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作者:白宇;赵卫;罗罡;易根发;石潆

    目的 评价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对7例BPH患者行PAE,术后1、6个月复查并收集临床结果,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RU)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共完成12支较大前列腺动脉(PA)的栓塞治疗,其中膀胱下动脉发出7支,闭孔动脉2支,阴部内动脉2支,臀下动脉1支.单侧栓塞2例,双侧栓塞5例.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IPSS显著改善[平均提高(24.00±3.90)分],QOL改善[平均降低(4.00±1.40)分],Qmax显著改善[平均改善(8.45±1.90) ml/s],PV显著缩小[平均减少(42.86±21.20)ml],RU显著下降[平均减少(122.86±74.80)ml].结论 PAE治疗BPH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间接门静脉造影特点

    作者:张靖;陈晓明;朱德力;邹炎;罗源利;周少毅;陶聪;曾少兰

    目的 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 的间接门脉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超声诊断及造影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造影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评价.结果 8例中6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内放射状的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8例血管造影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 儿童CTPV 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间接门脉造影对CTPV 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5.12汶川8.0级地震伤员的四肢放射学表现分析

    作者:王忠;刘启榆;林华;谢步东;王富春;郑卓肇;周西

    目的 分析5.12汶川8.0级地震中伤员四肢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5月27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121例地震伤员中四肢检查的671伤员的放射学资料,其中平片检查668人,约1200处投照部位,CT检查19人23个部位.结果 446例伤员放射学检查为阳性,总阳性率约为66.47%,其中四肢单部位损伤为355例(52.91%),多个四肢损伤为91例(13.56%).共有558个部位损伤,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胫腓骨142例(25.45%),足踝113例(20.25%)、髋关节及股骨112例(20.07%),肘关节及尺桡骨54例(9.68%)、肱骨47例(8.42%),手腕38例(6.81%),肩关节36例(6.45%),锁骨16例(2.87%);按照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17例(56.81%),横行骨折102例(18.28%),关节脱位37例(6.63%),斜行骨折37例(6.63%),螺旋形骨折31例(5.56%),线形骨折17例(3.05%),嵌插骨折13例(2.33%),骺分离4例(0.72%).结论 地震造成四肢损害以下肢为主,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及横行骨折为主.

    关键词: 地震 放射学 骨折
  •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李承志;关敏;张红;王晓白

    目的 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作为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补救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失败患者,采用经患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逆行穿刺导丝开通闭塞血管,再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血管开通后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患肢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0.83±0.17)vs(0.31±0.12),P<0.01],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顺行导丝无法开通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 经皮右侧入路行双侧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

    作者:南志宇;冯对平;谢春明;杨敏玲;庞宁东;陈毅;赵超;王栋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中线分别穿刺左右肝管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我院79例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右侧腋中线入路左右肝管双侧引流,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分析血清胆红素下降、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出现与手术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为(385.05±115.97)μmol/L,术后1周为(241.23±99.69) μmol/L,术后2周为(154.82±75.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168,P<0.001);术后肝功能指标均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右侧腋中线穿刺行左右肝管双侧引流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 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胡朋;陈斯良;罗泽龙;赵剑波;陈勇;何晓峰;曾庆乐;叶鹏;李彦豪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71例采用裸支架+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8 mm直径支架建立分流道,首先置入相应长度裸支架,再于其内置入同等直径覆膜支架,覆膜支架长度小于裸支架2 cm,使分流道远心端门静脉内2 cm为裸区,近心端裸支架与覆膜支架平齐达下腔静脉开口部.分析术后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分流道.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67±0.82)kPa、(2.31士0.62)kPa(P<0.01).随访2~63个月,平均(25.83±11.34)个月;共置入裸支架76枚,覆膜支架73枚;术后1、2、3年的分流道通畅率为87%、72%、6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34%、46%,生存率为83%、74%、67%.结论 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与TIPS专用覆膜支架近似,可作为必要时的替代产品.

  • 金属内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的方法探讨

    作者:钟立明;魏欣;胡鸿;游箭;赵晓伟;胡孔琼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治疗的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使用金属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63例食管癌、6例胰头癌和6例直肠癌所致75例消化道梗阻患者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的资料,分析不同部位梗阻行内支架植入的手术操作相似点和不同点及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①各种支架植入术的难度由低到高为食管支架、直肠支架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②消化道各部位支架植入术在操作步骤、导管导丝的运用手法、支架直径与长度的选择标准和释放支架的原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③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在患者术中体位、所用导管型号、医生所受辐射剂量和交换超长超硬导丝的手法方面具有一定特点;④直肠支架植入在患者术中体位、释放支架后1/3时的手法方面具有一定特点;⑤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为病变位置特点、患者饮食习惯及疾病发展转归,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转移和全身衰竭.结论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金属内支架植入术的操作过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亦十分相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通过练习依次开展食管支架、直肠支架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

  • 食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或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作者:宋太民;黎海亮;张耀勇;马会军;郭宏强;牛松涛

    目的评价经导管食管供血动脉灌注化疗(TAI)加放射治疗和TAI加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174例,包括单纯TAI治疗72例(对照组),行相应食管段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TAI治疗后加用放射治疗70例(TAI加放疗组)、TAI治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2例(TAI加手术组),均先接受1~3次不等TAI治疗,再给予放射治疗(放疗剂量50~60 Gy/5~6周)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3%(60/72),1、2、3、5年生存率分别87.5%、40.3%、20.8%、15.3%.TAI加放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5.7%(67/7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2.9%、45.7%、37.1%.TAI加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8.1%、50.0%、43.8%.近期有效率TAI加放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2,P<0.01).患者2、3、5年中长期生存率TAI加放疗组和TAI加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4.02、8.83、7.71和11.24、7.67、8.34,P值均<0.01),而TAI加放疗组与TAI加手术组问生存率后者高于前者,但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64、0.10、0.04、0.17,P值均>0.05).结果提示TAI结合放疗和手术切除疗效较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结论中晚期食管癌TAI结合放疗或结合手术切除联合治疗,较单一采用TA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是食管癌综合治疗可供选择的一种较佳联合模式和治疗途径.

  • 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损伤

    作者:杨秀军;邢光富;李巍;史常文

    目的 探讨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大血管间软组织异物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经CTA确诊的大血管间金属异物(1例合并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双介入治疗.局麻后于电视透视导向下经皮经腔定位异物旁血管后,经皮软组织介入钳取异物.结果 异物位于大腿上部3枚、肘窝1枚、前臂2枚,长径3~10 mm、短径1~2 mm,与毗邻大血管间距0~2mm.成功取出所有异物,术中总透视时间5~9 min、总出血量5~10 ml,对较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软组织和经皮经血管双介入治疗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技术可行,为伴血管损伤的血管间软组织异物损伤患者的一站式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预防和控制子宫动脉栓塞术过程中的疼痛

    作者:赵剑波;李彦豪;陈勇;何晓峰;曾庆乐;卢伟;申鹏

    目的观察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术中及术后疼痛预防及控制的作用.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二组,A组采用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B组采用常规低压流控法.术后统计患者所用镇痛药物级别并填写疼痛评定量表. 结果 A组使用一、二、三阶梯镇痛药者例数分别为8 例、10例、0例,未用止痛药2例;B组相应为3例、5例、12例和0例.疼痛评定量表结果中A组评分良好有14例,基本满意为 4 例,差为2例.结论正确采用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可明显减低、消除子宫肌瘤UAE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 中晚期食管癌的介入治疗

    作者:崔进国;梁志会;周桂芬;袁涛;张荣连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的血供特点,探讨灌注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本组共进行介入治疗203次,插管造影和灌注化疗成功率为100%.DSA发现肿瘤由2支或2支以上多支供血者占92.8%,单支供血者占7.2%.8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39.2%和31.1%.并提示多次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次治疗(χ2=7.15,P<0.01).2年以上长期生存者,均为多次治疗.本组均未出现与造影和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中晚期食管癌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创伤小,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朱伟;潘晓琳;董戈;郭锋;袁磊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陈志明;吕梁;彭俊;卜梁;杨维新;宋巍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弹簧圈在术中的引导作用.结果 CT引导下双弹簧圈可精准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成功率100%,定位操作平均时间为(18.0±5.3)min.定位后无气胸、咯血发生,沿穿刺针道及弹簧圈周围少量渗血8例(8/45,17.78%);未发生弹簧圈移位、脱落.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进入胸腔后均能看到标记弹簧圈并可迅速找到病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 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具有安全、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介入诊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黄军祯;罗耀昌;黄德佳;何海源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对38例出血征象阳性的患者中3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9例动脉造影中38例出血征象阳性,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接受栓塞治疗的37例中,止血成功36例(其中3例行第2次栓塞),均未发生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终2例患者转剖腹探查手术.结论 介入技术是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迅速有效控制出血.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印利民;周明岳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动脉DSA表现,探讨其对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 对56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14例DSA无肝动脉高灌注异常,其中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内肿瘤染色,行常规TACE;19例出现明确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但可分辨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和肿瘤节段性栓塞;9例全肝叶或全肝有明显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仅行肝固有动脉化疗;14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对12例先行瘘口封堵,再给予肿瘤节段性栓塞,2例高流量肝右动脉-门静脉分流未予封堵.术后随访2个月,48例肿瘤体积缩小,7例病灶进展或出现新病灶,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 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分析肝动脉DSA所见,评价肝内动、门静脉血供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作者:黄加胜;闫东;袁曙光;李迎春;王家平;韩正林;龚丽娜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诊断与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肝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7.50%(3/40),首发时间分别在术后4天、38天和80天.其中2例肝动脉狭窄植入支架,1例肝右动脉主干闭塞,但侧支循环形成未做治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总管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合并吻合口漏,发病率为5.00%(2/40),首发时间分别在术后68天和100天.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诊断后1例行内外引流,1例先行球囊扩张后植入胆道支架, 黄疸均减轻.结论介入放射技术对于肝移植术后胆管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具有很大价值.

  • 生物制剂与抗癌药联合动脉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应用

    作者:谭孝华;刘凯;熊伟;胡荣;郑聪;吕萍

    目的 应用生物制剂与抗癌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中晚期肺癌(转移瘤7例)21例,分别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的部分血管栓塞,同时经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灌注淋巴激活因子杀伤(LAK)细胞(10~15亿)和高聚金葡素(3000~6000 U)等免疫生物剂.结果 21例肺内病灶均见不同程度的缩小,数目减少,有效率达到100%.其中3例肺内肿块完全消失,5例肺肿块显示明显缩小,并行手术切除,6例肺转移灶明显缩小.随访L 5年,其生存率100%,两年以上生存率为85.7%(18/21),与化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 生物制剂与抗癌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家平;杨达宽;闫东;袁曙光;杨绍军;李迎春;杨青;吴起杰;龚颖娜;麻东辉;韩正林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颈动脉动静脉瘘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及股动脉狭窄1例.除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例股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了裸支架外,其余34例患者均采用带膜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合并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全消除了临床症状.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 活检相反体位抽气治疗CT引导肺穿刺活检后迟发性气胸

    作者:曾利川;杜勇;杨汉丰;徐晓雪;廖华强;张玉东;王渠;刘雪梅;黄睿

    目的 探讨采用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治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迟发性气胸的意义.方法 收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并发迟发性气胸的患者70例,分析采用原活检穿刺点抽气(A组,30例)与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B组,40例)对治疗该型气胸的效果差异.结果 A组8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B组16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A、B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可增加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后迟发性气胸的治疗有效率,从而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使用率.

  • 介入放射技术在肾损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璋;汤建荣;林成业;周飞;肖海松;李玉香;周运红;陆志峰;刘静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肾损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治愈14例,手术治愈4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18例.结论介入放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的优点,可准确地显示损伤血管,有效栓塞损伤血管,是治疗肾内血管损伤微创而疗效可靠的手段.

2603 条记录 7/131 页 « 12...45678910...1301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