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天礽;韩智敏;钟招明;曾元临

    目的观察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造成颅顶部1 cm×1 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单纯辐照同种异体骨(B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C组)和自体骨(D组)植入骨缺损区.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各组进行淋巴细胞毒反应试验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1)各组淋巴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织学变化:A、B、C、D组移植骨愈合过程相似,是从宿主骨到移植骨,从周围到中央,从哈佛氏管向其周围逐渐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具有明显的低抗原性、良好的成骨活性,是较理想骨移植材料,对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76例护理配合

    作者:吴义娟;王晓辉;侯海霞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共行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76例,经精心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运动损伤25例,车祸损伤51例.其中ACL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13例.

  • 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疗效差异

    作者:王振昊;彭磊;刘建莉;程少文;袁伟;朱恒杰;郭远学

    [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6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联合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40%、60%、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26.67%、63.33%(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脊髓神经损伤功能分级在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损伤功能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结论]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较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能够更显著的促进植骨融合,减少骨缺损,对减少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 腰椎滑脱症后路自体、同种异体混合骨泥植骨效果分析

    作者:程艳;李瑞;孙兆忠;房清敏;张汉立;邢建强

    [目的]选用自体、同种异体冻干骨泥混合,作为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椎体间植骨材料.并进行随访,以探讨其骨性融合效果.[方法]随机选取LS病例86例,全部病例按照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泥组、混合骨泥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随访时间2年2个月~4年3个月,平均2年5个月.在术前、术后第3个月复查时统计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同),同时参照JOA腰椎部分评分标准行JOA评分.同时在术后第3、12、24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腰椎CT,参考Suk法进行椎体融合评价.[结果]自体骨泥组和混合骨泥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JOA评分示自体骨泥组的优良率达96.77%(30/31例),混合骨泥组优良率达93.02%(40/43例).术后3个月腰椎X线片示腰椎滑脱解剖复位率为83.78%(62/74例).83.87%(26/29例)的自体骨泥组患者和79.07%(34/43例)的混合骨泥组患者在12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两组骨性融合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腰椎滑脱症后路自体、同种异体混合骨泥植骨可以达到较高的融合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 半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作者:赵庆凯;汤逊;徐永清;杨晓勇;蔡芝军;陈延岭;向启利;陈家瑜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 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VAS、ESR、CRP及Cobb's角改善明显,JOA优良率为90.6%;ODI优良率为93.7%;术后1年X线片示融合率为90.6%.[结论]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四肢骨大段骨缺失

    作者:王松;秧荣昆;张培琴;谭家华;吴良军;郭亚雄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对大面积骨缺失的治疗.[方法] 骨缺失的修复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骨外科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体骨移植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大面积的骨缺失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自体骨,而人体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和自体骨非常相近,它具有人骨的三维孔隙结构、更好的材料学和生物学特性,并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上有更强优势.但是如何将大段骨缺失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降低移植骨宿主炎性反应及免疫排斥,完成骨诱导、骨传导以及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的过程,自2000年5月-2004年7月作者收治了共3例四肢骨大段缺失的病人,将不同节段的、长度分别为6~12 cm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同时进行了有效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结果] 移植均获得成功,每位患者随访2年以上,长随访3年,患者复诊时x线片显示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经有效地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骨的移植,能使肢体大段骨缺损重建.

  • 使用同种异体骨钉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作者:吕洪海;张敏;浦征宇;陈蔚;周新;潘永康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矫正术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26例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手术同种异体骨钉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其中男18例,女8例,随访1~5年(平均3年).结果:术前患者提携角平均-24°,术后平均提携角7.12°,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同种异体骨钉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无免疫反应、无复发、无免疫排异反应,是一种固定牢靠、简便、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作者:海国栋;刘建民;连鸿凯;丁力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段(关节)移植重建四肢恶性肿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方法、观察和疗效.方法:应用内锁髓内钉、髋动力加压钢板、髁支持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和同种异体骨半关节或骨段移植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18例,随访时间13~24个月.结果:15例植骨愈合,1例骨不连,1例肿瘤复发截肢,1例内固定松动而行更换固定,术后总优良率83.33%.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加合适内固定器械是一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跟骨骨折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疗效评价

    作者:郭舒亚;孟祥海;宋宏亮;刘培亭

    目的:评价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小切口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15例患者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经6~39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小切口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较好地恢复足的功能;移植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体内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居文;李超英

    严重创伤、骨感染、骨坏死以及骨肿瘤切除往往造成大段骨的缺损,从而导致患者功能障碍.骨缺损需要进行骨移植修复,这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临床上通常认为2 cm以上的骨缺损为大段骨缺损.由于自体骨供应的限制,不可能得到大量的自体骨,因此同种异体骨移植成为治疗大段骨缺损常用的方法.骨的愈合必须有血液供应,移植骨愈合同样需要血液供应,异体移植骨能否与自体骨形成牢固的永久结合,取决于骨移植体在体内的血管化进程[1].

  • 伴有大段骨及严重软组织缺损的肢体创伤的修复进展

    作者:赵永军;张树明;朱泽兴;姚军

    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高能量的外伤不断增多,不仅造成肢体皮肤缺损,而且毁坏深部的骨、肌肉(腱)、主干血管及神经等多种组织,特别是伴有大块骨软组织缺损时,若行简单截肢手术,给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带来巨大痛苦.如何保肢及重建肢体功能是骨科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只有根据肢体受损的位置,皮肤软组织损伤面积大小,骨缺损的长度及位置等选取合理的手术,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骨缺损中的运用

    作者:闵理

    骨肿瘤保肢术中如何重建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1908年,Lexer首先将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运用于该领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证明,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瘤骨灭火再植、肿瘤人工假体、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骨重建方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移植骨与宿主骨的外形匹配度较高;②具有一定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通过宿主骨组织的长入及爬行替代,具有“自体化”趋势.

  •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仕明

    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缺损等原因引起的大段骨缺损是临床修复重建外科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对于临床骨缺损的患者,自体骨移植作为佳选择可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移植后严重的免疫反应.然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自体骨的形态和大小常与受区缺损不一致,使得异体骨移植作为一种替代选择而出现.自1880年,Macewen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1941年提出骨库的概念,特别是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在现代矫形外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

  • 同种异体骨的易感疾病风险与控制

    作者:刘斌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因应用同种异体骨植入材料导致疾病感染的病例,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供体血液筛选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较全面地描述了国内外在加工同种异体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效果,对同种异休骨的风险控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鹏;刘玉杰;刘智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是骨科领域一个难题,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是修复全层软骨损伤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包括该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中的3个热点话题,如疾病传播、免疫排斥和移植物的保存.这些文献综述显示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具有特定优势,但进一步推广该方法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 可注射型骨移植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军;杨丰健;陈杰

    在矫形外科的治疗中,创伤、肿瘤、手术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原因常常造成骨缺损,导致病变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骨折不能坚强固定、功能废用甚至引起感染,治疗中需要使用骨替代物来填充缺损、消灭死腔,恢复病变处的外形、力学强度和功能.自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无免疫排斥反应,被认为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1].然而,自体植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骨来源的有限性、术中额外失血以及术后供骨区疼痛、供骨区骨折等可能的并发症.同种异体骨的来源相对丰富,没有自体取骨的并发症,能够提供骨支架并具有骨诱导作用,因此,也成为一种主要的骨移植材料.但是同种异体骨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和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并且只能提供被动的支架功能,植入后新骨爬行替代的过程相对缓慢,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 可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

    目前随着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人的增多,以及创伤、骨肿瘤手术切除造成的骨缺损,对于骨替代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自体骨取材有限,且有供区有疼痛及外观欠佳;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来源仍不足,还有传播爱滋病等传染病以及抗原性消除不彻底等缺陷;钙磷陶瓷类材料具有三维孔隙结构,骨亲和力强,但脆性大、降解难.聚合物又称高分子物质,往往具有黏弹性[1],强度可以根据分子量调节,从而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力学性能相匹配.可降解聚合物由于可降解吸收,降解时间能预先设计和调控,因而可作为骨替代材料,在骨缺损修复及骨组织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刘彬;林月秋;汤逊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重组合异种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植骨材料.笔者拟就异种骨的抗原性和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异种移植骨的制备,重组合异种骨,异种骨移植的骨诱导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 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作者:吴德升;贾连顺;赵定麟

    颈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上世纪50年代Smith、Robinson[1]和Cloward[2]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由此经典的手术方法而得益,但随全球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的增加,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一般认为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不足在于:融合材料的来源问题,取自体髂骨被认为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但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至今仍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4],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存在融合率不足的弊端[5];无论是自体骨还是异体骨亦或是人工骨替代材料,均可能存在移植物吸收、塌陷、松动移位突出或突入椎管或椎间孔的严重缺陷,从而导致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及颈椎生理序列维持不足,甚至不融合或假关节形成[6~7],为此人们在寻找理想的融合方法,既能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性,又能促进融合并很好地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首先在腰椎得以广泛应用[8],近年,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研究的文献也相继报道[9~14],其研究的现状有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 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骨垫(Spacer)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随访观察

    作者:余黎;余国荣;张旗;王勤志;陶圣祥;雷军;邓凯

    [目的]评价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2例(男6例,女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患者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复合可诱导DBM同种异体骨垫作为融合介质,融合14个节段,其中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根据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JOA评分、融合时间、体温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角、椎间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及CT示所有病变椎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8个月,动态照片未见假关节形成,无神经系统并发证,无融合骨垫以及钢板的移位,椎体无塌陷,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61%.[结论]复合可诱导DBM的同种异体颈椎融合骨垫(spacer)力学强度好,可辅助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促进椎间隙的骨性融合,提高融合率,是一种理想的颈椎前路融合器.

355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