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巧玲;郭水洁;叶艳君;李盼盼;郭会利

    目的:探讨应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评价锝[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99 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 Tc-MDP)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2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8~70岁,中位数42.5岁;共涉及25个踝关节,其中双侧发病3例,单侧发病19例;9例有踝关节退行性改变,3例患侧踝关节有创伤病史,6例有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史,4例有长期饮酒史;22例患者的病变侧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6例有明显的活动障碍;按照Hepple分期法,Ⅰ期13踝 Ⅱ期9踝 Ⅲ期3踝;病程3个月至8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99 Tc-MDP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西门子Symbia-T6 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对所有患者行双踝关节SPECT扫描和同机CT扫描,观察坏死区面积及核素浓聚范围的变化,计算核素浓聚降低率[(治疗前核素浓聚范围值-治疗结束后6个月核素浓聚范围值)/治疗前核素浓聚范围值×100%].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踝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功能.结果:治疗前,CT图像示19例21踝距骨滑车关节面不光整,内上角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周围骨质硬化,胫骨关节面未见明显异常;3例4踝距骨滑车关节面可见广泛性的骨质硬化,关节面光整或欠光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距骨或胫距关节面下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边缘骨质硬化.SPECT-CT融合图像示22例25踝均可见距骨坏死区及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其中19例21踝可见距骨滑车内上角放射性核素局限性异常浓聚,3例4踝可见距骨滑车关节面广泛的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治疗前NRS疼痛评分(3.18±0.39)分,AOFAS评分(68.72±9.55)分.治疗结束后6个月,CT图像示19例22踝的距骨囊变区面积骨质硬化面积距骨坏死面积均减小,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坏死区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其中15例16踝核素浓聚降低率≥65%4例6踝核素浓聚降低率25%~65%;17例18踝NRS疼痛评分降低为1分,2例4踝NRS疼痛评分降低为2分;16例17踝AOFAS评分为(86.35±6.13)分,3例5踝AOFAS评分为(81.36±5.71)分.其余3例3踝CT图像显示坏死区面积未见明显改变;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其病变区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核素浓聚降低率≤25%;NRS疼痛评分(3.33±0.21)分,AOFAS评分(72.33±5.57)分.结论:SPECT-CT融合图像上放射性核素浓聚范围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距骨缺血性坏死区骨质代谢情况,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相符.SPECT-CT融合图像可作为99 Tc-MDP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疗效评价手段.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刘玉珂;郭会利;张斌青;陈亚玲;陈伟;赵颖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对121例骨与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价,男76例,女45例.年龄6~82岁,中位数4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Symbia-T6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行病变部位扫描,并采用柯达DR7500数字放射成像系统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通过图像融合技术获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由2位高年资核医学科医师及1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对病变作出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价.结果:本组121例患者通过数字透视摄影图像无法得出准确诊断或虽能明确诊断但不能对病变的病程分期及活跃程度等进行准确评价.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融合图像96例明确诊断,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融合图像114例明确诊断.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数字透视摄影图像融合技术对于诊断和评估四肢的骨与关节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组织器官重叠较多、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以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的病变,其应用价值有限.

  •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郭树农;张敏;张斌青

    目的:探讨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该痛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患者行X线摄片检查,39例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本组50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长管状骨者45例,位于足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者5例.②X线表现.18例患者行X线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影,边界清楚,环绕以宽窄不一的致密硬化带,5例出现骨膜反应.③CT表现.39例患者行CT检查,痛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圆形、类圆形、哑铃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环绕以致密硬化带.其中31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8例病灶内有碎屑样“死骨”;6例骨皮质溶解破坏;6例出现骨膜反应.所有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④SPECT-CT表现.1例患者采用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进行病变部位扫描,痛变部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周围骨质硬化,可见轻度骨膜反应;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病变区呈“晕轮”样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以病灶周围骨硬化区浓聚为著,中央破坏区浓聚较轻.⑤MRI表现.9例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内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硬化带呈长T1、短T2信号;2例患者病灶呈“晕征”改变;4例患者病灶部位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皮质周围不规则形长T1、短T2低信号影.所有患者病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改变.结论:慢性局限性骨脓肿典型病例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CT、SPECT-CT及MR1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

    作者:张敏;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陈亚玲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融合技术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与X线片、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不同方式的图像融合处理,所提供的信息不是简单的数据总和,而是有效地显示了解剖和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的诊断信息更全面,可早期、准确诊断骨与关节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1].本文就近年来我院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与关节疾病的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骼无菌性炎症——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二)

    作者:张斌青;陈亚玲;张敏;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

    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无菌性炎症是具有血管活体组织的一种防御性反应<'[1]>.骨关节无菌性炎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多发生于过度活动或不当活动的关节,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抗生素治疗对其无效,目前多采取对症施治,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防治骨关节无菌性炎症不可逆进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关节炎——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一)

    作者:刘玉珂;张敏;郭会利;陈亚玲;王军辉;张斌青;郭艳幸;李无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人体可活动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关节表面、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退行性病变[1].OA是运动系统的常见病,也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药物对OA的疗效不明显,而关节置换存在费用大、风险高、假体容易出现问题等缺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其病程进展、愈后及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意义重大.目前,对OA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关节镜检查等方式.对于有典型临床症状和放射学解剖形态改变的OA多能明确诊断,但对于有一定临床症状但还没有发生明显放射学解剖形态改变的早期OA诊断较困难.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早期、全面反映OA病变的诊断方法势在必行.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代谢性骨病——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

    作者:王军辉;刘玉珂;陈亚玲;郭会利;张敏;郭艳幸;李无阴;高书图;杜天信

    代谢性骨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骨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3方面的异常.临床表现为骨转换率异常、骨痛、骨畸形和骨折.影像检查在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重要作用.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我们尝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与同机CT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对15例临床上确诊的代谢性骨病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诊断,现总结报告如下.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骨肿瘤——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九)

    作者:张斌青;陈亚玲;张敏;郭会利;赵栋;刘玉珂;王军辉;郭树农

    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2大类.继发性骨肿瘤是骨骼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约30%-70%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在尸解时发现有骨转移[1].在原发性骨肿瘤中,良性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肌肉骨骼系统的药物疗效——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八)

    作者:刘玉珂;张敏;郭会利;王军辉;陈亚玲;郭艳幸;李无阴

    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疗效各有不同,如何早期、准确评价这些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核医学的代谢或功能影像与数字透视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CT及MRI的解剖学形态影像进行融合的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弥补核医学影像分辨率及解剖定位能力差和解剖学影像不能显示组织功能代谢变化的缺点[1],从而有助于早期、准确判断作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药物的疗效,与以往的临床药物疗效评价方法互相补充,可以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及治疗监测提供客观的依据.

  • 应用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七)

    作者:王军辉;刘玉珂;陈亚玲;郭会利;张敏;郭艳幸;李无阴;高书图;杜天信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关节结核及晚期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假体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sibands 等的研究显示,全锁关节置换术后前 3年中,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患者的翻修率为 0.9 %,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患者的翻修率为 2.0 %,女性患者的翻修率明显高于男性.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X线平片、CT及骨显像比较

    作者:欧阳亮;林琛;李俊雄;奚宝珊;方琳丽;关楚文

    目的:评价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SPECT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68例受检者的136个关节,进行X线、CT检查和SPECT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进行比较.结果:68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136个骶髂关节X线平片中有16个异常,CT检查有38个异常,骨显像有84个骶髂关节/骶骨放射性比值升高,36例患者有髋关节和(或)胸锁关节、腰椎等其他关节病变,无异常发现1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较X线及CT灵敏.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脑SPECT检查在癫持续状态中诊断脑损伤的价值

    作者:欧阳颖;彭茜;母发光;李茂军;张玲英;游正芸;宋文忠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显像在儿童癫持续状态(SE)中诊断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ABC-ELISA药盒,检测SE患儿d1、3、7外周血NSE浓度;用同位素99mTco4、ECD显像剂药盒进行脑血流显像.结果SE患儿血清NSE浓度15.13±6.22μg/L较正常对照2.635±0.765μg/L明显增高(P<0.001);15例受检者SPECT脑血流显像异常率高达73.4%.结论儿童SE存在脑损伤,血清NSE检测对诊断脑损伤有重要价值,动态检测可帮助判断预后.SPECT脑血流显像对脑损伤诊断有辅助价值,在SE病因诊断上有较大参考意义.

  •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中的意义

    作者:陈莹;马晓莉;王希思;于彤;金眉;赵文;赵倩;段超;李兴军;李立伟;张大伟

    目的 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成像(18F-FDG PET/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诊断为NB的患儿,59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胸骨及髂骨骨穿、髂骨活检、全身骨扫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局部CT及B超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析“F-FDG PET/CT与其他检查结果在原发瘤灶和转移瘤灶方面的异同.结果 1.一般特征:59例患儿中男31例,女28例;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44例(腹膜后+后纵隔1例),后纵隔14例,左颈部1例;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Ⅰ~Ⅳ分别为0、1、9和49例.2.18 F-FDG PET/CT检查结果: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值:治疗前组(2.34±1.06)大于手术切除后组(1.0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699,P=0.000);骨髓转移1.5 ~2.9,局部淋巴结转移1.0~2.1.3.18 F-FDG PET/CT与其他检查结果对比:骨转移中,有3例骨扫描未见异常,而PET/CT示多发骨骼骨髓弥散受累,2例骨扫描示骨转移,18 F-FDG PET/CT示术后炎性反应及残留肿瘤组织侵犯临近椎间孔.18 F-FDG PET/CT示34例骨髓转移,1例不除外骨髓转移,骨骼细胞学阳性30例.中枢转移方面:18F-FDG PET/CT示1例硬膜外转移,而头颅MRI示阴性;头颅MRI示9例颅骨转移,1例眼眶转移,1例脑膜转移,而18F-FDG PET/CT颅内未见异常.所有患儿均未见脑实质转移.同期LDH与原发瘤灶SUVmax大值相关(一=0.581,P<0.01).结论 18F-FDG-PET/CT能较全面地显示NB患儿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分布情况,对于NB患儿临床分期有重要作用,但在颅骨转移及中枢转移方面假阴性率高,需结合头颅MRI等检查提高检出率.

  • SPECT99mTc-PMT肝胆显像鉴别诊断婴儿黄疸

    作者:高明太;赵玉元;刘纯;金玉

    1996年以来我们对28例持续性黄疸婴儿应用双探头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99mTc-PMT肝胆显像鉴别诊断,以评估先天性胆道闭锁(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鉴别诊断的价值.

  • 99mTc-MIBI心肌显像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韩星敏;谢新立;程兵

    目的:评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小儿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正常儿童99mTc-MIBI心肌显像的图像特点.方法:正常儿童对照32例,病毒性心肌炎82例,风湿性心肌炎21例,良性室性早搏34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185~370 MBq(5~10 mCi)后90 min,行心肌断层显像,经图像重建得到左室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判断心肌显像异常的标准为,在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断层图像上,连续2层以上,在相同部位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者为异常.结果:正常对照组显像结果均正常,病毒性心肌炎组54例显像异常,风湿性心肌炎21例显像均异常,良性室性早搏31例显像正常.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无创、安全,对心肌损伤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

  • 潘生丁介入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作者:张晓;熊延新

    目的探讨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替代运动试验进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受检者共50例,冠心病(CHD)组30例,对照组20例,均先行静息心肌断层显像,48 h后再行潘生丁介入试验心肌断层显像.结果 CHD组29例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呈阳性,1例因潘生丁副作用而停止试验;对照组4例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呈阳性.潘生丁介入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80%(16/20),灵敏度96.7%(29/30).结论 潘生丁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 SPECT/CT融合显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斌青;张敏;候洪涛;李登宇

    目的:探讨99mTc-SPECT/CT融合显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5个(173例)髋关节疼痛临床怀疑撞击综合征,而解剖影像学(DR,CT及MRI)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以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或手术资料为终诊断标准,探讨其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05个髋关节SPECT/CT显像阳性189个(176个为真阳性,13个为假阳性),16个阴性(8个为真阴性、8个为假阴性).SPECT/CT对FAI的诊断灵敏度是95.65%(176/184),特异度是38.09%(8/21).FAI的SPECT/CT的影像学特征可分为两类:髋臼缘及股骨头颈骨质均显示团状或斑片状核素异常浓聚;髋臼缘骨质显示团状或斑片状核素异常浓聚.结论:解剖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关节FAI时,SPECT/CT融合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并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在轻中型颅脑损伤评估及预后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王振才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轻、中型颅脑损伤(TBI)早期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为临床功能评估及预后估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24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2周内行SPECT、CT检查及临床评定,3个月后所有患者行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测试,并对首检SPECT阳性者复查SPECT.比较首检SPECT与CT检查结果,分析首检SPECT结果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动态观察SPECT显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4例轻中型颅脑损伤首检SPECT阳性率71%,高于CT阳性率46%(P<0.05).②首检SPECT发现阳性病灶48处,高于CT的21处,且分布范围广.③首检SPECT阳性预测率59%,阴性预测率86%.17例首检SPECT阳性患者复检显示:8例(47%)病灶明显吸收,其中6例(75%)无脑外伤后综合征;另9例(53%)病灶无明显吸收,其中7例(78%)遗留有脑外伤后综合征.复检SPECT阳性预测率78%,阴性预测率75%.结论①在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评估中,SPECT显像较CT扫描更灵敏.②SPECT阳性率与脑损害程度相关.③首检SPECT阴性提示预后良好,复检SPECT阳性提示多出现脑外伤后综合征.④首检SPECT阳性尚不足以估计患者预后.

  • 门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

    作者:程旭;李殿富;黄钢;王庆胜;陶如琦;冯建林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确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均在支架置入术前1周、术后1个月内及随访期内(6.53±2.43)个月行两日法负荷/静息G-MPI,并在随访心肌显像完成后的2周内接受冠脉造影(CAG),比较术前、后早期及随访期的核素心肌显像结果.结果:25支接受支架置入的冠脉中,4支脉的支配心肌区域比较术后早期和术前核素心肌显像均示梗死心肌改变,无明显变化而被剔除.其余21支接受支架置入的冠脉支配心肌区域的术后心肌显像较术前改善,提示支架置入成功.以随访CAG作为判断血管再狭窄的标准,G-MPI诊断血管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83.3%和85.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90.9%.结论:G-MPI在诊断PCI术后血管再狭窄中具有较高的确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春晖;李永安;吕波;邓佑黔

    目的:分析ST/HR斜率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T/HR斜率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与运动介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同时进行,检测60例临床怀疑CHD患者,并对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ST/HR斜率检测.结果:①ST/HR斜率与SPECT心肌显像二者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0.58,P<0.005),符合率为80%.SPECT阳性者其斜率值高于SPECT阴性者及正常人群(均P<0.05).②若以SPECT为标准,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诊断CHD的敏感性分别为81.6%和73.9%(P>0.05),特异性分别为77.3%和45.5%(P<0.05).以正常人为标准,ST/HR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的特异性分别为93.3%和70.0%(P<0.05).③SPECT显示2个以上节段心肌缺血者,其斜率值明显高于单一节段缺血者(P<0.05).结论:ST/HR斜率对诊断CHD有重要价值,其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运动试验,可作为评价心肌缺血范围的参考.

1130 条记录 51/57 页 « 12...48495051525354...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