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性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保安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2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早期进行简单的床头康复与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综合性康复训练模式治疗.结果 经过康复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组的Fugl-Meyer评分指数评分在接受康复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接受康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后应用综合性康复模式治疗能提高康复疗效,可能与能够改善运动功能评分有关.

  • 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改善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的效果评价

    作者:翟宗岗

    目的:评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é方法将该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é分别为A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B组:常规药物+中医气功;对照C组:常规药物+现代呼吸康复训练以及试验组:综合以上各法é结果对比四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可知,经中西医结合方案训练的试验组的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A、B、C组,如PaCO2、PaO2、SaO2、pH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é且试验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é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é

  •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

    作者:王彦;穆珊珊;王洋;张凤莲;李艳琴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氟西汀;对照组35例,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4、8周,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5、6.364,P=0.048、0.016).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32,P=0.000).随着氟西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F=6.229,P=0.001),MoCA评分升高(F=27.40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忠明;何吉庆;姜海波;卢晓东;王小川

    目的 观察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改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普拉克索,两组均治疗18周,比较两组患者对患者负性情绪、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4.032,均P<0.05).治疗后6、12、18周,研究组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4、4.267、4.806,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2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3.526、3.503、3.114、3.051,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 (33/36),对照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5,P<0.05).结论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者:谢欲晓;白伟;张羽

    康复机器人(rehabilitation robots)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它属于医疗机器人范畴.它分为康复训练机器人和辅助型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患者完成各种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如行走训练、手臂运动训练、脊椎运动训练,颈部运动训练等;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来帮助肢体运动有困难的患者完成各种动作,如机器人轮椅、导盲手杖,机器人假肢,机器人护士等[1].

  • 大鼠程序控制行为测试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刘苹;吴锡南;李健

    行为作为感觉、运动、认知和记忆能力完整性的终极表现,反映着神经系统各种功能的发育成熟和完善,代表机体对环境的综合反应[1].目前公认的行为测试方法有5类:反射发育(reflex development)、运动功能(locomotor activity)、反应性(reactivity)、学习与记忆(learning and memory)、感觉运动功能(sensorimotor functions)[2].为了系统地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国际上推荐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选择组合的行为指标作为测试终点来检测物理、化学因素(包括药物)的潜在毒性[3].我们参考国外的经验[2 ,4],建立起大鼠程序控制行为测试系统并采用甲基汞进行有效性检验,以期为今后检测环境有害因素的神经行为毒性提供有效的手段.

  • 尽量别用腰椎融合术

    作者:海涌

    腰椎担负着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的功能,一切导致腰椎稳定性丧失的疾患,如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增生,以及腰椎失稳、椎管狭窄等,都会导致腰痛、腿痛、下肢麻木和行走不便,都必须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对于这些腰椎退行性的病变,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和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腰椎的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解除神经的压迫,恢复腰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

  • 关节扭伤 先冷后热敷患处

    作者:宏声

    发生扭伤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性反应,如果处理得当,受伤组织可以自行修复恢复运动功能,一般是五大急救步骤:1.停止运动:扭伤后马上停止运动,坐下或躺下休息,松开扭伤部位的衣物以免压迫患处.2.急固定: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可以用布条、绷带固定伤处.3.先冷敷:用冰水冰袋冷敷伤处持续15~20分钟,在24小时内间隔冷敷3~5次,可以缓解炎性渗出,有利于控制肿胀.

  • 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宝玉;董荣芬;张丽萍;李艺;张龙生;武士英;张玉柱;张峰

    目的 观察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20例,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初次评定各主要指标间两组无差异(P>0.05),末次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分(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BI),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作者:张虎;张大尉;王振垚;杨洋

    目的 观察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结合体针组(A组)55例、单纯康复组(B组)53例、单纯体针组(C组)52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期常规处理,B组同时采用易化技术疗法,C组同时采用传统体针疗法,A组采用易化技术结合体针治疗.3组病例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以简式Fugl-Meyer(FNA)评测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Barthel指数(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6周后,3组FMA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其中A组的FMA及B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易化技术结合体针疗法能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脑功能再建法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丽萍;王宝玉;董荣芬;武士英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 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偏瘫痉挛38例

    作者:楚彩云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1月郑州市中医院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存质量评分(PRO).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PRO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 针灸合本体感觉输入治疗AFP患儿疗效观察

    作者:张琰若;刘冬芝;刘少华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输入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66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及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本体感觉输入.观察患儿康复后肌力恢复情况、痊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康复后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痊愈25例,痊愈率为75.76%;对照组患儿痊愈11例,痊愈率为33.33%.观察组患儿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271,P<0.05).观察组干预后三角肌、股四头肌在功能位和自主收缩位时,iEMG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输入对AFP患儿应用效果较好,患儿康复后肌力恢复较好,总体痊愈率较高,三角肌、股四头肌在功能位和自主收缩位时,iEMG恢复较好.

  • 针灸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健

    目的 观察和分析针灸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针灸基础上给予牵伸治疗,比较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AS)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疗效,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2.19±1.39)显著低于对照组(4.58±1.33),且运动功能评分(285.19±49.39)显著高于对照组(251.58±47.73),且总体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红亚;王同聚;王婷;梁卢允

    目的 探讨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提高的作用.方法 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电针治疗加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电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 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目的 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在脑瘫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发育疗法;观察组采用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每日一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效果优干单纯神经发育疗法,更有效提高患儿运动功能.

  •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瑞军;王萍芝;梁英;苏建峰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联合组患者同时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躯干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躯干功能损害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分、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躯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评价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咏玲

    目的 分析、评价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医康复护理,而研究组则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与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其MA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针刺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宇飚;李志远;俞火木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2~7岁具有站立(扶站或独站)功能但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20例.针刺康复组及单纯康复组均接受以综合康复疗法为主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均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连续治疗半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采用GMFM-88中的D区(站立)及E区(走、跑、跳)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结果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效,前者优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 醒窍通督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曼

    目的 分析醒窍通督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及对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性瘫痪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窍通督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的盖什尔神经发育评定量表(Gesel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FM)评分及小血流速度(Vmin)、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相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Gesell、GMFM、FMFM评分及Vmean、Vmax、Vm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窍通督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效率更高,且对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显著,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2812 条记录 5/141 页 « 12345678...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