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韩冰;王志红;王明栋;王洪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AmB)联合三唑类抗真菌剂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2007至2012年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FCZ)的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经AmB联合FCZ治疗(19例)和AmB联合伏立康唑(VRC)治疗(10例)的临床特点、疗效和转归.比较AmB联合FCZ治疗(19例)在2007至2009年(8例)和2010至2012年(11例)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特点、疗效和转归.结果 (1)AmB联合FCZ组和AmB联合VRC组治疗1周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脑脊液生化指标和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脑脊液生化指标和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B联合FCZ组和AmB联合VRC组有效率分别为73.7%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2007至2009年和2010至2012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经过AmB联合FCZ治疗后,颅内压和脑脊液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至2009年和2010至2012年两个时间段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AmB联合FCZ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 幼儿期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作者:陈源;耿江辉;张少丹;张会丰

    患儿,男,2岁3个月.主因腹部膨隆,皮肤黄染2个月,发现肝脾肿大1个月入院.患儿于2个月前发现腹部膨隆,皮肤黄染,未予诊治,于1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肝脾增大,遂行腹部B超,提示肝肋下4 cm,脾肋下1.3 cm;腹部CT示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报告淋巴窦扩张,滤泡增大,生发中心扩张,间质可见浆细胞,多核巨细胞,考虑病毒性淋巴结炎;骨髓检查,提示红细胞、巨核细胞两系增生,粒系偏低,未见幼稚细胞;脑脊液检查,细胞数55×109/L,蛋白1.24 g/L.给予更昔洛韦、氢化考的松、肝泰乐等静脉输注,患儿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患儿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殊.入院时查体:体温36.9℃,意识清晰,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腋下、腹股沟处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无压痛及肌紧张,肝于肋下4 cm,脾肋下2 cm,未触及包块.

  • 两性霉素B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陈华灵

    目的:通过对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 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观察,总结两性霉素B 常见的不良反应极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 年2 月-2012 年1 月应用两性霉素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2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3 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针对其不同的不良反应做出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全部顺利完成了治疗.结论:应用两性霉素B 的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护理过程中的观察力度,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效果.

  •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郭彩萍;王景泉;李在村;梁连春;吴昊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AMB)对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不同免疫学分级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分别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依据卫生部标准判断其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5例;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预后有影响;AMB与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预后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和无效患者的疗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依次是头痛15例、低钾血症15例、发热14例、一过性抽搐、失明及意识丧失12例、暂时性瘫痪2例、肝功能损伤1例,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 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影响因素较多,但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合理、全程应用两性霉素B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 浅谈两性霉素B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及预防

    作者:庄番;徐敬端;马亚蒂;李丽华

    目的 探讨静脉输入两性霉素B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输入方法,合理的选择静脉及穿刺部位的等,严格消毒方法,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发生,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时进行处理.结果 23例输入两性霉素B引起静脉炎中,Ⅰ度静脉炎完全治愈的有18例,好转的为5例,未有继续恶化及Ⅱ、Ⅲ度静脉炎的发生.

  • 中心静脉置管输注二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郑桑萍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治疗的护理技术.方法 对1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以累增输液滴速的方法输注两性霉素B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除1例死亡,另14例不良反应减轻,治疗的耐受性增强,能顺利完成疗程.结论 严格遵守两性霉素B的配置及使用方法,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维持中心静脉置管通畅,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松兰;王志胜;高承峰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治疗的临床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31例病例.结果 31例病人中,28名患者有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31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20例患者在入院时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确诊为该病,11例病人经反复检查确诊.经本院全力诊疗,11例病人痊愈,15例有效好转,4例病人无效,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疼、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进行性增高的颅内压,诊断依据是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中查到新型隐球菌,但是有些病人需要反复检查才能确诊,误诊率较高.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对该病的治愈有重要的意义.

  • 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黄丽华;黄丽葵;刘婕;李滢

    [目的]回顾性总结使用两性霉素B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副反应。[方法]对21例使用两性霉素 B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护理,观察使用两性霉素B时的副反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使用两性霉素 B的副反应有寒战、发热、头痛、胃部不适、电解质紊乱、静脉炎及肝肾功能损害。21例患儿治愈14例,5例好转,2例合并其他疾病无效转院。[结论]正确配制,经中心静脉置管缓慢匀速输注,密切观察病情,辅以对症治疗及做好健康教育等护理能明显减少两性霉素 B的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文娟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岁~60岁发病率高,表现以颅内高压为主,预后差、病死率高,未经特殊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1].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经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两性霉素B用于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艳;王慧群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例艾滋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3%碳酸氢钠液+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真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满意.

  • 两性霉素B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吴瑞珍;谭瑞珠;梁超莲

    两性霉素B属大环内酯多烯类,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由于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多.因此,总结我科8例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以期减少其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

  •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研究

    作者:杨婧;谢周华;方永辉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青霉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病人心律失常特点,为艾滋病合并青霉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9例病人进行研究,其中艾滋病合并青霉病41例,单纯艾滋病43例,单纯青霉病45例.所有病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均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3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动态心电图的特点.结果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组发生心律失常23例,发生率为56.10%;艾滋病组发生心律失常者17例,发生率为39.53%;青霉病组发生心律失常18例,发生率为40.00%.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艾滋病组和青霉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滋病合并青霉病病人主要以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9.13%和30.43%;单纯艾滋病病人心律失常主要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为主,分别为39.13%和30.43%;单纯青霉病病人主要以室性心动过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主,分别为44.44%和33.33%.结论 艾滋病合并青霉病在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时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与单纯艾滋病和青霉病有着显著的不同.

  • 两性霉素B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作者:王雷;田青平;谢茵

    目的 测定两性霉素B在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性霉素B在水、缓冲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了两性霉素B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 ℃下两性霉素B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1.97 mg/L,在酸性和碱性缓冲液中溶解度增大;曲拉通-100(OP)对两性霉素B有较强的增溶能力;两性霉素B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56.95. 结论 两性霉素B的水溶性较差,提高其口服制剂的溶出度可能会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 伊曲康唑注射液联合两性霉素B治愈侵袭性肺曲菌病

    作者:汪秋艳;张彧

    1 病例摘要患者,男,44岁,以"发热、咳嗽、咳黄粘痰4 d,加重伴胸痛、呼吸困难1 d"于2007年11月17日入院,常年在室内种植花卉,已有多饮、多食、消瘦症状4 a.

  • 24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敏;欧阳敏;陈鹏;范学文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CNM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其中17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包括淋巴瘤、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颅高压症状,13例出现视乳头水肿,4例出现精神症状,2例入院时有意识障碍,1例有抽搐发作,1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增高,所有病例均经过脑脊液涂片找到隐球菌或(和)真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1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9例.结论:CNM的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 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萍;张佳佳;刘晓娟

    目的:比较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7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4mg/kg,1次/12h,对照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从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为1mg/kg,1次/d,两组均于用药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69.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较两性霉素B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伴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金荣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AIDS)伴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AIDS并CNM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研究组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及抽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脑脊液隐球菌的转阴率83.33%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AIDS伴CNM疗效肯定,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脊液隐球菌的转阴率,降低死亡率.

  • 两性霉素B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分化

    作者:黄文敬;刘俊江;周建宇;洪敬欣;李茜;韩俊领

    背景:建立和完善避免真菌污染的方法,有效降低采集脐带时分离培养的污染率,以便获得优质高效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正常顺产足月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经两性霉素 B 处理,用MesenPRO RS?培养基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析其形态、增殖方式和免疫表型,在体外诱导其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经两性霉素B处理后,在体外仍能成功分离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强表达CD44,CD105,CD73,CD90,阴性表达HLA-DR,CD29,CD31,CD34。两性霉素B处理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

  • 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邱芳华;崔颖鹏;范德勇;陈求刚;曾燕;建美

    目的 分析外科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状况.方法 分离的真菌用API 20C AUX真菌鉴定条,用ATB FUNGUS-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真菌的种类分布中第1位是白色念珠菌占53%,第2位是热带念珠菌占20%,第3位是光滑念珠菌占14%,第4位是近平滑念珠菌占4%,第5位是其余念珠菌占2%;真菌在外科各区分布中,外科ICU占42%,移植外科占25%;真菌在各类标本分布中,痰占43%,尿液占13%,粪便占10%,引流液占9%,血液占7%;真菌对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分别是93%、98.9%、90.8%、59.8%.结论 外科真菌感染集中在重症病区(ICU),分离的致病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

  • 两性霉素B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丽;谢华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PIFI)的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白血病化疗后PIFI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B组采用米卡芬净,A组采用两性霉素B.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试验结果、肺部CT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明显优于B组的44.44%,且治疗后A组死亡6例(22.22%),低于B组的13例(48.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受试患儿均行动态G试验检测,发现阳性者43例(79.63%),A组22例、B组21例(P>0.05).其中37例(86.05%)治疗后转阴,A组20例,B组17例(P>0.05);治疗前,54例患儿高分辨CT影像显示其肺部出现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呈现明显新月形或空洞改变;(3)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腹泻、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P>0.05);A组3例因耐受不足停药,B组4例因肾功能改变而停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PIFI症状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501 条记录 8/26 页 « 12...567891011...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