矿化、抑制胶原纤维降解的能力,但在树脂中添加无机材料会影响树脂的力学性能,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生物活性树脂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分类阐述不同生物活性树脂修复材料在牙本质再矿化中的作用.

  • 生物活性玻璃在玻璃离子黏固剂改性中的应用

    作者:杜习金;黄翠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能与活体骨组织、软组织或牙体硬组织形成直接结合的特殊玻璃,是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玻璃离子黏固剂是临床常用的牙科充填和固定修复黏固材料,因其具有许多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生物活性玻璃改性玻璃离子黏固剂,能够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促进牙本质矿化,保护牙髓组织.本文就生物活性玻璃在玻璃离子黏固剂改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倩;梁焕友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材料系列之一,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活性、可降解性和细胞亲和性能,在人体硬组织(骨、牙等)缺损修复及重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各国材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口腔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 生物活性玻璃改性树脂粘接剂对牙本质脱矿及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王瑜;龚玲;计艳;郑丽纯;陈嵩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G)改性树脂粘接剂抑制牙本质脱矿及对树脂-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BG与Single Bond 2粘接剂混合制备出30%、40%和50%的BG改性的树脂粘接剂,选择上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不添加BG)、30%BG组、40%BG组、50%BG组,每组10颗。根据分组分别采用相应BG含量的粘接剂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将制备的粘接试件在37℃水浴中浸泡24 h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每组选择1个牙片浸泡在pH 4.0的人工唾液中1周,每24 h测试溶液的pH值。结果阴性对照组、30%BG组、40%BG组、50%BG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27.76±0.29)、(27.05±0.58)、(26.95±0.69)和(25.12±0.24)MPa。对照组和30%BG组的粘接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6),和40%BG组、50%BG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0);30%、40%BG组的粘接强度高于50%BG组(P=0.00,P=0.00)。随着BG含量的增加,pH值也逐渐增高。结论含有BG的树脂粘接剂可以有效抑制牙本质的脱矿,30%BG组对短期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50%BG组抑制脱矿能力强,但是粘接强度较低。

  • 聚醚醚酮/碳纳米管/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郑延延;刘吕花;韩崇涛;熊成东;张丽芳

    目的:探讨新型聚醚醚酮/碳纳米管/生物活性玻璃(PEEK/CNTs/BGs)复合材料的体外成骨细胞相容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通过噻唑蓝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研究PEEK/CNTs/BGs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MC3T3-E1细胞在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MC3T3-E1细胞在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的增殖能力较聚醚醚酮和聚醚醚酮/碳纳米管(PEEK/CNTs)复合材料强.SEM实验结果表明,PEEK/CNTs/BGs复合材料表面有利于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和生长.结论:PEEK/CNTs/BG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有望作为新型骨科材料.

  • 生物活性玻璃引导牙周骨再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

    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骨再生的疗效.方法:于2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域,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同体对照,术后6周对新生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生物活性玻璃术后6周未完全降解,颗粒周围的成骨细胞向后成骨细胞分化.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术后6周可有效地诱导骨再生.

  • 生物活性玻璃促进釉质人工龋再矿化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文娟;方谦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为6%的生物活性玻璃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能力.方法:将40块釉质块建立早期人工釉质龋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n=10):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多乐氟组和去离子水组.各组分别用质量分数为6%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10%的CPP-ACP糊剂、5%的NaF氟保护漆和去离子水进行15 d的再矿化处理,2次/d,每次5min.扫描电镜观察镜下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量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釉质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各组再矿化后的显微硬度值均较脱矿后增加,生物活性玻璃组和多乐氟组的硬度值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GC组和去离子水组.各组再矿化后的钙磷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和多乐氟组均大于去离子水组(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促进釉质再矿化的能力与多乐氟的相当.

  • 生物活性玻璃58 S/丝素蛋白膜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作者:吕孝帅;李正茂;杨雪超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58S/丝素蛋白( BG58S/SF)膜对人牙髓干细胞( hDP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纯SF膜(A组)和1 mg/mL(B组)、5 mg/mL(C组)BG58S/SF膜预孵育24 h后分别接种hDPSCs。于培养4、7、14、21 d时,CCK-8法检测hDPSCs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观察hDPSCs在膜材料表面的粘附和增殖状态;ALP活性试验评估hDPSCs的分化潜能;Real-Time PCR检测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特异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hDPSCs在纯SF膜和BG58S/SF膜材料上粘附良好;从第7天起,与A组相比,B、C组细胞ALP活性显著增高, 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特异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更加显著(P<0.05),且C组均高于B组。结论:BG58S/SF膜能促进hDPSCs粘附、增殖与分化。

  • 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与纳米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王婕;杨佳佳;陈亚明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纳米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55个离体牙去除牙合面釉质暴露浅层牙本质,用0.5 mol/L 的 EDTA 脱矿后,随机分为5组(n =11):空白对照组(A)、生物玻璃组(B)、铒激光组(C)、生物玻璃+铒激光组(D)、铒激光+生物玻璃组(E)。脱敏后的牙本质面堆纳米树脂柱,测定样本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铒激光脱敏后样本的剪切强度无明显变化(P >0.05),其余各组剪切强度均减小(P <0.05),牙本质小管不同程度封闭。结论:铒激光脱敏不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降低。

  • 不同浓度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

    作者:方谦;穆玉;徐晓南;周雪;彭伟

    目前:探讨不同浓度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牛切牙,制备釉质标本,随机分为显微硬度组(n=15)和能谱分析组(n=25).各组标本在37℃人工脱矿液中脱矿72 h,然后用pH循环法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标本分别浸泡在30、60、90 g/L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内,2次/d,5 min/次,循环15 d.用显微硬度仪在釉质块脱矿前及再矿化后分别测量其表面显微硬度,能谱分析仪对釉质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脱矿处理后各组样本显微硬度均明显降底,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处理后显微硬度均明显提高,其中60 g/L组的显微硬度差值高,30 g/L组低(P<0.05).钙磷比以90 g/L组高,60 g/L组次之.结论:60 g/L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疗效较好,90g/L生物活性玻璃抗酸性强.

  • 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改善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俞杭平;唐天驷;杨同其;王以进

    目的分析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BPS)置入椎体后的稳定性,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涂层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 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T11~L5 共49个椎体,随机选择38个椎体,每个椎体按标准操作随机选一侧椎弓根置入普通钛合金椎弓根螺钉(对照组),另一侧置入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BPS组).随机选择14个椎体,螺钉拧入时连接扭矩传感器,以测定大拧紧力矩 .然后取经测螺钉大拧紧力矩的 14个椎体行轴向拔出试验,以测定大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以及拔出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值;随机选择12个椎体做梯增负荷的周期抗屈试验;随机选择12个椎体行磨阻试验,测定摩擦系数. 结果 BPS组大拧紧力矩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拔出力较对照侧增加57.71%(P<0.01)、相对位移较对照侧提高15.13%(P<0.05)、能量吸收较对照侧提高58.28% (P<0.01).周期抗屈试验与磨阻试验中,BPS组能耐受更强的负荷,在同等负荷下产生的位移较小,摩擦系数较对照组高21.38% (P<0.05).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涂层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并因其涂层分布均匀、无粘合剂注入后椎体外渗漏而危及邻近营养血管和神经根之虞;内固定系统各螺钉强化效果确实且一致,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与骨组织化学键合而形成骨性结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生物活性玻璃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孙俊英;杨兴;刘宏伟;朱二山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11月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植骨加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26足).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按Maryland足部系统法,优15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为88.5%.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高生物活性材料.应用生物活性玻璃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加快骨折愈合,防止跟骨塌陷,预防创伤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 生物活性玻璃对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砚军;陈长河;李冀

    骨缺损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常由肿瘤、外伤、囊肿等引起.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合成材料填充是临床常用的手段.自体骨植入是被认为疗效为肯定、价格低廉的方法,但它来源有限,供区疼痛,出血,限制了它的应用.

143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