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SP-1及其受体CD47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初步探讨

    作者:艾娜;谢席胜;夏梦迪;龙琼先;王彦江

    目的: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模型,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其受体CD47在肾脏的分布及变化,并探讨其在肾IR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个时间点(4个小组),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阻断肾血流45分钟后再灌注构建肾IRI大鼠模型。观察肾IRI后各组大鼠尿量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通过HE染色了解肾脏病理损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肾组织中羟自由基和丙二醛的浓度。通过肾组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染,观察TSP-1和CD47蛋白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随着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变性与坏死。肾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变化。模型组大鼠肾小管HE染色病理损伤评分较正常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IRI肾组织中的羟自由基和丙二醛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肾IRI早期,肾小管TSP-1、CD47表达水平即明显增加,至肾IRI 24小时时TSP-1、CD47在残存肾小管中仍有较高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双染发现,在肾IRI肾小管TSP-1和CD47存在共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羟自由基和丙二醛的浓度与TSP-1及CD47积分光密度呈正相关。结论肾IRI时大鼠肾脏TSP-1和CD4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TSP-1及其受体CD47共同参与了肾IRI过程。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药物防治研究

    作者:蒋冠军;刘修恒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发生一系列代谢障碍后可导致急性肾功能的损伤,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并且也是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之一.作者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相关的药物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参麦注射液保护肾脏作用研究

    作者:黄珀;邓勇;张春梅;郭勇

    目的探讨细胞问粘附分子-1(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关系,并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肾IRI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肾组织中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浸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鼠肾组织中ICAM-1明显表达,出现PMNs浸润积聚,给予参麦注射液(ShenMaiibhectuib,SMI)的鼠肾组织中ICAM-1表达受到抑制,PMNs浸润减轻.结论肾IRI时,ICAM-1参与了PMNs的浸润和IRI的发生发展;SMI可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而保护肾脏的功能.

  • 和厚朴酚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房云岗;陈晶;曹凤宏;高伟兴;李晓强;高海洋;关晓海

    目的 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和厚朴酚缺血再灌注预处理组(HNK-Pre组),观察各组指标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二组的血清BUN、Cr及肾组织MPO、MDA、Cyt-C含量和肾小管Paller评分升高(P<0.05),肾组织GSH-Px活性降低(P<0.05);与肾I/R组比较,肾组织GSH-Px活性升高(P<0.05),其余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厚朴酚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线粒体通过释放Cyt-C诱导凋亡途径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IL-13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伟才

    目的 观察IL-13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57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 min再灌注24h建立急性RIRI模型;于阻断血流后分别从双侧肾动脉开口注射入鼠重组IL-13(rmIL-13)治疗1组0.5g/50 g,治疗2组1.5g/50 g;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水平和肾脏表达,以及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果 与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2组肾脏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IL-6血清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治疗2组肾功能障碍及BUN、Cr水平显著改善(P均<0.01),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评分明显减少(P<0.01).血清IL-6蛋白水平与BUN、Cr呈正相关(r=0.628,0.745,P<0.01),肾组织IL-6 mRNA与BUN、Cr呈正相关(r =0.745,0.792,P<0.01).结论 IL-13能有效地抑制急性RIRI大鼠IL-6的表达,并保护肾功能.

  • SOD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内的表达变化

    作者:薛芳;王切;王素玲;王磊;李易明;米立国

    目的 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变化,探讨SOD在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切除右肾,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材(肺、肾、血).酶偶联速率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形态;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内抗氧化酶SOD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结果显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的肾组织受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中的BUN和SCr、肺组织中的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SOD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肺组织发生了过氧化损伤.SOD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肺组织内发挥了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内CAT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素玲;薛芳;王磊;王切

    目的 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表达变化,探讨CAT在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切除右肾,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材(血、肾、肺).酶偶联速率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形态;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内抗氧化酶CA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结果显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的肾组织受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中的BUN和SCr、肺组织中的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AT的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内发生了过氧化损伤.CAT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内发挥了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 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贺永进;贾慧群;宋予贤;杜洪印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也是肾移植手术中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00/0.5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溶液扩容半衰期长,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1,2];HES还可抑制白细胞产生抗炎作用[3-5].有关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 内皮素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燕;夏晓红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肽,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对维持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有重要作用.其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强的缩血管物质[1].其引起的血管收缩、代谢紊乱和细胞增殖是与血管损伤有关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本文仅就近年来ET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西药防治进展研究

    作者:张晶晶;王怀颖;石少慧

    早在20世纪70年代,Glaumann等发现,恢复缺血肾脏的血液供应后,可加重原有的单纯缺血性损伤,首先提出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e,简称RIRI)的概念[1].

  • 氟伐他汀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荆娇;社巧哲;马艳荣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ham);②缺血再灌注组(I/R);③缺血再灌注+氟伐他汀组(20mg/kg/d).给药1周后,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后24h取血以及双侧肾脏,血清测BUN、SCr的水平,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BUN,Scr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氟伐他汀组BUN、Scr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实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H2S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

    作者:单芳;曹玉青;刘雨娟;孙应彪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硫化氢(H2S)对肾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夹闭双侧肾动、静脉建立I/R损伤模型,24 h后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血浆肌酐(SCr)和血浆尿素氮(BUN)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血红素氧合酶诱导型HO-1表达水平.结果 H2S可降低大鼠血浆SCr、BUN水平,使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升高(P<0.01),且可明显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2S可致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H2S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和上调HO-1表达对I/R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且随着H2S剂量的增加,这种保护作用也在增强.

  • TSP-1-CD47信号轴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艾娜;谢席胜;夏梦迪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急性移植物功能障碍以及迟发性肾移植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1].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基质蛋白的作用仍未知.已证实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急性肾损伤有关.TSP-1是CD47的反受体,同时它也是CD47唯一已知的可溶性配体[2].新发现证实,CD47可以调节多种细胞生存和死亡途径.

  • 茶多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新华;刘健;荣艳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和TP预处理组.IRI组及TP组手术建立肾IRI模型,TP预处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P 治疗.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缺血1 h恢复灌注开始时刻、2 h后、24 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和肾组织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I组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TP预处理组的Scr、MDA和肾组织的MDA均比IRI组低(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良手术方式结果与评价

    作者:艾娜;谢席胜;樊均明;龙琼先;王宝福;王彦江

    目的:通过改良手术方式阻断肾动脉,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成模情况,为IRI模型建立提供新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sham group,SG)(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 h、6 h、12 h、24 h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手术方式:将大鼠麻醉后,逐层开腹暴露双肾,用玻璃分针分离双侧肾动脉,将已经消毒的压脉带片段包裹在肾动脉外层,将手术线系在压脉带片段外迅速打结阻断肾血流,观察肾脏颜色的变化.阻断肾血流45 min后,剪断手术线,恢复肾脏供血,观察肾脏颜色变化.逐层关腹,复苏.观察IRI后尿量变化、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G组相比,IRI组尿量明显减少;IRI各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升高明显(P<0.05);病理改变明显(P<0.05).结论:通过简易手术结扎双侧肾动脉可以成功建立大鼠IRI损伤模型,成模率高,简单易行,成本效益高.

  • 硫酸镁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作者:李祖成;李淑翠;亢泽春;王垣芳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硫酸镁高、低剂量(120、60 mg/kg)组,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蒂45 min和再灌注3h制备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肾脏指数、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含量、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HE染色观察肾组织学变化.结果 硫酸镁高、低剂量组小鼠肾指数分别为(0.72±0.05)和(0.74±0.07)、血清BUN含量为(12.36±2.24)和(15.58±1.92) mmol/L、血清肌酐水平为(98.23±4.37)和(114.63±6.24) μmol/L、肾组织MDA含量为(2.11±0.24)和(2.27±0.21) nmol/(mg·prot),肾组织SOD活力为(4.03±0.68)和(3.51±0.58) U/(mg·prot),硫酸镁高剂量组肾组织GSH-Px活力为(323.90±23.50)U/( mg· pro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组织病理变化较轻.结论 硫酸镁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旁分泌机制

    作者:胡红林;王共先;邹丛;黄学明;习小庆;史子敏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研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旁分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并体外DAPI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下腔静脉移植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在受体鼠体内的迁移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2天缺血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0.05),但细胞移植组移植后第1、2天肾组织中均未见DAPI阳性细胞;第3、4天则逐渐可见DAPI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第2天肾组织中可见较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果显示旁分泌机制参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

    作者:胡红林;邹丛;习小庆;叶真逢;江唯

    背景: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其机制相当复杂,不能用单纯的干细胞分化机制来解释,是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从而初步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模型体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大鼠脾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然后将上述受体SD大鼠的脾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再使该裸鼠经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裸鼠肾损伤前后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鼠脾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降低;移植此组大鼠的脾细胞给裸鼠,可以明显保护裸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降低以及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降低。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作者:雷雨;刘蓉安;曾帆

    背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是有较高死亡率的临床常见问题,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有一些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改善此病情的研究,但可能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所用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离培养SD大鼠腹股沟部位脂肪组织,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将30只大鼠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移植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中,移植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5,15和30 d进行下列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冰冻切片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植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生化法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构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分离培养的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90和CD44,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移植对照组肾组织无绿色荧光,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后5d可见绿色荧光;②与移植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肾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升高(P< 0.05),肾组织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③以上结果说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促进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与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

    作者:毕凌云;杨达胜;赵德安;梁斌;张瑞霞;白海涛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肾组织固有细胞、修复损伤肾组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方法:160只大鼠尿筛阴性后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因子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细胞因子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于造模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1次/d)和干细胞因子(200μg/kg,1次/d),连续5 d;模型组不给药,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肾组织CD34+细胞、Caspase-3、Bcl-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治疗组肾组织内CD34+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凋亡指数、Capase-3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 <0.05),且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治疗组(P<0.05)。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然后随着时间推移Bcl-2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细胞因子治疗组均可见细胞增殖核抗原阳性表达细胞;模型组于第24天增殖指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细胞因子治疗组在第10天即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7天,然后逐渐下降。说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可以促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恢复。

152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