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比较

    作者:王金湖;钱云忠;高志刚;黄寿奖;洪云霞;钭金法;潘涛;熊启星

    目的 比较腹壁牵引法与CO2气腹法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缺点,探讨腹壁牵引法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66例,其中21例行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45例行CO2气腹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CO2气腹法组气腹10 min后,pH值、PCO2、HCO3-浓度较气腹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HR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SPO2改变不明显.腹壁牵引法组在Veress针穿刺10 min后各个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手术用时及术后偶发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比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较传统气腹法腹腔镜手术更简便、经济,并发症相对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与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牛军;叶祖萍;戴春娟;胡博

    目的 研究比较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自2003年4月~2006年7月将72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LP组及OP组各36例),比较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并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组术后并发症要略多于LP组,比较二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RP及IL-6和TN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P)和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效果相近,二组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手术,对于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满意.

  • B超测定幽门容积对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勇刚;全学模;李晓庆;赵燕

    目的探讨幽门容积(pyloric volume,PV)对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HPS)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研究中应用B超测量了30例HPS患儿和50例正常婴幼儿的幽门管长度(pyloric length,PL)、直径(pyloric diameter,PD)和幽门部肌层厚度(muscular thickness,MT),计算出幽门容积.同时,对胃蠕动、胃排空、幽门开放及胃内容物通过情况等胃功能方面作比较研究.结果30例HPS患儿和50例正常婴幼儿,上述四项幽门指标测值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但PL、PD及MT等三项指标在正常婴幼儿上限值和HPS患儿下限值表现出重叠,重叠范围为:PL,1.5~1.7 cm;PD,1.0~1.3 cm;MT,0.3 cm;而PV是唯一没有重叠的指标:正常婴幼儿范围0.28~1.3ml,HPS患儿范围1.40~7.93ml.同时,观察到30例HPS患儿,幽门持续性关闭,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管受阻,胃扩张及逆蠕动.50例正常婴幼儿幽门有节律的开放,胃内容物通过顺利,胃排空较快.结论若PV≥1.4ml,未见幽门松弛及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管,则应作为HPS看待和治疗.

    关键词: 幽门狭窄 超声诊断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卡哈尔间质细胞和突触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张海兰;王练英

    目的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幽门卡哈尔间质细胞发育和突触形成情况.方法使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CHPS和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c-kit抗体阳性细胞大量分布于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周围,中等量分布于环肌层,少量分布于纵肌层,它们相互联结形成网状;肌间神经丛内可见大量突触素抗体表达,纵肌和环肌层可见中等量突触素抗体表达.CHPS组, c-kit抗体阳性细胞在肌间神经丛和环肌层明显减少,它们形成的网络被破坏;肌层突触素抗体表达显著减少,而肌间神经丛无明显变化.结论 CHPS有卡哈尔间质细胞发育异常和突触形成异常,这些可能是CHPS出现症状的原因.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与B超评分系统

    作者:严志龙;吴晔明;杜隽;施诚仁

    目的探讨一种可靠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诊断标准.方法在本研究中测量了30例正常婴幼儿和77例HPS患儿的幽门管直径、长度和幽门部肌层厚度,通过半效数量分析法,得出相对应的评分数值.结果 30例正常婴幼儿通过B超检查幽门大小,平均为(11.16±1.29)mm,范围9.0~13.0mm,肌层厚度为(2.12±0.31)mm,范围1.5~3.1mm,幽门管长度(13.9±1.46)mm,范围10.0~16.0mm.而77例HPS婴幼儿B超检查如下:幽门直径平均(15.7±2.23)mm,范围11.0~18.0mm,肌层厚度平均为(4.90±0.85)mm,范围4.0~6.0mm,幽门长度平均为18.9±3.12,范围从15.0~22.0mm.通过建立一个B超评分系统,评分≥4则为HPS,若评分≤2则排除HPS,评分=3则需进一步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UGI).结论 B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建立一个评分系统,对HPS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与B超评分系统

    作者:严志龙;吴晔明;杜隽;施诚仁

    目的探讨一种可靠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诊断标准.方法在本研究中测量了30例正常婴幼儿和77例HPS患儿的幽门管直径、长度和幽门部肌层厚度,通过半效数量分析法,得出相对应的评分数值.结果 30例正常婴幼儿通过B超检查幽门大小,平均为(11.16±1.29)mm,范围9.0~13.0mm,肌层厚度为(2.12±0.31)mm,范围1.5~3.1mm,幽门管长度(13.9±1.46)mm,范围10.0~16.0mm.而77例HPS婴幼儿B超检查如下:幽门直径平均(15.7±2.23)mm,范围11.0~18.0mm,肌层厚度平均为(4.90±0.85)mm,范围4.0~6.0mm,幽门长度平均为18.9±3.12,范围从15.0~22.0mm.通过建立一个B超评分系统,评分≥4则为HPS,若评分≤2则排除HPS,评分=3则需进一步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UGI).结论 B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建立一个评分系统,对HPS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 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前后胃食管pH动态改变

    作者:王伟;王维林;丁毅

    目的采用24h pH动态监测技术观察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手术前后胃食管pH变化规律.方法对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及21例正常儿行胃食管24h pH动态监测.结果患儿组术前酸性胃食管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占57.1%.术后3、7 d复检时,酸性反流指标明显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指标增高,64.2%术后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复检时胃食管反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以酸性胃食管反流为主,术后则以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反流为主.随着术后幽门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反流可逐渐改善.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氧化氮合成酶及肠间质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刘浩;籍萍

    目的: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与一氧化氮(NO)及肠间质细胞(ICs)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CHPS的发病机理.方法:通过还原型辅酶Ⅱ二磷酸酶组织化学及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ICs在27例CHPS及12例正常对照组幽门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幽门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呈NOS染色阳性,纵肌层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少于环肌层;多量ICs分布于肌间神经节周围和环肌层内,并联结成网状结构.在CHPS幽门环肌层中缺乏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纵肌层内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较对照组减少,而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则呈NOS染色阳性;在CHPS肥厚的环肌层内及肌间神经节周围几乎无ICs,仅见有少量ICs残留在粘膜下之浅表环肌层内.结论:NOS及IC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CHPS的发病机理有关.

  • 幽门前瓣膜并局限性肠气囊肿1例

    作者:王克来;刘春兰;唐卫华

    患儿:男,8岁,因生后反复呕吐入院.体检:神志清楚,Ⅱ度营养不良.心肺(-).腹膨隆,肝脾(-),腹部无压痛及包块.肛诊: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示:幽门狭窄,胃重度扩张,胃排空障碍.患儿以幽门狭窄收入院后给予禁食、置胃管、温盐水洗胃、静脉补液.3天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

  • 卡哈尔间质细胞及其与儿童胃肠道疾病

    作者:张海兰;王练英

    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是胃肠道逐渐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群细胞.一百多年前,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Santiago Ramon y Cajal 描述了一群小梭形或星形细胞,它们有巨大的细胞核和囊性突起,这些突起形成胃肠组织网络.从此,ICCs开始引起人们重视.近十余年的研究显示,ICCs是一类独立的、特殊类型细胞,为非神经元、间质起源;它们可能是胃肠肌肉的起搏细胞,可能是抑制性神经传递的介质;它们发育异常可能是一些儿童胃肠道疾病如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认识ICCs,本文将对人胃肠道ICCs的超微结构特征、辨认方法、在胃肠道的分布、起源和功能及ICCs与几种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手术期低钙低镁血症

    作者:傅红茹;连贵新;李新房

    32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因长期大量呕吐、摄入不足及吸收障碍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钙、低镁血症,其中低钙24例,低镁18例,钙、镁均低者16例.临床表现为易惊、睡眠不安、夜哭、四肢震颤、头向后仰、背肌紧张、面部抽搐,严重者出现喉痉挛.经使用钙、镁制剂后得到控制.

  • 幽门膜状狭窄

    作者:房志勤;李建仁;杨明洁;胡银莲;耿锡惠;高文忠

    作者报告1986~1990年诊治幽门膜状狭窄6例,均为男性,年龄4个月~6岁.均经手术证实为幽门膜状狭窄而行隔膜切除及幽门成形术.讨论其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中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策略

    作者:樊剑锋;王达丰;浦晓;宣晓琪;程明;石英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共收治52例CHPS患儿,其中27例采取阿托品序贯疗法(序贯组)治疗,25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手术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呕吐缓解率、并发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和幽门肌的改变.结果 呕吐缓解率序贯组88.9% (24/27),手术组100%(25/2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序贯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但住院天数长于手术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体质量和幽门肌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品序贯疗法有效、安全、经济,可作为无创治疗供临床选择.

  • B超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检查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慧玲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住院诊治的CHPS患儿24例,在临床诊断中分别采用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核实.结果:本组患儿经手术证实24例全部为CHPS,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均完全正确.结论: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在临床上诊断CHPS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B超具有无痛苦、操作简便、无禁忌症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故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B超 肥厚性 幽门狭窄
  •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耿春红;周丽霞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患儿,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3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促进恢复的关键措施.

  •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1例

    作者:周丽霞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方法:2009年2月~2012年2月间我科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1例,术后对手术时间、术后喂养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体重增加等情况均进行记录.结果:腹腔镜下完成全部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95min,平均(57.5±22.67)min.术后约6h拔胃管,从喂糖水逐渐过度至喂奶.术后住院6~10d,平均(8±1.44)d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切口愈合符合美观要求,值得开展.

  • 哺乳期间母亲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增加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危险度

    作者:缑宇轩

    有病例报告报道母乳中的红霉素可能导致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遂进行人群的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处方登记、丹麦出生记录和北Jutland 县立医院出院记录;研究对象为1166 名产后三月内领到大环内酯类药物处方的母亲,无处方记录的母亲作为对照.随着生后暴露时间的不同,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危险度在2.3 到3.0之间.以性别分层,女婴的危险度为10.3 [95% 置信区间 (95% CI) 1.2-92.3],而男婴的危险度为2.0 (95% CI 0.5-8.4).

  • 高频超声与X线钡剂造影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价值分析

    作者:杨磊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X线钡剂造影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30例,将这些患儿分为治疗组,对其应用高频超声和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比统计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详细记录治疗组患儿幽门管长度、直径、管壁厚度、管腔径等.同时统计健康新生儿30例分为对照组,对其正常测值并与治疗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确诊,X线钡剂造影检查确诊28例,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正常测值相比较,差异性显著.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先天性幽门前瓣膜狭窄症的治疗体会

    作者:何明厚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治幽门管及幽门窦有孔瓣膜狭窄8例.年龄3个月-6岁,起病时间生后1d-1年,呕吐无胆汁的胃内容物,未触及上腹肿决,瓣膜(GI)检查提示有幽门梗阻和不同程度的胃扩张.7例行瓣膜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例行单纯膜切除.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10年),无呕吐,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本病极为少见,容易延误诊治.GI检查为确立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瓣膜位置和狭窄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 幽门狭窄 瓣膜
  •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蒋文军;徐冰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分为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切口瘢痕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不仅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还具有切口小、机体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189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