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十八反中甘草大戟反药组合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分析

    作者:刘佳;费宇彤;钟赣生;柳海艳;高源;刘云翔;王茜

    目的:分析甘草大戟反药组合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方法:系统检索十八反中甘草大戟组合同用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两者同用治疗疾病、用药剂量、配伍比例、给药剂型、给药途径及炮制入药情况等方面对两者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结果:临床共检索到甘草大戟组合同用文献36篇,有1篇文献文中提及不良事件情况.文献记载两者组合同用主要治疗中医内科的痰饮、臌胀、痹证等病,骨科主要治疗附骨疽.组合同用时两者多以“生甘草”“醋大戟”的炮制形式、以1:1的比例配伍使用,而且多以“汤剂”“口服”的形式使用.结论:临床确有甘草大戟组合同用的文献记载存在,但由于文献信息不足,无法进行定量疗效评价;而且由于文献提及不良事件观察的研究以及作者明确说明反药同用理论的研究均太少,仅有1篇文章记载不良事件且尚不能从文中判断是否是反药组合同用的原因所引起,所以甘草大戟反药同用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大戟 反药
  • 海藻与甘草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收缩及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爱华;华永庆;洪敏;曹琰;宿树兰;段金廒

    目的:从肠管运动功能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海藻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方法:观察海藻与甘草单煎液、合并液和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单煎液与合煎液对小鼠在体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分别记录离体回肠收缩张力和在体小肠推进距离,并计算其回肠张力差及小肠推进率.结果:海藻单煎液能浓度依赖性增加大鼠离体回肠的收缩张力,0.1-2mg生药/mL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甘草合用后其升高回肠收缩张力的作用显著减弱(P<0.05).海藻低、中、高剂量(0.78、1.56、3.12g/kg)能显著增加小鼠小肠推进率(P<0.05),而海藻-甘草(1∶1)合煎液对小肠推进率无显著影响.结论:海藻能促进大鼠离体回肠和小鼠小肠运动,当与甘草合用后其生物效应受到明显抑制.甘草可能通过对肠管运动的抑制,产生了抑制海藻“润下”、“利水”的功效,这为海藻与甘草配伍禁忌理论提供了一定实验证据.

  • 附子、半夏同方应用规律文献研究

    作者:李筠;范欣生;钱大玮;陈菲;陈玉华

    目的 探讨附子、半夏反药同方配伍的应用情况和配伍特点. 方法 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医学期刊全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应用的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纳入文献中病例数、治疗疾病、药物等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附子、半夏反药同方应用的疾病系统、主要病症进行统计,并对其同方配伍药对及核心药组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1295篇,涉及患者30042例.纳入文献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临床主要应用于咳喘(176篇,占13.59%)、胸痹(86篇,占6.64%)、胃炎胃痛(77篇,占5.95%),所治疗病症主要归属于消化系统(290篇,占22.39%)、心血管疾病(260篇,占20.07%)、呼吸系统(208篇,占16.06%);附子、半夏同方应用治疗疾病的以咳喘、慢性胃炎、胸痹为多见.关联分析显示,附子、半夏同方配伍的核心药物为甘草、茯苓、干姜、白术、桂枝、陈皮、党参、细辛等,核心药对为附子-半夏、附子-甘草、半夏-甘草、附子-干姜、半夏-千姜、半夏-白术等.3篇文献报道附子、半夏同方配伍有不良反应. 结论 附子、半夏反药同方配伍多治疗咳喘、慢性胃炎、胸痹等呼吸、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疾病,其同方应用时多与补气、健脾、温中等药物配伍;二者配伍应谨慎使用.

  • 昆布-甘草合用对SD大鼠基础代谢干扰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孙润彬;俞晓忆;毛勇;葛纯;杨娜;阿基业;唐于平;段金廒;马子腾

    研究昆布与甘草合煎给药与分别单煎给药对机体自身代谢的影响及差异.分别采用昆布、甘草单煎与合煎方法进行提取,通过常规生化参数测定、病理切片观察和气相质谱测定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方法研究提取物对SD大鼠肝、肾毒性以及系统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昆布与甘草合煎给药较昆布单煎给药造成大鼠肾脏组织更明显的病理异常,昆布与甘草无论单煎还是合煎给药对肝脏均无明显影响,甘草单煎给药对肾脏无明显影响.昆布与甘草合煎组给药5天,引起血清中谷草转氨酶下降(单煎组没有明显变化)和总尿素氮明显升高(昆布单煎组也升高).采用GC-MS方法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分析发现昆布、甘草单煎与合煎提取物给药均对代谢有明显影响,且合煎给药组与昆布组对机体代谢影响相似,提示合煎提取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可能主要来源于昆布.昆布、甘草分别单独煎煮和合煎提取物给药引起支链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和糖代谢中间物(丙酮酸和乳酸)水平降低和3-羟基丁酸水平升高,昆布降低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和糖代谢中间物能力强于甘草以及合煎组,而甘草给药组中支链氨基酸水平降低更加明显.提示合煎给药对SD大鼠代谢的影响与甘草和昆布均有关.昆布单煎及昆布-甘草合煎提取物连续给药均可造成肾脏损害,合煎给药较昆布单煎给药造成大鼠肾脏组织更明显的病理异常,说明一定剂量范围内甘草可加重昆布的肾脏毒性作用,是中药“相反”配伍禁忌的特征表现之一.

  • 中药“十八反”反药配伍分析及玉壶汤应用1例

    作者:王连瀛;杨敏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学家虽然尊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从十八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看,古代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例如《医学正传》谓:“外用大毒之症,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张仲景用赤丸方来治疗寒气厥逆,用甘遂半夏汤攻下遂饮;李东垣用散肿溃坚汤治疗瘰疬和马刀疮结;王肯堂用昆布散治疗瘿瘤等.

  • 川乌与半夏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作者:侯苏琳;黄引红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的重要理论之一,历代医家多视为中药配伍禁忌,但古今伍用反药者亦不乏其人.李时珍云:"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我院外用制剂万应膏、伤药水、伤软膏是我院已故骨伤科名中医黄乃聪老先生的祖传验方,这3种制剂都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炎的作用,疗效明确.在这3种制剂中黄乃聪先生同时使用了生半夏与生川乌配伍达到了治疗沿疴痼疾的效果.无独有偶,我院另一种制剂万安保安膏配伍也使用了生川乌与生半夏.该制剂是我院已故名中医胡为益老先生的外用小膏药,具有拔毒、生肌的疗效.半夏与川乌配伍属中药"十八反",但中药外用常有反药同用.现将我院4种半夏与川乌配伍的制剂之一"伤药水"在2003年上半年中治疗骨伤科疾病400例总结如下.

  • 反药"乌头半夏散"镇痛及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龚可;张世俊;何光星;王茄;魏建军;毛毅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镇痛作用和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致敏性.方法:用乌头半夏散和对照药(相同处方但缺半夏)"缺半夏散",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豚鼠过敏试验.结果:乌头半夏散对醋酸扭体有非常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体重两药均无明显毒性及影响;乌头半夏散对豚鼠无致敏性;对照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结论:乌头半夏散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优于非反药"缺半夏散",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和致敏性,并提示反药乌头半夏配伍外用有提高镇痛作用和抑制皮肤急性毒性作用.

  • 中药"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萍;白敏

    中药药性功能相反的药物能否在方剂中同时配伍应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些医家认为"反药"不可同用;另一些医家则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如《本草纲目》谓:"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以甘草、芫花同剂,而妙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试以杀人也."强调了"反药"可以同用.综览古今延用已久的经方中,"反药"配伍屡见不鲜.此类方剂运用中药的寒热温凉之差异,升降浮沉之不同,将中药中"相反"之药同用,使之经过拮抗、制约等途径达到"合成"治病的目的,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关键词: 反药 经方 配伍 中医药
  • 反药"乌头-半夏"配伍的中医理论探索

    作者:张琼晓;陈昱宁

    临床运用反药配伍治疗某些顽疾难症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基于"乌头-半夏"组合,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三个角度,结合众多学者对乌头-半夏配伍的理解与临床运用,分析其配伍机制、临床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探究其配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使学界对于该组反药配伍有新的理解,为临床安全使用该配伍治疗沉疴顽疾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某些疑难重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对相畏相反药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翟德银;胡怀萍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是临床用药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中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相畏药合用能使毒性或功能受到抑制,甚至完全丧失药性,如何评估畏、反药,从其配伍中寻求治疗疑难杂病,是目前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 乌头与半夏配伍外用镇痛疗效及皮肤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龚可;何光星;张世俊;王笳;魏建军

    目的:观察乌头与半夏间半量、等量、倍量配伍剂量外用对镇痛效应和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配伍剂量的外用镇痛效应;(2)采用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不同配伍剂量外用对皮肤的急性毒性.结果:(1)镇痛效应:乌头:半夏(1:0.5)在浓度为66.7%时,对醋酸扭体有明显抑制(P<0.05);乌头:半夏(1:1)在浓度为66.7%和33.4%时,均能显著抑制醋酸扭体(P<0.01、P<0.05);乌头:半夏(1:2)在浓度为66.7%时亦能明显抑制醋酸扭体(P<0.01).(2)皮肤的急性毒性:乌头:半夏大剂量(浓度为78%)动物死亡率:1:1为3/4、1:2为3/4、1:0.5为3/4;乌头:半夏中剂量(浓度为39%)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2/4、1:0.5为1/4;乌头:半夏小剂量(浓度为19.5%)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1/4、1:0.5为0/4.结论:镇痛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比例以1:1为好,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增强镇痛疗效作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1:2毒性较大;乌头:半夏1:1毒性较小,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相互抑制毒性作用,随着剂量的变化毒性拟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半夏剂量超过乌头时毒性增加为明显.

  • 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龚可;张世俊;何光星;魏建军;廖加维;王笳;陈蓉;曾世贤;赵小蓉;毛毅;曹娣;路阳

    目的:观察四川省名中医常振湘老师经验方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用膝骨性关节病病情程度指数(Lequesne MG)分值、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作为疗效判定指标,以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皮肤受损指标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显效率22.22%,总有效率49.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皮肤有刺激,分别占总数的7.94%、3.17%.结论:反药"乌头半夏散"临床疗效优于非反药的"缺半夏散".

  • 刘复兴老师药物配伍经验

    作者:李丽琼;欧阳晓勇

    1药物配伍,师古而不泥自古以来,中药配伍就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习医者,无不熟记于心,药房见有“反药”则拒绝配伍或要求医师在“反药”下着重签名,方予配药.其实,处方中用反药者,前人早已有之,如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篇》之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同用,腹满寒疝宿食病之赤丸(茯苓、细辛、乌头、半夏),乌头与半夏同用;陈实功《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同用等等.……

  • 中药十八反疑点探析

    作者:杨传温;杨冠男;杜治琴

    中药十八反一说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更没有十八反这一说,仅在该书序录中有以下记述"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无用相恶相反者."但具体到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反本书并没有明确说明,数百年后到了南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出世才在该书中出现了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反,但也没有提出十八反一说,若从本书反药数目统计来看共有21种药,十七对.再到金·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出版,该书在第十四卷中记载了十八反歌,似乎从此以后十八反成立,几乎成为后世中医药界搞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清规戒律.凡是学习中医者都必须知道,并遵守之,中药考试中十八反也是必考知识.若在处方中出现一对反药,则会被视为错误.可见十八反在中医界的重要地位.既然重要,就不能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在研读古今医学资料过程中,发现问题很多,现提出几条质疑,供指教.

  • 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应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处方特征

    作者:陈绍红;钟赣生吟;刘佳;柳海艳

    目的分析“十五冶、“十一五冶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病案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应用的处方特征。方法收集临床门诊病例资料,选出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处方,从所治病种、炮制品种、用药剂量、配伍比例、给药剂型、给药途径以及常配伍的其他药物方面,分析处方特征。结果两者组合的处方共37个,治疗乳癖和瘿病为主。生甘草入药多,剂量为3~45g;海藻剂量为9~90g。配伍比例为4:15~1:1。多以“汤剂冶、“口服冶的形式使用。结论名老中医临床门诊病例资料中确有甘草海藻组合同用的记载,但由于病例资料中缺乏复诊记录,尚不足以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 含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临床用药分析

    作者:赵桐;钟赣生;张建美;许皖

    中药“十八反"作为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并以金元时期张从正《儒门事亲》所载“十八反"歌诀流传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版中均采纳了十八反的内容,规定“注明畏、恶、反的药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两药不宜同用",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毒性反应或拮抗药效。

  • “十八反”与“十九畏”配伍禁忌的辩证看待

    作者:罗伟康

    中药配伍是组方关键,并且“十八反”与“十九畏”的提出促使中药配伍禁忌更加完善,但对其认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分析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并总结医家对其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出借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