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云生;万圣云;侯辉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n=56)与开腹手术组(n=56)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腹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率、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

  • PTCD并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郝玉芝;邢冬娟;龚少娟;宋卫华;徐爱民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 48例胆囊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佘明杰;孙志民;刘小虎

    目的 探讨胆囊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05~ 2012年手术治疗的4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共48例,其中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10例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6例行其它姑息性治疗.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所在,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治分析

    作者:叶国忠;江仲

    目的 本研究着重于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4年6月至2012年7月病理确诊为XGC的1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3例诊断为XGC,2例术前误诊为胆囊癌.5例行开腹手术,14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7.3min及102.7min,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2天及9.4天,有显著差异(P=0.006).结论 GC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是难以术前诊断.病理检查是XGC诊断的关键,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解剖性肝叶切除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祁夫魁;陈平;马宽生;李德福;朱静;徐国宏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和解剖性肝叶阻断两种阻断技术各自对肝脏血生化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解剖性肝叶阻断法,共30例肝叶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肝血流阻断对肝脏血生化指标(AST,ALT,ALB,TBIL)、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术后均出现肝功能酶学指标不同程度升高,以第一肝门阻断肝脏血生化升高较解剖性阻断明显,经统计分析,于术后3天两者有差异(P<0.05).解剖性肝叶切除较第一肝门阻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统计分析,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解剖性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减少,避免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小,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快,在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患者住院费用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解剖性 肝叶切除
  • 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潘树波;赵红川;谢坤;张志功;徐慧琴;耿小平

    目的 探讨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47例手术治疗的胰腺占位患者资料.术前均行CA19-9检查、腹部增强CT扫描及全身PET/CT扫描,比较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确诊胰腺癌41例,非胰腺癌6例.CA19-9、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8.0%、80.4%和95.1%,PET/CT灵敏度优于CA19-9和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43);在胰周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4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肝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和6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PET/CT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灵敏度,显著优于增强CT.当肿瘤SUV值升高,PET/CT诊断仍应注意结合CA19-9、增强CT甚至MRI综合判断;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从而避免诊断性剖腹探查手术.

  • 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10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笑;陈开伟;郭涛;徐阿曼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262例胃癌根治术中发生的10例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发生率为3.8% (10/262),本组10例中,脾下极脏面撕裂4例,脾上极脏面撕裂3例,脾体部裂伤2例,脾门撕裂1例;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Ⅰ级损伤7例,Ⅱ级损伤2例,Ⅲ级损伤1例.其中,7例应用局部止血措施,2例行脾修补术,1例行脾切除术.全组未出现与脾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普外科医师在手术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等,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胃底部肿瘤切除或全胃切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韧带;另外,开腹探查后就切断脾门到脾下极间附着的纤维束带为可借鉴的手术技巧.对于裂口小而浅的Ⅰ级脾损伤压迫止血后可不缝补,Ⅱ级脾脏损伤可行脾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严重破裂而无法保留脾脏者,可行全脾切除.

  • 微生态制剂在胆肠吻合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飞;熊奇如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胆肠吻合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52例接受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胆胰相关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对照组)24例和微生态制剂处理组(MBP组)2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除了常规处理以外,术前5天始给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630 mg口服,每天两次,两周后停药.观察两组间常规治疗干预强度及时间、术后恢复差异、粪便菌群计数差异、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粪便菌群计数比较,MBP组益生菌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术后CRP、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及总计并发症发生,MB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肠吻合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整菌群失调、促进术后康复、减轻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治疗与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作者:齐伟;钱小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36例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采取急诊实施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和取石术,28例采取保守治疗者为对照组.结果 36例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患者顺利实施ERCP;且较保守治疗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同对照组相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于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胆管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人工注射局部水囊技术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明军;李季;陈振东;孙彤;王年飞;王小磊;陈伟

    目的 探讨人工注射局部水囊技术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超声引导下用介入穿刺针从体表穿刺进入肝脏与紧要器官间隙,注入生理盐水500~1000 ml,形成人工水囊间隔带,将肝脏与邻近器官隔开,对14例患者共20个病灶行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评价疗效.结果 1个月后肿瘤影像学评价,20个病灶中,16个完全消融,坏死率达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个月内复发2例,1年内复发3例,其中出现新病灶2例,原来坏死病灶再次强化伴CEA增高3例,全组病例目前存活9例,随访时间长20个月,短7个月,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 人工注射局部水囊技术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7例处理体会

    作者:吴龙;王新生;史华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8例中并发胆漏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中3例为术中发现胆漏,4例为术后1-4天发现胆漏;胆总管或肝总管损伤3例,Luschka胆管漏2例,另2例胆漏原因未明确,考虑1例为胆囊管残端漏,1例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漏;7例均治愈.结论 熟悉胆囊局部解剖及变异,术中仔细观察,不粗暴操作,可有效预防或及时发现胆漏并进行处理,以微创方式行外引流术是解决LC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吴卫国;程平;刘安成;刘学礼;胡涛;张俊生;王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门脉高压症患者门奇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作者:陈平;姜海涛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87例,随机分为FTS组97例及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诊疗方法,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新型围术期干预措施;采集不同组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输液总量、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FTS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FTS组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及腹水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术后补液总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中应用FTS理念是安全、有效的,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意义.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佳手时机的选择

    作者:李忠山;孔胜兵;杨国平;詹志林;李海宏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40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按发病到施行手术时间分为4组:72h内为A组(262例),72h ~ 96h为B组(28例),96h ~1周为C组(72例),1周~2周为D组(40例);通过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中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佳手术时机.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分析、Pearson Chi-Square检验或连续校正或Fisher确切概率.结果 成功施行LC340例,中转开腹62例;发生并发症20例.A、B、C、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10.3)、(44.1 ±11.7)、(75.4±12.4)、(112±11.9) min,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331),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出血量分别为(21.8 ±10.4)、(22.7±10.8)、(55.6±13.2)、(108.9±21.5)ml,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423),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1.3)、(4.4±1.6)、(4.8±2.1)、(4.8±2.3)d,无统计学差异(P=0.873);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1±1.4)、(7.5±1.9)、(11.2±1.9)、(16.7 ±2.1)d,A、B组无统计学差异(P =0.416),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中转率分别为15.3%、17.9%、15.3%、15.0%,无统计学差异(P=0.987);并发症发生率3.1%、7.1%、6.9%、12.5%,无统计学差异(P=0.261).结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96h内施行LC为佳时机,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

  • 经皮门静脉穿刺改良TIPS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洪义;冯志强;吴迪;朴龙松

    目的 探讨经皮门静脉穿刺改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较常规TIPS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采用TIPS技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其中15例采用常规TIPS技术,2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改良TIPS技术.结果 改良TIPS组与常规TIPS组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183.69±56.77 vs 140.32±43.56)、手术开始至胃冠状静脉封堵时间显著缩短(130.81±66.39 vs 12.53±13.18)、穿刺针数显著减少(7.57±3.14 vs 4.16±2.73)、改良TIPS组手术成功率100%,常规TIPS组手术成功率80%,两组治疗均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造影,可标识定位指导TIPS操作,并可在第一时间封堵胃冠状静脉出血,提高了TIPS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行性优于常规TIPS操作方法.

  • 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

    作者:陈庆;张超学;王玲;崔亚云

    目的 探讨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特征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8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左静脉血流参数,并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对比分析.结果 非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其胃左静脉血流方向为向肝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离肝血流发生率达82.5%,尤其在出血组患者中该发生率更高达93.9%.结论 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预示着食管静脉的存在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风险.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刚;李云

    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本研究针对LC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TIPS治疗门脉高压:再认识与再评价

    作者:张洪义

    对于反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保守治疗常常面临两难处境:当出血得到控制,为纠正贫血和低血压而进行输血、升压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随时出现再次出血的风险;但如果贫血、低血压状态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将持续恶化,本已脆弱的肝功能将雪上加霜,生存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积极实行手术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针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宗旨应包含以下几点:尽可能采用对患者打击较小并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快速止血、预防再出血,而快速止血,是立即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救治措施.

    关键词: TIPS 门脉高压
  • 门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作者:孔德润

    门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为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因而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等.其中,EVB的病死率高,它是常见的消化疾病急症之一.参照近年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及国内外有关资料,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评估和治疗方法选择.

  • 腹腔镜外科时代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鲁建国;阴继凯

    门脉高压症是肝炎肝硬化中常见的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门静脉系统与下腔静脉系统的压力差升高并且伴随广泛门腔静脉系统的侧枝循环形成.侧枝循环是机体适应和缓解门静脉压力升高所产生的代偿性改变,而食道胃底侧枝循环的建立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预防和治疗出血一直是门静脉高压症内外科治疗的主要切入点.但是目前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恰恰从侧面反应了门静脉高压症的疾病复杂性——没有一种治疗的效果能让所有的医生和患者认同和满意.因为除了肝移植以外的所有治疗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肝脏原发疾病的进展,而肝移植由于供体的缺乏和经济负担的昂贵也导致其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线治疗.因此,当下传统治疗仍然是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选择,而在腹腔镜技术和微创外科理念快速发展的今天,外科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的潜在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微创外科策略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腹腔镜 门脉高压症
  •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后胆道重建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仇毓东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又称作Klatskin瘤,是指起源于胆囊管汇入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道上皮恶性肿瘤[1-2].目前公认根治性切除是治疗PHC的有效手段.但该肿瘤居于肝门部之中央部位,手术复杂、风险高[3].PHC手术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病灶的根治性切除:既要求达到胆管切缘的病理切缘阴性,又要保留有功能的肝脏组织;(2)病灶切除后胆道重建:准确地辨认保留胆管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合理选择胆道重建的方法和技术.目前,PHC切除后的胆道重建多采用肝管-空肠吻合的方法,要求吻合精细、可靠,并能有效避免术后胆瘘、胆管炎等并发症[4].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和体会,着重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胆道重建的难点和对策.

  •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作者:毛长坤;刘付宝;耿小平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是细胞内的重要信息传递系统,可将细胞外信息传递至细胞核中,从而介导细胞产生各种反应.MAPK通路主要有4条途径[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5,ERK5),其中p38信号途径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外界刺激应激而激活,故又称为MAPK应急信号通路.p38MAPK在凋亡、细胞因子产生、转录调节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抑制剂也在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p38MAPK 再灌注损伤
  •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

    作者:黄大兵;王伟;胡冰;季楚舒

    胆囊癌发病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5位,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早期发现率低,其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5%.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对胆囊癌分子生物学行为进一步认识及内外科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其疗效取得了一定的改善.本文现就胆囊癌的病因、影像学诊断、分子水平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治疗中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耿小平;孙昀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等认识的不断深入,SAP的救治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在许多治疗原则问题上,大家的意见也渐趋一致,例如SAP发病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完善的重症加强监护、多途径降低腹腔高压、积极的脏器功能支持替代以及肠内营养等等.可以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使得SAP急性炎症反应期(第一个死亡高峰)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当SAP进入感染期,许多临床医生也已熟知“SAP继发感染”是手术指征,手术以“有限地清除坏死组织,重点是保证通畅的引流”为原则.传统的大切口开腹手术已很少使用,各种微创、内镜介入治疗方式日益深入人心.几年前,我们还在谈微创是今后SAP治疗的发展方向,现在回首却发现不觉中大家已走在这条路上.

  • 门静脉栓塞在肝切除术前的临床运用

    作者:谢坤;耿小平

    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通过栓塞患侧肝脏门静脉,使其萎缩而对侧肝叶增生,从而增加术后残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扩大肝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RLV过小而无法耐受肝叶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现就PVE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2013年国际胰腺协会/美国胰腺协会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解读(二)

    作者:张志功;耿小平

    (续前期)以下为该指南解读的第二部分:3.4液体治疗问题9:急性胰腺炎行首次液体复苏的佳液体是什么?急性胰腺炎首次液体复苏推荐使用平衡液(Ringer's lactate)(GRADE 1B,高度共识)评价: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不同液体类型对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结果的影响[29-31].在一项涵盖40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中心RCT研究中,液体复苏选用平衡液(Ringer's lactate)较之普通生理盐水减少了SIRS的发生率[30].另一项RCT研究针对伴有严重脓毒血症且收住ICU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选用羟乙基淀粉(HES)行液体复苏较平衡液(Ringer's lactate)增加了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32].需注意的是,平衡液(Ringer's lactate)与Hartmann's液(Hartmann's solution)非常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有证据显示急性胰腺炎在常规液体复苏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HES)可能有益[31],而在伴有严重脓毒血症时须充分警惕其损害效应,故本指南不推荐其使用.

  • 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肝细胞缺氧再灌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毛长坤;刘付宝;朱立新;张志功;谢坤;赵义军;赵红川;王国斌;黄帆

    目的 观察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人正常细胞系L02细胞缺氧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SB203580+正常培养组、SB203580+缺氧培养组,缺氧培养24h、复氧1h后,分别应用Western Blot、MTT、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中P38蛋白表达情况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培养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SB203580+缺氧培养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相对于缺氧培养组增加,P38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划痕实验48 h后,缺氧对照组HepG2细胞明显向划痕的中央迁移,而SB203580+缺氧培养组HepG2细胞迁移受到抑制;侵袭实验24h后,SB203580+缺氧培养组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较缺氧对照组降低(P<0.05);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显示与缺氧对照组相比,L02细胞SB203580+缺氧培养组凋亡率降低,而HepG2细胞SB203580+缺氧培养组凋亡率则增加(P <0.01);MTT结果显示实验组HepG2细胞和LO2细胞增殖抑制率受到影响,并出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SB203580通过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缺氧培养的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同时对缺氧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具有促进凋亡、抑制增殖以及抑制细胞迁移和降低侵袭能力的作用.

  • 肝脏部分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1例

    作者:王伟;项和平

    一位55岁女性患者,20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十年后发现有肝内外胆管结石,间断自服消炎利胆片,40余天前进食后出现呕血黑便、量较多,伴眼黄尿黄,及上腹部疼痛,在外院就诊考虑胆道出血,肝内外胆管结石.予抗炎、止血、保肝、输血等保守对症治疗后,大便颜色转黄,出血停止,但出院后因再次出血入住我科,再次予保守治疗,但患者反复出现胆道出血,且间隔期逐渐缩短,于是在全麻下行肝Ⅵ、Ⅶ段切除+残余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镜+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见肝右后叶有二处明显扩张的胆管内含大量结石积聚伴脓性胆汁,其中一处见胆管壁有一大小约1×1 cm瘤样突出物,表面呈暗红色,有出血痂形成(图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失调,乳头开口无法闭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仅出现少量胆漏,引流通畅后愈合,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证实胆管壁瘤样突出物系胆管内出血伴机化(血肿).

    关键词: 肝脏切除 胆道镜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

    作者:吴志勇;张斌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仍然是我国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每年有8%肝硬化病人发展为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 ~ 15%,首次出血的病死率为20%~30%.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率可达70%左右,死亡率可高达30% ~40%.

  • 术中门静脉测压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超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其显著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门静脉内压力超过正常水平.正常门静脉压力一般1.27 ~2.35kPa(13 ~24 cmH2O),当发生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压力值可以增至2.9~4.9 kPa(30~ 50 cmH2O),临床上发生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腹水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然而,门静脉系统作为连接腹腔胃、肠、脾、胰毛细血管网与肝小叶内肝窦之间的通路,位置较深,要想获得门静脉压的准确值一向比较困难.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手术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