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结核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石文卉;陈维;荆玮;聂文娟;周文强;初乃惠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结果,探讨其异常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入院期间的疾病状态,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CD4+T细胞百分比正常者164例(82.0%)、升高者5例(2.5%)、降低者31例(15.5%);对药物敏感患者中CD4+T细胞百分比降低者的构成比[25%(19/76)]高于耐药结核病患者[9.7% (12/124)](x2 =8.12,P=0.004).CD8+T细胞百分比正常者171例(85.5%)、升高者23例(11.5%)、降低者6例(3%);年龄≥60岁的患者和无空洞的患者中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者的构成比[21.4%(12/56)、22.2%(12/54)]分别高于年龄<60岁者和并发空洞者[7.6%(11/144)、7.5%(11/146)](x2值分别为8.12和8.56,P值分别为0.004和0.00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百分比正常者170例(85%)、升高者15例(7.5%)、降低者15例(7.5%);对药物敏感患者中NK细胞百分比升高者的构成比[14.5%(11/76)]高于耐药结核病患者[3.2%(4/124)] (x2=9.06,P=0.003).B细胞百分比正常者159例(79.5%)、升高者8例(4%)、降低者33例(16.5%);女性患者中B细胞百分比升高者的构成比[10.5%(6/57)]高于男性患者[1.4%(2/143)](x2=6.99,P=0.008);男性患者中B细胞百分比降低者的构成比[32.1%(18/56)]高于女性患者[10.4%(15/144)](x2 =6.24,P=0.013);无空洞患者B细胞百分比升高者的构成比[11.1%(6/54)]高于并发空洞者[1.4%(2/146)](x2=11.55,P=0.001);年龄≥60岁患者中B细胞百分比降低者的构成比[32.1%(18/56)]高于年龄<60岁者[10.4%(15/144)](x2 =13.76,P=0.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对药物敏感可能与NK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或降低有关;患者无空洞可能与CD8+T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的升高有关.

  •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研究

    作者:李世龙;张宝;宋杨;张海光;秦莉;吴丹;苗雅静

    目的 探讨术前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的差别,及术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体积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唐山市人民医院的86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在其化疗前后分别进行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期对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患者CD3+CD4+/CD3+CD8+、CD3-CD19+和CD16+CD56+水平与患病年龄、性别、肿瘤定位无关;与TNM分期相关.(2)经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19+、CD16+CD56+细胞绝对数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3+CD8+细胞绝对数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01).结论 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患者经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后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数明显下降,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显著降低.

  • CD19、CD27和 CD38标记的 B 淋巴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智贤;何秋莹;方伟祯;鲍蕴文;曾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静止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分布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疾病活动指数(DAS28)积分将66例RA患者分为RA活动组和RA缓解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分析B淋巴细胞不同亚群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A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19平均荧光强度( MFI)、记忆B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静止B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P<0.05);RA活动组浆母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升高(P<0.05);RA活动组与RA缓解组相比,浆母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2)RA患者的浆母细胞百分比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以及关节肿胀指数呈正相关(P<0.05)。(3)RA患者的CD19平均荧光强度与ESR呈正相关,浆母细胞百分比与CRP、抗CCP呈正相关(P<0.05)。(4)RA患者的浆母细胞百分比与DAS28呈正相关(R2=0.343,P<0.01)。结论B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的RA分期中存在不同的分布,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有相关性,提示B淋巴细胞在RA的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B细胞亚群及CD40表达变化的意义

    作者:国家SARS防治紧急科技行动北京组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B1细胞、B细胞数量及CD40表达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162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外周血B1细胞(CD+19CD+5)数、B细胞(CD+19)数及B细胞CD40的平均荧光强度(CD40MF)进行检测并与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1细胞数、B细胞数及CD40MF作比较.结果 SARS临床诊断病例B细胞总数为(292±181)×106/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65)×106/L(F=6.17,P<0.05),但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359±168)×106/L(F=6.28,P<0.05);在病程的11~20天B1细胞数为(24±14)×106/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9±20)×106/L(F=4.23,P<0.05);病程的前10天CD40MF为(9.8±1.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6±4.4)(F=5.13,P<0.05).SARS重症组与轻症组B细胞数分别为(347±156)×106/L及(268±211)×106/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F=7.11,P<0.01).结论 (1)SARS患者外周血B细胞、B1细胞的数量及CD40MF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B细胞数量与SA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B细胞、B1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与CD40MF的监测有助于SAR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亚兰;王丽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活性细胞在抗瘤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活性细胞进行监测。结果:化疗前CD3+、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B细胞明显增高,化疗后CD3+、CD4+显著增高,几乎达到正常对照,而NK细胞进一步降低,B细胞則进一步增高,CD4+/CD8+比例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化疗后则明显增高,并超出正常范围。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部分损害,而总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配合免疫治疗可增强肿瘤治疗的疗效。

  • 藤黄霖对微波诱发大鼠脾脏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马琼;杜丽;崔玉芳;蔡金玲;杨晓云;孙嵘;满其航;高月;毛建平

    目的 观察藤黄霖对微波诱发的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辐照组(RAD组)、安多霖组(ADL组)和藤黄霖组(THL组),每组20只.照射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d.随后RAD组、ADL组和THL组大鼠经功率密度为30mW/cm2的微波全身辐照15min,CON组行假照射.辐照后7、14d检测大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微波辐照后7d,RAD组大鼠脾脏系数明显低于CON组及THL组(P<0.05),脾脏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P<0.05),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THL组脾脏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RAD组和ADL组(P<0.05).辐照后14d,RAD组脾脏CD8+T细胞和THL组脾脏CD3+T、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N组(P<0.05).辐照后7d,RAD组脾脏CD4+/CD8+比值低于CON组(P<0.05),辐照后14d恢复到CON组水平;辐照后7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RAD组(P<0.05),辐照后14d,THL组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ADL组,而与CON组及RA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辐照后7d,RAD组脾脏CD45RA+B细胞比例明显低于CON组及ADL组(P<0.05),而辐照后14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辐照早期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由于CD4+T淋巴细胞比例迅速降低,导致CD4+/CD8+比值下降而引发机体免疫失衡.中药复方藤黄霖能够提高微波辐照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并改善CD4+/CD8+比值失衡状态.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及其血清CRP、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作者:彭延刚;刘彦博;刘明;付锦晖;陈晓明

    目的 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20 mg/次口服,1次/d;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 g/次口服,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口服,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 mg/kg静脉滴注,分别于第1、2、5周应用,以后每隔8周用药1次,共用药6次.2组患者疗程均为30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骨硬化蛋白(SOST)、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χ2=4.800,P=0.028);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9.066、9.769,P=0.000、0.000),CRP、ESR、CD19+CD24intCD38in、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CD19+CD24hiCD38-、SOST高于对照组(t=14.278、15.773、12.745、2.154、4.493、2.147,P<0.05,P<0.01);2组间发生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皮肤红肿瘙痒、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0.723、1.435、2.192,P=0.295、0.395、0.231、0.139).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外周血B细胞水平,抑制骨增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侯慧清;苗军;曹润菁;宋秀娟;郭力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GB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32例急性期GBS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脑神经受累组和脑神经未受累组,呼吸肌受累组和呼吸肌未受累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20例健康对照和GBS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结果 GBS患者CD4+CD45RO+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4+ CD45RA+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轻症组、脑神经受累组以及呼吸肌未受累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组和脑神经未受累组上述变化较明显,且GBS组和呼吸肌受累组除上述变化较明显外,CD19+B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急性期GBS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T和B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显著变化,轻症组变化不明显,重症组尤其呼吸肌受累组变化显著,表明所涉及免疫指标的改变与GBS病情相关,症状越重,免疫学指标变化越明显.

  •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分析

    作者:马琼卉;余红岚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期了解其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抗凝全血中的B淋巴细胞各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筛查,分析各指标在疾病进程中的变化.结果 (1)抑郁不同程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淋巴细胞亚群和浆母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血清ANA筛查阳性率为32.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体液免疫应答加强,血清ANA阳性率偏高,具有自身免疫倾向,且其体液免疫负向调节作用可能随着抑郁程度加重而加强.

  • 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况分析

    作者:高钰;肖漓;何秀云;黄海燕;樊文梅;魏玉香;马锡慧;孔祥瑞;韩永;许晓光;王新颖;石炳毅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术后2周未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术后7 d 血肌酐值仍>400μmol/ L 的病例为延迟恢复组(n =12),其余为功能稳定组(n =28)。分别采术前、术后3、7、14 d 静脉血,监测 T、B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计数。结果 T、B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在功能稳定组与延迟恢复组中有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趋势;CD4+/ CD8+比值变化也不明显。与功能稳定组相比,延迟恢复组术后3 d 外周血 CD3+百分比明显下降,NK 百分比明显升高(P <0.05);术后7 d CD3+和 CD4+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14 d CD4+和 CD4+/ CD8+比值明显下降(P <0.05)。结论监测肾移植受者 T、B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计数有助于指导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陈俊伟;景晓娜;郝美华;梁赵云;杨金华;吴萌;介绍亮;张升校;楚燕芳;赵春苗;王静;乔玥

    目的 测定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细胞、CD5+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的IL-10水平,并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SLE患者组,根据其SLEDAI进行评价,将所入选患者分为低活动组(SLEDAI<9分)和高活动组(SLEDAI≥9分),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淋巴细胞、B细胞、CD5+B细胞的数量、ESR、C3、C4以及血清中的IL-10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SLEDAI及补体的相关性.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以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的淋巴细胞总数[(1.3±0.6)×109/L]低于健康对照组[(1.9±0.6)×109/L](F=7.216,P<0.01),SLE组的B细胞数[(295±103)个/μL]高于健康对照组[(200±80)个/μL](F=3.589,P=0.036);SLE患者外周血的CD5+B细胞[(2.5±0.6)%]与健康对照组[(3.2±0.8)%]相比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2,P=0.698).高活动组CD5+B细胞数量明显低于低活动组(t=7.365,P=0.027)以及健康对照组(t=5.649,P=0.002).CD5+B细胞的数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92,P=0.001),与补体C3的水平呈正相关(r=0.305,P=0.038),但与补体C4和ESR无相关性(P>0.05).此外,无论低活动组还是高活动组的SLE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t=1.935,P=0.031和t=3.048,P=0.012).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24)与ESR呈正相关(r=0.479,P=0.008),而与C4呈负相(r=-0.359,P=0.031).结论 SLE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而B细胞明显增多,并且随着疾病的活动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加,CD5+B细胞数量以及IL-10的血清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性环境有关,并且其CD5+B细胞的数量和IL-10血清水平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CD19和CD27标记的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春淮;徐建华;翟志敏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未活化B细胞、记忆性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分化状态及其与自身抗体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RA患者6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用药后的反应分为缓解期、活动期与难治型3组.健康献血者24名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未活化B细胞(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CD27dim)和浆母细胞(CD19+CD27high)的比率,分析这3组B细胞亚群和CD19平均荧光强度与类风湿因子(RF)、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和抗环瓜氨酸(CCP)抗体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①RA与正常对照比较未活化B细胞和浆母细胞明显升高,而记忆性B细胞明显下降(P<0.05);缓解组和难治组的未活化B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记忆性B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活动组和难治组中的浆母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②RA患者CD19平均荧光强度与血沉、C反应蛋白、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浆母细胞亚群比率与关节肿胀指数正相关.③未活化B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浆母细胞亚群与RF、抗CⅡ抗体和抗CCP抗体无明显关系.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B细胞亚群的紊乱,以浆母细胞和未活化B细胞的比率升高,记忆性B细胞比率下降为特征,浆母细胞比率在活动性和难治性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关节肿胀指数正相关,B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损伤机制及相关淋巴细胞的研究

    作者:沈英英;王博;林圣云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其研究进展不断有所报道.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除外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紊乱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和再障相关的体液因子.现在就这方面作一综述,希望能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 B1淋巴细胞与相关疾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菁;周韧

    B1细胞是一种表型和功能上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B细胞(B2细胞)的独特的B细胞群.它分泌多种类型的自身抗体,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反应.长期以来,B1细胞与B2细胞的来源一直具有争议,近,B1细胞前体和B2细胞前体已经在小鼠体内得到分离,B1细胞发育分化的调节机制也随之建立起来.目前B细胞的分类已经明确:根据来源的不同将B细胞分为非骨髓来源的B1细胞和骨髓来源的B2细胞.其中,表达CD5的B1细胞由于其与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因而其相关作用机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 HBV宫内传播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付振东;薛淑莲;史晓红;王斌;许喜喜;王雪飞;郝海昀;杨志清;汪波

    目的 通过检测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HBV宫内传播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外周血HBVDNA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新生儿出生24 h内静脉血HBsAg阳性或/和HBVDNA值>103 copies/ml者判定为发生HBV宫内传播.结果 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率为11.36%.宫内传播新生儿组(n=25)与非宫内传播新生儿组(n=19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相对计数[(60.71±13.64)% vs (60.04±15.06)%,(43.37±12.69)%vs(43.77±13.39)%,(15.03±6.32)%vs(15.14±6.14)%],CD4+/CD8+[(3.42±1.66)% vs(3.33±1.71)%]及B淋巴细胞中CD19+相对计数[(6.64±3.63)%vs(6.39 ±3.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外周血HBVDNA不同载量,分为高载量组(HBVDNA≥107copies/ml)、低载量组(HBVDNA< 107 copies/ml)、阴性组(HBVDNA< 103 copies/ml).随着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外周血HBVDNA载量增加,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相对计数及CD4 +/CD8+值逐渐增高,CD19+相对计数比例逐渐减低.高载量组新生儿CD3+、CD4+相对计数高于低载量组和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CD8+、CD19+相对计数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比例上升,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活跃状态,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状况研究

    作者:沈英英;武利强;王博;邓姝;林圣云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AA患者65例,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3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25名(正常组)。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AA组与正常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含量,比较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流式法检测AA组与正常组CD20+、CD19+CD38+、CD5+CD19+比例。结果(1)AA组和正常组患者各免疫球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患者IgA、IgM、IgG浓度低于NSAA患者(1.46g/L比1.97g/L,P<0.05;1.47g/L比1.50g/L,P<0.05;10.80g/L比11.05g/L, P<0.05);(2)AA组B淋巴细胞亚群中CD20+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9.00%比12.12%,P<0.05);CD19+CD38+、CD19+CD5+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6.23%比3.80%,P<0.05;2.43%比1.90%,P<0.05);SAA和NSAA患者CD2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患者CD19+CD38+、CD19+CD5+比例明显高于NSAA患者(6.80%比4.40%,P<0.05;7.35%比1.80%,P<0.05);(3)AA患者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无效患者CD19+CD38+、CD19+CD5+比例均高于治疗有效患者(12.30%比4.53%,P<0.05;7.70%比1.93%,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紊乱,B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的AA患者对IST疗效差。

  • CD19和CD27标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的亚群分析

    作者:王春淮;徐建华;翟志敏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 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 CD27+和CD19+ CD27++细胞,并分析各亚群比例、CD19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和体液免疫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SLEDAI≥10分组的CD19+ CD27++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CD19+ CD27+细胞明显降低.IgG与浆母细胞比率呈正相关.CD19+ CD27++细胞比率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升高.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 CD27+及CD19+ CD27++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亚群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陈宏;丁娟;周国忠;王越海;朱萍芳;蔡薇;张建青;朱萍萍

    目的 探讨CD5+B淋巴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转阴组(69例)和血清固定组(63例)外周血CD5+、CD19+、CD5+ CD19+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测定两组体液免疫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清固定组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14.66±3.45)%]、IgM[(13.98±3.29)g/L]比健康对照组[(11.79±3.44)%、(12.26±3.19) g/L]和血清转阴组[(12.43±3.77)%、(12.35±3.11)g/L]升高(t=5.97、6.34、4.51、5.73,均P<0.01),血清转阴组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造成的免疫学异常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 CD19、CD27和CD38标记的B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智贤;何秋莹;鲍蕴文;丁睿;曾华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不同分期的分布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SLEDAI积分将36例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和SLE非活动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与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组和非活动组的静止B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而浆母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SLE非活动组的记忆B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浆母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SLE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的浆母细胞百分比与SLEDAI呈正相关(r=0.701,P<0.01).SLE患者中,抗dsDNA阳性组的浆母细胞百分比较抗dsDNA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淋巴细胞亚群在SLE患者体内分布存在异常,浆母细胞百分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B淋巴细胞亚群在SLE的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 温肾健脾方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香;郭全;郭远瑾;韦俊杰;李吕力;钟维章;蔺心敬;李燕华;李晓峰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方对重症肌无力(MG)脾肾阳虚型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方法 入选脾肾阳虚型MG患者1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IL-6、BAFF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 MG患者IL-6、BAF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温肾健脾方治疗1月后,MG患者IL-6、BAF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治疗前、后CD19+CD2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4±0.24)%、(0.96±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CD2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2±1.12)%、(2.1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健脾方对MG患者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中未分化B淋巴细胞数量及BAFF、IL-6水平有关.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