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소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0399
  • 国内刊号: 32-167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81
  • 曾用名: 苏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瑞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的效果及费用比较

    作者:金伟华;王琛;谢红

    目的 比较在臂丛神经阻滞时应用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的效果及费用.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A组(n =40,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和U组(n=40,二维超声显像实时引导臂丛神经阻滞)2组.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优秀率及并发症;记录麻醉药费用和麻醉总费用.结果 与A组比较,U组操作时间短,痛觉消失快,镇痛持续时间长,优秀率高(均P< 0.05).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为95.0%,U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4例发生并发症,U组有2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费用U组显著低于A组(P<0.01),麻醉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解剖定位法比较,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阻滞效果更好,此方法适用于上肢手术且降低了麻醉药费用.

  • 线索细胞法检查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菊珍;许丽萍;张莹;凌晨;顾国浩

    目的 探讨线索细胞法检查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0例疑似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用Amsel法、线索细胞法、Nugent评分法进行检测,以Amsel法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其他二种方法与之进行比较.结果 Amsel法检出BV阳性217例,线索细胞法阳性225例,其中真阳性203例,Nugent评分阳性227例,其中真阳性207例.线索细胞法诊断BV的敏感度94.4%,特异度83.7%,诊断效率90.3%;Nugent评分敏感度95.8%,特异度85.1%,诊断效率91.7%.二种方法与Amsel法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线索细胞法作为诊断BV的标准,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易于规范的特点,可作为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项目在临床开展应用.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莉;赵良平;徐卫亭;陈建昌;佟光明;洪小苏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基础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无基础心脏病为主.发热、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2)血培养仍以链球菌为主,其他菌种呈上升趋势.(3)住院期治疗无效率仍高(20.0%).(4)治疗无效组血红蛋白与血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而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中重度贫血比例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中重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hsCRP升高均与治疗无效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近年来,IE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易患因素的比例下降,病原菌仍以链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病死率仍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hsCRP升高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B细胞淋巴瘤-2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任亚敏;王修珍;康苏娅;顾冬梅;虞杰;顾振纶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在官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hTERT、Bcl-2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中,hTERT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0%和77.0%,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0%和80.5%,差异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宫颈鳞癌中hTERT的阳性表达与Bcl-2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hTERT和Bcl-2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二者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并协同促进宫颈鳞癌的发生.

  • 特异性siRNA沉默LASP-1对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孔凡运;胡丽娜;张海清;李向阳;尤红娟;汤仁仙;郑葵阳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细胞内LASP-1蛋白的表达,探讨LASP-1蛋白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根据LASP-1 mRNA编码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并构建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入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ASP-1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方法,观察HepG2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结果 (1)LASP-1 siRNA对LASP-1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的下调作用(P<0.05).(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HepG2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组HepG2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率明显被抑制(P<0.05),其迁移能力也下降(P< 0.05).结论 下调LASP-1蛋白表达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LASP-1在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上寻找抑制肝癌增殖转移的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凋膜止崩方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丰杰;李小宁;师帅

    目的 观察凋膜止崩方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DUB)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凋膜止崩方治疗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机制.方法 采用去势大鼠雌激素负荷法建立ADUB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实验小剂量组和实验大剂量组共4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官腔注药处死,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1)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指数增高(P<0.05);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3)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凋膜止崩方能够降低bcl-2 mRNA的表达,而增强baxmRNA的表达,通过下调bcl-2/bax比值,诱导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祛除子宫内膜作用的分子机制.

  • 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隔离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作者:吴俊;薛珂;刘凯;孙俊英

    目的 探讨隔离共培养条件下,软骨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的能力.方法 分别提取并培养兔BMSCs和耳软骨细胞,以5.0×107/ml的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上并置于Transwell室内.实验组Transwell下方为贴壁软骨细胞,对照组Transwell下方为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两组BMSCs-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8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继续培养6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体外培养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在支架上黏附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RT-PCR检测示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有较强的表达,而对照组两者的表达较低或检测不到.裸鼠皮下培养6周,实验组BMSCs-支架复合物能基本保持原形,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染色显示新生组织有明显的软骨陷窝形成并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对照组BMSCs-支架复合物逐渐皱缩变形,未见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 采用Transwell隔离共培养的方法,软骨细胞能够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 聚乙二醇400对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孙正太;张晓峰;夏蔚;钟蕾;王英明;夏静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400对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 C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含0.1%聚乙二醇400的DMEM/F12培养基.采用含0.1%聚乙二醇400培养基培养人CE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记录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周期;RT-PCR检测角膜上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0.1%聚乙二醇400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形态无影响,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形态均呈典型的多角形.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0.1%聚乙二醇400对体外培养人CEC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均P<0.01).0.1%聚乙二醇400培养人CECs后bFGF和EGF的基因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或<0.01).结论 0.1%聚乙二醇400可能通过缩短人CECs的细胞周期和上调人CECs bFGF、EGF基因的表达,从而加速CECs增殖.

  • NMDA受体和IP3受体介导NMDA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内Ca2+超载

    作者:方小霞;韩新华;马颂华;邱一华;彭聿平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钙超载与NMDA受体(NMDAR)及细胞内钙库受体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兰尼定受体( RyR)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出生后8d SD大鼠小脑进行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用NMDA( 100 μmol/L)急性损伤神经元,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开始前30 min,或扫描开始后4,9,14 min分别加入NMDAR、IP3R、RyR拮抗剂MK-80I、2-APB和DAN,检测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MK-80I预孵育神经元经NMDA急性刺激后,神经元内Ca2+的荧光强度不再升高,NMDA刺激后加入MK-801,上升的ca2+水平立即下降,终下降至基线水平;NMDA急性刺激2-APB预孵育神经元,神经元内Gf+的荧光强度升高,但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未经NMDA刺激组,NMDA刺激后加入2-APB,细胞内升高的Ca2+水平急剧下降,终下降至接近基线水平;DAN预孵育的神经元经NMDA急性刺激后,胞内Ca2+的荧光强度急剧升高,达到NMDA刺激组水平,NMDA刺激后加入DAN,神经元内Ca2+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NMDA诱导的神经元ca2+超载,主要由细胞膜钙通道NMDAR和细胞内钙释放通道IP3R介导,而细胞内钙释放通道RyR不起主导作用.

  •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分类敏感问题的调查

    作者:李伟;高歌;贺志龙;陈向宇;杜俏俏;阮玉华

    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分类敏感问题的特征.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和多分类特征敏感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对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多分类敏感问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非北京户籍人口占71.57%,30岁以下占58.39%,未婚单身者占82.26%,该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近一年无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为83.29%,有商业性性行为者中费用为每次200~400元及600元以上者占88.9%,性行为的方式主要为肛交,占64.45%(95% C1:56.81%~72.48%).26.94%的人上一年度生殖器检查1~2次,10.97%的人未做检查.结论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存在潜在流动性大、体检次数少、肛交为主、商业性性行为多发等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应进一步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以遏制AIDS的传播.

  • 葡萄糖浓度对乳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张东亚;陈建昌

    目的 观察葡萄糖浓度对乳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 5.5 mmol/L),高糖组(25 mmol/L),对照+雷帕霉素组(100 nmol/L),高糖+雷帕霉素组(100 nmol/L).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面积;用RT-PCR检测心肌肥大标记基因[心房利钠肽(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标记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3(LC-3)的表达.结果 (1)高糖组心肌细胞肥大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升高,高糖组LC-3的表达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糖+雷帕霉素组心肌细胞肥大相关指标较对照+雷帕霉素组升高,高糖+雷帕霉素组LC-3较对照+雷帕霉素组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高糖+雷帕霉素组心肌细胞肥大相关指标较高糖组减低,高糖+雷帕霉素组LC-3表达较高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同时合并有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下降.(2)在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雷帕霉素可升高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同时抑制高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效果.(3)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效果可能与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改变相关.(4)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自噬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

  • 阿托伐他汀钙短期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卫亭;李渊;赵良平;陈建昌;尤涛;肖飞;王诗俊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短期预处理在调节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中的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正常对照组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一线,不结扎;另两组开胸后采用聚乙烯小管与无菌缝线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30 min缺血和180 min再灌注.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梗死范围.采用平均吸光度值评估MMP-2、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心肌缺血范围在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为(38.61±1.53)%,阿托伐他汀钙组为(37.5±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范围在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为(50.00±2.00)%,阿托伐他汀钙组为(29.67±2.0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MMP-2的表达(1.17±0.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3±0.04)与阿托伐他汀钙组(0.21±0.03)(均P<0.05);阿托伐他汀钙组TIMP-2的表达(0.24±0.0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8±0.04)与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0.17±0.02)(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短期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上调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2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环氧合酶-2基因敲低对足细胞凋亡及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怀鑫;孔维信;汪年松;张林;丁露露;郝传明;陈靖

    目的 观察足细胞环氧合酶-2( COX-2)基因敲低对足细胞凋亡及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以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5μl的siRNA组、10μl的siRNA组、15μl的siRNA组.经诱导分化成熟,在干扰48 h后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olt分别检测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水平.(2)以10μl的siRNA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足细胞正常对照组、足细胞COX-2基因敲低组和足细胞阴性转染对照组,用Western bolt检测nephrin蛋白、BAX蛋白及BCL-X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干扰浓度的增加,COX-2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减少,而足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15 μl的siRNA组凋亡率明显增高.(2)1μl COX-2 siRNA转染组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阴性转染组(P<0.05).(3)与阴性转染组相比,10μlCOX-2 siRNA转染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Bcl-xl蛋白表达稍有下调.结论 敲低COX-2的基因表达可以导致足细胞凋亡,并随着干扰浓度的增加,足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干扰浓度为10μl时,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上调及BCL-X1蛋白下调参与了足细胞的凋亡.

  •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雌激素膜表面受体的检测

    作者:刘立民;谢可鸣;孙晓东;王祖峰

    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M)雌激素膜受体,突破雌激素作用机制的传统观念,为临床更好地防治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六周龄C57B L/6j雄性小鼠,体外诱导培养BMM.收集细胞,与17β-estradiol-BSA-FITC或BSA-FITC孵育,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与巨噬细胞的结合状况.将巨噬细胞与17β-estradiol- BSA-FITC孵育的同时,分别加入十倍浓度的17β-estradiol、17β-estradiol-BSA、Tamoxifen、Testosterone,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17 β-estradiol-BSA-FITC结合于巨噬细胞膜上,而BSA-FITC对照组未检测到相应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7β-estradiol、17β-estradiol-BSA竞争性抑制17β-estradiol-BSA-FITC与巨噬细胞的结合,而Tamoxifen、Testosterone对17β-estradiol-BSA-FITC与巨噬细胞的结合无影响.结论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表面存在雌激素膜受体.

  • 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作者:陈健云;张国庆;周湘明;曹德付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 将145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B组采用Bobath疗法康复治疗,C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以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对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C组疗效更优于A、B组(均P<0.05).结论 中药熏蒸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起来,能减轻患者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增加患侧上肢运动能力.

  •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峰;苏奕亮;刘锦铭

    目的 研究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症状有发作性喘息、咳嗽、咳痰、咳痰栓、发热、咯血、消瘦、胸痛、乏力、盗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曲霉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阳性反应,血清曲霉变应原沉淀抗体阳性,总IgE增高,痰曲霉培养阳性率50%.胸部CT 28例可见肺部斑片影,25例病变呈游走性,22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1例可见痰栓征象.结论 ABPA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应掌握ABPA临床特点,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和治疗.

  • 特型钢板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钱久荣;欧阳林志

    目的 探讨特型钢板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美国强生特型钢板(Pilon板)内固定治疗26例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骨折复位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评价;以Mazur评分标准来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骨折复位优18例,良8例;踝关节功能优13例,良9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 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选择强生Pilon板内固定治疗,对软组织干扰小,骨折固定较牢靠,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胫骨 Pilon骨折 Pilon板
  •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程云霞;钱志红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HSA)测定3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s-CRP含量的变化,并与24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VEGF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s-CRP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的变化能快速反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的程度,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的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

  • 磁珠分离结合质谱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多肽谱

    作者:洪侃;刘志华;郁志明;石维;黄玉政;许宇静;卞坤娟;徐明

    目的 利用磁珠分离系统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方法获取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尿小分子差异多肽谱.方法 按Mogensen标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测3d平均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后分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DMl)24例,微量白蛋白组(DM2) 22例,健康对照组(C)20例.DM1及DM2组肾小球率过滤(GFR)均大于90 ml·min-1·1.73m-2.所有受试者留取空腹晨尿经采用弱阳离子(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富集尿多肽,再采用MALDI-TOF-MS技术,获得尿液多肽谱,用ClinProtTM软件进行生物学比较分析.结果 相对分子质量<12000时,DM1组与C组相比,有15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M2组与C组相比,有1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1组与DM2组相比,有10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弱阳离子磁珠分离系统联合MALD1-TOF-MS蛋白质检测技术,能够获得健康人及DN早期尿液多肽谱,为进一步从中寻找早期诊断及评估药物干预效果需要的标志物提供前期的基础.

  •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均;刘泉坤;沈双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卒中及卒中相关性肺炎住院患者220例,其中SAP组65例,非SAP组155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卒中类型、意识障碍、人工通气、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发生SAP的病原菌及药敏,提出SAP的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结果 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房颤、糖尿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均为S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检查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8.7%,革兰阳性菌感染占19.6%,正确的治疗及预防能改善预后.结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多,早期干预、合理治疗和积极预防能改善预后.

  • 对2009年ACR-SLE分类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

    作者:郭雨凡;陈志伟

    目的 对2009年ACR-SLE修订分类诊断标准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98例非SLE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009年ACR-SLE修订分类诊断标准与1997年SLE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SLE分类诊断标准和1997年SLE分类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分别为94.4%、90.7%;特异度分别为90.8%、92.9%,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SLE组比较,SLE组在颊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肾脏和血液学损害、补体减低等方面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盘状红斑、炎性滑膜炎和神经病变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09年SLE修订分类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但与1997年SLE分类诊断标准的差异不明显.

  • 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石书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分析将近使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修补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各37例(腹腔镜组)和52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溃疡愈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肛门恢复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病员满意度调查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是确切可行的,只要精心操作、合理治疗,腹腔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式.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万智钢;周兴根;王洁;曹晖

    目的 探讨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早孕妇女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P组用丙泊酚麻醉,F组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D组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后下腹疼痛程度.结果 D组的生命体征平稳,F组的呼吸抑制强于P组和D组(均P<0.05),P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体动次数均多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镇痛方面D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评价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总管转角的关系

    作者:贾玉静;Harsha Guduru;卢艳丽;赵文露;沈钧康

    目的 利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评价胆道系统完整状态下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总管小转角(以下用胆总管转角表示)大小的关系.方法 分析256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含MRCP)资料,分为结石组(仅胆总管有结石)和无结石组(胆道系统无结石)两组,以及“转角≤125°、125°<转角≤145°、转角>145°”三水平,比较两组胆总管转角的大小及不同水平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分析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总管转角的关系.结果 结石组的胆总管转角较小(双尾P <0.05);仅“转角≤125°”与“转角>145°”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双尾P<0.05/3),“转角≤125°”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较高.结论 在胆道系统完整状态下,较小的胆总管转角(≤125°)可以促进胆总管结石的发生;MRCP在胆总管评价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肱管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敖翔;段宏伟;吴一鸣;陆晓英;唐卫青;宋颖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的3种臂丛神经阻滞(肱管神经阻滞、肌间沟神经阻滞、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肱管组(G组)、肌间沟组(J组)和腋路组(Y组),每组40例,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PNS定位后,J组一次性将30 ml混合液注射于肌间沟内;Y组刺激到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的任意一支即向腋鞘内注入28 ml局麻药,然后针退至腋部皮下给药2ml以阻滞臂内侧皮神经;G组依次阻滞正中神经(7ml)、尺神经(7 ml)、桡神经(7 ml)、肌皮神经(7 ml)、臂内侧皮神经(2ml).比较3组患者在臂丛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G组的阻滞成功率(95%)明显高于J组(80%)和Y组(75%)(均P<0.05),J组有1例发生喉返神经阻滞、1例发生星状神经节阻滞,Y组有l例发生局部血肿,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 肱管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滞和腋路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敬真;李佳丽;杨霞;杨国强

    目的 探讨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ADHD)患儿外周血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外周血脂肪酸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Conners量表因子及执行功能与脂肪酸的相关性.结果 CADHD组患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A式和B式划线测验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数字背诵测验的顺背、倒背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ADHD组患儿外周血饱和脂肪酸高于对照组,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低于对照组,其中18∶0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nners量表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及划线A式、B式与AA、EPA和DHA均成负相关(均P<0.05),顺背、倒背及记忆总分均与AA和EPA均无关(均P>0.05),与DHA成正相关(P<0.05).结论 CADHD患儿血AA、EPA和DHA明显低于正常儿童,Conners量表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均与AA、EPA和DHA成负相关.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邹金钊;范国华;郭明风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对80例PCS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B超及MRCP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并与直接胆管造影或手术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对PCS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吻合口狭窄、胆管炎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3%、66.6%、100%、83.3%、60%;B超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吻合口狭窄、胆管炎准确率分别为42.2%、44.4%、40%、50%、0%;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与B超相比,MRCP显示胆道的情况更加直观,对PCS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金属钛夹在肠道广基良性病变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冒雨虹;温晓持;李岭

    目的 评估金属钛夹在肠镜下肠道广基良性病变黏膜切除术(EM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46例采用肠镜下行EMR治疗共189个位点的结直肠广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金属钛夹在治疗中预防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并发症的作用.结果 146例患者189位点完全切除率为100%,平均使用钛夹3.5枚;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1周均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病理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31例(24.0%);混合性腺瘤35例(27.1%);绒毛状腺瘤62例(48.1%);1例(0.8%)局部有癌细胞,后改手术切除治疗;13例为肠道平滑肌瘤患者;2例为脂肪瘤;2例为囊肿.结论 EMR是治疗结直肠广基良性病变安全和有效的方法.EMR中应用金属钛夹使治疗过程更为简便、精确,且副作用少,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 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析

    作者:陈静;尤易文;王强;顾苗

    目的 调查分析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 采用16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南通地区25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变应原的分布特征,并比较未成年组与成人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布差异.结果 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主要吸人性变应原是粉尘螨(62.4%)、屋尘螨(58.8%)、蟑螂(15.6%).未成年组对粉尘螨、屋尘螨的敏感程度均高于成人组(均P<0.05).结论 尘螨是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主要吸人性变应原.

  • 苏州市区儿童哮喘对患儿及家庭影响的调查

    作者:朱灿红;刘继贤;赵显虹;季伟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对苏州市儿童及家庭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制定的儿童哮喘与过敏性疾病初筛表、0~14岁儿童哮喘调查表,在苏州市平江区筛查出540例哮喘患儿,同时调查的有关内容包括:一年多医疗花费、患病以来总花费、对家庭的影响、对学龄儿童学习的影响、对学龄儿童体育活动的影响、家庭成员工作的影响.结果 一年多医疗费用平均为4 138元,患病以来总医疗费用平均为12 033元,有5.74%家庭认为经济不能承受,平均每例患儿每年缺课6.85 d,92.63%的患儿体育活动不受影响,缺勤天数为每户家庭每年8d.结论 急性发作对患儿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控制哮喘发作,可以将其影响降到较低水平.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家庭 负担
  • 性别与年龄对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作者:袁志国;谢红

    目的 比较性别与年龄因素对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中年男性组、中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每组1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以成串刺激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在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T1)达低时行气管插管.T1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并维持在5%~l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 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起效时间、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恢复指数均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 女性患者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较男性患者敏感,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较中年患者延长.

  • Taq RecA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其在SNP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陈曹鑫;何晓辉;秦正红;王进

    目的 研究克隆表达的Taq RecA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ET-28a-Taq RecA表达质粒,在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用热变性和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去除部分杂蛋白,再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Taq RecA蛋白;用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S-PCR)方法研究其增强特异性和在SNP基因分型中提高分型准确性的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得到较高纯度蛋白,用于SNP基因分型中减少了非特异性产物,提高了分型准确性.结论 Taq RecA蛋白作为一种PCR中的添加剂,在ATP辅助作用下,适量添加能提高AS-PCR介导的SNP基因分型的准确度.

  • 小鼠PD-L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作者:付文哲;陈永井;王勤;张雪琨;马钰;张学光

    目的 构建含有小鼠PD-L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小鼠PD-L1分子的CHO细胞系.方法 从小鼠脾细胞总RNA逆转录的cDNA中扩增出PD-L1基因,通过双酶切(Xho Ⅰ和EcoRⅠ)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后,建立稳定高表达PD-L1分子的CHO细胞系.结果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PD-L1,建立了稳定表达PD-L1目的基因的CHO细胞系.结论 成功构建了 PD-L1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表达该分子的CHO细胞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 盲肠穿孔所致幼鼠急性腹膜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薇;李毅平;汪健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符合临床小儿消化道穿孔所致多种细菌性急性腹膜炎的模型.方法 在3~4周龄BALB/c小鼠盲肠壁置入一个两端开放的18号无菌硅管,使得肠道内的细菌进入腹腔,观察实验小鼠每日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时间.1周后处死存活下来的小鼠,观察其腹腔内脏器外观改变情况,收集腹腔灌洗液做细菌培养,观察肝、脾、肾组织切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实验组小鼠均表现出细菌性腹膜炎征象,48 h死亡率高达50%,未死亡小鼠的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腹腔灌洗液细菌培养呈现阳性,病理切片显示肝实质、肾周围脂肪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幼鼠盲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模型建立成功,这为探索小儿急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 抗CD40单链抗体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文丽君;赵李祥;王征;胡博;赵昀;刘海燕

    目的 克隆大鼠抗小鼠的抗CD40激活型抗体的单链抗体(CD40-scFv),并构建可表达大鼠抗小鼠的抗CD40抗体的单链抗体(CD40-scFv)的重组慢病毒.方法 采用RT-PCR法从分泌大鼠抗小鼠抗CD40激活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FGK-115)中克隆VH和VL基因,用重叠延伸PCR法将VH和VL拼接在一起,构建抗CD40抗体的scFv基因,将CD40-scFv基因连接至PEGM-T克隆载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含有大鼠抗小鼠的抗CD40激活型抗体的单链抗体(CD40-scFv)的慢病毒穿梭质粒,并与其它包装质粒一起通过磷酸钙法感染293T细胞;获得病毒颗粒并感染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EG-01,检测其感染效率.结果 含大鼠抗小鼠的抗CD40激活型抗体的单链抗体(CD40-scFv)的慢病毒穿梭质粒构建成功;通过磷酸钙感染293T细胞所得病毒上清可成功感染MEG-0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率可达96%.结论 成功克隆了大鼠抗小鼠的抗CD40激活型抗体的单链抗体(CD40-scFv)基因,并建立其重组慢病毒表达系统,为后续的实验及应用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CD40 ScFv 慢病毒载体
  • 结核分枝杆菌Ag85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研究

    作者:冯丽萍;张平静;汪成富;孙晓璐;樊小英;李忠明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Ag85A蛋白,以期得到高效刺激T淋巴记忆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特异性抗原.方法 用PCR扩增得到Ag85a基因,构建出重组质粒pPic9k-85a,通过电转化进入毕赤酵母,经遗传霉素G418抗性筛选、硫酸铵沉淀浓缩及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后以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表达的Ag85A分别为抗原刺激物进行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试验,分析其刺激BCG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克隆并稳定表达了Ag85A蛋白,Elispot检测结果表明,毕赤酵母比大肠杆菌产生的Ag85A蛋白,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更加明显(P<0.05),能产生更多的免疫斑点.结论 毕赤酵母表达的Ag85A蛋白可以更高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可用于检测结核杆菌感染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钴-60治疗机射野剂量的测量分析

    作者:苗利;李新民

    目的 通过测量钻-60治疗机在射野内的输出剂量率及其分布,获得当前剂量率的大小,并分析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包括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以此来指导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和放射医学实验.方法 用指形电离室剂量计在源皮距80 cm处对20 cm×20 cm射野Cross-Plane和In-Plane方向取点测量,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钴-60治疗机的剂量率和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结果 得到5个方形野内当前的平均剂量率,可提供给使用者作为参考数据.钴-60治疗机的平坦度与对称性标准要求偏差±3%以内,分析结果基本符合.结论 该钴-60治疗机的射野剂量分布较均匀,对肿瘤治疗或者放射医学实验的影响较小.

  • 硫酸镁对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辉;刘萍;陈娜;涂彧

    目的 研究硫酸镁对电离辐射所致的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实验(照射+硫酸镁)组.60Coγ射线照射2Gy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形态;60Coγ射线分别照射2Gy、4Gy后24h、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的神经干细胞可见明显凋亡,细胞周期出现明显G1期、G2期阻滞(均P<0.05).实验组的神经干细胞凋亡数量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干细胞的周期阻滞也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均P<0.05).结论 硫酸镁可降低电离辐射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辐射后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情况都有所缓解.

  • miRNA-34c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辐射增敏效应

    作者:肖海楠;段广新;张燕娟;周新文

    目的 研究肺腺癌A549细胞中miRNA-34e的辐射增敏效应.方法 单独转染miRNA-34c序列或单独照射或转染和照射联合处理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藻红B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联合照射处理组的抑制率及凋亡率都较单独转染或单独照射组明显增高(均P<0.05),且随miR-34c转染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明显阻滞于G1/G0期(P<0.05).联合处理的细胞p53蛋白表达量较单独照射组增加,且呈miRNA-34c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 miRNA-34c对肺腺癌细胞A549有辐射增敏效应,可强化p53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G1/G0期阻滞和凋亡.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体外监测结直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

    作者:廖岩森;章斌;邓胜明;朱雅群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监测结直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不同细胞浓度(1.0×105~ 1.5×106/孔)、不同培养时间(36 h、60h、84h)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 FDG摄取率,选取佳实验条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绘制HCT116细胞经不同剂量(0Gy、2Gy、4Gy、6Gy)X线照射后不同时间(24 hA8 h、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用γ计数器检测并计算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不同时间FDG细胞摄取抑制率.结果 FDG摄取率高可达79.6%.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细胞增殖及FDG摄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FDG细胞摄取抑制率(△FDG)在照射后24h分别为(10.11±1.76)%、(14.84.,±2.25)%、(13.17±3.70)%;48 h后分别为(4.94±1.19)%、(11.15±1.43)%、(13.94±1.22)%;72 h后分别为(2.01±1.43)%、(5.66±0.88)%、(8.76±0.91)%,其中48 h、72 h组△FDG与细胞生长抑制率成正相关(均P<0.01).结论 FDG细胞摄取抑制率可在早期特别是照射48 h后反映HCT116细胞对放射反应的变化.

  • 自噬在白藜芦醇调节胶质瘤干细胞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

    作者:龙林梅;张庆青;杨能;季文君;宋云珍;赵江虎;梁中琴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联合X射线对胶质瘤干细胞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和X射线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下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小体;采用单丹磺酞尸胺( MDC)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自噬在X射线诱导胶质瘤干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单独X射线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联合X射线可明显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生长(均P<0.05);在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胶质瘤干细胞抑制率下降(P<0.05).显微镜下观察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形态,细胞不再成球形生长;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出现凋亡形态;MDC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出现大量白噬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的Bcl-2表达减少(P<0.01),LC3Ⅱ/LC3 Ⅰ的比值增大(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提高胶质瘤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白藜芦醇联合X射线处理可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自噬对于提高胶质瘤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起到重要作用.

  • 125I标记抗人ADAM151多克隆抗体在荷胃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

    作者:章斌;李亚辉;何杨;杨炳华

    目的 研究125I标记抗人ADAM15多克隆抗体(125I-anti-ADAM 15抗体)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以氯胺T法制备125I-anti-ADAM15抗体并测定其在生理盐水和人血清中的稳定性.经荷胃癌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入125I-anti-ADAM15抗体后1、4、8、24和48 h对裸鼠进行SPECT平面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0I)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肿瘤与非瘤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T)和肿瘤与裸鼠全身的放射性计数比值.于48 h显像后处死荷瘤裸鼠,取心、肺、甲状腺和肿瘤等多个脏器组织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计算各组织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 125I-anti-ADAM 15抗体标记率为(75.16 +9.43)%,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可达(99.44±0.21)%.经尾静脉注入125 I-anti-ADAM15抗体后,随时间的延长,T/NT逐渐增高.在48h时肿瘤清晰显影,T/NT可达3.84±0.43.结论 125I-anti-ADAM15抗体在荷胃癌裸鼠体内具有肿瘤靶向定位能力,能获得良好的放射免疫显像图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8 09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