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霉酚酸浓度监测对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初探

    作者:白杨娟;石运莹;邹远高;唐江涛;李亚梅;王兰兰

    目的 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浓度监测对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诊断为感染的住院肾移植受者48例(感染组)、一般情况稳定且排除感染的肾移植受者68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者入院前、入院时及出院时服药前、服药后0.5 h、2 h、4 h MPA药物浓度(MPA-C0、MPA-C0.5、MPA-C2、MPA-C4)和简化药时曲线下面积(MPA Area Under Curve0-4,MPA-AUC0-4)、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谷浓度(TAC-C0)、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感染组肾移植受者TAC-C0在入院前后基本稳定,均接近稳定组水平(P>0.05).入院前,感染组肾移植受者MPA-AUC0-4及MPA-C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A-C0和MPA-C2稍高于与对照组(P>0.05);入院时,除MPA-C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A-C2、MPA-C4及MPA-AUC0-4在感染组稍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感染组MPA各时点浓度和MPA-AUC0-4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PA-AUC0-4、MPA-C4对肾移植受者感染发生有早期预示作用,霉酚酸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有助于肾移植受者感染的预防控制.

  • 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疗效评估

    作者:祖育娜;张华;周丽娟;陈建丽;楚玉洁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在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药谷浓度(C m in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替考拉宁合理的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52例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3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剂量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采集血样,检测替考拉宁Cmin ,比较两组患者Cmin、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替考拉宁的Cmin分别为(22.04±11.02)mg/l、(13.62±2.66)mg/l;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6%,两组间患者C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应用高剂量及维持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效果良好,可达到有效Cmin ,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建议可在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同时提高替考拉宁的用量,以期提高替考拉宁的有效率。

  •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长城;李晴宇;林能明

    伏立康唑(VRC)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通常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VRC 佳的血药浓度范围目前尚存争议,因此笔者对近年来VRC 血药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文献进行了综述。有效性方面,VRC 血药浓度较低通常治疗失败率较高,但VRC 预防性应用的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安全性方面,VRC 血药浓度较高通常容易出现神经毒性,通过降低血药浓度可以减少神经毒性;肝脏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但在血药浓度较低时仍可出现。优化VRC 血药浓度目标范围仍亟待更多研究。

  • GC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室内质控评估

    作者:黄琪;周伯庭;马虹英;刘琼

    目的 评价GC法在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建立并改善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SPSS18.0软件对2015年9月-10月随行质控样本的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测定值做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分析警告和失控原因,制定合适的质控规则.结果 丙戊酸低、中、高浓度(22.16、80.62、160.15 μg·ml-1)室内质控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2.2%~4.3%、3.6%~7.1%,回收率分别为97.92%~99.06%、99.48%~101.08%,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质控样本的低、中、高浓度的随行质控RSD分别为5.36%、4.94%、2.56%,适合本实验室的质控规则为12、13、22、41s及7x.结论 影响GC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质量控制的因素较多,利用室内质控评价体系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估,在日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确保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临床调整剂量提供准确信息.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动态分析及个体化用药指导

    作者:赵维娟;王金萍;边佳明

    目的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环孢素A的个体化给药剂量调整.方法 持续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药物相互作用,调整口服给药剂量,使维持在合理治疗浓度范围.结果 针对该例患者,环孢素A谷浓度控制在90~160 ng ·ml-1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结论 通过药物代谢影响因素分析和制定环孢素A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氨磺必利片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占璋;倪晓佳;卢浩扬;尚德为;陈雨晴;谢焕山;温预关

    目的 分析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药物品种、性别、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患者的氨磺必利血清谷浓度.回顾性查阅2016年至2017 年我院1392 例次住院患者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监测记录,将浓度值、给药剂量、性别、年龄、厂家和合并用药等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人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后平均血药浓度为374.75 ng· mL-1,明显高于现有指南的参考范围,提示指南现有范围可能不适用于研究人群.氨磺必利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给药(丙戊酸、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可显著增加剂量校正后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建议从低剂量开始给药,并密切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性别、<18岁、厂家对该药的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

  •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分析

    作者:叶志康;李晓光;翟所迪

    目的 调查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CMCC、Wan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03-10,纳入万古霉素TDM的文章,统计药物监测例/次、采用的推荐治疗浓度、在各血药浓度范围的监测例/次、测定方法、首次取血测定时间、首剂给药方案、剂量调整方法、文献研究类型和质量.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章,2245例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4915例/次.81.3%的文献采用5~10 μg·mL-1为推荐治疗谷浓度,49.8%的血药谷浓度在10 μg·mL-1以下,50.2%的血药谷浓度>10 μg·mL-1.美国指南发布后,峰浓度监测比例比发布前降低10.3%,用10~20 μg·mL-1为推荐治疗浓度的比例增加40.0%,首次测定谷浓度超过2 d的比例降低35.6%;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比例增加10%.结论 约50%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有必要制定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

  • 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琰;施安国;费艳秋;王平全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16年,但其 使用 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可用于免疫抑制剂的新药数量成倍增长,如霉酚酸酯、他克莫 司、西罗莫司、达克力莫和巴期力莫等。结合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本文就免疫抑制药物的研 究进展作一综述。

  • HPLC法与CMIA法监测癫痫患者血浆中苯巴比妥浓度的一致性评价

    作者:钱钊;郭美华;陈岩;鲁静;曲婷;段丽娟;海鑫

    目的:建立高效、实用的癫痫患者苯巴比妥药物浓度监测方法,评价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MIA)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和CMIA法监测55例癫痫患者血浆中苯巴比妥的药物浓度,利用Passing-Bablok回归法、配对t检验法和Bland-Altman法分析,考察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以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作回归方程为Y=1.0241 X+0.3492(r=0.988,n=55),显示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配对t检验(P>0.05)和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一致性良好。结论:HPLC法和CMIA法监测癫痫患者血浆中苯巴比妥的药物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可以相互替代,均可用于临床监测治疗药物浓度。

  • 临床药师对婴幼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张金莲;周佳;陈霁晖;陈婷;刘艳;田怀平;张健

    临床药师对2013-2014年婴幼儿病区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用药剂量.此文章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万古霉素在新生儿中监测的必要性以及临床药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表明,对新生儿常规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极其必要,而临床药师对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用药监护,参与到临床治疗方案调整当中,可以增加万古霉素使用的有效性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

  • 癫(癇)患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用药指导

    作者:刘文丽;李鸿飞;李红健

    癫(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癫瘸的患病率为5‰[1-2].据报道[3-4],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较大规模的癫瘸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癫(癇)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病因素主要为产前及围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或代谢障碍、中枢神经感染及热性惊厥和颅脑外伤、脑部肿瘤、近亲结婚等.

  • 成人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作者:张慧芳;王瑞兰;舒文;汤荣;梁晓宇;张菁;吴菊芳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优化给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革兰阳性(G+)菌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决定给药剂量,并结合监测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给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如病原菌清除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分析万古霉素治疗G+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共收集8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男性占67.42% ;年龄(50.5±17.9)岁;以血流感染为主(占61.80%),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39.33% ;细菌清除率为89.89% (80/89);综合治疗有效率为77.53%(69/89).致病菌低抑菌浓度(MIC)<2 mg/L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30% (53/66),MIC≥2 mg/L者为69.57%(16/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288).万古霉素谷浓度<10 mg/L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92%(35/48),谷浓度≥10 mg/L者为82.93%(34/41),二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P=0.259).89例患者中有4例治疗后出现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损伤,肾毒性损伤发生率为4.49%,该4例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7.22~28.53 mg/L ;33例发生肝功能异常,其中以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皮疹.结论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致病菌MIC可能与G+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没有相关性;但是当万古霉素谷浓度超过15 mg/L时肾毒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PC-16007920.

  • 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瑞杰;胡文彬;段雷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紊乱的慢性疾病,大多数癫痫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用抗癫痫药物,为了达到佳治疗效果,患者常需要定期检测相关药物的血药浓度.有关抗癫痫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的研究较多见,但系统性总结较少见.现就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浓度的监测方法作一综述.

  •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队列研究

    作者:梁晓宇;吴菊芳;杨敏婕;范亚新;郁继诚;曹国英;黄俊;周颖杰;张菁

    目的:了解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4年9月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的住院患者128例,分为治疗方案调整组和未调整组进行TDM数据、万古霉素疗效、安全性分析,并建立Cox模型和生存曲线。结果调整组万古霉素日剂量和血药谷浓度高于未调整组,细菌学疗效和综合疗效也优于未调整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调整给药方案是疗效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安全性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根据TDM结果调整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对于提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有重要意义。

  •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6例

    作者:张慧芳;汤荣;舒文;王瑞兰;梁晓宇;杨洋;吴菊芳;张菁

    目的 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 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 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武晓捷;董晓易;陈轶坚;张菁;施耀国;吴菊芳;张婴元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准确度.建立的方法用以测定5例口服或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0.1~50 mg/L,r2=0.9993;平均萃取回收率为107.6%;低、中、高浓度血浆样品日内、日间RSD≤4.8%和≤6.3%;血浆样品处理前、后放置24 h后的回收率为95.7%~102.3%,92.7%~101.2%;-80 ℃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1.0%~97.0%,-40 ℃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8.3%~98.8%;测定5例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范围为0.348~3.596 mg/L.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快速,适用于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以该方法测定5例患者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大,提示应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实属必要.

  •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菁;张婴元;施耀国;芮建中;郁继诚;曹国英;吴菊芳

    目的 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 (PPK).方法 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 ①去甲万古霉素基础药动学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个体间变异为指数模型,个体内变异为加法模型,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容积(V1)、室间清除率(Q)和周边室分布容积(V2)的患者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5.92%、11.40%、0和79.75%,残差误差为3.05 mg/L;②患者Ccr值的变化对去甲万古霉素CL的影响不同,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Ccr≤85 mL/min),CL= 2.54×(Ccr/50)1.20,当患者肾功能正常时(Ccr>85 mL/min),CL= 5.66×(WT/60)0.52;③患者合并使用利尿药后使去甲万古霉素V2增大;④老年感染患者(≥65岁)的CL减慢、t1/2β延长,AUC增大.结论 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对去甲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定了去甲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小林;范亚新;张亮;陈代杰;张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研发及广泛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1].2014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达29.9%、55.8%,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 [2].国外文献报道,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病死率为非耐药菌感染的1.5~3倍[3],住院时间延长了1.5倍,且治疗费用更高.革兰阴性菌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4],对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常需采用2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抗菌治疗方案,对革兰阴性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的氨基糖苷类常与β内酰胺类药物等联合治疗上述耐药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仍是当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2014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90%以上,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对庆大霉素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这2种药物的敏感率均>80%[2].2013年国内一项血培养碳青霉烯类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 [5],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和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等均耐药,而其中50% CRE、CRKP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敏感,此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尤其是多药联合氨基糖苷类在治疗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菌感染时仍可根据药敏加以选用.

  •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探讨

    作者:何高丽;张菁

    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增多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医疗技术的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特别是曲霉属和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不足30 9和70%[1].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主要对曲霉有杀菌作用,对念珠菌属也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包括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亦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赛多孢菌、镰孢霉属也具有抗菌活性.伏立康唑的抗真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14-α-固醇去甲基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功能性真菌膜的形成和维持真菌生长的甾醇的生物合成,使得细胞膜合成受阻,细胞破裂死亡[2].

  • 利培酮药物浓度监测及正常范围参考值的初步建立

    作者:刘红梅;林治光;任娟娟;崔慧茹;蒋平;李春波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建立利培酮的正常范围参考值,探索其部分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利培酮治疗2周以上的住院病例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电化学方法测定所得的利培酮和其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9-OH-RSP)浓度数据,共3670例,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18~60岁组女性9-OH-RSP浓度(P<0.01)及其与利培酮浓度的比值(9-OH-RSP/利培酮)高于同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60岁组男性和女性9-OH-RSP(男性P<0.05,女性P<0.01)和利培酮(男性P<0.05,女性P<0.01)浓度均高于60岁以上同性别病例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联合用药是影响利培酮血药浓度的显著性因素.结论 通常剂量下利培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9-OH-RSP)和两者比值的正常范围参考值的初步探索证实,利培酮血药浓度与年龄、性别和联合用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