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T-PCR检测脑囊虫病患者IFN-γ和IL-10的研究

    作者:徐宏秀;李文;时发茂;魏庆宽;付婷霞;毛德华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7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代表Th1水平)和IL-10(代表Th2水平)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测出.在24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7例表达IFN-γ和IL-10两种细胞因子,17例仅表达IL-10. 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存在Th1/Th2的漂移现象,明显表现为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升高,存在Th1/Th2平衡失调.

  • γ-干扰素和白介素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聂大平;李伟;申丽洁;尤英霞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宿主体内γ-干扰素和白介素的水平影响弓形虫的垂直传播并决定弓形虫病的发生与转归,γ-干扰素和白介素在宿主抗弓形虫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γ-干扰素和白介素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在线虫感染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刁宗礼;阴谮宏;陈小华

    Th细胞在宿主感染线虫后的免疫应答中处于核心位置,其核心作用主要是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实现的.不同的细胞因子在线虫感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Th2细胞因子在多数线虫感染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对宿主起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主要对在线虫感染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 rhGM-CSF和rhIL-4诱导的髓性白血病细胞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与IFN-γ分泌作用

    作者:谢彦晖;陈勤奋;谢毅;谢弘

    为了研究rhGM-CSF和rhIL-4诱导的髓性白血病细胞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和IFN-γ的分泌作用,运用rhGM-CSF和rhIL-4在体外进行CML和AML外周血MNC培养,培养的第7天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ML和AML细胞的CD80,CD86和HLA-DR表达;以诱导的白血病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自体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在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测定自体T细胞的增殖情况和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rhGM-CSF和rhIL-4明显上调CML细胞HLA-DR,CD80和CD86的表达,并明显上调AML细胞的CD80与CD86表达;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刺激自体T细胞明显的增殖和促进IFN-γ的分泌(CML组)作用.结论:rhGM-CSF和rhIL-4诱导的CML和AML细胞可能具有向自体T淋巴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

  • 重组CFP-10/ESAT-6抗原ELISA法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评估

    作者:詹枝华;陈颖钰;袁冶;项杰;周金海;郭爱珍

    目的 以rCFP-10/ESAT-6融合蛋白抗原、植物血凝素(PHA)、生理盐水分别处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致敏T淋巴细胞,测定同一标本IFN-γ释放水平,探讨其对结核感染与发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病例组111例为临床确诊肺结核患者,对照组292例为经胸部透视和结核菌素试验(FeD)筛选的大学生.入选对象取血3.0 ml,均分为3份,每管1.0 ml,分别加入rCFP-10/ESAT-6融合蛋白、PHA和生理盐水,孵育后ELISA法测定IFN-γ的吸光度(A)值及其抗体.结果 rCFP-10/ESAT-6融合蛋白处理:IFN-γ测定值病例组x=1.3885±0.6236,对照组x=0.2944±0.0917,组间t'=16.4259,P90%,且无论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处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IFN-γ释放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

  • 机械拉伸对γ-干扰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3表达的影响

    作者:桂平;武庆平;姚尚龙;舒化青

    目的 研究机械拉伸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人β-防御素-3(HBD-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BD-3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别给予机械拉伸(S组),10 ng/ml IFN-γ(I组)和10.ng/ml IFN-γ+机械拉伸(IS组)3种处理,未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C组),处理的时间为2 h、4 h和6 h.拉伸由细胞FlexerceH-4000TM拉伸系统提供,拉伸的幅度为20%,速率为30次/min.处理后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D-3 mRNA的表达;处理6 h的细胞继续培养至24 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D-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独的机械拉伸不能使HBD-3mRNA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10 ng/ml IFN-γ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2.63±0.60),(8.02±1.63)和(12.21±2.35)倍.10 rig/ml IFN-γ+机械拉伸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1.54±0.16),(4.37±0.87)和(6.99 4-1.32)倍,但均显著低于I组(P<0.01).6 h机械拉伸后,IS组HBD-3的表达显著少于I组(P<0.01),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拉伸能显著抑制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HBD-3表达的上调,这可能是机械通气(MV)的患者易于发生VAP的原因之一.

  •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对烫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8及相关介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京衢;高维谊;姚咏明;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对烫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8及相关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组织IL-18、IFN-γ、FasL mRNA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FN-γ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烫伤后组织IL-18 mRNA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8h达高峰,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烫伤后组织IFN-γ mRNA表达开始增加,伤后8h达高峰。肠、肺组织IFN-γ水平与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未致伤动物肠、肺可表达少量FasL mRNA,烫伤可使其表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组织IL-18 mRNA表达与IFN-γ mR NA、IFN-γ水平、FasL m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肠、肺组织IL-18 m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组织IL-18 mRNA基因表达对IFN-γ、FasL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SO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及相关介质表达的表达。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IL -1β、γ- IFN、HA、LN和 PCⅢ在肝炎肝纤维化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传敏;石庆凤;汤守兵;陈悦

    目的:探讨乙型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 -1β)、γ-干扰素(γ- IFN)与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前Ⅲ胶原(PCⅢ)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96例各种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16例,慢性肝炎轻度组18例,慢性肝炎中度组21例,肝炎性肝硬化17例,慢性肝炎重度组24例。另取20例体检肝功能正常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观察六组对象 IL -1β、γ- IFN、LN、HA、PCⅢ水平和肝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不同类型患者间各指标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不同组别的肝炎患者 IL -1β、γ- IFN、LN、HA、PCⅢ水平差异显著( P <0.05);随着肝炎病情的不断加重 IL -1β、LN、HA、PCⅢ水平不断增高,γ- IFN水平不断下降( P <0.05)。不同肝炎严重程度疾病间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急性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对象( P <0.05);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逐渐升高,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降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的 IL -1β、LN、HA、PCⅢ显著地升高,γ- IFN 显著地降低( P <0.05)。γ- IFN 与 HA、PCⅢ呈显著的负相关,IL -1β与 HA、PCⅢ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05),与 LN 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L -1β、γ- IFN 与肝损伤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LN、HA、PCⅢ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因此,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IL -1β、γ- IFN、LN、HA、PCⅢ水平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孟鲁司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Th1、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

    作者:黎明;杨威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Th1、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4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孟鲁司特片5 mg/d,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安慰剂)10 mg/d。收集外周血样,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 FEV1% pred)、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检测两组治疗后胸膜厚度及胸膜滑动度。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FN-γ、IL-4和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肺功能指标 FEV1%pred、FEV1/FVC和FEV1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治疗后胸膜厚度要厚于对照组,胸膜滑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并调节Th1/ Th17细胞平衡。

  • 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浆PAF、ⅠL-8、ⅠFN-γ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林林;姜珊;王洋;李春晖;李强

    目的:体外循环手术后测定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白细胞介素-8(ⅠL-8)、γ-干扰素(ⅠFN-γ)水平变化,分析血浆PAF、ⅠL-8、ⅠFN-γ水平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2月份至2014年6月份应用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7例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观察组,另89例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对照组。在术前、术后1d、3d及7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PAF、ⅠL-8及ⅠFN-γ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浓度明显高于手术前( P <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段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无明显波动( P >0.05);观察组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浓度明显升高并在术后3 d时达高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各时间的浓度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 P <0.05);手术后同一时间点相比较,观察组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ALⅠ/ARDS患者血浆PAF、ⅠL-8和ⅠFN-γ变化显著,血浆PAF、ⅠL-8和ⅠFN-γ变化与ALⅠ/ARDS发生关系密切。

  • 重组r-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6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晶;张菁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r)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组织学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1例,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慢性肝炎常规治疗,试验组同时接受重组γ-干扰素注射,对照组不使用重组γ-干扰素.γ-干扰素治疗方案:肌肉注射每日1次1 Mu×1个月,再隔日1次1Mu×5个月,并在治疗前后行肝组织学、血清学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在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改善及血清学检查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

  • γ-干扰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影响研究

    作者:施贵静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rHSC-99),加入不同剂量的IFN-γ,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IFN-γ对HSC细胞株(rHSC-99)有促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结论 IFN-γ对rHSC-99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具有浓度-效应依赖关系和时间-效应依赖关系.

  • 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6的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罗烈发;敖平;刘瑞玉;胡伟娣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例结核性和11例癌性胸腔积液血清和胸水中IFN-γ及IL-16水平.结果 ①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IFN-γ水平较癌性病人显著增高(P<0.001),亦较其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01).②无论是结核性还是癌性胸腔积液,其胸液IL-16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01),且结核组的血清和胸液IL-16值均显著高于肿瘤组(P<0.001).结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L-16水平较癌性胸腔积液高,IL-16有可能在CD4+细胞浸润到胸腔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趋化作用.而胸液IFN-γ的水平则反映了二者不同的局部免疫状态,并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 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作者:钱林学;马红;贾继东;张福奎;李新民;尹珊珊;王宇

    目的以常规治疗做对照,观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配入IFN-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B超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入组4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药6个月后,IFN-γ治疗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结论 IFN-γ有一定的抗肝纤维作用.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柏明见;何美琳;冯璟;梁国威

    目的 通过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γ-干扰素(IFN-γ)结果的相关性,探讨CLIA法诊断结核病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8年8月7日—9月4日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28例疑诊结核病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CLIA法和ELISPOT法对IFN-γ进行测定,同时以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结果 作为参照标准.采用Kappa相关性分析方法对CLIA法与ELISPOT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IFN-γ的Kappa值为0.602;CLIA法诊断结核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可信区间(95%CI)=0.743~1.00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ELISPOT法诊断结核病的AUC为0.750(95%CI=0.481~1.019),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5%.结论 CLIA法与ELISPOT法检测IFN-γ的相关性尚可,CLIA法具有结果易于读取、容易进行高通量检测的特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机理探讨

    作者: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陶征中;李佚;吕小婷;张颂;张娟

    目的 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诱导,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并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 培养前γδT细胞数为5.12%,培养后γδT细胞数为91.27%.吡罗昔康浓度为0.04 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表达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经吡罗昔康诱导的γδT细胞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吡罗昔康各浓度组诱导的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BGC-823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在0.04mmol/L时作用强(76%),明显高于对照组(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GC-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这些结果从细胞免疫方面为吡罗昔康能够防治胃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CO2激光联合白介素-2或γ-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作者:孙瑞珍

    目的探讨女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难治原因及临床治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复发性63例女性CA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后辅以人重组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治疗,同时对合并的淋菌、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白色念珠菌、滴虫、阴道加德纳菌进行化验检查及治疗.结果63例患者的CA病变及合并症同时治愈,但IL-2组一次激光治愈率显著高于INF-γ组(P<0.05).结论对复发性CA患者首先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辅以IL-2或INF-γ治疗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同时重视合并症的治疗是快速治愈CA、防止其复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活动性关节结核全血γ-干扰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森;黄迅悟;梁艳;彭伟;冯会成;张瑞斐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活动性关节结核诊断的意义。方法以5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作为刺激蛋白,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吸附法检测35例活动性关节结核病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IFN-γ含量,比较分析5种蛋白刺激时对活动性关节结核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CFP10/ESAT6融合蛋白、Rv2041c蛋白、Rv0057/1352融合蛋白、Rv1419蛋白及Rv1656蛋白刺激时,全血IFN-γ检测灵敏性为77.1%、68.6%、71.4%、74.3%和65.7%,特异性为65.7%、54.3%、57.1%、60.0%和62.9%,阳性预测值为62.9%、60%、62.5%、65%及63.9%,阴性预测值为74.2%、63.3%、66.7%、70%及64.7%,阳性似然比为2.25、1.5、1.67、1.86及1.77,阴性似然比为0.348、0.579、0.5、0.429及0.545。结论全血IFN-γ检测对关节结核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能作为活动性关节结核的确诊指标。

  •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邢广羽;张金涛;宋春杰;尹岭

    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性别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139-151(PLP139-151)免疫诱导建立EAE模型,观察雌雄小鼠病情的差异,采用MTT、ELISA法,检测外周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反应的性别差异.结果雌性小鼠的平均发病时间(15±2.1)d,早于雄性的(22±4.3)d,病程有复发-缓解的特点,而雄性则多呈一过性发病;EAE雌雄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γ-干扰素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明显高于雌性小鼠(P<0.01).结论PLP139-151诱发小鼠EAE性别差异可能与雄性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分泌IL-4水平较高,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 川芎嗪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侯长奎;高治庆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川芎嗪治疗组,联用川芎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4、IL-5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联用川芎嗪治疗组IL-4、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L-4、IL-5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联用川芎嗪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759 条记录 3/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