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骨转移特点的分析

    作者:马志海;谢昌辉;李秀江;张玉萍;高凤彤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骨转移特点.方法对5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阳性结果及转移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572例乳腺癌患者发现186例转移,转移率达32.5%;转移病灶共327处,其中31例为单发灶,占总病灶数的16.7%.各病理类型及临床各期患者骨转移均好发于脊柱,与其它部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早且转移率高;骨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

  • 99Tcm-ZPPAb在荷H22肝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及显像特征

    作者:郑立春;冯珏;张晓明;张文军

    目的 探讨99Tcm-ZPPAb在荷瘤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特征及显像特征.方法 ①建立荷H22肝癌小鼠模型48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4只.制备99Tcm-ZPPAb及99Tcm-IgG.②体内分布实验: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只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99Tcm-ZPPAb和99Tcm-IgG 7.4 MBq,于30 min、1、2、3、4、5、6h,每时相取3只,计算各脏器每克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比率(%ID/g值)及肿瘤与对侧肌肉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T值).③显像实验: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只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99Tcm-ZPPAb和99 Tcm-IgG 7.4MBq,于30 min、1、2、3、4、5、6h计算T/NT值.结果 99Tcm-ZPPAb标记率为70%,99Tcm-IgG标记率为85%.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组织不同时相间%ID/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P=0.5231),各时相肿瘤组织%ID/g值均高于除肝脏、肾脏和血液以外的其他组织器官(F=9.36,P=0.0007).两组间同时相肿瘤组织%ID/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9,P=0.0001).实验组不同时相T/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3,P=0.2237);两组间同时相T/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9,P=0.0001).显像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同时相T/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P=0.4526),两组间同时相T/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048).结论 99Tcm-ZPPAb标记简单,标记率较高,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的摄取与滞留,有望成为肿瘤阳性显像剂.

  • 足踝慢性疼痛SPECT/CT断层骨显像融合图像特征

    作者:张欣韵;沈晨天;陈肖玥;孙贞魁;施忠民;罗全勇

    目的 探讨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足踝99Tcm-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融合图像特征,包括骨显像剂99 Tcm-MDP摄取类型、病灶部位以及CT表现.结果 161例中,99Tcm-MDP摄取增高者158例(158/161,98.14%),3例(3/161,1.86%)无99Tcm-MDP摄取增高;155例(155/161,96.27%)CT出现阳性改变,6例(6/161,3.73%)CT表现阴性,其中4例存在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3例99 Tcm-MDP摄取阴性患者中,1例CT表现阳性.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多位于距上关节(81/161,50.31%)和距下关节(56/161,34.78%);CT阳性病灶表现多为关节面骨质硬化(107/161,66.46%)和骨质密度增高(76/161,47.20%).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可有效评估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病变特点,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 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综合征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析

    作者:宋乐;张燕燕;张卫方

    目的 探讨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POEMS)综合征骨显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与CT表现进行比较,总结POEMS综合征的骨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多发性骨髓瘤3例,浆细胞增生3例,浆细胞瘤2例.6例骨显像阳性,其中2例为溶骨性破坏灶,4例为硬化性病变.5例可见四肢关节对称性放射性浓聚,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结论 POEMS综合征溶骨性病变及较大硬化性病灶呈放射性浓聚,伴四肢关节对称性浓聚;骨显像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价.

  • 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分析

    作者:宋乐;袁慧书;张燕燕;张卫方

    目的 分析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身骨显像检出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患者的骨显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眼眶放射性浓聚灶的位置、形态,通过随访结合CT、MR检查对照分析病灶特点.结果 30例中,骨显像示眼眶放射性浓聚灶位于右侧17例,左侧13例;累及眼眶上壁23例,外壁4例,下壁2例,内壁1例;呈点状放射性浓聚28例,呈条状放射性浓聚2例.10例接受骨显像随访复查的患者均未见新发病变,其中8例眼眶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2例较前变浅.10例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中,8例呈磨玻璃密度,2例呈低密度;7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7例病灶大径<1 cm,3例≥1 cm.5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9例接受颅脑MR检查的患者中,6例MR未见异常,3例T1WI及T2WI可见眼眶局灶性低信号.结论 眼眶单发浓聚灶好发于外上壁,多呈点状放射性浓聚,CT及MR检查提示部分为骨纤维源性病变.

  • 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随访及CT对照分析

    作者:宋乐;袁慧书;张卫方;张燕燕

    目的:部分肿瘤患者骨显像发现上颌骨额突单发放射性浓聚灶,诊断困难,并且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的性质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资料与方法选择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但不伴其他骨转移瘤的21例患者,分析骨显像放射性浓聚灶的形态及分布,对比随访骨显像,观察病变有无变化,总结相应CT所见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内部密度、边缘等形态学特点。结果21例上颌骨额突浓聚灶累及单侧17例,双侧4例,1例伴其他颅骨病变。14例复查骨显像病变均未见变化,且未见新增病变。12例发现16个放射性浓聚灶,其中15个CT有异常表现,14个位于额突基底部鼻泪管周围。所有病变边界清楚,横截面大径线平均7.1 mm。10个呈均匀磨玻璃密度,5个内部可见更低密度区。结论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倾向良性病变,CT提示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样病变为导致异常浓聚的原因之一。

  • 瘤源性骨软化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孔西建;刘玉珂;李盈盈;翟远坤;吴丹;叶进

    目的 探讨瘤源性骨软化症(TIO)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对TIO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学、病理及随访证实的7例TI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骼X线、CT、MRI、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核素显像,99Tcm-奥曲肽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7例TIO患者以多发部位疼痛多见,常见部位为胸腰椎、胸肋部、髋部和四肢负重关节.7例患者均表现为血磷减低、血钙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骨转换加快.7例X线表现为骨小梁模糊,骨质结构呈“雾霾样”征象,多发假骨折线及多发骨折,2例病史长者胸廓、脊柱、骨盆变形;5例行骨核素扫描均呈多发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颅骨放射性摄取增高,即“黑颅征”,4例显示假骨折影,3例肋骨呈串珠样;6例行奥曲肽显像,均确定肿瘤部位;7例肿瘤切除后血磷恢复正常,疼痛缓解.结论 TIO骨骼X线表现为骨小梁模糊,多发假骨折线或骨折线,骨骼变形;骨核素扫描显示多发浓聚;奥曲肽显像有利于肿瘤定位.

  • 功能不全性骨折的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

    作者:丁浩源;陈跃;朱艳;黄占文;张莉

    目的 功能不全性骨折(I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研究探讨IF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知和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经随访及影像学诊断为IF的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单骨发病20例,多骨发病10例.全身骨显像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显像剂浓聚;SPECT/CT断层图像上可观察到骨折线、硬化带/线、软组织肿胀、椎体呈楔形或“鱼椎”样改变.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灶处均未见骨质破坏,周边均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 IF的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IF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SPECT/CT诊断价值

    作者:毛新远;陈燕;蒲朝煜;张驰

    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113个脊柱放射性浓聚灶的全身骨平面像、局部SPECT与SPECT/CT融合图像的代谢及CT表现.结果: 113个脊柱病灶按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分布分别为12个、40个、52个、9个,后诊断良性灶73个(64.6%),恶性灶40个(35.4%).平面像、SPECT、SPECT/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5.1%、83.2%、94.7%,差异显著(P<0.001).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灶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 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羽;张岩;安丽君;刘洁

    目的 观察99m Tc-MDP(云克)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31 例,给予云克联合MTX 治疗12 周;MTX 对照组31 例,应用MTX 单药治疗12 周;云克对照组31例,应用云克单药治疗12 周.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3.5%,MTX 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云克对照组有效率为64.5%,试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在改善临床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与MTX 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29% vs.32%).结论 云克联合MTX 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99Tcm-MDP骨显像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孝和;白冲;孔令山;左长京;李强

    目的 了解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扫描在病变部位的选择性沉积来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的意义.方法 16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67例(39 9%),腺癌94例(56 0%),腺鳞癌3例(1 8%),低分化癌4例(2 4%),静脉注射99Tcm-MDP 20~30 mCi后,行全身骨扫描.结果 168例患者中骨显像阳性率47 6%,其中男性患者骨显像阳性率41 2%,女性患者骨显像阳性率61 1%,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 05);腺癌患者骨显像阳性率57 4%,鳞癌患者骨显像阳性率37 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显像阳性的部位以肋骨、腰椎、胸椎转移多,其中肋骨转移45例(56 3%),腰椎转移39例(48 8%),胸椎转移38例(47 5%);Ⅰ~Ⅲa期患者骨显像阳性率31 9%,Ⅲb~Ⅳ期患者99例,骨显像阳性率58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病理类型为腺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骨外组织转移者易发生骨转移,有胸腔内重要脏器侵犯时容易发生骨转移.使用99Tcm-MDP行全身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多发骨髓瘤99m Tc-MDP胃显影一例

    作者:任佳忠;霍宗伟;王晓慧;刘岩;杨国仁

    患者男,47岁。患者于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肋弓处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及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疼痛逐渐加重。即行CT及X线检查,示颈椎、部分胸椎、肋骨和肩胛骨广泛骨质破坏,初步考虑为多发性骨髓瘤。于2015年10月30日就诊于山东省肿瘤医院,体格检查:脊柱各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棘间均有压痛和叩痛,左、右侧第11前肋压痛、叩痛明显,未扪及骨擦感和肿物,腹部未见异常。无胃痛、胃炎和肾病史。入院后行电解质、肾功能检查,结果示,血钙4.12 mmol/L,血磷1.66 mmol/L,肌酐230μmol/L,β2?微球蛋白14.66 mg/L。

  • 18F-FDG PET显像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价值的比较

    作者:闫瑾;杨建伟;李鹏;宋永平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价值.方法 43例肿瘤患者,其中28例经其他榆查或随访证实为骨转移,15例证实无骨转移.2周对患者内行18F-FDG PET和99Tcm-MDP显像,比较分析两种显像结果 .结果 28例肿瘤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PET阳性26例,99Tcm-MDP阳性27例,灵敏度分别为92.9%(26/28)、96_4%(27/28),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无骨转移患者中,PET阴性14例,MDP阴性8例,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5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 检测骨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93.0%(40/43)、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8F-FDG PE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Tcm-MDP显像相近,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对99Tcm-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骨转移患者,进一步行18F-FDG PET显像,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 201铊显像在骨与软组织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方向前;范顺武;楼岑;余林良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在骨与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病变进行201T1显像,分别以注射后5 min(早期)和2 h(延迟期)显像,同时应用肉眼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其中6例骨肉瘤病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201Tl定量显像,计算变化率(AR)并与肿瘤坏死率(TNR)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中43例骨病变病例与同期进行的99mTc-MDP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手术后组织学证实,其中恶性骨肿瘤33例,良性骨病变10例,软组织肉瘤10例,软组织良性肿瘤5例.结果半定量分析43例恶性病变和15例良性病变的早期UR分别为2.856+1.121和1.304+0.32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59,P<0.001);两者的延迟期UR分别为2.261+0.769和1.100+0.139,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786,P<0.001).假设早期UR>1.735(2.856-1.121)且延迟期UR>1.492(2.261-0.769)为鉴别良、恶性的阈值,则敏感性为95.35%、特异性为93.33%、精确性为94.83%.6例骨肉瘤病例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201T1显像显示变化率与肿瘤坏死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化疗敏感(TNR>90%)的5例病例化疗后201Tl显像示病灶摄取明显减少.结论20Tl显像的定量研究对骨与软组织病变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推荐早期UR>1.735,且延迟期UR>1.492者,首先考虑恶性病变.骨肉瘤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201Tl显像,具有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在价值.

  • 核素骨显像在71例骨外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星;唐明灯;林端瑜;倪雷春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在恶性淋巴瘤骨浸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71例恶性淋巴瘤骨显像患者病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3例.经静脉注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555~925 MBq后2.5~6 h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 骨浸润病变者31例,其中8例HL中骨浸润3例,63例NHL中骨浸润28例.总病灶数103个,除2个骨放射性缺损外,101个浓聚灶分别为:脊柱35个(34.65%)、四肢骨及关节30个(29.70%)、肋骨14个(13.86%)、骨盆13个(12.87%)、颅骨5个(4.95%)及胸骨4个(3.96%).结论 核素骨显像在恶性淋巴瘤骨浸润的临床分期、治疗监测和预后转归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原发性腹膜砂粒体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全身骨显像一例报告

    作者:冯菲;赵德善;耿会霞;吴利翔;刘建中;李思进

    患者女,78岁,原发性腹膜砂粒体癌术后9月,左上腹部疼痛2月,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MDP)前后位全身骨显像示:脊柱侧弯,第10胸椎骨质代谢轻度增高,其余骨骼未见异常;腹盆腔内可见多处不规则团块状非均匀性显像剂分布异常增高影,经局部断层和X线定位示:显像剂分布异常增高区为肠管外腹膜内软组织.

  • 全身骨显像骨外伪影的原因分析

    作者:王娜;刘生

    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是核医学常规显像项目之一.然而,骨外组织显影导致的伪影常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对全身骨显像进行评价时,要针对骨外组织显影的各种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药物因素、注射因素、患者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

  • 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联合~(99)Tc-MDP治疗老年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树龙;张久君

    目的 评价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短程疗法联合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raves眼病(G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4例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O患者先配对后随机分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大剂量甲泼尼龙间断静脉短程冲击治疗,累积剂量达800~1200 mg.试验组应用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累积剂量为300~480 mg)联合99Tc-MDP的治疗方案.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1~4周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并根据眼病临床活动性评分及美国甲状腺协会提出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分度分级标准评定眼部病情变化,同时监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应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10例患者有效,对照组6例患者有效,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主要体现于消化道症状,引起或加重水钠潴留与糖代谢紊乱.结论 对于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O应用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短程疗法联合99Tc-MDP是一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案.

  • 畸形性骨炎核素骨显像1例

    作者:谢耀萍;杨志杰;路宇

    1 病案摘要患者男性,78岁.于1991年年初发现左胫骨下端肿胀,约拳头大小,无痛,自认为骨质增生,后经省内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生,同年七月在我院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左胫骨下段骨小梁增粗变形、呈带状,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交界处呈V字形,骨皮质与骨小腔分界不清,考虑为畸彤性骨炎;

  • 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Tcm-MDP SPECT-CT和18F-FDG SPECT-CT探测脊柱转移瘤的比较

    作者:刘道佳;唐明灯;林端瑜;倪雷春;林小敏

    目的 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Fcm-MDPSPECT-CT与18F-FDG SPEC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行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88例肿瘤患者同时行99Tcm-MDP SPECT-CT,同期(2周内)行18F-FDG SPECT-CT.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等)结果或随访2年以上结果为终结果,比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Tcm-MDP SPECT-CT与18F-FDG SPECT-CT的诊断结果.结果 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88例肿瘤患者诊断脊柱转移瘤48例、良性病变19例、未转移2l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9.6%(43/48)、62.5%(25/40)、74.1%(43/58)、83.3%(25/30)及63.4%(68/88),99Tcm-MDP SPECT-CT分别为93.8%(45/48)、92.5%(35/40)、90.0%(45/50)、92.1%(35/38)及81.6%(80/88);18F-FDG SPECT-CT分别为97.9%(47/48)、97.5%(39/40)、97.9%(48/49)、97.5%(39/40)及87.8%(86/88).SPECT-CT解决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提高了对骨良性病灶的诊断能力,降低了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假阳性率.18F-FDG SPECT-CT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更具肿瘤特异性,对骨骼良恶性病灶的鉴别具有更强的能力,提高了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特异度(X2=15.313,P<0.001)和准确率(X2=16.831,P<0.001).结论 99Tcm-MDP SPECT-CT和18F-FDG SPECT-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