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反射治疗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后循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筱婷;郑希院;靳爱相;樊乐

    目的 评价脑反射治疗与针灸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后循环脑梗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单双号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后循环脑梗塞的102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颅内压控制、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联合组患者实施脑反射治疗联合针灸康复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疾病整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及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反射治疗与针灸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后循环脑梗塞能够获得更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疗效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同正卫;陈海莹

    目的 评价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服参芪补肺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6-MWD和CAT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芪补肺汤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可改善其整体疗效、肺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 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周朝君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和Fugl-Meyer (FMA)评分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两组NIHSS评分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时,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及运动功能,优于单纯西医康复方案.

  •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娜;张腊花;党代玲;陈琳

    目的 对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疼痛控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AS、VAS、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AS、V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M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卫方红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病情好转出院接受家庭随访的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与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情绪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照护能力、括约肌控制力、社会认知能力及转移能力评分与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家庭康复护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樊乐;于祎璞;张军侠;李筱婷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早期康复组的外周血EPCs、SD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红艳;王亚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26,中医情志护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及NIHSS显著低于常规组,满意度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脑梗死患者中医情志+康复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神经损伤、运动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改善,护理效果更理想,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不同时间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刘超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不同时间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22例,疾病发现至溶栓治疗时间为0.0~4.5 h)和对照组(21例,疾病发现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6.0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状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1、6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24 h及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溶栓24 h及7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疾病发现至溶栓治疗时间控制为0.0~4.5 h,不仅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 全麻方式选择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运动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分析

    作者:顾玲玲;李建春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方式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3例,分别采用全静脉麻醉法(单一麻醉组)或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记录两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术中监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2)、血压(H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差异,术中SpO2、HP、HR、MAP等指标比较无差异,术后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不同全麻方式选择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运动和认知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全麻方式手术.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凤娥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研究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

    作者:韩野;杨玉辉;孙绍骞;董宏飞;刘继平;班琦;斯钦图

    目的:探讨了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指标和膀胱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 <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训练和改善与膀胱功能的改善没有相关性,膀胱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主要依赖于有针对性的膀胱功能训练。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步行训练时机的探讨

    作者:刘海兵;王丹;成逸;孙琦;沈丽娟;戴敏

    目的:探讨早期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患侧下肢有一定的负重能力,治疗组患肢关键肌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站立平衡2级、主动屈髋屈膝出现后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早期即进行步行训练,在训练开始前、开始后第15d、30d采用Fugl-Meger (FMA)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B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2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d和30 d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分别为39.78±6.23、52.21±6.65,Barthel指数为35.61±6.74、42.32±6.21.两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握好早期步行训练的时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神经松动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明弘;李雨桐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研究对象添加神经松动术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 m大步行速度、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量表和下肢关节活动度测量来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施行神经松动术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康复训练后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FMA评分变化、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提供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意义

    作者:汪玲芳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认知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早期认知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换情况.结果:2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FMA评分为(27.83±8.46)分、(31.74±8.6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BI、FCA评分(69.44士10.27)分、(79.16±11.6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以及单用认知功能训练均可以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动想象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的长期效果要优于单用认知功能训练,值得临床重视.

  • 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影响评价

    作者:吴艳;朱丽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某院收治的110例行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 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的效果

    作者:赵鲁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HDL-C增高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温隆妹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案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32例,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基础上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与针刺治疗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小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春兰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作者:秦亮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给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有所上升,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BI指数评分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B1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全丽丽;李文玉;孙冬敏

    目的:探讨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纽曼健康系统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焦虑和抑郁心理.

2812 条记录 3/141 页 « 12345678...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