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马树栋;于艳慧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诱导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对照组心率高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试验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对照组心率高于诱导前和切皮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与诱导前和切皮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试验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拔管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更加显著.

  • 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蒋克东;毛丽

    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的108名产妇,将产妇分为A、B两组.B组54名,进行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A组54名,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开始哺乳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哺乳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近.

  • 对行口腔手术的儿童使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士辉

    目的 评价七氟烷在儿童口腔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口腔手术的患儿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氯胺酮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七氟烷全身麻醉,对比研究两组患儿的的睫毛反应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VAS疼痛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睫毛反应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VAS疼痛评分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口腔手术的儿童应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不仅能够缩短患儿的睫毛反应消失时间与术后清醒时间,而且还能减轻患儿的手术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口腔颌面手术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鑫

    目的 对于施行口腔颌面手术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之后出现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挑选近年来在本院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424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以及术后对患者是否出现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追踪.结果 其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0人(4.73%);多方面分析显示患者在施行手术之前,不存在口腔方面的护理,没有进行急症手术,不存在抽烟的情况.结论 施行气管插管并进行全身麻醉的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实行过急症手术和感染性疾病手术,手术时间大于三个小时,患者自身年龄偏高,存在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的历史和抽烟的情况.

  • 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胡潇;张玉红;蒋葵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老年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保温;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温护理.观察患者低体温、并发症及麻醉情况.结果 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价值较高,可减少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心理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研究

    作者:赖肖梅;王玉玲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并且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高少青

    目的:就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患者,对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有8例(10.0%),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后,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有36例(45.0%),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

  • 全身麻醉下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

    作者:毕阳;周荣胜;刘齐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4组.A组的室内温度调整至20℃,B组调整至23℃,C组调整至20 ℃+保温措施,D组调整至23℃+保温措施.将患者鼻腔温度作为中心体温,前臂温度作为患者体表温度,对患者麻醉后的即刻、60 min及150 min各个时间节点意识恢复、气管拔管情况及术后120 min患者躁动和寒战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4组患者麻醉后即刻体温状况无明显性差异,B组和C组在手术持续90 min时,出现温度明显下降状况,A组患者在手术持续60 min时,出现体温下降状况,D组患者在术中持续120 min时,出现体温明显下降状况.B、D组在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A组相比,均明显高于后者,其术后相应寒战、躁动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中心体温的变化,通过调控室内温度,辅助综合保温,能起到比较理想的体温控制效果.

  • 不同闭环肌松注射模式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任俊屹;冯文娟;张群

    目的 研究在全身麻醉中使用两种不同闭环肌松注射模式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年龄18~60岁、ASA I~II级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MRIS)中的TOF模式监测给药,B组采用CLMRIS中的T1模式监测给药,C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给予肌松药.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和B组的Copper评级、顺阿曲库铵及新斯的明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低氧血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术者满意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的Copper评级均高于C组,顺阿曲库铵及新斯的明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C组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36.66%,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拔管后12 h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需要重新气管插管的情况.结论 TOF和T1闭环肌松注射模式均可用于全身麻醉的肌松控制,较传统肌松给药方式有巨大优势,能显著提高全身麻醉安全性.

  • 术中干预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郭瑞娟;王丽娟;吴秀婷;陈志惠;刘洁

    目的 探讨术中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9月、2014年7―9月进行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各3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操作方法,观察组采取术中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医生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插管前对患者实施术中干预措施可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卷首语

    作者:《医院管理论坛》编辑部

    8月24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发生火灾,造成一名正在进行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死亡,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经公安、消防和卫生部门核查,事故为手术室内一处挂壁式空气净化器故障所致,患者系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 术中保温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寇佳

    目的 分析术中保温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中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输液量和冲洗量、尿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感发热反应、35℃≤体温<36℃、体温<35℃、寒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保温护理可有效减少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低温情况,有助于缩短患者的麻醉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 生脉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保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阿曼;吴赞情;刘欢;王文艳;王娟;王军

    目的 研究生脉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保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前使用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时间的心肌保护指标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 T1时,观察组的MAP和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2时,观察组的HR、MAP和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观察组的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的心肌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预防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秀坤;林瑞红;罗永荣

    为减轻人工流产中受术者的痛苦,通常选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异丙酚为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于全身,40s内可达到睡眠状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特别适用于门诊患者<'[1]>.但是,异丙酚静脉麻醉突出的不良反应是给药后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低血压和暂时性呼吸抑制<'[2]>.本文通过对3种麻醉诱导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探讨预防异丙酚不良反应的佳方法.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边秀珍;徐建华;周毛婴

    近2年来笔者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9年6月~2001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随机抽取年龄19~40岁,孕40~80天,无手术禁忌证,自愿接受全身麻醉的人工流产者60例.同时设对照组20例,自愿接受无麻醉人工流产术.

  •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

    作者:牛志兰

    异丙酚,化学名:2,6-二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用药,适用于诱导或维持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病人自控镇痛及一些门诊小手术,可通过提高痛阈达到镇痛作用[1],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苏醒快、副反应小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人工流产(本文简称人流)术中使用.由于异丙酚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可使患者意识短暂消失,可引起血压、心率下降,甚至出现短暂性呼吸暂停,故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实施人流术必须住院,并在严密麻醉监测下进行.

  •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爱忠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将50例产妇分成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50×109/L)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均>50×109/L),每组均25例,对照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采用全身麻醉,实验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式下产妇术中出血量、根据产后1min新生儿Apger评分,比较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妇与实验组产妇手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对照组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中应根据产妇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保证母婴安全.

  • 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尿管刺激征的影响

    作者:蔡晓敏;宣治月;金孝钜;韦俊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尿管刺激征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做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采用复苏期躁动评分以及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分级评定两组的躁动发生率和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为28.00%(14/50),低于对照组的52.00% (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实验组复苏期尿管刺激征发生率为66.00%,低于对照组的88.00%,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复苏期尿管刺激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

    作者:陈晓峰;刘学连;王淑荣;魏玲;马显亮;史雪梅

    目的:探讨分析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划分为青壮年组(18~55岁,44例,其中再次分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A1组和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老年组(65~80岁,44例,相同方法分为A2、B2).A1、B1、A2和B2组患者的病例数分别为22例.所有术毕保留气管内导管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并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的TOF值,分析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的变化.结果:青壮年组A1拔管后1h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18.18%,B1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4.54;老年组A2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4.54%,B2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中的B2MAP、HR变化和B1相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实施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青壮年组,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也低于青壮年组,值得老年患者临床应用.

  • 老年骨科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奇兵

    目的:浅析老年骨科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患者104例,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硬膜外麻醉,B组行全身麻醉.以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比两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术后2d内,A组MMSE评分高于B组;术后1d内,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B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对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6265 条记录 6/314 页 « 12345678...313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