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

    作者:赵叶丽;陈卡娅;李慧敏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共65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并根据转归结果将其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6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50岁以下患者49例,农民33例,57例有基础疾病,发病时多有进行性头痛、发热等症状,可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治疗方法根据肝功能正常与否选用两性霉素B联合5-FC或大扶康联合5-FC;疗效结果分组比较发现,治愈组和未愈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sf压力、csf蛋白及脑积水、昏迷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伴有发热、进行性头痛等,误诊率高等特点,患者年龄较高、病程长、基础疾病多、颅压较高、存在脑积水、昏迷等为隐脑主要预后危险因素.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周杰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方法分别选取CNM 和TBM患者28例进行研究,回顾两组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结果 CNM组中有16例为亚急性起病,占到57.1%,TBM 组20例为急性起病,占到71.4%;TBM组颅压、脑脊液氯含量均低于 CNM 组;腺苷脱氨酶(ADA)、蛋白含量(Pro)要高于CNM 组。其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M组阳性发现14例,占到50.0%,TBM组阳性发现25例,占到89.3%。结论 CNM与TBM两者的特征相似,临床中误诊率较高,加强对CNM和TBM特征的认识,能有效提高诊断率,给予针对性治疗。

  • 1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苏榴芳;肖继东;唐士婷;陈渊;蔺心敬

    对1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否认有鸽及鸽粪接触史,但从事种植及养殖业且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占54.5%(8/11);1次墨汁染色涂片检查新型隐球菌阳性率为63.6%(7/11),2次检查阳性率合计为90.9%(10/11),3次检查阳性率合计为1oo%(11/11).随着免疫功能正常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逐渐增多,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职业、病史及接触史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帮助作用,对疑似患者应多次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以提高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

  • 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作者:宋晋红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发病特点,及时给予诊治护理,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在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同时,针对药物副作用及病情变化,进行专门护理.结果 2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经复查各项检查指标均接近正常.自觉症状减轻,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对人类危害甚大,致残率、病死率较高.但是通过医护合作、综合护理,可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 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慧;谢艳红;陈卓英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卑率、恐惧率、孤独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意识、对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及对消毒及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80.0%.结论 针对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成钢卫;李水彬;罗丽敏;俞万香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与CD4+ T细胞关系的分析

    作者:张巧全;时建铨;王娟;朱海青;林兴建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查找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隐球菌数量与白细胞计数及CD4+ 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在(10~300)×10(6)/L之间,多以淋巴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和治疗,出现隐球菌先增后减与白细胞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CD4+ T细胞则随疾病的治疗逐渐减少.结论:脑脊液中CD4+ T细胞可作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作者:胡永生;刘升凡;杨宏志

    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其病机为鼓胀(水鼓)基础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兼外感风寒,上扰脑络致经络失濡,营卫不和,正虚邪实;辨证为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兼伤寒太阳病症,正虚邪实;治则为清下消补四法,以解肌祛风、生津舒经为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联合氟康唑注射液,中药组方为清下消补方与桂枝加葛根汤为主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李旭东;邵忆;苏亮

    目的 讨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特别强调早期抗真菌治疗,必要时可多途径用药,合并用药,药量及疗程要足够.对症支持治疗,注意全身营养,给于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应予降温,并注意有无静脉炎或其他合并感染病灶;有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颅内压增高者应给予脱水剂,并注意防治脑疝: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可作脑室穿刺,持续引流减压.

  • 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及治疗的应用探讨

    作者:陈爱华;徐之良

    目的 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近3年确诊的1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颅脑CT、脑脊液墨汁染色及乳胶凝集试验等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阳性率86.7%(13/15)高于颅脑CT 20.0% (3/15)和常规脑脊液墨汁染色40.0%(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393,P=0.001;x2=7.033,P=0.021);治疗后,乳胶凝集试验抗体滴度逐渐降低,并与颅脑CT以及脑脊液墨汁染色的转阴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有3例患儿(20.0%)持续阳性.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诊断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价值较高,但作为治愈指标的参考意义有限.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12例分析

    作者:曹杨;王清河;冯恩山;李培亮;李延滨;孙际典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并同时予以正规抗真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3 d~1个月。12例患者均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其中头痛10例,头晕8例,恶心、厌食8例,频繁呕吐1例,复视2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下降8例,间歇性中、低热8例,精神症状1例。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高颅压症状消失9例,改善3例,未造成新型隐球菌感染扩散。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以显著改善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李峤;冯国栋;高宇;赵钢

    目的:对比和分析综合性医院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2例 CNM 及219例 TBM 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CSFC)、头颅影像学的特点。结果两种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相对于 TBM,CNM 延误诊断时间更长、临床症状中癫痫出现比率(24.2%)、头颅影像学中脑膜强化出现比率(17.7%)较高,腰穿脑脊液( CSF )压力(268.7±67.6mmH2 O)、CSF 单核细胞占比(21.0±17.5%)高,CSF 白细胞计数(84.8±88.1×106/L)、CSF 糖(1.9±1.4mmol?L-1)较低。结论两种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两者之间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需综合判断,CSF 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有助于两者病原学确诊。

  • 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世桥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笔者对2003~2012年我院收治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本组47例患者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16~67岁,平均(36±3.3)岁;有不洁性生活史者39例.其中,同性性生活史2例,吸毒者1例,其余感染原因不详7例.所有病例均经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抗体阳性,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1].所有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均为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查到隐球菌.病程短1天,长1年.临床表现:头痛21例(44.68%),发热19例(40.42%),头晕18例(38.29%),意识障碍7例(14.89%),肢体活动障碍6例(12.76%),痴呆5例(10.63%),失语2例(4.25%).30例患者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合并肺炎11例,败血症7例,腹膜炎6例,丙型肝炎3例,病毒感染4例,急性真菌性肠炎5例.所有病例治疗前脑脊液压力均超过250cmH2o.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林素芬;葛志华;郑国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本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1]过去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一般,病程长,费用高且死亡率高。我科自2009年8月-2012年6月共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6例,采取 Ommaya 囊植入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松兰;王志胜;高承峰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治疗的临床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31例病例.结果 31例病人中,28名患者有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31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20例患者在入院时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确诊为该病,11例病人经反复检查确诊.经本院全力诊疗,11例病人痊愈,15例有效好转,4例病人无效,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疼、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进行性增高的颅内压,诊断依据是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中查到新型隐球菌,但是有些病人需要反复检查才能确诊,误诊率较高.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对该病的治愈有重要的意义.

  •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钟成丽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护理的讨论.[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2例行Ommaya囊植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护理,4 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治愈,7例病人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例病人转院治疗.[结论]有效、科学、规范化的护理,使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同时有效地缓解病人痛苦.

  •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多脏器衰竭的急救护理

    作者:王乔凤;杨雯

    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脏器衰竭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男,32岁,因反复头痛6月,意识不清2月余入院。病人6月余前劳累后头痛,为全头部持续性胀痛,前额部为重,伴有头晕,影响睡眠,后出现胡言乱语,伴视力、听力下降,到其他医院就诊,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高达1000 mmHg(1 mmHg=0.133 kPa),脑脊液涂片见大量隐球菌,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经治疗无法控制病情而转我院,转院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清、不能对答,入院后呈昏迷状态,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考虑脑疝、呼吸衰竭,入院后立即置重症监护室,进入抢救状态。急请麻醉科、呼吸内科、肾内科、五官科、神经内科等会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先后予“两性霉素 B脂质体、两性霉素B、氟康唑、5 FC”联合抗真菌治疗,“20%甘露醇”脱水及间断使用呋塞米脱水。先后予“舒普深、泰能、特治星、斯沃、美平”治疗肺部感染。多次痰培养提示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种部位病原体感染,针对痰培养结果使用多种抗生素抗感染,住院170 d,出院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1例

    作者:周广怡;张亦民

    病人,男,38岁.无诱因出现轻度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伴不规则中度发热(高不超过38.5℃).发病第3天出现爆裂样头痛,以双颞部为甚,呈进行性加剧.伴喷射样呕吐数次,并有大小便失禁.去当地医院就医,胸部CT示:右上肺后段可见一直径为2 cm的球形结节,疑为结核病灶.未作脑脊液检查,即按"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处理,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四联疗法抗结核,共用药10 d,症状渐重.遂转入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9℃,意识不清,呈谵妄状态.

  • 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3例脑脊液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周莹莹;樊彩芳;罗强

    为了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患儿脑脊液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对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例隐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3例患儿脑脊液墨汁染色均找到隐球菌,首次脑脊液常规生化: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明显减低;3周内各指标动态比较: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性增加。经两性霉素B(AmB)静点或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FCZ)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8例治愈,2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因此,儿童隐脑确诊主要依赖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对入院3周内脑脊液蛋白含量进行性增高者需高度警惕隐脑可能,一经确诊应及时、联合、长程、多途径抗真菌药物治疗。

  •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颜蓉

    目的:探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征,总结诊疗和护理经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重视主诉,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关护理,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副作用。结果:在其治疗期间,进行了全方位护理,取得满意成果,且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患者脑脊液和膜穿结果正常,治疗结果判定为痊愈。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疾病属于真菌感染的一种,有着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的特征,通过个性化专业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