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俊华;贺青涛;周嘉澄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针刺背俞穴组(针刺组)和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 3组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5);针刺组和结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 基于大脑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庄卫生;钱宝延;张杰文;曹留拴;蔡西国;杨阳

    目的 探讨基于大脑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对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试验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针刺患侧穴位、健侧穴位、患侧和健侧穴位,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共20次.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I-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针刺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P<0.05),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P<0.05).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针刺法、传统巨刺法比较,基于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可以更好地调节脑梗死偏瘫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评分.

  •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

    作者:卫哲;周赞华

    目的 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模型运动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96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疏密波(2/100 Hz),0.2 mA,15 min],每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剂制备T10SCI模型.选择T8和T12两对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干预28 d.观察CatWalk步态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14、28 d小鼠爪印面积、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28 d下肢摆动速度加快(P<0.05);针刺组28 d小鼠下肢摆动速度、支撑时相比增加,7、14、28 d P53表达降低(P<0.05);电针组和针刺组3~28 d Bax表达降低,7~28 d Bcl-2表达升高(P <0.01,P<0.05).与针刺组同期比较,电针组28 d爪印面积变大、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7、14 d Bax表达降低,7、28 d 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 夹脊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抑制P53、Bax和促进Bcl-2表达.

  • A型肉毒杆菌毒素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克文;吕娟芬;水泉祥;陈彤

    为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 SCP)患儿的运动功能,我们于1999年6月-2003年2月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痉挛肌肉局部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SCP患儿13例,并与单用BTX-A痉挛肌肉局部注射(18例)和单用针灸推拿(17例)治疗的患儿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史红斐;郑晓红

    目的 观察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头皮针抽提法;对照Ⅰ组(31例)加头皮针捻转法;对照Ⅱ组(31例):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前,3组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积分相近,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Ⅰ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Ⅱ组(P<0.01,P<0.05),ADL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Ⅱ组(P<0.01,P<0.05),且治疗组评分值的变化均显著大于对照Ⅰ组(P<0.05).结论 头皮针抽提法对改善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的作用优于头皮针捻转法;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能有效提高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按摩远端手、足三阴经及点穴治疗中风疗效观察

    作者:杨支平

    目的:本研究采用按摩远端手、足三阴经及点穴方法观察恢复期中风的治疗效果.方法:拇指推、揉、按患侧前臂段的手三阴经和小腿段足三阴经,重点点拨劳宫、涌泉穴.结果:按摩远端手、足三阴经及点穴治疗恢复期的中风效果显著.

  • 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慧华;杨君申

    目的:分析研讨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无其他干预方式,研究组接受规范化三级康复资料,共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运动功能评分状况,干预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理状态、家庭融入、社会融入、正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判定其生活质量,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方式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功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 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叶肖萍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加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时采用针灸结合推拿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生活质量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王峰川

    目的:探讨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配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半年以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运动积分分别是58.24±21.33、37.42±19.86; ADL评分分别是74.81±6.84、62.72±7.3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显著,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康国辉

    目的:探究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SPT-JZQ-02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6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减重支持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康复功能训练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erg)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功能训练后两组Berg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功能训练后观察组大步行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能明显提高中风患者各项运动功能指标,有效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淑梅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上肢屈肌痉挛、下肢屈肌痉挛、足内翻、足下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物质生活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较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萨志布)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吉先才让;德格措

    目的:观察藏医多秀疗法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比较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研究,对照组采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药物进行藏、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藏医多秀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4 d时分别用改良Barthr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r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两组间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4 d时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秀疗法治疗偏瘫治疗中提高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疏血通联合康复训练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树荣;蒙秋慧;黄希勤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康复训练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两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疏血通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观察2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优良率为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研究组患者基本独立,对照组轻度依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独立功能,可推广使用.

  • 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神经和运动功能的疗效

    作者:牛鹏;黄瑞聪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4d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遵循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30d后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90d后,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三级医院综合康复方案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余芳菲;贾新燕;李雯昕;刘荣;刘春龙;许能贵

    目的 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0.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0.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20例临床观察

    作者:何竟;董小丽;段玉虎;周红玲;刘屹;黄长琼;赵雨;陈名金

    目的 观察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施行AMIE方案;对照组2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独立行走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可以独立行走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 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

    作者:谢洪武;陈日新;付勇;夏雷翔;黄蔚云;熊俊;焦琳;张波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6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巴塞尔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分,随访3、6个月末观察病死/残疾率、复发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热敏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6周,两组患者FMA、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周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SS-QOL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热敏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36例

    作者:郑香春;王大明;刘虹

    头针与体针相结合治疗中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 试析五体理论与中医运动功能

    作者:陈羽楠;林丹红;陈立典

    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记载的五体相关内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梳理出五体相关的运动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试以五体理论阐述中医对运动功能的认识:筋为刚,主司运动,是运动功能的核心;肉为墙,为护卫和体现运动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骨为干,支持运动功能进行;皮为表,感受外界环境的第一场所,辅助运动进行;脉为营,为运动功能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 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的构建

    作者:陈羽楠;钟伶;林丹红

    使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以Protégé 4.3为建模工具,借鉴《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建模方法,构建符合中医康复学理论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包括5个一级类目和18个二级类目.通过构建中医康复学领域下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实现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术语的规范、管理和利用,为下一步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的完成和康复医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2812 条记录 8/141 页 « 12...567891011...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