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厥阴病理论对急性热病的指导意义

    作者:齐静

    厥阴病与现代临床的急性热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应用<伤寒论>厥阴病理论指导急性热病的治疗,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厥"实际上是多种感染性疾病发展到极点,即感染性休克阶段所致的一种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其中高排低阻型休克,类似厥阴病的热厥;低排高阻型休克,类似厥阴病的寒厥[1];因此,应用厥阴病理论治疗急性热病,特别是在我们和基层医院,仍不失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下,我不揣浅陋,试探讨厥阴病理论对急性热病的指导意义.

  • 四逆汤治疗中医急症寒厥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学松

    目的 探究分析四逆汤治疗中医急症寒厥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中医急症寒厥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四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体温、血压情况.结果 治疗后1d、2d、3d内,观察组血压维持正常率(90.00%)、(82.50%)、(65.00%),体温维持正常率(92.50%)、(80.00%)、(62.50%)优于对照组血压维持正常率(62.50%)、(47.50%)、(37.50%),体温维持正常率(67.50%)、(45.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汤治疗中医急症寒厥的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体温、血压更好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 中医学疾病名称的命名与翻译方法

    作者:兰凤利

    中医学的疾病名称,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其来源也多种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症"、"证"和"(疾)病".其命名方法,可归纳为以下5种情况:一是从因立名,即根据病因命名,如伤寒、伤暑、中风,等等;二是从症命名,即以主要症状作为病名,如热病、咳(嗽)、呕(吐),等等;三是从机命名,即根据疾病的病机命名,如厥、痹、痿,等等;四是从位命名,即根据疾病的病位命名,如头痛、腰痛,等等;五是因、症、机、位组合命名,此类病名所占比例多,如寒厥、热厥、气厥、厥心痛、心风、肝风、脾风、肾风,等等.

  • 基于厥证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2例

    作者:王少松

    介绍基于寒厥和热厥理论治疗持续性发热各1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灼热,但双手腕部以下及双足踝部以下皮肤寒凉,脉沉细,考虑为阳气不足、郁闭在内的寒厥证,运用通脉四逆汤温阳开郁;1例患者触诊躯干部皮肤清冷,但自肘膝关节以下手足发热,皮肤潮红,脉滑细数,考虑为汗出伤阴、至阴气衰于下发作的热厥,用升阳散火汤通阳散郁.针对持续性发热患者,医生仅仅依靠舌脉取得的信息进行辨证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需重视触诊在发热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 漫谈乌梅丸

    作者:哈小博

    乌梅丸方由张仲景所创制,<伤寒>、<金匮>均有记载,主治蛔厥,亦治久痢久泻.厥,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形容四肢逆冷,上肢过肘、下肢过膝,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致厥的原因有多种,有寒厥、热厥、气厥、蛔厥等名称,总的病机是由于阳气不能运行于四肢.其中的蛔厥,则是由于蛔虫内扰,寒热错杂于内,阻碍了阳气的运行所致.临床的主要症状是:腹痛阵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甚则吐蛔,手足厥冷.在治疗上当采用寒热并用、安蛔止痛的方法.

  • 海桐皮汤化裁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白克昌;缠双鸾;马海霞

    海桐皮汤[1]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篇,系由海桐皮、透骨草、川椒等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吴谦用之专洗一切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之症.笔者常以其加减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三则.1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闫××,男,33岁,农民,2010年11月24日初诊.3个月来自感左足怕冷,且走路时总觉鞋底薄,如有硬物顶触感,未予重视,近1周来左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缓步行走跛距800 m左右,故来诊.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常年在建筑工地劳作,日吸烟20支达十余年.刻诊:自述左腿乏力,不耐作劳,膝以下寒冷如冰,喜暖怕凉.左足端潮红,胫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滑.此乃感受寒湿之邪及特殊之烟毒而致脉络寒凝之脱疽.治当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邪尚浅,热敷熏洗尤为重要.予海桐皮汤加味:海桐皮、透骨草各30 g,青风藤、宽筋藤、鸡血藤各20 g,川椒、姜黄、当归、乳香、没药、川芎各15 g,威灵仙、川乌、独活、红花、白芷、防风、艾叶、甘草各10 g.加水4000 mL,浸泡30 min后文火煎煮,煎液3 000 mL盛于盆内.将患足置于盆口上方,用湿热毛巾覆盖,先蒸气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每次30 min,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3d.5d后,患肢稍温.守方再熏蒸10d,患肢耐作劳,跛行不显,足趾渐温.继用15剂,肤温、足色如常,常步行走1 500m患肢无不适,告愈.嘱戒烟限酒,防寒保暖,随访1a未见复发.

  • 范中林医案(上)

    作者:张存悌

    笔者曾在《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8-9期[1-2]上探讨过范中林医生的学术思想,现将其临床验案集结于此,以飨读者.1 少阴证咳嗽--真武汤加减案1 安某,女,54岁.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12年.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1978年8月初诊:阵发性剧咳,痰清稀量多,头晕心累,气短,昼夜不能平卧,畏寒恶风,面足浮肿,脸色萎黄,舌质淡黯有瘀斑,舌体胖嫩而边缘多齿痕,苔白滑,根部厚腻.辨为少阴阳虚水泛,寒痰阻肺咳嗽,法宜温阳化气行水.以真武汤加减主之:茯苓24g,生姜30g,白术20g,制附片(久煎)60g,桂枝10g.

  • 运用趺阳脉鉴别《伤寒杂病论》中热厥和寒厥

    作者:陈宽圣;陆颖;李洁

    目的:运用趺阳脉鉴别《伤寒杂病论》中的寒厥与热厥。方法:通过探取趺阳脉,可以有效的诊断胃部疾病,预测胃气的存亡,而热厥为足阳明胃经实热的表现,在趺阳脉上也有相应的体现,寒厥则无,因此,此方法可以鉴别二者。结果:当患者厥冷欲脱时,趺阳脉诊断为数脉、实脉时,则可诊断为热厥,从而快速的区别寒厥。结论:趺阳脉可以鉴别寒厥与热厥。

    关键词: 趺阳脉 热厥 寒厥
  • 《伤寒论》厥阴病中厥证的本质探讨

    作者:李杭洲;肖相如

    <伤寒论>厥阴病篇存在的疑问与争论较多,历代医家多有关注,希望能通过探究把握其实质.结合时振声教授和肖相如教授两代中医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厥阴病厥证的本质显示,热厥与寒厥完全符合厥阴病,而且是代表了厥阴病本质的东西.与现代医学休克状态进行比较,有助于明确其病理变化规律.厥证病机为厥阴病独有,反映了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 从休克谈厥脱辨治

    作者:赵立军;金东明

    休克属急重症,可归属于中医厥证和脱证的范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该证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在具体治疗中据不同病情,确定相应治法,开治厥之先河.中医辨治厥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对临床治疗急危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针灸治疗厥症

    作者:徐坤三

    1 暑厥1996年6月8日,两位大力士在台上比武,其中一个大力士突然厥倒在台上.见几个人急忙用饮用的矿泉水往病人身上浇,另有人还提来一桶自来水欲往病人身上倒……以降体温.我令他们不要往病人身上浇冷水.见病人头额汗出如珠,切其脉滑数,急忙取针疾刺人中,强刺激,听病人"阿"一声,见气回神还,即令抬到阴凉之处,平躺,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病人随即眼睛睁开,并吐出中饭吃的食物.病人此时神识转清.

  •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足踝逆冷26例

    作者:刘志武;刘慧君

    临床上常可见到足、踝甚至小腿冰冷不适的患者,笔者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小19岁,大57岁,病程半年至31年.

  • 《伤寒论》的寒厥和热厥论

    作者:董金梅;李华;刘文江

    厥阴病的关键,突出一个"厥"字.<伤寒论>中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它概括了厥的共性.兹就厥阴病中寒厥与热厥,初步探讨如下.

  • 温阳活血疏肝法治疗寒厥刍议

    作者:朱婷婷;寇冠军

    寒厥是临床常见病症,常分为阳虚肾寒证、肝气郁结证、血虚寒凝证、热邪闭遏证等4种证型。王保和教授认为临床常见两种甚至多种病证夹杂,擅长运用温阳活血疏肝法,常用桂枝附子汤合川芎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 赵国仁治验录(上)

    作者:周亚萍

    1 湿温案傅某,男,35岁.1966年7月26日诊.高热旬余,晨起稍低,体温午后高达40℃以上.西医诊为"伤寒",用氯霉素等无效,邀余会诊.诊见:壮热胸痞,口舌干燥,身重,胃纳极差,小溲短赤,时或谵语,舌苔黄腻、干燥无津,脉滑数.此乃湿热流连气分,郁久伤津,上蒙心窍故也.叶天士云:"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治宜清解湿热,化痰开窍,佐以养津益胃.药用:川连5g,黄芩、焦山栀、青蒿、白薇、姜半夏、川贝、鲜石菖蒲、瓜蒌皮各10g,鲜芦根、梨汁(冲服)各30g,鲜竹沥一匙(冲服),并嘱频饮西瓜汁.1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

  •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吴广铮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是以心悸、晕厥、乏力、脉迟结代等心脑缺血症状为主的一组症候群.属于中医学"心悸"、"迟脉证"、"厥证"、"寒厥"等证的范畴.所以中医治疗多以温阳祛寒,益气复脉为主.在临床中常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几种具体治疗方法.

  • 反药"乌头-半夏"配伍的中医理论探索

    作者:张琼晓;陈昱宁

    临床运用反药配伍治疗某些顽疾难症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基于"乌头-半夏"组合,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三个角度,结合众多学者对乌头-半夏配伍的理解与临床运用,分析其配伍机制、临床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探究其配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使学界对于该组反药配伍有新的理解,为临床安全使用该配伍治疗沉疴顽疾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某些疑难重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黄帝内经厥论篇第四十五

    作者: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关键词: 寒厥 寒热
  • 浅议寒厥

    作者:赵哲

    寒厥,因病情不一,预后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预后好;病程长,病情复杂,出现阳脱之危候者,预后较差.所以要谨遵《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敷,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法则,注重养生,增强体质,预防寒厥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论厥阴病

    作者:肖相如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