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电脉冲改良技术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

    作者:唐菲

    目的 探讨心电脉冲(ECG-Pulsing)技术和Mindose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按照不同扫描方法随机将拟行双源CT扫描的1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标准组49例采用标准的ECG-Pulsing扫描,优化组87例采用优化后的ECG-Pulsing条件合并Mindose技术扫描.记录扫描后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扫描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评分.两组CTDIvol值、ED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优化组CTDIvol值及ED值明显低于标准组(42.82±18.00mGy vs 64.86±10.63mGy,11.72±5.16mSv vs 17.26±3.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5、t=-7.575,P<0.01),平均剂量降低约33.41%.标准组和优化组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0.38分vs 3.60±0.24分,P>0.05).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应用ECG-Pulsing合并Mindose优化技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 99mTc-环丙沙星显像与CT检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比较研究

    作者:汪建华;邵成伟;李晓栋;张建;潘桂霞;彭烨;茅娟莉;郑建明;左长京;田建明

    目的 比较新型显像剂99mTc-环丙沙星显像与CT检测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价值.方法 28只健康幼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非感染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组(6只)、感染性ANP组(16只).采用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混合液的方法制备ANP模型.感染性ANP组于制模后2d向胰腺组织内注射3×108个大肠杆菌,非感染性ANP组注射灭活的大肠杆菌.7d后每只幼猪静脉注射370 MBq的99mTc-环丙沙星,给药后0.5、1、2、3、4、6h行SPECT断层显像,0.5h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检测ANP继发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正常组胰腺未见异常,细菌培养阴性;非感染性ANP组见胰腺坏死,但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性ANP组见胰腺坏死并感染,感染灶细菌培养均为阳性.99mTc-环丙沙星显像检测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 (15/16)、91.7%(11/12)、92.9%(26/28)、93.8%(15/16)和91.7%(11/12);CT分别为12.5% (2/16)、100.0%(12/12)、50.0% (14/28)、100.0% (2/2)、46.2%(12/26).99mTc-环丙沙星显像检测感染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P值均<0.05).结论 99mTc-环丙沙星显像检测ANP继发感染优于64层螺旋CT.

  • 胶质肉瘤一例及其误诊分析

    作者:印雅俊;李小宝;余晖

    患者女,33岁,头痛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三天,头痛持续存在,休息后不能缓解.头颅CT:左枕叶脑出血,合并大脑镰下疝形成;复查CT,血肿呈吸收期改变,但周围水肿呈进展、范围扩大表现(图1).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翁绳和;林征宇

    目的 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材料与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均行16排螺旋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显示为球后密度均匀的肿块影,5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1例显示特征性"渐进样强化",4例显示为均质持续性强化.结论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孙洁;郭佑民;杨广夫

    肺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肺组织,亦可为其它组织的淋巴瘤转移或侵犯所致.影像学检查对此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原发、继发和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等三大类,并结合病理分型,侧重影像学表现对肺淋巴瘤的每一类型进行介绍.

  • 颅内畸胎瘤1例报告

    作者:高树华;黄广

    畸胎瘤在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屡有报告,而颅内畸胎瘤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是本院CT室成立15年以来发现的首例颅内畸胎瘤病例.笔者对颅内畸胎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改变、诊断、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关键词: 层摄影术 螺旋CT
  • 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造影剂剂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新华;姜微;陈晓云;弓婷婷;刘建华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造影剂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降低造影剂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3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75 ml造影剂剂量,低剂量组采用50 ml造影剂剂量.对两组图像强化值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剂量、低剂量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强化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应用常规造影剂剂量比较,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低剂量造影中造影剂剂量降低约33.3%.

  • 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螺旋CT诊断

    作者:殷标;胡兴平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结果:5例肾上腺血肿,3例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1例伴脾脏破裂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伴有后腹膜血肿、胃结肠韧带挫伤,4例并发骨折.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外伤性血肿能做出正确诊断.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肢血管中的应用

    作者:廖明壮;赵海波;王国栋;滕才均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下肢血管能准确的进行术前评价,便于临床对其进行及时治疗.笔者回顾性总结说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肢血管中的应用.

  • 门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

    作者:程旭;李殿富;黄钢;王庆胜;陶如琦;冯建林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确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均在支架置入术前1周、术后1个月内及随访期内(6.53±2.43)个月行两日法负荷/静息G-MPI,并在随访心肌显像完成后的2周内接受冠脉造影(CAG),比较术前、后早期及随访期的核素心肌显像结果.结果:25支接受支架置入的冠脉中,4支脉的支配心肌区域比较术后早期和术前核素心肌显像均示梗死心肌改变,无明显变化而被剔除.其余21支接受支架置入的冠脉支配心肌区域的术后心肌显像较术前改善,提示支架置入成功.以随访CAG作为判断血管再狭窄的标准,G-MPI诊断血管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83.3%和85.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90.9%.结论:G-MPI在诊断PCI术后血管再狭窄中具有较高的确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低剂量CT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葛虓俊;吴昊;滑炎卿;王鸣鹏;毛定飚;唐平;胡非;张国桢

    目的 应用不同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值的自动曝光系统,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超低剂量CT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和肋骨骨折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50例因胸部外伤行CT检查的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GE 64层螺旋CT的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于吸气末屏气对全肋以不同的NI值(A组:NI=11、21,B组:NI=11、26)进行2次扫描,其他扫描参数均保持一致.记录每次的CT剂量指数(CIDIv-ol)、剂量长度(DLP)和有效剂量(ED).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每次扫描所见的肋骨骨折按Ⅰ、Ⅱ、Ⅲ度进行统计,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其差异;以5分制对图像诊断的可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价.采用Kappa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A组NI=11、NI=21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13.88±5.17)mGy、(8.14±3.21)mSv和(3.91±1.57)mGy、(2.31 ±0.97)mSv,NI=21的辐射剂量较NI=11下降了72%;B组NI=11、NI=26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14.41±4.06)mGy、(8.54±2.66)mSv和(2.59 ±0.82)mGy、(1.54 4±0.54)mSv.NI=26的辐射剂量较NI=11下降了82%.NI=21、NI=26扫描时能检出在NI=11扫描下发现的全部Ⅱ度、Ⅲ度骨折及绝大部分的Ⅰ度骨折(P>0.05).A组NI=11、NI=21的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4.94±0.24和3.51±0.51:B组NI=11、NI=26可接受率分别为4.84±0.37和2.78±0.42.2位医师评定结果获得近乎完美的一致(Kappa值为0.856、0.805和0.775).结论 在应用NI=26的超低剂量CT扫描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时,虽然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的同时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也能达到临床对肋骨骨折诊断的要求.

  •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跟踪观察

    作者:李洪璐;段又佳;陈正光;郭江;李常青;宋志超;周兰珍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TACE后7~14天内再行CT引导下MWA治疗的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其中肝被膜下15个,胆囊旁5个,心膈角旁2个,大血管旁8个,膈肌、肾脏、胃肠道、肺共21个.于联合术后即刻、2个月、4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血液学指标及影像学跟踪检查,评估特殊部位病灶治疗效果及有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其中47例(92.2%)患者达到完全消融.4例(7.8%)影像学检查示病灶残存,为不完全消融,继续1次联合治疗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达到根治完全可能.术前充分评估病情、TACE后精准定位靶病灶、CT引导下熟练穿刺技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肝癌CT回顾分析

    作者:范东;吕梁;李鹏;赵升;左燕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与肝癌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加双期及延迟扫描.结果 3例平扫呈稍低密度实性较大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慢出表现,2例病灶中心均有明显坏死,1例见丰富的肿瘤血管,1例肝内胆管扩张,3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肝脏MFH具备很多肝癌和类似肝癌的CT特征,两者仅是在各种特征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 76例矽肺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克昌;陈光华;项光涨;严志汉;张崇法;夏建娣

    目的 探讨矽肺的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CT影像表现.方法 76例患者均行X射线胸片和CCT扫描,其中70例在CCT扫描的基础上加做HRCT扫描,分析3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本组病例CT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肺纹理异常,小叶间隔增粗,线样影,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细支气管扩张,胸膜肥厚粘连(含假胸膜斑),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合并气胸、主肺动脉(MPA)增粗、结核、肺炎,其中76例CCT及70例HRCT图像中均出现小阴影及肺纹理异常,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问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CT,X射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能更好地描述矽肺病变,而且能早期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等异常改变,与X射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 门静脉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秦军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PVA)在多层螺旋CT(MSCT)、MRI中的表现。材料和方法搜集经MSCT、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PVA15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重组(VR)等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15例PVA中,11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MRI平扫呈血管流空信号,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血管样强化。肝内型5例,发生于门静脉左支3例,右支2例,1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合并门静脉-肝静脉瘘。肝外型8例,发生于门静脉主干4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脾静脉3例。混合型2例,1例发生于脾静脉和门静脉右前支,1例发生于网膜静脉和门静脉左支。3例PVA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CT、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血管后处理重建,能准确诊断PVA。

  • 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夏成德;秦红卫;李均洪;潘献伟

    目的 观察正常小儿寰枢椎的MSCT表现.方法 对32例2-13岁正常小儿寰枢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MSCT图像.结果 寰椎前弓双侧部骨骺板融合时间为6-7岁,后弓正中部为3-4岁.枢椎齿状突尖部骨骺出现时间多数是5-6岁,骨骺融合时间是9-10岁.齿状突上部形状在冠状位上似双乳突状或蜡烛火焰状,在横断位上似豆瓣状或花蕊状.齿状突基底部骨骺板形似裂隙状,融合时间多为5岁以后.正常小儿寰齿前间距平均值是2.0 5±0.4 5mm,寰椎两例侧块外缘与齿状突中心距离差平均值是0.9 4±0.84mm.结论 正确认识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各种MSCT表现,有利于提高小儿寰枢椎损伤或发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MRI联合多层螺旋CT在肝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广鉴;赵利;刘业松;张亚杰;孙秋;刘景旺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及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中脑腹侧高信号,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螺旋CT呈等密度改变,1例MRI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改变。慢性肝性脑病12例,T1WI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高信号10例、中脑腹侧高信号6例,垂体前叶高信号4例,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MRI及CT显示脑萎缩改变8例。结论 MRI联合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与CT诊断

    作者:宋文棉;李瑞峰;吕建通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与CT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早期胰腺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 cm<病灶<2 cm 11例、病灶<1 cm 6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邻近血管无受侵,局部无浸润,无肝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认识胰腺癌临床症状,有助于胰腺癌的早发现;双期薄层扫描充分利用了胰腺癌少血管特性,能良好显示肿瘤,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 探讨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玉秀;杨明宇;李桢;齐学军;邓文辉;范伟英;高菲;李宇东;张晖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颧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位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