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소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0399
  • 国内刊号: 32-167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81
  • 曾用名: 苏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瑞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深Ⅱ度烧伤创面3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作者:林伟;祁强;沈国良;钱汉根;赵小瑜

    目的 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7例,根据患者意向分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组、磺胺嘧啶银(SD-Ag)组、削痂组,每组9例.VSD组:维持负压20~60 kPa,持续7~10d.SD-Ag组:每日外用SD-Ag.削痂组:伤后24 h内削痂并覆盖生物敷料.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创面愈合时间:VSD组(18.64±3.25)d,SD-Ag组(22.35±3.45)d,削痂组(24.67±3.38)d,VSD组明显短于SD-Ag组及削痂组(均P<0.05).随访1年瘢痕评估:VSD组“-”例数显著多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1),“+”~“+++”总例数明显少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5).结论 VSD方法可使创面高效引流,清除细菌,进行自溶性清创,操作简单.术后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大限度地恢复外形和功能,无明显增生性瘢痕.

  • 苏州地区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分型

    作者:邱善敏;杨仁洪;唐旦丽;钱雪峰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苏州地区5家医院2006年至2009年间自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12株,按CLSI规定的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以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PCR方法对分离的产ESBLs菌株进行 TEM、SHV和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5.7%(183株),其中62.8%(115株)携带TEM型基因,36.1%(66株)携带SHV型基因,78.7%(144株)携带CTX-M基因.另外,有41.5%(76株)同时携带两种以上的基因.产酶株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均P<0.05).产酶株除对第4代头孢菌素和对加克拉维酸或他唑巴坦等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相当高的耐药率.但无论是产酶株还是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苏州地区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已达到了较高的比例,并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其中CTX-M型是主要的流行基因型.临床上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已刻不容缓.

  •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基因重排

    作者:董莎莎;仇惠英;陈苏宁;王谦;关丽丽;潘金兰;吴亚芳;张俊

    目的 研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重排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他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选取158例初诊B-ALL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悬液,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选用位于14q32 IgH基因两端的序列特异性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158例患者的染色体悬液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58例中,检出IgH基因重排阳性11例(6.9%),其阳性细胞比例为10.5% ~ 88.2%.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1例中同时伴随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有9例,其中8例为复杂异常.9例染色体异常病例中明确累及14q32的有5例.不同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染色体复杂异常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率(14.5%)高于正常核型(3.8%)及非复杂异常(1.9%).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H基因重排在B-AL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FISH技术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提高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 miR-37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张伟;田文妍;陈卫昌

    目的 探讨miR-37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间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5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37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miR-375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miR-37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分析

    作者:张妤;陈杰

    目的 探讨肿块样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鞘瘤的CT征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评价征象主要包括大小及数目、部位、轮廓、生长方式、病灶边界、增强方式及程度、是否存在表面凹陷、黏膜是否完整.所有病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0例均为单发,大者直径约为5.7cm,小者2.3 cm.10例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可见轻度分叶.2例为腔内生长,1例呈腔外生长,7例为混合型生长,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8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所有病灶持续强化.4例病灶可见表面溃疡形成.结论 肿块样胃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 正常人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范围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兴田;王荣;崔建华;王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检测甲状腺硬度的可行性,建立正常人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范围.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仪内置的VTQ技术对90名健康体检者甲状腺双侧叶进行横切面及纵切面VTQ检测,获得甲状腺的剪切波速度.前20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两名经过VTQ技术培训的超声主治医师进行甲状腺相同部位ⅥQ的检测.正常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参考值按xˉ±1.96s计算.结果 (1)甲状腺双侧叶横切面与纵切面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侧叶与右侧叶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甲状腺剪切波速度与青年组及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青年组与中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甲状腺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不同部位剪切波速度组内相关系数为0.85.(3)不同操作者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VTQ检测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好,应用该技术进行甲状腺硬度评价是可行的.

  • 近视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夏蔚;张晓峰;李龙标;杨牧

    目的 研究近视眼对比敏感度(CS)的不同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行近视准分子激光的患者62例124眼,矫正视力均≥1.0.分别根据屈光度、年龄和瞳孔大小分组.采用CGT-1000对比敏感度仪分别进行眩光及非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测试.结果 在眩光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无眩光时.眩光状态下,按年龄分组,<40岁组和40~60岁组间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的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点上均明显低于<40岁组和40~ 60岁组(均P<0.05).正视组、中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正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6 mm及≤6 m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眩光状态下按以上方法分组比较,结果与眩光时一致.结论 年龄、屈光度明显影响近视眼对比敏感度,而瞳孔大小影响不明显.

  • 64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杜红娣;王聚宝;沈海林;张颖;赵世伟;尚海龙;刘冬;孙羽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均行64-MSCT非心电门控双期对比增强心血管成像,并在图形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容积重现(VR)处理,所有患儿同期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经手术证实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和大血管部分三段病变分别有41、23、37处,64-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以上三段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为94.81%、95.45%、98.76%和99.35%、99.09%、97.93%,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4%和98.62%,64-MSCT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0.90,P<0.05).结论 64-MSCT是小儿CCHD检查的一种良好的无创影像技术,对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有一定辅助作用.

  • p14ARF、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齐晓薇;冯一中;吴玉玉;白瑞珍;秦艳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Gadd4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乳头状微小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Gadd45a、p14AR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 (37/56)、60.0% (12/20)和25.0% (5/20).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22/56)、60.0%(12/20)和95.0%(19/20).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 <0.05).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 <0.05).p14ARF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头状微小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RNA检测结果相同.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dd45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Gadd45a与p14ARF 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4ARF、Gadd45a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 ghrelin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淑丽;陈卫昌;孙楹;蔡小红;陈冯梅

    目的 探讨ghrelin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和ghrelin干预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ghrelin干预组于模型制作前30 min和造模后3h腹腔注射ghrelin,SO组开腹后翻动胰腺后关腹.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的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酶化学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随着时间延长病变加重;ANP组血清淀粉酶、TNF-α、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均P<0.05),表达水平与肺病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ghrelin干预组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明显降低(均P<O.05),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ghrelin可减轻大鼠ANP后的肺损伤,并对MPO和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了NF-kB的表达,从而干预了炎症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 抗vWF-A3区特异性单抗SZ-123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王菲菲;赵益明;江淼;姚拾秀;李雪美;阮长耿

    目的 以能与vWF-A3区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123为模板,构建其单链抗体,为深入研究vWF-A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 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反应,扩增并克隆单抗SZ-123的可变区基因VH、VL,经测序后加入连接肽,构建成SZ-123单链抗体(SZ-123 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SZ-123 ScFV的免疫原性.结果 VH、VL可变区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Z-123 ScFV基因拼接正确.表达产物除少量为分泌型外,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经过变性和复性后,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高纯度单链抗体片段.结论 成功表达了SZ-123单链抗体,该小分子抗体具有特异结合vWF-A3区的能力.

  • LyGDI基因转染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曹丽丽;段广新;董玉金;王兴丹;周新文

    目的 研究转染LyGDI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构建于pEGFP载体上的LyGDI及空载体pEGFP-C1转入A549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RT-PCR法了解LyGDI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细胞生长情况;体外划痕试验观察对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甲基偶氮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分别研究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结果 转染细胞中有相应融合基因表达;与转染前比较,基因转染后,阳性细胞尤其是表达LyGDI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对常用化疗药物顺铂和放射线敏感度显著提高(P<0.05或<0.01).结论 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株;LyGDI转入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能力,且增加了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 苏州市沧浪区14198名小学生患龋情况调查

    作者:朱鹏;姜巧玲;祝丹丹;曾娟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患龋情况,为该市小学生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沧浪区20所小学1~6年级学生的龋齿情况进行调查,以视诊为主.结果 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患龋率为47.25%,龋均1.306;其中恒牙患龋率为15.19%,龋均0.23;乳牙患龋率32.06%,龋均1.077.8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P<0.05).结论 苏州市小学生的患龋率达到我国2000年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8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较高,这一年龄段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电针内关穴联合丹参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作者:张玉英;李金华

    目的 观察和比较针刺内关穴、静脉注射丹参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AMI)不同的改善效应.方法 采用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立对照组、AMI组、丹参治疗组、丹参联合电针内关穴治疗组(联合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IVP)、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心脏NO含量.结果 丹参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但对血压无影响.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不但能提高IVP、PO2,降低PCO2,而且能升高血压.丹参治疗组及联合组中心肌组织中NO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 丹参联合针刺内关穴对AMI具有协同作用.

  • 蒙古族人群吸烟与高血压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

    作者:赵宏林;佟伟军;林哲;张永红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蒙古族人群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数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青年组血压仅与吸烟年限有关(P<0.05),男性中年组血压与吸烟量有关(P<0.05),男性老年组血压与吸烟各指标均无关联.女性青年组血压与吸烟年限有关(P<0.05),女性中年组和女性老年组血压与吸烟各指标均无关联(P>0.05).结论 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研究中预防吸烟的重点是青年;吸烟研究中尽量使用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指标;对数线性模型方法是分析高维列联表交互效应的理想方法.

  • 大鼠抗小鼠重组膜联蛋白A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江淼;沈飞;包红雨;张丽意;谢丽倩;赵益明;阮长耿

    目的 建立能够分泌特异性抗小鼠膜联蛋白A2( AnxA2)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方法 利用重组小鼠AnxA2蛋白作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特异分泌抗小鼠AnxA2蛋白的大鼠—小鼠融合单抗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确定单克隆抗体亚型,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所筛选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通过对30多个分泌抗体的融合细胞克隆的筛选,获得一株分泌特异性抗小鼠AnxA2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SZ-158,连续培养传代后染色体分析证实,Wistar大鼠脾细胞与小鼠SP2/0细胞稳定融合;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显示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小鼠AnxA2重组蛋白.结论 该研究所获得的大鼠—小鼠融合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针对小鼠AnxA2蛋白,可用于AnxA2转基因小鼠中AnxA2表达的检测,为深入研究AnxA2的功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 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人宫颈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机制

    作者:张盛;蒋佳凯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100 ng/ml EGF作用SW199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磷酸化AKT和HCCR蛋白表达情况;用LY294002(PI3 K/AKT抑制剂)预处理SW1990细胞后用EGF作用SW1990细胞,观察其HCC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在4h时明显升高(P<0.05),而HCCR表达水平则随着EGF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LY294002(PI3 K/AKT抑制剂)可阻断EGF诱导的HCCR蛋白表达.结论 EGF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中HCCR蛋白的表达,这一通路可被PI3 K/AKT抑制剂阻断.

  • 脑室注射哌仑西平减弱应激所致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重调定

    作者:王萃;赵红芬;杨振;王国卿

    目的 探讨中枢胆碱能M1受体在应激条件下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非应激组(n=12)和应激组(n=12),后者接受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每日2次,每次持续2h.应激1周的SD大鼠,经筛选、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增益(Gain)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选择性胆碱能M1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PRZ)对CSR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注射PRZ(1.0 mmol/L,5μl)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下移(P<0.05),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减少(P<0.05),而反射大Gain加大(P<0.05);侧脑室注射相同剂量、容积的PRZ对非应激大鼠CSR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侧脑室注射PRZ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水平(P<0.05).结论 中枢胆碱能M1受体参与应激对CSR功能抑制性重调定;除此之外,应激调节中尚有其他神经机制因素的参与.

  • ATP结合盒转运子A1调控载脂蛋白M表达的通路

    作者:王宗春;张晓膺;罗光华;朱春华;施媛萍;魏江;徐宁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是否通过肝受体同系物(LRH1)调节载脂蛋白M( apoM)的表达.方法 分别用肝X受体激动剂GW3965或ABCA1阻滞剂DIDS作用于HepG2,应用RT-PCR法检测ABCA1、LRH1、apoM及apoAI的mRNA水平.结果 与DMSO组比较,GW3965能显著增加ABCA1mRNA的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下调LRH1(P<0.01),但apoM和apoAI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GW3965单独作用组比较,GW3965与DIDS联合用药组apoM与apoAI的基因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但ABCA1和LRH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BCA1不通过LRH1调节apoM的表达.

  • 蒙古族农牧民C反应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组分聚集效应的关联性

    作者:佟伟军;于亮;刘洋;刘永跃;吴刚;王健;布仁巴图;林哲;张永红;李永山;张显玉

    目的 调查蒙古族农牧民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及其聚集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农牧区2 536名20岁以上的蒙古族居民进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体质、身高、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CRP的调查和检测.对蒙古族农牧区居民CRP水平与MS组分聚集作用的患病危险性进行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出MS组分的不同暴露组合下的患病危险性,即OR值及其95% CI.结果 代谢综合征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是17.1%,男性(11.4%)低于女性(21.6%)(P<0.01).按CRP四等分位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根据代谢综合征组分聚集的个数分组(0,1,2,3,4,5个代谢综合征组分).在5个单因素及5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4级CR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每个组分均有关联(均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3级和4级CRP水平与聚集一个及一个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危险性是1级的2.35(1.91 ~2.89)和6.87(5.50 ~8.57)倍.代谢综合征组分积累(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组分)的危险性随着CRP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趋势性检验,P<0.01).结论 CRP水平增加和代谢综合征单个组分及其组分的聚集性有连续、独立的显著关联.

  • 实验性大肠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建新;仉元亭;刘强;陈卫昌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肠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1,2-二甲肼诱导大鼠建立大肠癌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瘤16、2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21周脾细胞中CD3、CD4、CD8、CD25、4-1BB和4-1BBL表达率,ELISA法检测成瘤21周时脾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分泌y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果 21周时的诱癌率达100% (5/5).16周时成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和CD3+ CD4+表达率较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周时成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细胞中CD3+ CD4+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1BB和4-1BBL的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瘤组脾细胞PHA刺激试验后分泌IFN-γ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实验性大肠癌同人类大肠癌具有类似的免疫功能降低,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

  • 131I-Herceptin在乳腺癌裸鼠模型中的体内分布

    作者:杨志学;蒋国勤;邢春根;危少华;刘增礼

    目的 建立Her-2高表达乳腺癌动物模型,了解小鼠体内131 I-Herceptin的生物分布.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建立动物模型.测量小鼠注射131I-Herceptin后4、12、24、48 h每克各组织每分钟的放射性计数(cpm/g),并计算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及每克组织放射性计数占注射剂量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 ID/g).结果 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后成瘤率96%.实验组与对照组T/NT值及%ID/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以SK-BR-3细胞皮下接种裸鼠成瘤率高,131 I-Herceptin在肿瘤组织中浓聚明显.

  • 含hNIS报告基因的乏氧调控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作者:胡群超;周俊东;顾科;吴锦昌

    目的 构建乏氧应答启动子调控的人钠/碘共同转运体(hNIS)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为实体瘤微环境乏氧的实时监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合成乏氧反应元件(HRE)的核苷酸片段,克隆入pGL3-promoter,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载体.然后将扩增的hNIS基因插入pGL3-promoter-5×HRE载体中,构建为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验证.以DMSO处理组作为对照,CoC12处理HEK293细胞模拟乏氧;将经验证的pShuttle-NIS质粒转染HEK293乏氧细胞,同时将构建的pcDNA3.1-HIF-1α质粒和pShuttle-NIS质粒按照3:1比例转染HEK293细胞,转染空质粒pcDNA3.1和pShuttle-NIS质粒组作为对照.通过qRT-PCR法检测hNIS基因表达的变化.并用高锝酸盐( 99mTcO4-)处理双质粒共转染的HEK293细胞,洗脱游离99m TcO4-后通过γ计数器采集细胞放射性计数,检测所表达NIS蛋白的功能.结果 克隆的基因产物与预期一致,序列无碱基的突变.共转染HIF-1α质粒组及转染pShuttle-NIS的CoC12处理组,其hNI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及DMSO处理组(均P<0.01).共转染HIF-1α质粒组细胞的99mTcO4-摄取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P<0.01).结论 pGL3-promoter-5×HRE-NIS重组质粒转染后能介导细胞摄取99mTcO4-,为微环境细胞乏氧的核素显像提供实验依据.

  • 靶向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基因的RNAi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剑;岑建农;邱桥成

    目的 探讨抑制靶向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三组:空白对照组、转染NC-siRNA(阴性对照组)及转染特异性STAT-3-siRNA组(RNAi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瞬时转染特异性siRNA,24、48、72 h后MTT法检测三组细胞的增殖活性,48 h后RQ-PCR检测STAT-3基因mRNA表达.RQ-PCR及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RNAi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增殖受抑明显(均P<0.01);细胞生长减慢,RNAi组较阴性对照组STAT-3mRNA下降了71.91% (P<0.01).RNAi组与其他两组相比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侵袭实验RNAi组较空白对照组侵袭力下降了49.75% (P <0.01),而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STAT-3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抑制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沉默STAT-3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途径.

  • 替米沙坦固体分散体的含量测定及表征

    作者:刘妍;曹青日;崔京浩

    目的 建立替米沙坦-羟丙甲纤维素( HPMC)固体分散体中替米沙坦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方法 以HPMC为载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替米坦固体分散体.色谱分析方法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 KH2PO4(磷酸调pH至3.7)-乙腈(40: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8 nm,柱温35°C,进样量20μl.以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在本色谱条件下替米沙坦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替米沙坦在1.0~10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8),日内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2%~0.72% (n=5),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67%~1.79% (n=5),回收率为98.79% ~100.20% (n=3).主药在固体分散体中是以无定型或分子状态存在.结论 以HPMC为载体可以成功制备出替米沙坦固体分散体.RP-HPLC色谱分析简便、易行,可用于替米沙坦-HPMC固体分散体中替米沙坦的含量测定.

  •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成熟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毅平;王泳;金美芳;刘琳;张闽;张学光;汪健

    目的 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no-DCs)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核细胞,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h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PMSCs共培养4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s的成熟.结果 共培养DCs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与成熟DCs相比,其表面CD80、CD86、CD83、CD40的表达明显较低,而CD14的表达较高;共培养组DCs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 PMSCs可以明显抑制脐血单核源DCs的体外成熟.

  • 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曹甲甲;张阳;张志湘;杨美玉;夏春林;卞士中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培养、分离、纯化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3个组:对照组(C组,加入D-Hank's液);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25 μmol/L);谷氨酸和氯胺酮组(GK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25 μmol/L,30 min后加入氯胺酮至终浓度1 mmol/L).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种类及LC3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bcl-2、LC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组细胞内beclin-1、beclin-1/bcl2、LC3Ⅱ/LC3 I蛋白表达较C组上升,bcl-2蛋白表达较C组下降(均P<0.05).GK组细胞内beclin-1、beclin-1/bcl-2、LC3Ⅱ/LC3 I蛋白表达较G组下降,bcl-2蛋白表达较G组上升(均P<0.05).结论 125 μmol/L谷氨酸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1 mmol/L氯胺酮可抑制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的自噬和凋亡.

  • 我国2006年至2008年巨大儿发生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辉;胡健伟;冯佩;佟伟军;许锬;郑玉梅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全国抽取了5个省份中的5个城市为研究现场,每个城市抽取一个或几个社区为城市人群,一个乡镇或自然村为农村人群.调查对象是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有效人数为16 880.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婴幼儿一般状况、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产期健康状况、母亲流/引产情况等,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2.88%,巨大儿发生率为10.31%.男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孩(P<0.01),城市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农村(P<0.01),5个地区的巨大儿发生率不同(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性别、出生地区、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史、胎儿产期、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有关(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婴、城市出生、母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流产史和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无关(P>0.05).结论 我国巨大儿发生率偏高,男性胎儿、城市人口、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及TNF-α、TGF-β1的表达

    作者:徐会娟;朱阳泉;帅连云;成涛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增殖及TNF-α、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三组:RAW264.7对照组、SEA组和细菌脂多糖(LPS)对照组.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用20μg/ml SEA分别作用巨噬细胞3、6、9、12和15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SEA作用12 h后巨噬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TNF-α和TGF-β1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SE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SEA作用RAW264.7细胞3h起,TNF-α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逐渐增高,在第12 h时,其相对表达倍数分别达23.07±3.172和9.83±1.45,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EA作用12 h巨噬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拉长且形态不规则;SEA作用巨噬细胞24、48、72 h时,A490值分别与RAW264.7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与LP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EA作用RAW264.7细胞12h时,TNF-α和TGF-β1蛋白表达均高于RAW264.7对照组(均P<0.05).结论 SEA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并诱导TNF-α和TGF-β1的表达.

  •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蒋伟;田佳青;钱晓文;戴国林

    目的 观察采用OUP-SBK刀头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薄角膜(中央角膜厚度<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BK治疗中低度近视后半年及1年进行随访,对比术前薄角膜与正常角膜厚度患者术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 薄角膜组34例65眼,正常角膜厚度组52例104眼.两组术后随访均未见圆锥角膜病例.两组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屈光度、平均表面规则指数和平均表面非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BK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安全、疗效稳定,未见圆锥角膜等并发症.

  • 颈深部感染79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朋;刘济生;于亚峰;肖根生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9例颈深部感染(蜂窝织炎或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性别、病因、病原菌对病程无明显影响,而糖尿病、多间隙受累、并发症对病程有明显影响.结论 糖尿病、出现并发症、感染多间隙对患者病程有重要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颈深部 感染
  • 3种小儿腹腔镜下斜疝修补术的比较

    作者:张海港;孙庆林

    目的 分析比较3种小儿腹腔镜下斜疝修补术.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经腹腔内环口荷包缝合组(荷包组)、经腹腔内环口半周折叠缝合组(折叠组)及经皮套管针关闭内环口组(套管组),分析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缝线将患儿分为可吸收组和不可吸收组.结果 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吸收线组与不可吸收线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现鞘膜积液形成,未见医源性隐睾,未见睾丸萎缩.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斜疝和单侧腹股沟斜疝伴对侧可疑者.较高的复发率与采用可吸收线结扎疝囊有关,因此处理内环口时不推荐使用可吸收线.

  •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分析

    作者:朱增燕;濮旭萍

    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包括调整饮食、训练排便习惯及每日进行适量活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溶液.治疗4周,停药后随访8周.采用症状评分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远期复发率较对照组低(7.5%vs78.6%)(P<0.01);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大便pH值测定,治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微生态制剂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 胃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赵于天;许敏;魏贤顶;周嘉梁;杨波

    目的 评价胃癌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 32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调强技术行放疗,靶区包括肿瘤床、吻合口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DT45Gy/25次,高危计划靶区(PTVl)DT55Gy/25次.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625 mg/m2,每天两次.评价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初10例患者均应用相同的CT图像做适形放疗、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适形技术.放化疗期间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1例出现大出血.放化疗前后患者体质量下降0~10%,中位值5.2%.2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好转.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后2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70.3%、59.3%、89.8%.结论 调强放疗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加同期化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其长期疗效有待于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证实.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沈利东;缪文进;曹燕;黄鹂;朱永华;钱齐宏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75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1(25例)及对照组2(25例),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单纯CO2激光治疗及单纯光动力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6%和8%;优于对照组l的80%和40%及对照组2的88%和32%,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少数患者有刺痛或皮肤黏膜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可有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 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的临床特征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田健美;李建琴;孔小行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3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小年龄、高热、精神状态差、发病时间短、白细胞数高、高血糖、心肌损害、早期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阳性.结论 对小年龄、精神差、病程短、高热、白细胞数高、高血糖、心肌酶谱异常、早期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阳性的手足口病患儿必须高度重视,早期治疗干预,可能会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 极低体质量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顾敏贞;朱梅英

    目的 分析极低体质量儿(VLBW)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77例肠外营养时间大于2周的极低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在用营养液前、2周、3周、4周和停药1周后,分别检测其肝功能,对胆汁淤积组及非胆汁淤积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7例患儿中有17例发生胆汁淤积,发生率为22.07%,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成反比(P<0.05);对胆汁淤积组与非胆汁淤积组22个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胎膜早破、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禁食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总氨基酸和脂肪的摄入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均P<0.05),对上述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胎膜早破和禁食时间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PNAC的发生率愈高;积极控制产前感染,尽早开展微量喂养,缩短肠外营养时间,能够减少出生极低体质量儿PNAC的发生.

  • 宫颈病变的液基细胞学筛查与阴道镜活检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张国萃;杨育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 720例TCT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6例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对比分析TCT与活检资料.结果 3720例TCT中,病变细胞阳性率11.56%(430/3 720);意义不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阳性率4.11%( 153/3 72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阳性率0.19% (7/3 720).756例TCT与活检对比分析发现:153例TCT报告ASC-US病例活检后发现68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44.44%( 68/153);7例TCT报告AGC病例活检后发现3例病变,阳性率42.86% (3/7);430例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 NILM)活检后发现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8例,假阴性率为1.86% (8/43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例,假阴性率为0.69% (3/430);113例TCT报告L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15例为宫颈慢性炎,假阳性率为13.27% (15/113);48例TCT报告H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2例为宫颈慢性炎,假阳性率为4.17% (2/48);113例TCT报告为L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鳞状细胞癌(SCC)1例,过低诊断率0.88% (1/113);48例TCT报告H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SCC 3例,过低诊断率6.25% (3/48);7例TCT报告AGC病例活检后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例、CINⅡ级2例;48例TCT报告HSIL活检后发现2例,第一次活检阴性,第二次活检加宫颈管诊刮后为CINⅢ级.结论 TCT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筛方法,有一定的漏诊率,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管搔刮(ECC),能明显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只有TCT、阴道镜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相结合,才能做到尽量减少宫颈病变的漏诊,做到尽早发现,极早治疗.

  • rt-PA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作者:翟国锁;丁雪明;崔岗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1月,采用局部注射rt-PA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1例,术后积极抗凝治疗6个月以上,定期随访.结果 21例共进行血管内注射药物24次,术后静脉窦显示完全再通17例,部分再通3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随访10 ~24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静脉窦血栓复发.改良Rankin评分提示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局部应用高选择性和安全性的rt-PA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 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姚晓平;徐宝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ASAⅠ~Ⅲ级开胸手术且接受PCI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B组:布托啡诺300μg/kg+胃复安400μg·kg-1·100 ml-1;S组:舒芬太尼1.5μg/kg+胃复安400 μg·kg-1·100 ml-1;BS组:布托啡诺150 μg/kg+舒芬太尼0.75 μg/kg+胃复安400 μg·kg-1·100 ml-1.3组PCIA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3组患者术后8、24、48 h的BP、HR、SpO2、镇痛和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S、S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均P<O.05);BS组术后追加哌替啶比例明显低于B组、S组(均P<0.05);BS组镇静评分大于B和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PCIA,效果更确切,优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

  • 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金忠芹;武庆斌;唐伟国

    目的 探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97例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CRP的变化.结果 97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3代头孢菌素和2种或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占71.13%).患儿感染的细菌以链球菌居多(占77.32%);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中CR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的表达与患儿性别、年龄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无关(P>0.05).结论 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同时,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CRP的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静;王晓春;徐家立;历其昀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软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以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而对照组血清TC、TG、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缩小软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汝龄;沈钧康;王继民;周明岳

    目的 通过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MR资料.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平扫.结果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重要MRI特征为滑膜结节状或弥漫性增厚,T1WI、T2WI呈低信号.6例出现邻近骨质及软骨骨破坏,1例关节间隙变窄,4例合并关节腔积液.结论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包括特定部位,T1WI、T2WI呈低信号等,依据典型MR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 奥曲肽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翠翠;邓长卿;刘涛;秦爱兰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白蛋白、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一次,共14 d.所有病例均完成2周的疗程.结果 治疗组患者2周内腹围平均每天减少量为(2.03±0.43)cm,较对照组的(1.08±0.63)cm减少明显(P<0.05);治疗组24 h尿量(2 087±374.7 ml)及24h尿钠含量( 162.31±98.35 mmol)较对照组24 h尿量(1578±175.6 ml)及24 h尿钠含量(68.56±18.38 mmol)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有助于促进顽固性腹水的消退.

    关键词: 顽固性腹水 奥曲肽
  • 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广;陈勇兵;杨文涛;施立;朱蓉英

    目的 探讨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腋下直切口(腋切口组)治疗30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及常规后外侧切口(常规治疗组)治疗35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数、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随访3~16个月无气胸复发.腋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数、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腋下直切口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势.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李智;倪才方;金泳海;沈振亚;黄皓岳;樊宝瑞;陈柯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D)的近期效果,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41例Stanford B型AoD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成功率95.1%(39/4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9% (2/41),包括持续内漏1例,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1例;次要并发症包括植入后炎症综合症5例、入路动脉损伤1例.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近期疗效好,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容忽视.

  • 静吸复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作者:林岐;徐毅明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瑞芬太尼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同时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初步探讨瑞芬太尼降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根据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硝普钠组(N组)从0.5μg· kg-1·min-1开始输注硝普钠,每隔2 main增减1αag·kg-1 ·min-1,直至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R组)从0.2 μg· kg-1·min-1开始输注瑞芬太尼,每隔2 min增减0.1 μg·kg-1 ·min-1,直至降至目标血压.记录控制性降压前即刻(T.)、控制性降压后10 min(T1)、控制性降压后30 min(T2)及控制性降压结束后2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测定上述各时点动脉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同时评估术中出血量、术野质量;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1)N组T1~T3的HR较T0明显增加,R组T1~T3的HR较T0明显减慢;N组T3的MAP、CVP较T0明显升高(均P<0.05),R组T3的MAP、CVP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组T1~T3的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显著高于T0(均P<0.01);R组T0~T3的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均P >0.05).(3)R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N组(P<0.05),术野质量也显著好于N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控制性降压过程平稳,安全可行,能提供良好的术野质量,并在控制性降压期间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翠红;胡大章;陈华芳;周雪梅;张春宝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乳管镜检查的99例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质、乳管镜检表现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99例患者中,26例(26.3%)乳管镜检查发现存在隆起性病变,73例(73.7%)均为非隆起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导管急慢性炎症及导管扩张.随后对26例存在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表现均为血性乳头溢液,其余24例均为良性病变.结论 纤维乳管镜对非生理性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直观、简便和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为隆起性病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的对照研究

    作者:胡静怡;邓学东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乳腺超声图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分级、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83例患者84个乳腺癌肿块的超声表现,并根据BI-RADS-US分级对肿块进行评估.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免疫组化指标乳腺癌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研究其与超声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4个乳腺癌肿块BI-RADS-US分级评估5级59个(70.24%),4级22个(26.19%),3级3个(3.57%).超声表现中肿块周围组织受侵袭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免疫组化指标c-erbB-2阳性率高(P<0.05),肿块内无微钙化者ER阳性率高(P<0.05),肿块大径<20 mm者PR阳性率高(P<0.05).结论 BI-RADS-US分级能较准确地分析乳腺肿块的恶性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肠道外损害9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君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的152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有无肠外脏器受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96例(63.2%)并发肠外损害,损害以呼吸道、心脏、肝脏、脑为多见,同时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等异常.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会对多个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呼吸系统和心脏损害多见.

  • 胸腰椎骨折术后复位值丢失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史金辉;杨惠林

    目的 随访观察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该院自1998年至2002年间经后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对随访7 ~12年资料完整的52例进行分析.通过影像学、神经功能和腰背部功能3个方面评定手术疗效.患者的腰背部功能状况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作出评估.结果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存在复位值的丢失,主要发生在上位椎间隙,与损伤椎间盘退变有关.随访时患者腰背部ODI值平均15±17,其中优40例,良7例,差5例,76.9%的患者为优.ODI值的影响因素为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AVH)百分比和末次AVH(均P<0.05).结论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术后存在复位值丢失,主要位于损伤椎间隙.影响患者腰背部功能状况的因素为术前和随访时椎体前缘的高度.

  • 纳米银复合猪皮基质敷料的研制

    作者:苏建东;沈明荣;方亮;王志学;谢尔凡

    有效的创面覆盖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否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各种新型敷料,特别是含纳米银的人工合成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片用.但目前含纳米银的医用敷料多以惰性敷料为基质采用化学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1],该方法工艺复杂,容易在终的制备过程中掺人杂质,成品与创面黏附、生物相容度差.为此,我们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在脱细胞猪皮基底上研制出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复合人工猪皮敷料,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非脱垂子宫切除3种术式的比较

    作者:龙启芳;朱维培;钱志红

    子宫切除术是常见的妇科手术.传统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适用于所有子宫切除,早已为妇科医师所熟悉.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total vaginal hysterectomy,TVH)以往用于治疗子宫脱垂患者,近年来因该术式符合微创的原则,又重新受到重视,但具有手术野窄、手术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等局限.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e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该术式既符合微创的原则,又可清楚了解盆腔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阴式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究竟何种术式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术式,TVH和LAVH能否在所有的患者中完全替代TAH,值得探讨.

    关键词: 子宫切除 术式
  • 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20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梅;肖诚;彭成武

    女性不孕的因素有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子宫因素、宫颈因素、阴道因素等[1],其中以盆腔炎性粘连、输卵管因素及排卵障碍为主要原因.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妇科临床以来,已经替代了过去的许多开腹手术,尤其在妇科不孕症方面,因其能直视盆腔脏器的各种病变,并可直接进行有效准确的治疗,故更显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现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应用腹腔镜诊治的20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报道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8 09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