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소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0399
  • 国内刊号: 32-167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81
  • 曾用名: 苏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瑞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早期胃癌的改良根治术(附25例报告)

    作者:陈正荣;邢春根;龚巍;王浩炜;危少华;王勇

    目的 探讨胃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25例接受改良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4.0%.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相比行改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对胃动力影响小(P<0.05),患者住院时间短(P<0.01),并且有较好的术后生活质.结论 改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是较合理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相比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严向明;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术前肺动脉压分为三组(A组:肺动脉压<20 mmHg,B组:肺动脉压介与20 mmHg到50mmHg电之间,C组:肺动脉压>50 mmHg),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1 d、术后4 d及术后7 d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IgA、IgG、IgM活性的水平.结果 三组患儿免疫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均有差异.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抑制随术前肺动脉压升高而加重.

  • 消脱止-M联合手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疗效分析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戎建杰

    目的 研究消脱止-M联合手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连续服用消脱止-M 90 d,3片欣,3次/d,并常规穿弹力袜.对照组术后不服用消脱止-M,但常规穿弹力袜.观察术前、术后10 d、20 d、40d、60 d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和溃疡等).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20 d、40 d、60 d的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消脱止-M可作为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有效的消肿药物.

  •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芳;洪小苏;陈建昌;高岚;江建良;焦阳;邵春来

    目的 通过无创测量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WV,BAPWV)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一种自动无创的测量系统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化的参数.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BAPWV测定,并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尿酸值.结果 年龄、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尿酸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年龄r=0.631,P<0.01;脉压(PP)r=0.564,P<0.01;平均动脉压(MAP)r=0.493,P<0.01;尿酸(UA)r=0.328,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导致大动脉硬化,动脉弹性下降,年龄、脉压、平均动脉压和血尿酸与大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 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张健;董启榕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随访7~24月,平均随访时间15月.根据主观标准(患者的主观症状描述)和客观标准(抽屉试验,X线检查)进行评价.结果 膝关节功能的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3%,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 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第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值得推广应用.

  • 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江波;沈忆新;伏治国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满意,髌骨爪无断裂及脱落.结论 髌骨骨折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FLT3突变,FLT3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作者:杨莉;吴小津;吴德沛;梁建英;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目的 研究FLT3基因长度突变(FLT3-LM)及FLT3受体在初诊AML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5例初诊AML患者FLT3-LM,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分析其中68例FL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初诊AML患者中FLT3-LM阳性率为15.8%;FLT3-LM+存在于AML-M1(3/18),M2(4/24),M3(2/17),M5(5/25),M6(1/4)亚型中(P>0.05);22例ALL和1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FLT3-LM阳性;FLT3-LM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组和伴t(15;17)核型异常患者中突变率分别为23.0%(10/52例)和16.7%(2/12例),较其他核型组突变率4.3%(1/23例)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LT3-LM组与非突变组在年龄,性别,诱导缓解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FLT3-LM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高,骨髓原始细胞高(P<0.05).AML患者FLT3表达水平为(11.48%±14.87%),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水平(1.10%±0.31%)(P<0.05);FLT3表达水平在12例FLT3-LM+组为(5.86%±6.85%),低于56例非突变组(14.14%±16.25%)(P<0.05);临床资料显示,诱导治疗后缓解组的FLT3表达水平为(5.52%±2.67%),低于非缓解组FLT3表达水平(25.53%±22.60%)(P<0.05).结论 FLT3长度突变是AML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突变;突变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高原始细胞;FLT3受体在AML患者单个核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FLT3受体高表达与低诱导缓解率有关.FLT3突变与FLT3受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白血病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潘文;陈建昌;洪小苏;高岚;焦阳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8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 平均随访3.8年,美托洛尔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美托洛尔有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趋势.

  • 早期红细胞压积、血糖变化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健政

    目的 评估红细胞压积(HCT)、血糖变化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入院24小时内红细胞压积(HCT)、血糖数值,比较轻症胰腺炎(MAP,n=33例)和重症胰腺炎(SAP,n=15例)两组HCT、血糖的变化,并评估HCT、血糖与老年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HCT、血糖均较MAP组明显升高(P<0.001),AP病情严重程度与HCT、血糖变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χ=157.79,P=0.000,OR=1.462,95%CI:1.342~1.593)和HCT(χ2=4.23,P=0.038,OR=4.008,95%CI:0.162~9.017)是SAP独立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早期HCT、血糖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对判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26例

    作者:张卫东;吴浩荣

    目的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RIH)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实用价值.方法 总结采用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6例,其中斜疝20例,直疝4例,股疝1例,复合疝1例.合并胆囊结石2例的临床经验.结果 TAPP法完成手术12例,TEP法完成手术14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LC)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2~5 d出院,平均7~10 d恢复正常活动,随访2~8个月无复发.并发阴囊气肿2例,腹股沟区血清肿4例,经穿刺后治愈或自愈.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及可以同时诊治双侧疝和腹内其他病变的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 人胰腺癌中P21WAF1、MD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振华;冯一中;李峰;柴玉海

    目的 探讨P21WAF1、MDM-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21WAF1、MDM-2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53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21WAE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DM-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53例胰腺癌组织中P21WAF1、MDM-2的表达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21WAF1的表达明显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P21WAF1、MDM-2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21WAF1、MDM-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1WAF1、MDM-2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该肿瘤预后判断的理论依据.

  • 149例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

    作者:王洪恩;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李勋;杨俊华

    目的 分析右侧房室旁道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操作要点,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 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同时进行,利用RFCA技术阻断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其中显性旁道97例,隐匿性52例.结果 149例患者中经射频消融治疗首次消融成功140例(93.9%),终成功145例(97.3%).其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Ⅲ°AVB),1例出现一过性Ⅱ°Ⅰ型AVB,2例出现-过性Ⅰ°AVB,其余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2个月~9年,5例(3.4%)复发,经再次RFCA均消融成功.结论 准确的旁道定位及消融导管与靶组织的稳定接触是成功的关键.

  • 依达拉奉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印佳;王中;孙小欧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发病后48 h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动脉瘤破裂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点滴,每日两次,共14 d.测定动脉瘤患者术后第1、3、7、10、14天的血清和术后第3、7、10、14天的脑脊液中SOD、MDA和NO含量.TCD测量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液流速评价脑血管痉挛(CV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自第3天起血清和脑脊液SOD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3~10天,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对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有一定的作用.

  • 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丁耘峰;冯一中;平金良;王晓红;李锋

    目的 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Maspin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00%、90%、75%、45.1%,呈逐级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 Maspin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yal1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霞;赵军;郑世营;尤伟明;许林燕;刘泽毅;张洪涛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yall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4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Hyal1 mRNA在新鲜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Hyal1基因的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40例样本中18例(45%)癌组织的Hyal1基因的mPNA的表达量升高,22例(55%)癌组织的表达量降低.结论 Hyal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异常下调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

  •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9例报告)

    作者:宋青峰;徐仁方;何小舟;解斯杰;王建平;车文俊;经浩;巢志复

    目的 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TVvT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例,经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均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失血量30~100 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2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随访时间3~40个月,9例均治愈,但有1例术前合并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仍需辅以药物治疗.结论 TVT手术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微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

    作者:侯健;姚成汉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08例,按不同的病因分为四类:单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伴结石嵌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分析不同病因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手术时机的关系.结果 单纯胆囊结石50例:非手术治疗为2l例(42%),早期手术1例(2%),延期手术28例(56%).胆总管结石46例:早期手术22例(47%),延期手术24例(53%).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结石嵌顿10例:早期手术8例(占8%),延期手术2例(占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保守治疗1例(占50%),延期手术1例(占50%).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不合并胆道完全梗阻,早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分析

    作者:赵丽艳;谢红;王琛;李华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方法 40例拟行全麻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依年龄分为两组:Ⅰ组60~69岁,Ⅱ组70~79岁.试验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靶浓度梯度为0.5ug/ml,第一例患者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5μg/ml,下一例患者的靶浓度依据上一例患者的反应而增减;第二步靶浓度梯度减小为0.2μg/ml.通过计算各组第二步阳性、阴性反应交替中点的均值来获得EC50,并计算出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两组意识消失分别为11例患者,所有意识消失患者MAP在T2比t1时的值显著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HR在T2较T1时值有所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EC50及其95%CI分别为2.2(2.06~2.34)μg/ml和1.8(1.71~1.89)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79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EC50随着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

  • 24例5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华菲;沈振亚;朱江;余云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肖接承

    目的 总结50岁以上(以下简称"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例50岁以上ASD的病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结论 老年房缺-经诊断,只要不并发严重的肺部血管病变,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术中注意缺损的修补方法及房室瓣的成形,大龄房缺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术后需加强抗心律失常的治疗.

  • 应用中空拉力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作者:李强;王筱林;张希峰;杨金华;严建峰;范胜利;袁振庭;沈斐

    目的 探讨中空拉力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中空拉力螺钉治疗的21例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X线影像学观察,监测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按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随访发现,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平均愈合时间为(24±2.3)周(12~72周);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根据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5.7%,其中有2例发生较重的创伤关节炎.结论 中空拉力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时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螺钉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2例报道

    作者:陈正中;王建;姚卫康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要点.方法 总结342例三孔法LC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顺利完成三孔法LC 304例,36例改常规四孔法LC,2例中转开腹.全组全部治愈,并发肝下少量积液6例.结论 三孔法LC较四孔法LC减少了创伤,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在熟练掌握常规四孔法LC的基础上结合术者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当的病例,行三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前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凌;盛锋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的术前诊断、治疗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予球囊房隔造口术(BAS)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D-TG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心超检查确诊为D-TGA,27例术前经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显示分别在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及各级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者5例,右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双侧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降部狭窄各1例,心超未能显示.7例患儿术前经BAS,术后精神反应好转,紫绀减轻,SPO2从50%~70%上升至80%以上.30例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在21例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治疗死亡的12例中,5例存在冠状动脉畸形,术后心肌供血不足,占41.7%.结论 (1)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有机结合可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手术成功率.(2)对室间隔完整的D-TGA(TGA/IVS)危重患儿尽早进行BAS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进一步外科手术争取时间.(3)冠状动脉的畸形是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术前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

  •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14例诊治分析

    作者:钱为国;严文华;包玉玲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暴发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等资料.结果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及时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帮助渡过急性期.结果 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常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暴发型心肌炎 儿童
  •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世强;沈振亚;虞桂平;朱勇

    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对16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Ⅰ级(12例),心功能Ⅱ(4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STV3/STⅢ对判断冠脉病变部位的意义

    作者:高枫;刘志华;何志松;赵欣;陈弹;蒋廷波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 对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脉造影(CAG)及心电图分析.结果 罪犯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48例近中端病变中有40例(83%)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0.5;而左回旋支病变25例中18例(72%)的心电图为STV3压低/STⅢ抬高>1.2.结论 V3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IRA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新叶;李勋;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刘志华;惠杰;杨俊华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STⅡ/Ⅲ比值<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为罪犯血管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2)STⅡ/Ⅲ比值=1预测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3)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预测病变血管为LCX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6%.(4)I导联ST段压低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5)STⅡ/Ⅲ=1并V6导联ST抬高预测LCX病变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100%.(6)STⅡ/Ⅲ<1并V6导联ST段下降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结论 STⅡ/m≥1,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及V6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预测LCX病变;而STⅡ/Ⅲ<1,I导联ST段压低及V6导联ST断压低有助于预测RCA病变.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惠萍;黄建安;李霞;余慧;赵兰;何国钧

    目的 将2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参考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对24例DPB病例的临床资料、主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 经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后91.6%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和肺部干啰音均在3 d内明显减轻;87.5%的病例治疗后影像学明显改善.24例患者7例完全治愈,其余17例不同程度的好转.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多(10/24,41.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4/24,16.6%),第三位是肺炎克雷自杆菌(3/24,12.5%).75%的患者初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79.2%的病例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结论 DPB在中国并非少见,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可能隐藏着部分为DPB患者.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提高DPB诊断和发现率的关键.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与预防

    作者:杨月明;张再洋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3~4 d者2例,术后6~8 d者12例,术后9~11 d者2例.有14例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感染不重,经保守治疗后愈合.有2例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腹膜炎体征者,行回肠造口术.结论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与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至关重要.发生了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愈.注意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 食道覆膜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病变术后食管瘘(附9例报告)

    作者:李绍钦;倪才方;金泳海;邹建伟;马海涛;秦涌

    目的 总结和探讨食道覆膜支架在食道良恶性病变术后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食道瘘患者均在x线下行覆膜支架置入,其中2例行临时覆膜支架置入,分别于4周及6周后取出.4例胸腔脓肿者同时行闭式引流.结果 所有病例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无术中并发症;8例瘘口立刻完全封闭,1例支架置入1周后再次出现吻合口胸腔瘘,经导管瘘口内注入ZT胶和蛋白胶各2 ml,瘘口闭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饮食,感染得以控制.结论 食道覆膜支架封堵食道术后各种食道瘘,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食道术后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 颈髓弥散张量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宋亭;梁碧玲;胡春洪;沈君;麦伟文;黄穗乔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颈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例和20例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和DTI扫描.DTI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EPI成像序列,取6个方向,b值取400 s·mm-2.使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正常人4个不同水平(C2/3、C3/4、C4/5和C5/6)颈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CD)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病例组病灶和正常颈髓节段的ACD和FA值.结果 (1)正常颈髓在ADC图上信号均匀呈中等信号;在FA图上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上为蓝色.颈髓4个不同节段的FA值有明显差别(F=159.24,P<0.001),以C2/3水平脊髓的FA值高(0.85±0.03);但ADC没有明显差别(F=2.191,P>0.05).(2)病例组:T2WI发现颈髓内异常信号9例,另外12例未见异常.而在彩色张量图上有16例信号异常,表现为正常蓝色颈髓中斑片状绿色异常信号影;病灶和正常区域颈髓间的ADC(t=-2.883,P=0.009)和FA(t=2.615,P=0.017)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人正常颈髓FA值约在C2/3水平高,越往尾侧FA值越低,而颈髓4个节段ADC值则没有明显差别;DTI彩色张量图可以发现常规MRI所不能显示的异常改变;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EPI成像序列,取6个方向,b值取400 s·mm-2,DTI的图像质量令人满意.

  • 心力衰竭患者C型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袁鼎山;景宏美;李爱林;黄一红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型利钠肽(CNP)浓度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NP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IYHA)制定的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析CNP浓度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心衰组C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不同心功能组CNP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CNP水平不随NYHA分级升高而升高.结论 血清CNP浓度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但与心衰程度元关,不能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

  • 腹腔持续灌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银萍;陶桂珍;龚魏

    目的 探讨腹腔持续灌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观察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79例,其中24例行综合治疗加腹腔持续灌洗,55例行综合治疗比较两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患者死亡人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低血钾、高血糖,两者比较差别元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持续灌洗,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NF-κB和Caspase-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山;冯一中;任苏勤

    目的 探讨NF-rB和Caspase-9在胰腺癌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NF-rd3和Caspase-9在53例胰腺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NF-κB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9.20%,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2)Caspase-9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2.83%,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3)NF-κB和Caspase-9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NF-κB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其检测可对胰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Caspase-9作为影响细胞凋亡过程因子,在胰腺癌的发展进程中也起一定作用;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 儿童Kasabach-Merritt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清;冯星

    目的 探讨儿童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苏大附儿院1例和全国其他地区9例有详细资料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其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多生后或生后不久即发病,血管瘤进行性长大伴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管瘤位于体表者容易诊断,生长在内脏和腹膜后者确诊困难.现在常采用药物和外科治疗.结论 本病临床罕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 49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静艳;姚菊英;李龙标;柴玉英

    目的 观察眼肌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的眼心反射.方法 观察49例斜视手术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表现,对比全麻与局麻、不同眼外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发生眼心反射的区别.结果 全麻与局麻的眼心反射阳性率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眼外肌眼心反射阳性率不同,以内直肌、下斜肌为敏感;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以11~20岁阳性率较高.结论 49例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阳性率为64.29%,多为一过性,停止手术可消失,一般勿需处理.建议眼科手术应在心电监测下完成,以防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的意外发生.

    关键词: 斜视手术 眼心反射
  • 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左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凤;高岚;洪小苏;薛永霞;江建良

    目的 对比观察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两种方法测量左室Tei指数的一致性,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Tei指数,分析两种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得的左心室Tel指数的相关性.对高血压组按血压分级,并将高血压组各级的Tel指数及其他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i指数为(0.61±0.25),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i指数为(0.63±0.26),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P<0.01);高血压组各级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与脉冲多普勒一样,组织多普勒也是获得左室功能指标--Tei指数的一种简单可靠超声心动图方法;Tei指数在各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树华;杨惠林;王遥伟;陈亮

    目的 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 2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86.36%.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早期可进行伤肢CPM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 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范敏;严春寅;钟安

    目的 比较采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其中结石直径≥1 cm 36例(36侧),<1 cm者44例(44侧).采用ESWL治疗82例(85侧),其中结石直径≥1 cm者40例(40侧),<1 cm者42例(45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直径≥1 cm和<1 cm的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6.0±2.3)min和(39.0±1.8)min,与FSWL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3.0±4.5)min和(54.0±2.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1个月结石排净率为89.5%,高于ESWL的6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和ESWL的1个月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2.9%和83.3%,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碎石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0),ESWL组元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径<1 cm的结石二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直径≥1 cm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宜首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而对直径<1 cm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首选ESWL.

  • 2型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作者:李慧娟;成兴波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AR).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A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满足上述条件之一者.服药前血小板的活化水平采用流式方法检测ADP(2 μmol/L)诱导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CD62P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52例患者中AR的发生率为5.8%,(resistance,)ASR发生率为30.8%;与阿司匹林敏感(AS)组相比,AR的临床特征:低高密度脂蛋白患者居多;高甘油三酯患者居多.结论 在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为5.8%,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AR或ASR.

  • 胃癌组织中的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小红;张建新;王旭青;王崇高;毛正发

    目的 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FAK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低分化癌组织较高分化、中分化组织中FAK的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较无转移的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有远处转移的组织较无转移的表达高.结论 FAK可能是一种转化相关酶,又是一种演变相关酶.FAK的表达量可作为肿瘤发生、生长过程中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和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果;陈建昌;洪小苏;高岚;焦阳;顾海波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将斑块组按回声强弱分为强回声组、弱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比较各组间的CRP及胆红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回声增强,血清CRP水平增高,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水平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

  • 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分析

    作者:冉旭东;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瘳健毅

    目的 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对11例先天性膈疝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拍片和诊断,无一误诊.11例患儿9例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因为术后并发症(新生儿硬肿症)自动出院,1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 对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白蛋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德庆;陈卫昌;李锐;聂锦山;翟菊萍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血清白蛋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轻症163例,重症6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检测2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HD]L-C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组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轻型胰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联合检测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其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HDL-C及血清白蛋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作者:单海荣;袁戴海

    目的 分析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8例乏脂肪AML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并记录肿瘤平扫的密度、边界、钙化以及瘤体强化特征等情况.结果 5例AML平扫呈高密度,6例AML显示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增强特点对乏脂肪A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 转录因子Foxp3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凌云;曹祥山;余自强;罗光华;白霞;苏健;戴兰;阮长耿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26例IT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Fox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1.29±9.47),与治疗恢复期(53.07±17.45)及正常对照组(39.48±12.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恢复期患者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恢复期外周血Foxp3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者Foxp3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内Foxp3表达水平.

  • VEGF、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龙;周幽心;王彦平;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对56例胶质瘤组织标本VEGF、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1)VEGF和COX-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几乎不表达;(2)VEGF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75%;COX-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89.3%;两者与对照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且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

  • 核素骨显像和血清PSA、ALP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俊;刘增礼;崔学军;杨仪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结果、血清PSA和ALP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骨转移程度与血清PSA水平和ALP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70.3%(26/37),多见的转移部位为脊柱和骨盆.治疗前18例骨转移患者血清PSA值均>20 ng/ml,与骨转移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01);对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以4 ng/ml作为界值时骨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以0.4 ng/ml作为界值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治疗前血清PSA和ALP曲线下包围的面积分别为0.772和0.923;治疗后PSA和ALP曲线下包围的面积分别为0.885和0.769.相关分析显示,ALP值与骨转移等级之间有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0.752,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PSA水平与骨转移等级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508,P<0.01;r=0.515,P<0.05).结论 核素骨显像仍然是目前诊断前列癌骨转移的主要方法;初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当PSAA≥20 ng/ml时,应常规进行骨显像的检查,对治疗后的患者,一旦发现PSA≥0.4 ng/ml,应行骨显像检查;治疗前ALP对骨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PSA,其升高的程度与骨转移的严重程度相关.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8例分析

    作者:王继军;蒋国勤;杨志学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染料法、核素法、二者联合法对48例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结果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91.7%(44/48),假阴性率为9.5%,敏感性为90.5%,准确率为95.5%.单用染料法成功率为85.7%,假阴性率为16.7%,敏感性为83.3%,准确率为91.7%;单用核素法,成功率为87.5%,假阴性率为14.3%,敏感性为85.7%,准确率为92.6%;联合法,成功率为100.0%,无假阴性,敏感性为100.0%,准确率为100.0%.结论 染料法与核素法联合应用,显著提高前哨淋巴结的成功率与准确性,应成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标准方法;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

  • 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附6例分析)

    作者:朱江涛;龚建平;朱建兵;刘晓东

    目的 寻找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方法 6例患者行CT常规轴扫,2例加扫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并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传统横断位扫描发现瘘孔有4例,2例加扫的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均可发现瘘孔位置.结论 冠状位扫描及脑池造影是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螺旋CT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菲;季伟;严永东;张学兰;陈正荣

    目的 探讨有喘息表现和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3例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和14例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与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喘息组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3).结论 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存在相类似的发病机制.

  • 急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尹航;张锡庆;王晓东;王科文

    目的 探讨诊断和治疗急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病例32例,对其诊断与治疗经验作以总结.结果 32例均获得明确诊断,24例治愈,6例好转,2例减轻.随访21例至今,失访11例,1例复发,未发现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者.结论 该病诊断明确,治疗方法简单、宜行,疗效优良.

  • 心率震荡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郑菊;洪小苏;焦阳;韩婷婷;郭爱红;陈建昌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HRV)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33名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入选,平均随访6个月.心率震荡的值用两个参数表示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TO、TS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结果 心肌梗死后死亡组(5例)TS明显减弱(P<0.05),T0明显升高,与幸存组(28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 HRT参数TO和TS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薛一峰;刘洁;宫玲玲;柳毅

    目的 检测SCF蛋白在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中的含量,评价糖皮质激素对SCF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32例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含量.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前的哮喘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比较,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比治疗前的哮喘患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SCF在血清以及诱导痰中均有表达,哮喘发作时含量明显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SCF的表达,提示SCF与哮喘疾病紧密相关.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正荣;季伟;王宇清;张爱丽

    目的 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急性肺炎患儿行多病原联合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新鲜痰液中RSV抗原,细菌培养检测细菌,并采用潮气呼吸分析法测定肺炎患儿的流速容量环及其各项指标.选取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24例为研究对象,20名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治疗后TBFVL呼气降枝趋于圆润,t-PTEF、t-PTEF/t-E、25/PF较治疗前增高,PTEF、PTEF/t-PTEF、RR、PTEF/Ve较治疗前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只有PTEF和RR同健康婴幼儿比较无差异性,t-PTEF、t-PTEF/t-E、25/PF、PTEF/t-PTEF、PTEF/Ve仍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治疗后肺炎患儿肺功能,主要是小气道功能,仍然存在异常.VT/kg、ME、MI、ME/MI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意义,表明RSV肺炎主要表现为小气道的阻塞,对于大气道影响不大.结论 RSV肺炎短期内肺功能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潮气呼吸分析法对于评价RSV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疗效判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东;胡春洪

    目的 报告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9例患者其中胸部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颈部2例行CT检查,后腹膜2例中1例行CT检查,另1例行MRI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2例,7例透明血管型CD在动态增强CT或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均匀显著强化,并与主动脉同步,密度或信号亦接近主动脉.2例浆细胞型CD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纵隔多组淋巴结受累.结论 透明血管型CD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有帮助.而浆细胞型CD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很困难.

  • 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张振东;徐又佳;周晓中;王向利;董启榕;郑祖根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34例.根据AO原则分型:B型19例(56%),C型15例(44%).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按Hdfet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3%.并发症:骨折不愈合1例,内翻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踝关节活动3例.结论 掌握适应症,采用解剖型钢板可紧密贴和胫骨下段骨骼形态,使胫骨远端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是目前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理想手段之一.

  • 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XIAP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珂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MGC-803胃癌细胞株中XIAP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IAP表达及凋亡的情况.结果 奥沙利铂对XIAP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沙利铂具有抑制MGC-803胃癌细胞株中XLAP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 兔外周血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研究

    作者:吕海涛;杨向军;程铖;李红霞;韩莲花;周亚峰

    目的 探讨从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富集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在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的方法,试图证实外周血是获得血管内皮祖细胞理想来源之一.方法 密度梯度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采用专用的EGM-2-MV完全培养基对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荧光化学法分别鉴定培养细胞的内皮细胞表面标记和生物学功能.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专用培养基体外诱导后,4 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贴壁生长,9 d后可见位于中间的细胞聚集成团,4周后呈铺路石样内皮细胞形态.培养12 d细胞能表达的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包括Ⅷ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钙粘素(VE-cadherin)等;并能特异性吸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1),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具备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 兔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EPCs,经过特定的体外诱导培养可以收集和扩增.

  • 大仓鼠携带汉坦病毒全S、部分M核苷酸序列特征分析

    作者:张明霞;张永振;李琦;孙亦晖;许铮

    目的 测定从仓鼠亚科宿主动物大仓鼠肺中分离到的汉坦病毒的全S、部分M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明确其型别.方法 RT-PCR方法扩增,连接入PMD-18T载体,转化至JM109宿主菌.阳性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YU62株S基因全长1701nt,有一个完整的ORF,起始位置为37 nt,终止于1326 nt,编码N蛋白429个氨基酸.与HTN-A16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高分别为99.1%,99.3%.M片段克隆出1272 bp,核苷酸与HTNSN7有85.6%的同源性.从S片段种系发生树分析来看,YU62归于HTN型H4亚型.从M片段(265-624 bp)种系发生树分析来看YU62株属于HTN的一个新亚型.结论 仓鼠携带的汉坦病毒S、M片段进化不平行,YU62可能是在大仓鼠体内发生重排的HTN的新亚型.

  • 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BDNF)基因在CHO细胞的稳定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赵耀东;杨吉成;谢宇峰;盛伟华;张海峰;苗莉;缪竞诚

    目的 将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BDNF)基因转染CHO细胞后,建立稳定表达体系,并检测培养上清中所表达的hBDNF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真核细胞转染,运用RT-PCR,Western blot及MTT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转染hBDNF基因的CHO细胞可表达hBDNF mRNA,上清中可检出hBDNF蛋白的存在,且此上清具有促进PC12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功能.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hBDNF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体系,转染hBDNF基因的CHO细胞所分泌的hBDNF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DNF的生物学功能和开展生物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 微波和电离辐射对小鼠联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孟谦谦;周智钿;童建;曹毅

    目的 探讨微波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微波+电离辐射组(第1组),电离辐射+微波组(第2组),单独电离辐射组(第3组).将第1组暴露于频率为900 MHz,能量密度为150 μW/cm2的微波辐射,每天1 h,连续12 d,第13天给予3组60Co-γ射线一次性外照射10 Gy,照射10 mln之后,再给予第2组频率为900 MHz,能量密度为150μW/cm2的微波辐射,每天1 h,直至动物死亡.观察不同时期微波辐射对电离辐射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体重、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单独电离辐射组小鼠电离辐射后比电离辐射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与单独电离辐射组相比,微波+电离辐射组小鼠在电离辐射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存活率提高(P<0.01),但体重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电离辐射组相比,电离辐射+微波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升高(P<0.05),但对体重、存活率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或者之后给予微波照射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损伤有保护作用.

  • 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孙焕建;徐达强;夏春林;朱文峰

    目的 探讨影响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 成人上肢尸体标本8侧,解剖观察屈曲-旋前肌群、尺侧副韧带后束、尺侧副韧带前束和桡骨小头解剖特点;另用12侧上肢标本,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按不同顺序切断有关的结构,通过特制的生物力学装置,测量两种不同情况下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性.结果 逐级切断各组内侧结构,其外翻角度增加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切除桡骨小头,外翻角度达到大,外翻角度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在止点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达到大.桡骨小头切除的同时切断内侧结构尤其是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肘关节外翻稳定结构主要由桡骨小头和尺侧副韧带来维持,肘关节内侧前臂肌起协同作用.

  • 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凤力;李德春;张子祥;谢于

    目的 对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的两种建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瘤块皮下移植法和直接皮下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瘤模型,观察二者的接种阳性率、肿块生长速度、肿块可观察时间、肿块可供实验用时间、瘤体大小(以长径为标准)、肿瘤转移、浸润等情况.结果 二者接种阳性率分别是100%、80%,可观察到肿瘤时间及可供实验(长径≥0.4 cm)时间分别是8 d、16 d及29 d、41 d;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瘤体4周长径分别是平均约(0.42±0.06)cm、(0.28±0.06)cm;6周分别是平均约(0.75±0.07)cm、(0.52±0.27)cm;均无转移瘤发生,皮肤浸润不明显.结论 两种方法中前者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形成瘤体大小较一致,有利于后续实验.

  • 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潘浩;温端改;欧阳骏;平季根;刘忠国;王祖峰;孙鹤云

    目的 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D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采用原位低温灌洗,移植肾放置左侧,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 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 此模型较容易掌握,可以在条件比较简单的实验室开展,除常规显微外科器械外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病综合征36例疗效分析

    作者:冯丽萍;张琴芳;徐蓉

    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徐奎;钟建华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理念的更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8 09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