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闻秀英;李桂兰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1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16例和对照组3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照组采用分段诊刮,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子宫肌层和宫颈的侵润诊断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在阳性符合率及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宫颈侵润情况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前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较好的判定子宫肌层及宫颈的侵润情况,为手术的范围选择及治疗指导起到了较好的诊断信息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翙;陈悦;周烨;丘峻朝;陈萍

    子宫内膜癌缺乏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故早期筛查的诊断方法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宫腔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并与常规分段诊刮,全子宫切除术后以及宫腔镜+分段诊刮取材的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09例绝经后出血患者B超、针吸术、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四种诊断方法的比较

    作者:陆叶;郭燕燕;廖秦平

    目的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主诉,造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炎症等.及时地对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是很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B超、针吸、诊刮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本试验取2001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共109例,每位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分段诊刮术,其中31名患者在行分段诊刮前行针吸术,74名在诊刮的同时行宫腔镜检查.结果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4 mm,无内膜癌和增生性疾病发生.针吸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与分段诊刮相似,均为66.7%.分段诊刮的病理和宫腔镜下诊断完全一致者占71.62%,有近30%漏诊.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1%.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结合对子宫内膜的病变检出率高.结论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可先行阴道B超,如超声提示内膜厚度≤4 mm,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可免于分段诊刮,但应密切随诊.在子宫内膜厚度>4 mm无高危因素下,可行针吸术代替分段诊刮.如阴道B超示有异常回声或存在高危因素,则应行分段诊刮和/或宫腔镜检查.

  • 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

    作者:杜秀英

    一、病情摘要患者,女,65岁,主因绝经16年后阴道流水1个月,于1999年2月1日收入院.患者无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查体:心肺(-),腹软,未触及肿物.妇科检查:阴道畅,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无臭味,宫颈光滑但已萎缩,子宫小,水平位,活动度好,质中等硬,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明显肿物.辅助检查:CA125 1 400 U/L,B超及CT检查提示:盆腔无异常.复查CA125 1 506U/L.行分段诊刮后,病理提示为萎缩性子宫内膜.阴道细胞学检查未发现癌细胞.因CA125值较高,家属强烈要求剖腹探查,于1999年2月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水(-),右侧输卵管峡部可触及0.5 cm×0.7 cm×0.3cm大小梭形肿物,质软,与周围无粘连;探查子宫、左附件、右侧卵巢,腹腔其它脏器未见异常.故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送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为: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故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为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出院诊断:右侧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Ⅰ a期.术后经CAP方案化疗,CA125值下降至正常,随诊两年CA125值一直正常.

  • 绝经后阴道出血64例临床与病理观察

    作者:彭洁婷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表现及病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分段诊刮、分泌物涂片病理检查,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对临床症状、病理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病变48例,恶性病变16例。在良性病变中,以炎性病变居多,共37例,检出率为57.81%;在检出的16例恶性病变中,以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高(10.94%)。结论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阴道出血主要是由炎性病变所致,在临床诊疗中,应根据病理标本、分段诊刮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 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诊断技术应用现状

    作者:汪希鹏

    诊断子宫内膜癌唯一的方法是通过侵袭性操作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后进行病理诊断.在中国,分段诊刮和官腔镜是检查子宫内膜主要的方式.分段诊刮应用广泛、操作方便、但仍有子宫内膜癌漏诊或者过低诊断的同题,如在超声辅助下操作,诊断效率有提高;官腔镜联合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是准确的子宫内膜病变检查方法.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宫腔镜操作引起的肿瘤阳性腹腔冲洗液与盆腹腔肿瘤复发和远期预后不良有关.

  • 绝经前后不规则阴道流血147例诊刮病理分析

    作者:郭豪;计雪玲;冯国兰;卢虹宇;苏炼梅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诊刮后病理的特点.方法:将我院同期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的门诊患者147例(排除妊娠流产者)分为绝经期组51例与未绝经组96例,均行分段诊刮术后病理诊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绝经前后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诊刮后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良性(93.88%),其中绝经前以功能性内膜和功能失调性内膜为主(84.37%),绝经后以萎缩性内膜及内膜炎为主(45.10%),绝经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特别是绝经5年以上出血的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超过80%.结论:绝经前后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行分段诊刮术前应先分析其年龄、绝经年限、出血持续时间、超声检查、妇科检查,选择性的做诊刮检查,首先不漏诊,其次避免过度治疗.

  • 子宫颈癌ABC

    作者:郭述真

    经朋友介绍,M来到妇科诊室,她悄悄告诉我,一段时间以来,房事后总有少量阴道出血,不知是不是病.我告诉她,这是妇科疾病的一个重要"信息",医学上称之为"接触性出血",不可小视.这种情况多见于子宫颈炎症、糜烂、息肉、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子宫颈癌,必须尽快进行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她接受了我的建议,陆续做了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妇科内诊、宫颈细胞刮片、分段诊刮,阴道镜下观察宫颈形态,并取以活组织病检.两天后,细胞学检查结果回报:宫颈脱落细胞可见中度~重度核异质细胞.病理学检查报告: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不除外.M紧张极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我抽出足够的时间和她谈了有关子宫颈病变的一些知识--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胡冬梅

    患者,女,48岁.绝经4年,阴道间断性大量出血半年于2003年5月12日由乡镇卫生所转入我院.患者以往曾患子宫小肌瘤,未治疗.绝经后无阴道流血排液,半月前无诱因阴道突然大量出血,用止血药后血止.4天前阴道又复发大量出血,出血约700ml,在乡镇卫生院输血1000ml.2天前又复发大出血急转入我院.查体:T36.8℃,P 88bpm,BP 130/80mmHg,贫血貌.妇科检查:宫颈肥大12点、9点处分别在3个米粒大小的紫红点,子宫前位,如孕50天大小,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好."B"超诊断:子宫大小11×85cm,内膜厚15cm,内膜与子宫壁之间界限不清,血流信号丰富.提示:子宫占位性病变.因HCG正常.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行分段诊刮,宫颈管光,刮出陈旧性凝血块约2ml,宫腔9cm,宫壁光,刮出陈旧性凝血块5ml,无内膜组织刮出.

  • 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祝洪澜;梁旭东;王建六;崔恒;魏丽惠

    目的 对照研究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2002年7月至2010年2月收冶子宫内膜癌患者287例,分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A)组90例,和单纯分段诊刮(B)组197例,比较两组术前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判断宫颈受累的可靠性,比较两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差别及3年和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A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7.8%(88/90),B组为88.8%(175/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受累估计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7.8%,100%和97,6%;B组分剐为65.3%,85.8%,74.4%和89.0%.A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为5.56%(5/90),B组为6.09%(12/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总生存率为91.7%(33/36),5年总生存率为82.4%(14/17),B组分别为95.6%(87/91)和86.7%(39/45).3年和5年总生存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可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可准确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情况,不增加患者腹腔冲洗液的阳性率,不影响患者生存率及预后.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结果分析

    作者:李斌;刘陶;孔佳;伍冀湘

    我院妇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间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年龄38~49岁,平均年龄45岁.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子宫腺肌病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子宫增大分别为孕6~12周大小,均为已婚已产,有腹部手术史(剖宫产及附件手术史)者6例.术前均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出血均行分段诊刮,以除外宫颈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 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

    作者:孔繁斗;褚离元

    绝经后出血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尤以子宫出血的病因复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类寿命延长、绝经后妇女总人口增加,加之激素替代疗法的逐渐推广使用,绝经后子宫出血(postmenopausal uterine bleeding,PMU B)的病人日益增多.

  • 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及癌的筛查

    作者:梁学爱;高平;杨艳艳;王军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及癌的筛查方法、注意事项,总结出发病趋势和现象.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2年5月阴道镜门诊的718例病历.结果及结论:①阴道镜可放大并照亮表层上皮及下面相连的基底组织,能从视觉上和组织学上确定几乎所有宫颈和下生殖道的健康状况;②通过比较传统巴氏宫颈抹片、CCT与阴道镜病理符合率,并考虑到卫生经济方面的原因认为传统巴氏宫颈抹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应进一步提高阅片水平、推广TBS汇报系统、强调正确的取材方法、改进现在的取样器;③宫颈器趋于年轻化,应进一步加强妇女防癌三级预防,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④不典型腺上皮及不满意阴道所见应规范处理,实施子宫颈管内膜刮除术、分段诊刮和官腔镜检查.⑤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重视HPV阳性的宫颈单纯增生患者的追踪治疗问题.

  • 宫腔镜联合B超判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淑玲;申爱荣;娄华;白桦;吕桂荣

    目的:寻找术前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受浸润情况做出较准确判断的方法.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55例、单纯分段诊刮6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宫颈、宫壁情况的符合率.结果: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浸润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0%,均明显高于分段诊刮组(63.6%、88.2%)P值<0.001;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未受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2.7%、81.8%、66.7%.而诊断性刮宫则无法判断宫壁浸润情况.结论: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判断的准确性高,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了依据.

  • 传统诊刮与宫腔镜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迪;李秀娟;郑雪绒;李莉;马焱;高冬梅

    目的 评价传统分段诊刮术与宫腔镜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了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了百度和谷歌等网络数据.纳入对比传统分段诊刮与宫腔镜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2 588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宫腔镜诊刮组与传统诊刮组比较,术后标本送检率、子宫内膜癌确诊率、不典型增生确诊率和术后腹水肿瘤细胞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MD=0.31,95%CI (0.11,0.90),P=0.03]、[MD=0.40,95% CI (0.29,0.53),P<0.000 01]、[MD=0.30,95%CI (0.10,0.90),P=0.03]和[MD=0.38,95%CI (0.19,0.77),P=O.O08];然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诊断率[MD=0.57,95%CI (0.17,1.87),P=0.35]和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诊断率[MD=0.06,95%CI (0.01,36.86),P=0.8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纳入的11篇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镜诊刮组标本送检率、子宫内膜癌诊断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率、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腹水细胞学阳性率均高于传统诊刮组,两组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累及宫颈诊断率相似.但是,其结论仍不能取代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结论还有待于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德娥;李玉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 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金治娟;余蕴秀;宋建红;时玲;董晓娟

    目的:评价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经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32例,5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采取单纯分段诊刮的方式;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前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的方式.根据术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及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方式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阳性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的方式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检查的准确性,且不增加肿瘤细胞散播的风险.

  • 中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鉴别诊断附1例报道分析

    作者:赵静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5岁结婚,孕产史:2-0-2-2.因阴道不规则流血7月余,伴外阴疼痛,白带异味,于2010年10月来我中心妇女保健科门诊.体格检查:患者精神尚可,无明显消瘦.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大阴唇见一直径2 cm的溃疡;阴道畅,见血性分泌物,伴恶臭;宫颈口见一黄豆大小红色赘生物;宫体:前位,饱满,轻压痛;附件:未及异常.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梅毒RPR阴性.B超:子宫内膜厚10~11 mm,回声不均匀.拟诊:不规则阴道流血原因待查.给消炎止血治疗2周,阴道流血未止.遂行分段诊刮+宫颈赘生物摘除术,送上级医院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要求回老家手术,失访.

  • 子宫恶性苗勒氏管瘤1例

    作者:刘少华;袁风欣

    患者,68岁,已婚,孕7产7,因阴道流血1个月就诊.入院查体:T 36.4℃,P 80次/分,R 20次/分,BP 15/10kPa.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精神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稍膨隆,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妇检:外阴、阴道萎缩、宫颈萎缩、子宫平位,稍大,无压痛,双附件正常.予分段诊刮,宫颈刮出少许组织;宫腔9cm,宫底部尤其右宫角部可触及质软组织,刮出灰白色息肉样质脆组织约10g.病理检查:组织为癌与肉瘤组成.择期手术,行子宫、双附件、阑尾、大网膜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抽血性腹水送检.

  • 子宫切除手术方式的个性化选择

    作者:周少飞;付林风;毛丹青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本院两年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子宫切除方式,既能达到切除病灶治疗目的,又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盆底解剖结构,促进术后妇女的生殖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本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做子宫切除331例(子宫肌瘤245例,子宫腺肌症51例,顽固性功血19例,子宫脱垂16例),平均年龄(45.6±5.2)岁,均无生育要求.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如有可疑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有阴道异常出血者行子宫分段诊刮.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