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课程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作者:陶艳玲;韩颖;吴文娜;钟慈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课程的制定实施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95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5),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课程,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与疼痛管理、呼吸功能锻炼、活动训练及引流效能增进课程等,课程设置均含具体的内容、方法、频次、时机与实施责任人、督导人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记录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74.40±8.88 h、91.68±10.08 h,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引流管护理干预课程在保证患者获得基本一致的护理项目的同时,在施教和参与中增强了护士和患者的自我效能,形成良好的正反馈,可有效缩短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与费用.

  • 支气管囊肿CT误诊2例报告

    作者:刘康;徐浩;熊义富;杨林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25岁。因咯血3月入院。体格检查: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腹部B超、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背段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大小约4.2cm×3.2cm,纵膈及腋窝淋巴结无肿大。CT诊断:右肺肿瘤(图1-2)。在全麻下行右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右下肺背段囊性肿块,大小约4.0cm×4.0cm,质软,富有弹性,囊内为咖啡色粘稠物质,完整剥离肿块,于腋中线第8肋间留置胸腔引流管,关闭胸腔。病理结果:支气管囊肿。痊愈出院。

  • 一种新的微创胸腔引流管及其兔血胸引流实验

    作者:张家庆;莒瑞红;陈坤棠;阮宝琴;幸婷婷

    目的 设计并制备出14F的微创胸腔引流管,并在兔血胸模型中与28F的传统胸管对比,检验该胸管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微创胸腔引流管,9只)和对照组(传统胸腔引流管,6只),另取15只兔做为取血用兔.先向兔胸腔内注射新鲜血液20 mL,然后于兔腋中线的6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记录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时间.之后每隔20 min向兔胸腔内注射血液20 mL,共5次,记录每20 min时胸腔内引流出的积血量.2h后处死实验用兔,剪开兔胸壁,将胸腔内残留的积血称重,对比两组胸腔内残留积血量,并比较两种胸管放置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微创胸管组的手术时间小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胸管放置后20、40 min时微创胸管组引流出的积血量更多.两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总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胸管组胸腔内残留的积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的发生,而传统胸引流管均抵触肺脏.结论 这种新型的微创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更好,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更低,有望应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或婴幼儿的胸腔闭式引流术中.

  • 人工血管修复锁骨下动脉断离1例

    作者:李志杰;洪建军;厉智;高伟阳

    患者男,34岁。2000年5月16日因左上胸部刀刺伤1 h急诊入院。查体:左胸壁腋前缘至胸锁关节处贯穿并留尖刀一把,贯穿创口分别为10 cm×3 cm和3 cm×2 cm,出血快,量多,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左肺呼吸音低,左上肢皮温冰凉,桡动脉搏动消失,运动、感觉丧失。初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左胸刀刺伤(凶器残留),锁骨下动脉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方法:外伤后2 h,在全麻下首先作左胸后位外侧切口,放置胸腔引流管,拔除凶器,缝合破裂的胸膜顶部创口。然后将腋前部创口向上沿三角肌内缘至锁骨内缘切开,切断胸大肌、胸小肌,探查示腋动脉、腋静脉、臂丛神经束部在胸小肌段完全断离。血管两侧各剪除0.5 cm,7-0线缝合腋动脉、静脉和臂丛神经,放松血管夹后,腋动脉仍无搏动,无通血现象,继续沿腋动脉向上探查,示锁骨下动脉于胸廓出口约2 cm处完全断离,近端血栓形成,锁骨下静脉未断离,充分暴露锁骨下动脉,断端清创后实际缺损长度4 cm,取直径为6 mm的人工血管4 cm与近、远端血管以褥式缝合加间断缝合方法桥接血管,通血后无漏血现象,逐层缝合创面,置引流管一根,敷料包扎,左上肢以宽胶布与胸壁固定,2周后创面愈后良好,上肢无肿胀,各关节被动活动正常。随访5个月,肢端血运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在恢复。 讨论患者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同时断离,且血管断面均有损伤,清创时均切除断面各0.5 cm,加上锁骨下动脉本身横形走向,无调节血管张力余地,势必造成血管缺损,而自体静脉如大隐静脉口径相对偏小,人工血管既恢复了长度又口径相似,是理想的选择。本病例锁骨下动脉直径约6 mm,因人工血管弹性较差,且无自行止血能力,在缝合断面时采用四点褥式缝合加间断缝合法,大限度地使吻合口对合整齐,不存在漏血现象,血管通畅良好,术后血运稳定,是手术成功关键。

  • 术后机械通气肺泡破裂引起全身皮下气肿1例

    作者:黄瑞云;唐猛;林举安

    患者男,21岁,55 kg,术前诊断右侧脑室肿瘤,行开颅脑室肿瘤切除术。胸透心肺无异常,听诊双肺无干湿性罗音,心脏无病理性杂音。麻醉方法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术中控制f 12次/min,VT 500 ml,I/E为1∶2,气道压力12 cmH2O。术毕有肢动,自主呼吸恢复,但未清醒,听诊双肺清晰,为便于术后呼吸管理和给氧,术毕带气管导管返病房。由病房医生接上370呼吸机行SIMV辅助呼吸18次/min,VT 1 000 ml,I/E为1∶2,气道压力报警设置20~70 cmH2O。通气约30 min后发现全身皮下气肿,有捻发感,腹胀,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70%~80%,立即停止机械通气,用14号导尿管经气管导管内吸氧;听诊双肺呼吸音很弱,诊断为双侧气胸并全身皮下气肿,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引出大量气体后,自主呼吸平顺,口唇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升至94%~95%。术后第2天早上患者完全清醒,呼吸平顺,脱离氧气,血氧饱和度达97%~98%,拨除气管导管,无缺氧症状。术后第2天查胸片示左肺大片致密影;CT示双侧气胸、纵隔少量积气、胸部大量皮下气肿。术后第4天拨除胸腔引流管。全身皮下气肿约1周后基本消失。

  • 气囊导尿管治疗创伤性气血胸120例

    作者:韩晓峰

    创伤性气、血胸是外科的常见病.过去作胸腔闭式引流时,通常应用较粗的胸腔引流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并且易发生脱管,广泛性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和引流不通畅等并发症.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改用气囊导尿管治疗创伤性气、血胸1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介绍一种新型胸腔引流管--双腔水囊管

    作者:刘德森;黄鼎铭;左传田;谢彤

    在长期的胸外科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现行所用的胸腔引流管存在许多弊端.其操作并不简单易行,尤为遇上肋间隙较窄或肥胖者,操作更为困难,病人更为痛苦.其常见合并症有:肋间血管出血、皮下气肿、局部皮肤感染及疼痛.置留管时间过长,缝扎固定线易被牵拉切割而脱落.如为脓胸,还易出现引流口的感染和窦道形成.所有这些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还给医生带来诸多不便.

  • 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两种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丁雪松;赵夏;罗南

    目的:比较单根胸顶引流管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10例,根据引流管放置方式分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组。从带管时间、引流效果两个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带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引流效果方面,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只放置一根引流管,引流效果确切,更适合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

  •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杨威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可为自发性、外伤性和人工气胸.自发性气胸亦称原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膜下微小疱或肺大泡破裂所致.脏层胸膜下的微小疱或肺大泡损伤直接伤及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如临床表现明显,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利用较为特殊的硅胶管或胸腔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达到能够使胸腔内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而有效排出的一种常见治疗措施.我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其中43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康复.现将临床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 心脏术后病人管道的护理

    作者:周红;王芳;文婷亮

    心脏术后病人体内常规置有各种管道,即气管插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测压管、静脉穿刺留置管、心包引流管、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这些管道,对诊断治疗及病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院附属医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普通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卿松;李涛;郑中龙

    目的 探讨普通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胃管组及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引流管处拆线时间和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普通胃管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引流管口拆线时间短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P<0.05).两组术后皮下气肿、胸腔积液积气发生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具有疼痛小及引流管口快速愈合的优势.

  •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疾病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初步体会

    作者:杨彦辉;王毅;石红;罗雷;谢晓阳

    目的 介绍胸部良性疾病经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胸外科17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3.8(17~58)岁.行肺大疱切除术7例,肺楔形切除术9例,交感神经烙断术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有效切除,期间无中转开胸或再次开操作孔,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手术时间为(60.3 ±8.2) min,术中出血量为(15.2±5.1) ml,术后第ld、2d、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2.2,5.8±2.1,3.5±1.3,术后舒适度评分分别为8.6±1.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为(1.0±0.3)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0%.17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气胸均无复发.结论 合理选择及严格基线评估,胸部良性疾病经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气管食管瘘支架置入术后致食管狭窄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宫立群;徐锋;王晟广;王跃;王长利

    患者 男,46岁.2004年10月11日因交通伤致脑外伤,血气胸,脾破裂并昏迷,在当地医院行颅脑去骨瓣,硬膜外血肿清除,气管切开,左胸腹联合切口行脾脏切除、膈疝还纳、膈肌修补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5d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7d突发左侧张力性气胸,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1个多月出现剧烈咳嗽,咳出食物残渣.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部位气管食管瘘,行空肠造瘘术,但肠内营养液仍可从气管咳出.于2004年12月5日在食管内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枚(长约15cm).置入支架后患者症状缓解.支架置入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见瘘口部位已愈合,故在胃镜下行支架取出术,但未成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引发气胸二例

    作者:谢荣景;卢喜科;於太斌;张金铎

    例1 男,33岁.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带管30天后,用力咳嗽时胸腔引流管内仍有少量气泡溢出,将胸腔引流管拔除.拔管后第2天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内仍有少量气体.因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轻度紫绀,胸廓对称,双侧胸上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示:双侧胸腔积气.血气分析:pH7.4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4mmHg(1kPa=7.5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8.5mmHg.入院诊断:双侧自发性气胸.行胸骨正中开胸胸腔清理、胸膜固定术.术中见双肺布满大小不等的气囊腔,囊壁菲薄.肉眼几乎见不到正常肺组织.结扎破裂的气囊腔,在肺边缘处切取少量肺组织送病理检查.胸腔内均匀撒布滑石粉,常规置上、下两根胸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管无漏气,于术后6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病理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PLAM).

  •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咳嗽晕厥综合征一例

    作者:毕建立;王桂洪;臧德安

    患者男,70岁.因干咳1个月,发现右上肺有不规则团块影入院.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癫痫史,无晕厥发作史.查体未见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CT示右肺上叶尖后段可见不规则团块影,分叶,3.15cm×3.25cm大小,CT值45.8 Hu,纵隔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入院诊断:右肺上叶包块原因待查,右肺上叶癌?右肺上叶结核?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干酪性结核病变.术后第4天上午,摄胸部X线片示右侧余肺膨胀良好,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患者下床活动,未诉不适.下午患者坐在床上休息时出现较剧烈的干咳,随后出现双眼球上翻,倒在床上,伴有四肢抽搐,持续时间约5~6秒,自行好转,清醒后,无任何不适.对剧烈咳嗽引起的晕厥、抽搐无记忆.术后10天内共发生6次,查脑电图未见癫痫样改变.为预防咳嗽时引起晕厥,给患者口服可待因,以抑制咳嗽.患者咳嗽消失后,未再有晕厥发作.出院后随诊1年,无类似症状出现.

  • 产后并发膈肌破裂一例

    作者:赵青;石云;张建新

    患者女,28岁。顺产12小时后即感左胸和左肩部疼痛、呼吸困难,在外院摄胸部X线片示左胸腔大量积液,行左胸闭式引流术未引流出液体,症状进行性加重,5天后转入我院。检查:左胸饱满,下胸部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示左膈肌升高,膈水平之上有大片阴影,其内有透亮区,心脏和纵隔向对侧移位,肋膈角消失。在电视透视下口服少量造影剂(碘水50 ml),见胃在胸腔内。诊断为膈肌破裂。急诊开胸发现左胸内有少量积液、胃大部分疝入胸内并与膈肌破口紧密粘连,膈肌裂口约8cm,胸腔引流管插在胃壁内。拔出胸腔引流管,仔细分开胃与膈肌的粘连,缝合胃破口,将胃还纳回腹腔,修补膈肌破口。术后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复查胸部X线片示左肺膨胀良好,恢复顺利,术后16天,康复出院。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胸膜破损后不同应对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梁林;孔晴宇;张健群;迟立群;肖巍;陈辛亮;占向鸿

    目的 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我们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疼痛程度以及肺功能差异的作用,以期探讨佳的应对方法.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连续选取我院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并出现左侧胸膜破损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63.1±8.7)岁.术中完成搭桥后,将出现胸膜破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经剑突组(n=100),分别放置心包引流管及经剑突下左胸腔32号弯引流管各一根;经侧胸壁组(n=100),放置心包引流管一根、经左腋中线第6肋间32号直胸腔引流管一根;关闭胸膜组(n=100),缝闭胸膜破损,放置心包引流管及32号纵膈引流管各一根.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d及术后第5d分别测量患者安静状态下及用力咳嗽时的疼痛程度,拔除引流管后检查胸腔积液量,术后第5d测量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对3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术后总引流量: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与关闭胸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后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者: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d患者疼痛程度:经侧胸壁组>经剑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疼痛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二氧化碳分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d肺活量(VC)关闭胸膜组与经侧胸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大于经剑突组(P<0.05).术后第5d氧分压(PO2)关闭胸膜组高且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缝闭破损的胸膜、而后仅放置心包加纵隔引流管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胸腔积液发生的概率,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也有优势,可以作为术者首选方法.

  • 两种胸腔引流方式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德明;赵金平

    目的 对两种胸腔引流方式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和评价,为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240例行左上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组(常规组)和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组(联合组).其中常规组140例,男8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8.76±4.92)岁;联合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37±4.56)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核12例,鳞癌87例,腺癌41例;联合组术结核5例,鳞癌66例,腺癌29例.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350±2.78)dvs.(9.33±2.46)d]、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d vs.(6.75±2.10)d]、胸腔引流总量[(1 176.07±384.62) ml vs.(926.50±22.3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效果更优.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较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具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单胸腔引流管在肺癌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韩兆杰;宋志芳;苏建华;刘伦旭;车国卫

    目的 比较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单、双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单胸腔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2009年3~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58.4±9.5)岁和双胸腔引流管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8.2±9.0)岁].观察两组的引流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 结果 双胸腔引流管组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surgery,VATS)患者数显著高于单胸腔引流管组,而开胸手术数显著少于单胸腔引流管组(P<0.05).双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多于单胸腔引流管组[(824.4±612.5) ml vs.(510.7±406.7) ml,P<0.05].单胸腔引流管组与双胸腔引流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和再次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癌肺叶切除术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或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且带管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 喉罩全麻下单孔胸腔镜不留置胸管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戴天阳;蒲江涛;何开明;胡智;徐涛;宋琦;吴云飞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单孔胸腔镜胸部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喉罩全麻单孔胸腔镜下胸部手术,且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喉罩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气胸、血胸、皮下气肿、肺炎、切口感染、咽喉部、胃肠道并发症)、疼痛评分、住:时间、切口I级愈合率等。结果:本组资料回顾显示25例无1例中转行开胸手术,喉罩插管完成时间(1.9±0.2)min;手术时间(31.6±10.2)min;术中出血量(15.5±1.0)mL;术后清醒时间(0.2±0.1)h,胸壁感觉异常48%;胸腔积液28%;咽喉不适12%;胸腔积气16%;皮下气肿8%;术后住院时间(3.1±1.8)d;术后0、1和2 d Wong-Baker评分分别为2.6、2.2和1.5。结论:喉罩全麻单孔胸腔镜下行胸部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若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恢复周期缩短。

154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