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础体温测量

    作者:葛秦生

    编者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毕业后教育(post education)备受重视,在国外早已实行对社区医师进行定期听课及答卷记分的制度,以保持其一定的学术水平.此外,从每次学术研讨会的代表调查反馈意见中,专题报告受欢迎,认为讨论解决问题,也反映了对新知识的渴求.为此,经编委会研究决定开设教育园地栏目,以补充系统学习(教科书)中不足的部分.如本期推出的基础体温测量,一张小小的基础体温表却大有学问,若正确应用,能解决临床许多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 基于NTC的体温测量系统设计

    作者:苑冬梅;杨坤;张妍妍;李宝杰

    目的 设计一款基于NTC热敏电阻的便携式体温测量设备.方法 基于恒流源,以NTC热敏电阻为体温传感器,采用高精度差分式ADC芯片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分析处理,同时给出各部分误差的来源以及误差校准方案,后对设备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实验结果 表明,经过误差校准后的体温测量设备测量误差小于±0.1℃,完全满足医用电子体温计的使用标准.结论 此系统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同时校准方案中所阐述的实时校准方法 ,对研究电子体温计的校准方法 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微机化病人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吴敏;汤黎明;朱行行

    本文介绍了以Intel8098嵌入式微机为床边机采集、转换病人的体温,经一段距离通信到护士站的主机集中处理、存储的微机化测温系统,整个系统共可测量100个病人的体温,且操作简便,数据完整统一,为实现新型网络化医院无纸病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网络体温测量系统的研制

    作者:刘宇静;李宏毅

    阐述了基于医院HIS系统平台的住院患者体温自动测量网络系统,完成体测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通过该系统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化平台,减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护理质量.

  • 基于网络的病人体温测量系统的研究

    作者:周治国;刘志明

    本文阐述了基于医院HIS系统平台的住院病人体温自动测量系统,通过该系统的研究,可以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化平台,减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护理质量.

  • 北京强化呼吸道传染病防范措施

    作者:郑灵巧

    卫生部制定下发有关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就诊规定后,北京市卫生局进一步作出便于操作的具体措施,要求各级医院对因发热就诊的病人进行体温测量,对体温≥38℃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必须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及时将病人转入高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对隔离的分诊点.一级医院和尚未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含二级)专科医院,都要尽快设立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分诊点;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也将尽快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并迅速完善院内专家会诊小组;各级医院接诊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医务人员都要采取标准的防护措施.

  • 保鲜膜在埃博拉留观中心红外额式体温计上的妙用

    作者:李亚;于晓莉;黄顺;冯欣;姚红;王丽珍

    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工作期间,为防止交叉感染,方便患者测量体温和医务人员采集数据,我中心均采用红外额式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测量时距离患者至少1 m,伸长手臂,在正对患者额部并距离5~6 cm处进行体温测量。因距离较近,红外额式体温计极有可能触碰到患者,因而每次测量完毕,根据埃博拉病毒留观中心管理标准操作流程的要求,均使用0.5%含氯消毒剂浸泡的脱脂棉对红外额式体温计外壳进行擦拭消毒。因含氯消毒剂腐蚀性大,消毒剂极易通过红外额式体温计按键及电池后盖渗入内部,造成红外额式体温计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日常工作。因此笔者将保鲜膜在红外额式体温计外壳进行包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1例体温测量不准致误治的报告

    作者:朱永玲

    1病例介绍患者女20岁,因发热,咳嗽,咯黄色稠痰3天于1999年7月3日住院治疗,入院诊断"肺炎",查T 38℃,P 96次/分,R 2次/分,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19天后,胸透复查炎症基本吸收,咳嗽,咯痰完全消失,但体温是7:00 a.m. 37.1℃~37.2℃,11:00a.m.开始升高,高达37.6℃~37.7℃(该患者母亲系本院护士,入院后一直每日测体温4次,均按要求将体温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取出,读数加0.3℃记录)于7月25日前往胸外科医院求治,在胸片检查不支持肺TB诊断的情况下,医生建议抗痨诊断性治疗,接受抗痨治疗2月余,体温仍如前无变化复查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64 U/L,尿酸700umol/L,即到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求治,经再次复查胸片等检查,医生建议立即停止抗痨治疗,指出腋温可能不准确,后经口温测量观察3个月,每月高体温均在37.2℃~37.3℃,3个月后再次胸片复查双肺无异常,1年后随访,该女青年健康正常.

  • 12家医疗机构体温计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张莉萍;龚月香;金学勤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疗机构体温计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本地区12家医疗机构25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测温工具、体温计使用管理、护士对各种体温计使用方法的认知、护士对汞污染危害的认知等。结果:水银体温计、无汞体温计在医疗机构的使用率分别是100%、48.39%;90.08%的被调查护士有打破水银体温计经历,其中仅有48.63%的护士认为自己能正确处理泄露在环境中的汞;护士对无汞体温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的认知率均<30%,与水银体温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医疗机构对无汞体温计的使用管理不规范。结论:本地区医疗机构体温测量呈多元化趋势;医疗机构存在汞污染风险;护士无汞体温计使用知识缺乏;无汞体温计临床使用管理存在空白,希望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护理相关规范的支持。

  • 12家医疗机构体温计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张莉萍;龚月香;金学勤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疗机构体温计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本地区12家医疗机构25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测温工具、体温计使用管理、护士对各种体温计使用方法的认知、护士对汞污染危害的认知等。结果:水银体温计、无汞体温计在医疗机构的使用率分别是100%、48.39%;90.08%的被调查护士有打破水银体温计经历,其中仅有48.63%的护士认为自己能正确处理泄露在环境中的汞;护士对无汞体温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的认知率均<30%,与水银体温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医疗机构对无汞体温计的使用管理不规范。结论:本地区医疗机构体温测量呈多元化趋势;医疗机构存在汞污染风险;护士无汞体温计使用知识缺乏;无汞体温计临床使用管理存在空白,希望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护理相关规范的支持。

  • 体温测量研究进展

    作者:周明芳;舒勤;李巍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有深部温度(胸腹腔、脏器和脑的温度)及表层温度(体表温度)之分,它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由于深部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通常用腋窝、口腔、直肠等处温度来代表机体体温[1].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温测量的器材、方法、部位及时间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为使护理同行进一步了解各种测温方法,合理选用测温器材,提高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阴股沟测体温法

    作者:

    大面积烧伤病人,尤其是上肢烧伤 病人,腋窝测 温困难,现提出一种阴股沟测温法,并将其与腋窝测温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住院病 人200名,按护理操作常规测量并记录每个病人的双侧阴股沟/腋窝体温。结果:将每组病人 的左右阴股沟体温、左右腋窝体温、同侧阴股沟与腋窝体温测量的均数、标准差进行样本均 数比较,进行t检验,P值均大于0.05,提示本组病人的左右阴股沟体温、左右腋窝体温、 同侧阴股沟与腋窝体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股沟测温法可代替常规腋窝测温法 ,阴股沟烧伤机会少,将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阴股沟作为一个新的测温部位是可行的。(济南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250031 杜燕 张晓明)(本文编辑 张立新)

  • 无汞体温计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龚月香;张莉萍;金学勤

    本研究介绍无汞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测量部位及方法,综述了无汞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无汞体温计的应用前景,提出医疗机构应积极响应“无汞医疗”行动,规范无汞体温计的管理措施和医务人员测温行为,真正实现无汞体温计测温快速、测温准确、测温安全、使用简便的目标,节省临床护理时间及减少汞对环境污染的危险,为临床患者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危重症患者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艳;鲁桂兰;蒋婷婷

    目的 通过对ICU患者两种体温测量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探讨ICU患者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测量仪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12月入住本院ICU的120例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比较,对同一研究对象采取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或腰背部温度,记录两种测量方法所测温度值.结果 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与水银体温计在各时间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2:00~22:00的6个时间点,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与水银体温计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17~86岁的6个年龄段中,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与水银体温计的体温测量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法每日测量体温所需时间与水银温度计法相比较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可以为重症病人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体温测量方法,可以代替水银温度计在临床应用.

  • 阑尾炎术后患者两种体温计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向英;邓梅君;姜学琼;向丽

    目的:通过对我科阑尾炎术后患者两种体温计测量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探讨阑尾炎术后患者出现外科吸收热的患者使用非接触红外额温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科的35例阑尾炎术后1~3d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比较,对同一研究对象序贯采取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使用非接触红外额温计测量额温温度,记录两种测量方法所测温度值以及即时采集同一患者的脉率。结果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各时间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2:00~22:00的6个时间点,凡是出现体温升高时间点的体温值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非接触红外额温计测得数值绘制的体温单曲线平缓,与脉率曲线无正相关。而水银体温计绘制出的体温单能够清晰的显示外科吸收热或者体温特异性升高的热型。与脉率曲线升高成正比。结论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不能简单的应用于阑尾炎术后患者体温的测量,在发现体温略有升高时一定要用水银温度计复测体温,保证得出准确的体温值,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 口岸体温检测仪器使用效果研究

    作者:王蕾

    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共有的重要体征,因此,体温监测是口岸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温测量的器材、方法、部位及时问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工作人员也对口岸多种体温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口岸现行的各种测温方法,合理选用测温器材,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该文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病区患者体温测量自动安排程序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郭正杰;程薇

    目的:解决目前在无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情况下,护士手动安排病区患者体温测量频次的问题.方法:采用PowerBuilder9.0为开发工具,Oracle1 1.2g为后台数据库,依托“军卫一号”系统的原始数据,开发体温测量自动安排程序.结果:实现了患者体温测量频次的自动安排.结论:体温测量自动安排程序弥补了目前护士工作站的缺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

  • 电子体温监测探头在危重患者体温监测的意义

    作者:李楠;王莹

    目的:选择准确、方便的测量方法,提高危重患者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选择汞柱式腋温计与电子体温监测探头,对ICU内GCS评分3~7分的60例患者进行体温测量,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电子体温监测探头与汞柱式腋温计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电子体温监测头对危重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具有实时、方便,减少因患者不能保持佳的测量姿势造成的重复测量及测量误差,减少护理工作量等特点,该方法安全可靠,并适合与其它监护设备一起使用,实现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护.

  • 通过救护车转运未被识别的脓毒症患者具有高死亡风险:一项回顾性研究

    作者:喻文;罗红敏

    脓毒症是死亡风险极高的严重疾病,早期识别和治疗为有效,对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近期新西兰学者对通过救护车转运的脓毒症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有多少脓毒症患者被救护车工作人员识别和记录,次要目标是调查有多少脓毒症患者通过救护车运送,并与其他转运方式比较,调查脓毒症患者转运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估转运是否会影响病死率。研究者检索了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一家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显示,有47.4%(363例)的脓毒症患者通过救护车转运。与通过其他方式转运的患者比较,通过救护车转运的患者年龄较大(岁:71.5比55.7, P<0.001),入院率更高(97.2%比85.4%,P<0.001),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比例更高(47.4%比25.8%、P<0.0001,12.4%比4.0%、P<0.0001),28 d内病死率更高(17.9%比7.2%,P<0.0001);有41.9%通过救护车转运的脓毒症患者没有被救护车工作人员识别和记录。体温测量对识别脓毒症非常重要〔优势比(OR)=11.2,95%可信区间(95%CI)=5.2~24.4〕;通过评估生命体征可以基本识别32.1%通过救护车转运的脓毒症患者。未识别和记录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已识别和记录的脓毒症患者(25.7%比12.9%,P=0.003)。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通过救护车转运的患者病情严重,但脓毒症常常未被救护车工作人员识别和记录。早期未被识别的脓毒症患者与其高病死率有关,救护人员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来对院前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识别。

  • 新生儿应用红外耳式体温计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林凤芝;韩冬韧;刘华

    目的 比较红外鼓膜测温计与水银柱式体温计测量新生儿体温值的差异,研究红外鼓膜测温计应用于新生儿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 对50例新生儿应用2种不同温度计进行体温测量,观察2种方法检测结果、双耳温度差异以及多次测温结果可重复性.结果 红外鼓膜测温计与水银柱式体温计所测得新生儿体温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外鼓膜测温计所测左右耳鼓膜温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外鼓膜测温计3次测量结果相符,测量可重复性较高.结论 红外鼓膜测温计安全、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于新生儿应用.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