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性动脉炎伴多发真性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李红丽;李凤华;李萍

    患者男,26岁.低热、头痛3个月,伴下肢疼痛2个月.双侧上肢、下肢动脉及腹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右侧腋动脉起始部呈瘤样扩张,内膜毛糙增厚,厚处为1.5 mm(图1),瘤腔内可见湍流血流信号;(2)腹主动脉内径15 mm,内膜厚5 mm,腹腔干近肝总动脉分叉处可见囊状膨出,大小为30 mm×21 mm,囊壁厚4 mm,囊腔内血流紊乱;(3)右侧腘动脉胫腓干下方17mm处远端血流信号中断,近端管壁增厚.

  • 左锁骨上窝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祝伟宏;张应碧;石伟元

    患者,女性,42岁.发现左颈侧区搏动性肿块10个月,曾有用左肩挑重物史.查体:左颈侧部可见局限性隆起,表面光滑,活动欠佳,无压痛,有搏动感,可闻及血管杂音.第一次彩超检查:于左侧斜方肌前缘可探及一大小约3.5cm×2.5cm肿物,包膜光整,形态规则,内部多为实质性中至低回声光点分布,于偏心位置可见3.5cm×1.5cm长条状暗区穿过,该暗区无壁回声,两端与外部动脉相通,可见彩色血流从上往下穿行,彩超提示:左锁骨上窝混合性肿物(真性动脉瘤).术前第二次彩超检查:又发现肿物实质部分有彩色血流分布,并见包膜外似另有小支血流信号进入(图1)提示:左锁骨上窝混合性肿物:1真性动脉瘤;2来源于动脉壁上肿瘤待排除.术中见:左锁骨上窝有一3cm×3cm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左锁骨上动脉有一0.2cm 直径动脉进入肿块,左颈总动脉有一支0.4cm直径动脉进入瘤体;术后诊断:左锁骨上窝动脉瘤;病理结果:假性动脉瘤.

  • 彩超诊断巨大腹主动脉瘤1例

    作者:姜燕茹

    患者,男性,54岁.近日发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明显来诊.查体:上腹部剑突下隆起,可触及一包块,固定、不移动.建议彩超检查.超声所见:纵切面,上腹部剑下与脐之间可探及120mm×58mm呈梭形囊状膨大的液性暗区,其前后壁与正常的腹主动脉前后壁相连续,管腔相通.其内可见斑块状中低回声附着在后壁内膜上,表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图1).横切面,可探及椭圆形无回声区,过界清楚.前后径与左右径均较正常腹主动脉明显增大.CDFI:梭形囊腔内可见红色、深红色、兰色、深兰色血流,流速缓慢,频谱形态为涡流.而囊腔上端与腹主动脉相连处为五彩血流流速较快.远端流速减慢,频谱形态均为层流.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

    作者:张丽红;詹申;王玉柱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样扩张直径大于2cm,除外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了解真性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是否继发血栓,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处理方法.结果 真性动脉瘤接受治疗者52例,占同期因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2.44%(52/2131),出现时间平均在内瘘建立后24±20个月,动脉瘤平均直径3.12±1.24cm,合并瘤内血栓者18例(34.61%);其中发生在穿刺部位者23例(44.23%),全程瘤样扩张15例(28.85%),吻合口部位14例(26.92%);7例(14.46%)患者因影响美观住院,45例(86.54%)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变薄存在破裂风险常见占25.0% (13/52),其次分别为静脉高压11.54%(6/5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1.54%(6/52)、血流量不足11.54%(6/52)、缺血症状9.62%(5/52)、穿刺部位受限7.69%(4/52)、继发感染5.77% (3/52)、破裂出血3.85% (2/52).合并穿刺区域静脉狭窄者10例,非穿刺部位静脉流出道狭窄/闭塞2例,中心静脉狭窄/闭塞4例.5例患者予结扎内瘘并切除动脉瘤,30例患者行同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内瘘重建或加切除动脉瘤,9例患者存在瘘体部位狭窄、3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予血管成形,5例患者存在内瘘血流量过高予环阻法限流.手术即刻成功率98.08%,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后,真性动脉瘤是相对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发生部位结合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采取个体化治疗.

  • 鞍上巨大真性动脉瘤影像学诊断1例

    作者:韩新巍;吴刚;马南;高雪梅;王艳丽;李永东

    患者女,60岁,1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CT扫描示左侧额叶内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后缘可见条带状高密度影,CT值为43.1~63Hu,其与大脑镰关系密切,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小,鞍上池显示欠清,中线结构局部右移(图1).

  • 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体会

    作者:陈一欢;沈振亚;黄浩岳;余云生;叶文学

    目的:总结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围手术期临床经验和疗效评价。
      方法:2012-01至2015-02共收治腹主动脉瘤患者12例,平均年龄65岁,术前行CT A检查相关参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CTA显示均为真性动脉瘤,瘤体大直径在8~15 cm,起始部均在肾动脉下方,7例远端在髂总动脉分支起始部,5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分支。12例患者均在全麻DSA下经双侧股动脉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放置腹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分支支架,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髂内动脉通畅。术后常规抗凝及激素治疗。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截瘫并发症

    作者:张宏鹏;郭伟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指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联合动脉瘤,按照性质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常光其;王丽萍

    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不同,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文献报道IAAD的发生率为0.4%~5%,多发生在50~60岁,以男性多见[1,2].也正是由于IAAD发病率低,目前的相关报道多是病例报告和小样本的资料分析,缺乏大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因此对其自然病程和治疗方案的认识未能达成一致.但多数IAAD患者为急性起病,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动脉瘤急性破裂而致死亡,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病例对IAAD做一概述.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入路血管问题及其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赵纪春

    腹主动脉瘤是常见的真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危及生命[1].自从1991年Parodi等[2]报道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1994年Yusuf等[3]报道了分叉型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腹主动脉瘤通过腔内覆膜支架置入得到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入路血管问题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有各种处理方式,也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处理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灵活.

  • 覆膜支架隔绝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王涛;杨牟

    患者,男性,56岁。2012年11月5日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恢复良好。2013年3月27日来我院行彩超复查时发现移植肾动脉主干收缩期大流速(Vmax)为73 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0.79,叶间动脉Vmax为39 cm/s,RI为0.75(略增高),肾盂轻度分离,肾门处无回声,怀疑为假性动脉瘤或真性动脉瘤,遂以“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高200/11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药物治疗。查体:血压140/87 mmHg,右下腹部可见陈旧手术瘢痕,长约10 cm,愈合良好。双股动脉搏动可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入院后经CT增强检查提示肾移植后表现、考虑移植肾动脉瘤形成,动脉瘤与移植肾动脉关系密切(见图1)。2013年4月7日移植肾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右侧髂总、髂内动脉形态正常,右侧髂外动脉中段局部可见假性动脉瘤,基底宽。动脉瘤下方可见移植肾动脉自髂外动脉发出,起始段受动脉瘤挤压变细(见图2)。

  •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佘康;张宪生;尹杰;成功;陈相蓉;王川;孙艳丽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2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局部切除法、间插法、全程置换法、近心端或对侧新建内瘘法、内瘘缝扎法).结果 5例行动脉瘤局部切除术,4例行动脉瘤切除联合间插人工血管动静脉搭桥术,2例行动脉瘤切除联合全程人工血管置换术,12例行原瘘口封闭联合原瘘近心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例行原瘘口缝扎联合对侧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例肾移植术后行动脉瘤切除+原瘘口缝扎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个月(2~144个月),术后通畅率80.0%(20/25),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是自体瘘术后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应根据动脉瘤的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 肝门区巨大肝动脉瘤一例

    作者:刘玉林;徐海波;许林锋;孔祥泉

      患者 男,59岁。右上腹隐痛1个月,餐后加剧。体检:腹软,剑突下偏右侧触及一质硬包块,压痛,活动度差,3年前曾作右半结肠结核切除术。  超声:肝左外叶、右后叶各见一均匀无回声暗区,右上腹另见一10.0 cm×9.2 cm无回声区,其内见2处强回声光团,约5 cm×3 cm,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其内为漩涡状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主动脉及门静 脉正常。  MRI : 肝左右叶各见一长T2信号囊肿,肝门区见一10.5 cm×10.5 cm球形占位,边缘光滑,T1WI 以低信号为主,T2WI 其内为混杂不均的涡流信号,其前后壁各见一5.0 cm×3.5 cm实质信号影向腔内突出,以宽基底附壁(图1);静脉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30 ml,行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3D-DCE-MRA), 动脉期示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示门静脉主干受压 (图2);延迟5 min,肝门区病灶内充填高信号对比剂,平扫所示附壁实质区为充盈缺损(图3)。诊断:(1)肝门区血管性病变,动脉瘤或血管瘤,伴附壁血栓形成;(2)肝左、右叶图1 平扫T1WI,肝门区病灶呈长T1信号,边缘清晰,后壁菜花样突出为附壁血栓,右后叶肝囊肿 图2 3D-DCE-MRA门脉期重建图像,门静脉主干中段受压,近段门静脉内径正常 图3 延迟期T1WI,瘤体内充填对比剂,瘤壁显示清晰,附壁血栓为低信号区 图4 腹腔干动脉造影,动脉瘤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充填不均匀,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内 图5,6 术后3D-DCE-MRA,动脉期肝总动脉未显示,肝内动脉正常;门脉期门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囊肿。  血管造影:腹腔干造影,肝总动脉增粗,近端见一直径约8.0 cm大小球形瘤体,由肝总动脉供血,对比剂进入瘤内呈涡流,内部充盈欠均匀,可见胃左动脉侧支入肝(图4);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对比剂经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弓吻合支入肝。因瘤体近段肝总动脉较短,不宜栓塞。  手术所见:右上腹肝下见一10.0 cm×8.0 cm球形瘤体,触之有搏动,切开小网膜囊,丝线结扎肝总动脉,切开瘤体,吸出积血,可见块状血栓;病理结果为(肝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  术后20 d,复查MR平扫,示原肝门区瘤体消失,3D-DCE-MRA示肝动脉未显示,但肝内动脉血供丰富,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正常(图5,6)。  讨论 内脏动脉瘤少见,好发于脾动脉,其次为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肾动脉亦有较高发病率[1-3],而发生于肝总动脉如此巨大的动脉瘤实属罕见。肝动脉瘤可以是真性、假性或夹层动脉瘤。本例病检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真性动脉瘤,但其与3年前 手术是否有关尚不得知。肝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可无症状,约1/3患者有腹痛、黄疸、胆道出血的典型症状,称之为Quink三联症,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35%[1,3],所以,破裂前的诊断尤为重要。典型的肝动脉瘤X线平片上可见弧条形的瘤壁钙化,上消化道钡餐见胃肠道受压改变,超声上表现为液性暗区,CDFI可显示其血流信号特征;CT平扫为圆形稍低密度区,CT值约30 HU,进一步诊断需要增强,瘤腔强化与主动脉一致,血栓表现为强化缺损区[1,3];本病的诊治,过去认为血管造影具优势,诊断同时可进行栓塞,对不能栓塞的病人亦可较好显示瘤体、载瘤动脉、动脉瘤周供血及肝侧支供血的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1-3]; MR 对血流敏感,较小病灶即呈流空影或涡流的不均匀信号影,较CT有明显优势,3D-DCE-MRA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肝动脉,动脉瘤时可因为载瘤动脉变细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肝动脉显示率降低,但可显示肝内侧支供血动脉及瘤体与门脉的关系;文献中较少提及肝动脉瘤的MR表现,可能因为肝动脉瘤患者多以急腹症就诊,临床医师首选血管造影,而未作MR检查,本例以腹部包块首诊,MR表现典型。随着MR技术的发展,简便、无创的 MR平扫和3D-DCE-MRA有希望替代诊断性的血管造影,用于肝动脉瘤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诊断分析

    作者:孟令洋;梁盛斌;孙许峰

    目前诊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的辅助检查有多种,如MRI、CT、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等,而彩超检查简便、无创、准确率高,是诊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 第三讲社区常见疾病第三章外科常见疾病

    作者:陈学和

    第七节周围血管疾病一、动脉瘤动脉瘤是因动脉病变或损伤而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多见于胸、腹主动脉及下肢主干动脉.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硬化、外伤、感染,动脉中层囊性变性,先天性动脉管壁发育不良,非特异性炎症及妊娠等.按照病理解剖可分成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 超声诊断右侧下肢真性动脉瘤合并夹层动脉瘤1例

    作者:王静;钟少玲

    患者,男,60岁,因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肿物1月余入院。从事高压线维修工作多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脑梗病史数年。体格检查:血压175/105mmHg,神智清,精神尚可,平时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应用胰岛素血糖控制尚可;右颜面部及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右腹股沟区活动性肿物,大小约8.0×7.0cm,与股动脉界限欠清,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可触,高度怀疑股动脉瘤。

  • 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小明;李伟

    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为胸段主动脉的部分或全部扩张形成,主动脉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1.5倍即成为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瘤壁完整,为动脉壁全层.

  • 影像学诊断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8例分析

    作者:岑冬梅;张爱民;韩冬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患者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以观察腹主动脉管壁钙化分布特点及相邻组织结构改变情况。用64排128层螺旋CT做腹部增强检查并辅以 MPR、VR重建技术以观察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表现特征及对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响。用0.2T 低场核磁腹部专用表面线圈行腹部 MRI检查以观察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的信号表现。结果8例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在 X线片上均不同程度表现为腹主动脉管壁钙化,其中本组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致腹主动脉管壁增宽、钙化、前移并多发椎体骨质破坏及左侧腰大肌肿胀。64排128层螺旋 CT 诊断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敏感性100%,其中真性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1例。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与CT相仿。结论影像学诊断腹主动脉真假动脉瘤准确率高,检查方法简便,可以为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中作用的初步体会

    作者:李越;盖鲁粤;郭伟;刘小平;温朝阳;王青

    应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endovascular stent-grafts,ESG)治疗各种胸或腹主动脉病变(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技术.自1991年首次报导以来已有了长足进展,国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都初步肯定了这项新技术的价值[1,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少数大医院也取得了初步成功的经验.关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国外仅见2篇文章[3,4],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2例处于亚急性期的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在开展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放置封堵夹层入口治疗过程中应用TEE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 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破裂影像表现1例

    作者:强光德;胡国兵;李国杰;朱向明

    患者男,49岁。因上腹痛2周,加重3 h 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胰腺炎、外伤、手术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92/60 mmHg (1 mmHg=0133 kPa),脉搏112次/min,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上腹部正中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血小板计数26×109/L。急诊超声显示:脾动脉起始部测及较大瘤体,内未见明显分隔及附壁血栓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瘤体内充满红蓝相间的彩色涡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呈类似动脉血流频谱(图1),脾门处动脉明显扭曲,脾明显增大。腹盆腔可见中等量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不凝血。超声提示: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并破裂可能。CT 血管显像示:脾动脉起始部形成瘤体,大小约45 mm×65 mm×52 mm,囊壁薄并可见少许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2);增强 CT 示动脉期瘤体呈均一性强化,内未见明显分隔及附壁血栓(图3)。CT 血管显像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

  •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和真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扬永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和真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动脉瘤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43例,真性动脉瘤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植入带膜支架,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患者死亡发生,其中3例患者出现内漏现象,通过球囊对支架进行扩张后均得到纠正,术后患者未出现胸闷气急、心慌心悸、发热畏寒等不良症状,睡眠、饮食皆正常,查体现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现干湿罗音,心率齐,无杂音.所有患者均得到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术后随访患者均得到康复,未现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发生.结论: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和真性动脉瘤效果确切,其有着技术可靠、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