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的效果

    作者:赵鲁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HDL-C增高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辨证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郭丽;郭素凤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2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发生率和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在2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房颤30例,总发生率14.0%,在发生急性脑卒中后24 h出现房颤16例(53.3%),在发生急性脑卒中后24~48 h出现房颤9例(30%);年龄大、NIHSS评分高者,房颤发生率较高。结论:在急性脑卒中48 h内出现房颤的可能性较高;年龄越大、NIHSS评分越高是急性脑卒中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 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作者:马欣;贾建平;王拥军;王萍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15例发病72 h内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于发病后4 d及14 d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确定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卒中下肢DVT的发病率为7.9%,卒中后4 d即可出现,多数在发病14 d后被检出.DVT主要影响患肢,也有部分病例累及双下肢.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可出现下肢DVT,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危害性.

  • 急性卒中后感染调查与病原学分析

    作者:郝俊杰;张新志;唐春雷;刘振;张磊;梁宇杰;刘振彩;赵国强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部位、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制定急性卒中后感染调查表,对545例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发病时间≤2周)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进行调查;同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1.0%;革兰阴性菌占67.5%,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25.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7.2%;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呋喃妥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检出率分别为50.0%、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

  • 急性卒中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作者:郝俊杰;张新志;唐春雷;刘振;张磊;梁宇杰;刘振彩;赵国强

    目的 探讨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可控因素,以利于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 筛选出可能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009年4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基线调查,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发现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占12.3%及泌尿系统占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出血性卒中、卧床、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基线Barthel指数(BI)<50分等7项因素,为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重视危险因素、尤其是可控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感染风险卒中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

    作者:高天理;张茁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者中的变化.方法192例急性卒中患者,平均发病时间36h,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116例脑梗死患者Hcy为(23.21±9.56)μmol/L和76例脑出血患者为tHcy(21.76±9.90)μmol/L)中,都高于正常值.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布:心源性栓塞22例(19.0%,Hcy 22.1μmol/L);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56例(48.3%,Hcy 24.5μmol/L);腔隙性梗死33例(28.5%,Hcy 23.1μmol/L);原因不明5例(4.3%,Hcy 17.3μmol/L),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卒中的各个亚型和出血性卒中中均升高.

  • 150例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作者:李欣

    目的 研究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笔者收集的150例16~4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结果 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并且缺血性卒中可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炎、烟雾病、心源性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偏头痛性梗死、线粒体脑肌病、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病因;出血性卒中可有高血压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烟雾病、凝血机制障碍等病因;也有原因不明者.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可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家族史等.结论 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 常见妊娠期头痛的药物治疗

    作者:赵晶

    头痛是妊娠期妇女就诊神经科的一个主要症状.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推出了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 ICHD-Ⅱ),将头痛疾患分成: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1].其中,妊娠期原发性头痛常见的有: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常见的有: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源于代谢障碍的头痛),但急性卒中、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脑静脉窦血栓、妊娠高血压等引起的头痛等不在讨论范围内.偏头痛中常见的为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起病可能与心理应激有关,多半由于患者初次妊娠,心理和身体对于妊娠的不适应,从而出现头痛,一些患者同时伴有抑郁倾向.以偶发性紧张性头痛多见.

  • 使用胃管的卒中急性期患者相关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冯银玲

    目的:评估使用胃管的卒中急性期患者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98名使用胃管的卒中急性期伴吞咽困难患者,发病3月后评估功能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与肺炎发生及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44.9%患者发生肺炎,大部分肺炎发生于卒中起病后第2或第3天,肺炎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比例大于未发生肺炎患者,意识水平下降和严重面神经麻痹是肺炎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入院时NIHSS评分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使用胃管对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所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保护作用有限,肺炎主要发生在卒中起病的初几天,严重意识水平下降和严重面神经麻痹患者是高危人群。

    关键词: 急性卒中 肺炎 胃管
  • 二甲医院卒中单元病房对卒中病人ADL的影响

    作者:王艳玲

    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建立了第一个三甲医院的卒中单元非常成功,基于二甲医院软件与硬件均不抵三甲医院,所以我们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卒中单元,既经济又可靠,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建立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病房.近一年来我们共收治278例急性卒中的病人,与观察组比较效果显著.

    关键词: 急性卒中 ADL
  • 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玮;刘李军

    目的 研究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98例(观察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AS)、颈动脉彩超相关参数[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 蛋白(S100β)],依据稳定性将观察组分为各亚组,分析斑块稳定性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AS评分及斑块大小、厚度、数量、IMT高(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的NIHSS评分及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卒中患者CAS评分、IMT与其NIHSS评分、END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密切关系,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END发生率增加,应提高警惕.

  • 急性卒中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青;牛争平

    急性卒中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降低,感染几率升高.若不能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可进一步致使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增高.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肠内营养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对卒中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时机、途径及与预后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 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作者:张丽玲;魏明阳;张建斌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18~4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缺血性卒中68例,有病因可寻的50例,原因不明18例;出血性卒中52例中,有病因可寻的41例,病因未明11例.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等.结论: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急性卒中误吸风险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李巍;孟然;李占元;张彤

    目的 探讨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卒中误吸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 h内分别按普通检查法(颅神经检查和洼田饮水试验)及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颅神经检查、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同步的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结果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发现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47例(40.2%),常规检查法为25例(21.4%),该方法评估误吸风险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检查法(P<0.01).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82.4%,普通检查法预测吸入性肺炎的敏感度是41.2%,两种方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是一种评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敏感方法.

  •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及处理

    作者:周旭平;邵国富

    卒中急性期常伴血压升高,其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对血压的处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就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发生机制、血压变化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等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急性卒中 血压 治疗
  • 急性卒中后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娟;耿直

    卒中相关感染是急性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卒中病人的免疫相关机制逐渐被认识,细胞因子在免疫抑制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卒中可能导致单核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目前对于治疗SAI是否运用抗生素仍有争议.

  • 急性卒中的院前急救效果观察与对比分析

    作者:吴修宇

    目的:观察和对比分析急性卒中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给予院前急救措施的86例急性卒中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随机抽取85例未实施院前急救措施的急性卒中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开始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以及转往神经内、神经外专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45.35%)高于对照组,致残率(50.00%)和死亡率(4.6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有助于提高急性卒中者救治成功率.

  • 急性卒中后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陈恩卓;刘建荣

    肺炎是急性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Hilker等[1]提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概念.而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完全等同卒中相关性肺炎,因为前者不包括急性卒中患者住院后48 h内发生的肺炎.现将近年来急性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作者:孙亚蒙;黄佳荃;沈加林;苗玲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尿激酶(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90天评估MRS.结果12例患者(75%)获得良好临床转归,4例患者临床转归差,无患者死亡.2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2.5%).12例患者获得血管再通,其中11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11).11例患者24h神经功能改善,均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0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接受早期尿激酶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 青年卒中190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莺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 ~ 40岁急性脑卒中1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0例中,缺血性卒中111例,出血性卒中79例,前者有病因可寻的96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63例(56.8%)、血管炎9例(8.1%)、烟雾病7例(6.3%)、心源性栓塞6例(5.4%)、血流动力学异常4例(3.6%)、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2例(1.8%)、偏头痛性梗死2例(1.8%)、线粒体脑肌病2例(1.8%)、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0.9%)、出血性卒中中、高血压性39例(49.4%)、血管畸形11例(13.9%)、动脉瘤7例(8.9%)、烟雾病1例(1.3%)、凝血机制障碍1例(1.3%)、病因未明20例(25.3%).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偏头痛、家族史等.结论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