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理学衔接连贯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设想

    作者:刘春灵;杨旭;宋文刚;高凤兰;赵丽丽

    本文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各学科自我独立、自成体系、缺乏衔接连贯、缺乏综合的状况,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衔接、突出临床专业特色,终达到训练学生的连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两个自然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采取衔接连贯式教学模式授课;另一个为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授课方式授课。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同时结合成绩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衔接连贯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的目标进行了探析,得出结论,采用衔接连贯式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病理学考前辅导中的应用

    作者:高远;宋文刚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医学教学及考试中相对较为少见,笔者将其运用于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特分享推广,希望对高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 病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探索

    作者:王记红;刘春灵

    从高尚的职业道德目标,探索精神,通过CPC案例教学以人为鉴,沟通及协作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五个方面,探讨病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的渗透方法。

  • 板图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瑞琴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同一本书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方法讲授,其效果不同.医学教学工作中,学生叹息:"医学知识既抽象又繁琐,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往往是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感到听起来吃力难懂,这种现象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矛盾,尤其对中医学院来说更是如此.

  • 病理学在中药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白晶;段大航

    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学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联系.中药治疗是我国临床医生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当前中药的开发研究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笔者认为中药研究与病理学的联系不容忽视.

  • 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认识

    作者:何瑶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对促进教与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仍存在着一些缺点,以及运用不当产生的弊端.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知识量大、学生不易接受的缺点,因此要求教师在应用中注意扬长避短,大限度地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好的利用这一现代技术服务教学.

  • 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强欣;黄亚凤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及掌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是病理学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应用、更新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笔者谈一下多媒体在病理学辅助教学中的利与弊.

  •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作者:李晓冰;王程阁;朱艳琴;高爱社;沈小君;李瑞琴

    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病理学教育亟待改革。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促使学生灵活地将理论与临床结合。同时,PBL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以适应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的病理学教学要求。本文就当前病理PBL教学法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相关概述,以期引起同道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病理学 PBL 教学改革
  • 多元化的高职病理学教学

    作者:罗苏亚

    病理学的学习对护生至关重要,病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护生学起来有难度,如何改进病理课的教学一直是任课老师的追求目标。将病理学与职护考点对接,将病理学与临床护理课相链接,增加学生学习病理课的兴趣是笔者改进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 护生 病理学 改革
  • 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病理学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张延新;张印坡;宋文刚;张艳;王记红;孟松

    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病理学被视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多数院校将其划为考试课范围,考核方式也多以理论考核,或有少量的实验考核,这些导致学校、教师及学生对该门课程虽都很重视,可学生学习兴趣仍然不高、成绩不理想,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在探讨了病理学考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 多囊性肾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松鸽

    目的 探讨多囊性肾瘤(cysasne phr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多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多囊性肾瘤中,男性3例,其中2例小于2岁,1例为"岁,女性1例,年龄42岁,大体均为多房囊性肿物,内含清亮液体,囊间隔薄.光镜见囊壁内衬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其间质为致密纤维组织,均未见成熟肾组织.其中2例间质内可见肾胚芽组织.结论 多囊性肾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囊性肿瘤,在临床、影像及病理各方面都要与肾脏其他伴有囊性改变的肿瘤相鉴别.

  • 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张树梅;孟秀华

    癌痛多发生在癌症的中、晚期,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难忍受的症状之一.持续不能缓解的疼痛和死亡的威慑直接影响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3月对20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病理学证实为晚期癌症患者,应用安徽金蟾药业公司生产的华蟾素注射液和北京萌蒂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将其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报告

    作者:郑雪波;杨文治;陈玉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结肠粘膜出现特异性炎症,形成溃疡性改变为病理特点,以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慢性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下消化道疑难病之一.1990~1998年我院共收治4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防治作用

    作者:陈美娟;杨思进;肖顺汉;李亮;李华

    目的 探讨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心安颗粒10、20、40 g原药材/(kg·d)组和病毒唑[0.1g/(kg·d)]组.一批小鼠先注射CVB3 2h后给药,连续用药7 d,第8天处死小鼠,取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取心脏称重并作心肌病理学检查;另一批小鼠先用药2 d,注射CVB3后用药7 d,观察20 d,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心安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心脏指数降低,心表面出血点检出率明显减少,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LDH含量明显降低,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防治作用.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病理形态的影响

    作者:张虹;廖方正;陈晓莉;蔡定均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M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治疗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①针刺可提高STZ诱发DM大鼠的生存质量,其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针刺治疗后DM大鼠的血糖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针刺治疗可改变周细胞核的形态和减少其衰亡.治疗组周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模型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周细胞衰亡而发挥作用.

  • 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婧;贾彦;冯涛;弋巧妹;刘宏;王蔚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当同一门学科分处两个不同体系时,如何开展教学、提高授课质量,自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病理学是一门典型的西医学学术体系下的重要学科,注重介绍各种疾病状态下各器官或组织所发生的形态学改变,而病理学实验课则是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具体标本和显微镜镜下形态改变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佳途径.但是,因为两个学术体系对同一疾病的认识并不相同,两个体系下基础课程的开设亦不完全相同,所以,如何协调“教”与“学”的关系,防止学生陷于迷惑、矛盾的境地或重此轻彼的误区,是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讨了对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 879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叶红

    目的 研究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2010年收入院的879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病例统计的量表格及其相应的Foxpro6.0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将统计结果 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整理,用SPSSI 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年龄58岁,40岁以上者占89.8%0右结肠癌占64.7%,高、中分化腺癌占76.3%.黏液癌占5.4%.肿瘤TNM分期1期8.1%,2期45.0%,3期26.5%,4期20.3%.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53.0%.结论 40岁以后患结肠癌风险明显加大,右结肠患病率高于左结肠,总体生存率比较高.

  • 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

    作者:张娜

    肝脏是全身各系统肿瘤易转移到达的靶器官,其中常见的肝转移性肿瘤是来自胃肠道的腺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常有某些相似或交义之处,如高分化HCC与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间的鉴别,HCC与ICC间及两者的某些亚型与肝脏间叶性肿瘤问的鉴别已成为日常病理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某些特异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明确或辅助诊断.在肝胆系统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病理学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应的工作体会,就部分较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的免疫病理诊断特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诊断
  • 乳块消方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

    作者:陈莎莎;郭巧生;金融;周芬;王恬

    目的:研究乳块消方(RKX)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乳块消方5.8,11.6,23.2 g·kg-13个剂量组,三苯氧胺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的方法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测定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液流变性,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乳块消方能明显减小大鼠乳房直径、乳头高度和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此外,明显降低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增加SOD活性,抑制胸腺系数减少.结论:乳块消方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清毒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哲;宋爱武;李仁杰

    目的:观察清毒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以清毒栓宫颈上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宫颈细胞学、病理学的变化.结果:52例HPV感染患者,亚临床型36例,总有效率86.11%;临床型16例,总有效率87.50%;清毒栓对两型总有效率86.53%.结论:清毒栓可逆转宫颈HPV感染的细胞学、病理学特征,能有效治疗宫颈HPV感染.

12261 条记录 12/614 页 « 12...9101112131415...6136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