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罗志青

    目的 认识两性霉素B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应用时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方法 对5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其不良反应有静脉炎25例,血系减少23例,寒颤、发热16例,低血钾15例,消化道反应10例,肝、肾功能损害6例等.经对症治疗及护理,认真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后好转.结论 加强对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幻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护理疗效.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16例隐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按护理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16例患者在应用AMB中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但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针对AMB在长程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防治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 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安全用药护理

    作者:赵凤;高霞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安全用药护理.方法 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应用避光精细过滤输液器和密闭式留置套管针;使用微量推注泵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静脉炎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积极处理低钾血症.结果 8例患者中发生Ⅰ度静脉炎2例,Ⅱ度静脉炎1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停止用药后恢复.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电解质、肝肾功能的监测以提高两性霉素B和脱水剂用药的安全性;积极预防静脉炎、低血钾、肾功能损害的发生;静脉炎发生后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和50%硫酸镁湿敷.

  •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金锁;张宪敏;雷庆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2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氟康唑200 mg静点治疗.结果 25例在2~8周,角膜溃疡愈合、治愈,1例前房积脓性角膜穿孔.结论 局部点眼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肯定,未见严重全身副作用.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毛霉菌病1例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晓丽;杨汝燕;杨艳秋

    肺毛霉菌病是一种机会性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多继发于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肿瘤、糖尿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等.该病起病急骤,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达80% 以上[1].2012 年3 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 例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锴;朱晓玲;李伟科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且使用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的合并IPFI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IPFI患者42例,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38/42).两性霉素B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共32例,其余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和血肌酐水平增高、寒颤发热、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症状均较为轻微,经对症处理多能得到控制.结论: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IPFI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轻.

  • 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操梅林;徐燕丽;张秀群;张学忠

    目的 系统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等数据库,收集截止到2014年7月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泊沙康唑预防IFI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收集到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提取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终的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泊沙康唑与其他抗真菌药预防I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共计1 644例患者,其中,泊沙康唑组832例,对照组812例.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泊沙康唑预防IFI的有效性优于两性霉素B(OR=0.17,95%CI:0.05~0.60,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1,95% CI:0.64~4.61,P=0.29);泊沙康唑预防IFI的有效性优于伊曲康唑(OR=0.17,95% CI:0.06~0.5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项研究均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7,95%CI:0.42~8.24,P=0.41)、(OR=0.64,95% CI:0.11~3.61,P=0.62);泊沙康唑预防IFI的有效性优于氟康唑(OR=0.41,95%CI:0.27~0.6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项研究表明泊沙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氟康唑组(OR=3.93,95%CI:1.32~11.72,P=0.01)、(OR=2.11,95%CI:1.12~3.98,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项研究表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 CI:0.63~1.23,P=0.46).结论 泊沙康唑预防IFI的有效性优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且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组织胞浆菌病7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于洁;陈明泉;黄玉仙;朱利平;张继明

    目的:分析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4年上海华山医院收治的7例组织胞浆菌病,并总结中国大陆同期发表的组织胞浆菌病文献共549例病例资料。结果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伴 HIV/AIDS者血细胞减少及皮肤黏膜表现突出。局灶性感染者缺乏系统性受累的症状或体征。组织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内吞噬的荚膜组织胞浆菌。治疗多用两性霉素B,轻症患者予以伊曲康唑。结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及时送检标本;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主,可辅以伊曲康唑。

  •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汪复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近1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这与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平均寿命至少已延长10年以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以及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例如有报道器官移植受者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者:肾移植后14%,心、肺移植后35%,肝移植后42%.约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

  • 医院获得性肺炎合并白念珠菌血流感染1例

    作者:秦秋华;刘新云;莫碧文

    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念珠菌血流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类型,有资料显示,真菌血流感染已经位居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的第4位,病死率高达40%~67%[1].而医院获得性肺炎也因其病原菌的耐药性高,造成临床上的治疗困难.现将本院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合并白念珠菌血流感染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 肺移植术后早期毛霉感染1例

    作者:高增栋;仲崇俊;薛群;许一鸣;陈静瑜;郑明峰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疱、反复气胸20年.X线胸片及螺旋CT检查提示双侧弥漫性肺气肿、肺大疱、左侧气胸.

  • 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作者:朱利平;汪泽明;石尧忠;潘孝彰;翁心华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55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隐脑患者静脉应用AmB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55例患者在静脉应用AmB治疗过程中有53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即刻反应、血细胞异常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低钾血症及静脉炎.其中,以肾、肝功能损害及低钾血症为多见,其发生比率分别为43.6%、40.0%、38.2%.本组资料还显示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低钾血症的剂量较初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B在长程治疗中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及时防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伏立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李方方;徐燕丽;张秀群;张学忠

    目的 系统评价伏立康唑在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数据库,收集伏立康唑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1年12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研究,1288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两组预防失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5,95%CI(0.32~1.77),P=0.52],伏立康唑组严重不良反应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0.04~0.55),P=0.005];伏立康唑、氟康唑两组IFI发生率[OR=0.62,95 %CI(0.35~1.09),P=0.09]、视觉异常发生率[OR=1.14,95%CI(0.59~2.18),P=0.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预防成功率高于伊曲康唑组[OR=1.96,95%CI(1.35~2.84),P=0.000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伊曲康唑组[OR=0.54,95%CI(0.37~0.7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致用药终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05,95%CI(0.74~5.72),P=0.017].结论 伏立康唑在预防IFI中表现出高效低毒性临床特点,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受青睐,其价值有待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 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在深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高卫卫;李培;施毅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肺移植的增加,深部真菌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目前,抗真菌药物应用主要存在问题:①种类少;②疗程长、机体难以耐受;③价格昂贵;④不良反应大.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 (Amphtericin B,AmB)]、三唑氟化嘧啶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 真菌血流感染57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晓倩;陈莉;吕书晴;沈茜;许育;杨建民;邱慧颖;王健民

    目的 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治疗有效率为50.0%,7例患者在未治疗前病情恶化死亡,总病死率为56.1%.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提示使用过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治疗明显利于患者生存,而高APACHE评分、未行抗真菌治疗及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 广谱抗菌药使用、中心静脉插管与真菌血流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更换为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类.

  •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5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耿;杨芳;肖毅;刘东;杜光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性霉索B第1、2,3天剂量5、10、20 mg,第4天起每天25-4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144例用药7-66 d,平均25 d,累积剂量平均670 mg,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IFI临床有效率78.4%,不良反应发生率寒颤、发热39.1%,低血钾42.2%,消化道反应24.5%,肾功能受损9.5%.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疗效好,每天剂量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和肝肾功能变化,是较安全的.

  • 心脏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

    作者:程德志;郑亮承;王珏;池闯;孙成超

    我院于2004年3月对1例重症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发生严重的肺曲霉感染,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后痊愈.现患者术后已45个月,生活质量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衰"人院.患者近期无发热、呼吸道及消化道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人院后予强心、利尿等处理,不能缓解.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超滤,患者生命体征勉强维持.后患者出现发热.高达38.3℃.经亚胺培南与替考拉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予行心脏移植术.

  • 国产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乔建军;刘伟;金星姬;万喆;陈伟;王端礼;李若瑜

    目的 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 mg/L、MIC90≤1 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 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 mg/L、MiC90≤2 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 mg/L和>16 mg/L.结论 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 两性霉素B治疗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作者:刘庭波;祝亮方;战榕;吕联煌;胡建达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每日0.5~1 mg/kg,用药10~61 d,中位数26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6.9%,真菌清除率42.4%,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6%~24.5%,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两性霉素B输注的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反应,低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静脉炎.结论 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虽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只要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仍可耐受.

  • 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隐球菌病2例

    作者:李华茵;瞿介明;何礼贤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本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轻咳等轻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仅在体检时发现,易误诊或漏诊[1].常规的检查方法如痰涂片、血清学等方法诊断困难,确诊常有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而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为一种较可靠的病理诊断手段[2].我院肺科1998年1月~1998年6月通过经胸壁肺组织活检方法诊断肺隐球菌病2例.

501 条记录 10/26 页 « 12...7891011121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