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신경손상여공능중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117X
  • 国内刊号: 42-17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47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王伟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熊婧;陈真真;张兆辉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l)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探讨HMGB1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鱼藤酮作用于SH-SY5Y细胞建立PD细胞模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HMGB1、α-synuclein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及定位;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鱼藤酮作用下及siRNA-HMGB1干扰HMGB1后HMGB1、LC3Ⅱ/Ⅰ、自噬底物P62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通过雷帕霉素(Rap)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激活或抑制自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MGB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在PD细胞模型中,HMGB1出现胞浆转位,并与胞浆中α-synuclein及LC3颗粒样聚集物共定位;随着鱼藤酮浓度增加,HMGB1蛋白表达上调,伴有LC3Ⅱ/Ⅰ比例增高、P62及TLR4蛋白水平降低;Rap和3-MA分别激活或抑制自噬可引起HMGBl mRNA的转录水平相应增加或降低;干扰HMGB1表达可抑制自噬的激活.结论:胞浆转位的HMGB1通过作用于自噬溶酶体途径参与PD的发病,可能是PD治疗的新靶点.

  • 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谢;孙勤国;郭乃燕;江波;徐鸿婕;张贤梅;谢萍;李婵;姚雪婷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强的松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联合强的松口服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肌电图改变.结果:治疗7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0.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后,2组CMAP波幅均较前恢复,R1潜伏期均较前缩短,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更快更好,值得推广.

  • 盐酸二甲双胍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袁蕊;李欣昱;王潇;祝艳莎;李青云;樊红彬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Met)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悬浮培养法获得海马NSCs,加入不同浓度Met进行培养,通过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观察细胞增殖;CCK-8测定NSCs增殖.结果:体外培养NSCs高表达Nestin.Nestin与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Met浓度从5 μmol/L增加至10 μmol/L,NSCs数量逐渐增加.当Met浓度为5μmol/L时,细胞增殖数目多且细胞活力好.随着Met浓度进一步增至20 μmol/L,NSCs增殖能力逐渐下降.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et能促进海马NSCs增殖.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刘晨辰;曹杰;苏竹毅;徐沙贝

    目的: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SCD患者脊髓MRI均显示颈胸段脊髓长节段异常信号,病变主要位于后索(20例)或同时累及后索和侧索(3例),2例单纯累及侧索,1例同时累及后索、侧索及前索.横轴位T2WI显示颈髓与胸髓异常信号形态各具特点,病变位于颈髓后索表现为“倒V字征”或“点状征”;位于胸髓后索表现为“双目望远镜征”或“圆点征”;位于颈髓或胸髓侧索均表现为双侧对称点状高信号.结论:SCD脊髓MRI提示脊髓后索和侧索选择性受累,可同时累及前索或单独累及侧索.病变在颈髓和胸髓上的特异性表现有所不同.

  • 脑血管储备力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

    作者:张卫清;尹延伟;张英谦;杨芬;史文倩;陈大伟;宋琛;时惠平;赵炫柱;石进

    目的:研究脑血管储备力(CVR)下降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DSA判定MCA狭窄程度,应用灌注CT和吸入5%CO2方法测定CVR,据测定结果分为CVR下降组和CVR正常组,以MCA狭窄同侧的缺血性卒中复发或任何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12月.结果:CVR正常组30例,无终点事件发生;下降组36例,发生终点事件6例;无死亡病例.本组缺血性事件年发生率为9.09%,CVR正常组和下降组分别为0%和16.67%(P=0.028),CVR下降与狭窄MCA同侧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Kaplan-Meier Log-rank5.387,P=0.020).结论:CVR下降预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未来易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

  •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与叶酸表达水平研究

    作者:孙贵祥;朱建建;马伯恒;高跃强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与叶酸表达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受试者(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组、脑梗死患者非痴呆组、健康对照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并观察MTHFR基因型在不同组间分布情况.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组、健康对照组(P<0.05),而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间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MTHFR基因型在各组间分布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可能与血管性痴呆有关.

  • 经蝶假性包膜下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垂体功能评价

    作者:张卓;陈娟;胡峰;徐钰;王俊文;雷霆

    目的:探讨经蝶假性包膜下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对术后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记录的经鼻蝶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手术病例中,假性包膜103例(66.03%),男30例(29.13%),女73例(70.87%).其中,术前基础皮质醇低下患者39例,手术后皮质醇恢复正常,术后3d及3月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前皮质醇正常61例,手术前后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影像学检查,假性包膜组肿瘤全切率高于非假性包膜组(P<0.05).结论:基于假性包膜下的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 谵妄预测模型建立和评价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小波;李劲松;罗明春;蔡昆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谵妄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应用实践.方法:回顾性整理1521例自贡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527例)和非谵妄组(994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模型.结果:谵妄预测模型建立为:L=APACHEⅡ评分+0.0558×总胆红素+1.191×尿素氮+4.098x饮酒史+2.009x呼吸机,L>51.39,即可预测谵妄发生.预测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系数的全局性Omnibus检验,x2=1025.74,P<0.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的灵敏度78.0%,特异度93.5%,漏诊率22.0%,误诊率6.5%.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91,0.94).结论:谵妄预测模型可运用于临床,对预防患者谵妄带来的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谵妄 模型 预测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刘赟;韦玮;黄元志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中青年缺血性卒中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卒中组,同期另选择青年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ADRB1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RB1基因Ser49Gly位点等位基因模型(Ser v.s.Gly)和显性基因模型(Ser/Ser v.s.Ser/Gly+ Gly/Gly)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2.5,95%CI 1.2~5.2,P=0.009;OR=1.8,95%CI 1.2~3.3,P=0.011);Arg389Gly位点各基因模型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陕西地区汉族中青年人群缺血性卒中患者,ADRB1基因Ser49Gly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

  • 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徐刚;张新江;陈斌;刘一辉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l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1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0分,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90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90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94例患者,在溶栓后l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7例(2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是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79;95% CI 1.73~26.61,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则90 d后具有良好预后.

  • 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娟娟;马利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 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顾俊怡;李向东;游超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取保守治疗(A组),2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合并颅内压检测治疗(B组),22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C组),分析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12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B组的致残致死率、存活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A、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合并颅内压检测可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住院时间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作者:董涛;王大堃;刘金道;陈琛;王江峰

    目的:分析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技术对其颅脑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工作站给予颅底重建,分析测定卵圆孔并选其为靶点,采用导航棒辅助,对其进行定位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即成功,术中平均阻抗500 Ω,其运动刺激平均值0.88 V,感觉刺激平均值0.53 V.本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为(9.3±0.5)分,术后为(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评分,术后“疗效显著”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借助神经导航对卵圆孔进行定位穿刺,有助于提高卵圆孔穿刺准确率,提高疗效.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重症抑郁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郭俊慧;王高华;朱志先;刘忠纯;舒畅;肖玲;代洪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重症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发作期重症抑郁患者111例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STROOP色词测验、言语流畅测验、逻辑记忆和视觉再生测验等工具评估一般情况、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采集静脉血,抽提DNA,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rs6265位点上的基因型,并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组BDNF血清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BDNF血清浓度与HAMD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无显著相关(P>0.05).患者组按rs6265基因型分为AA、AG和GG3亚组,各亚组间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无影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韩瑞玲;陈进;吴薇;李艳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1例纳入卒中组,健康人126例纳入对照组.检测2组HCY、叶酸、VitB12水平、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一般情况,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血浆HCY、叶酸、VitB12水平.结果:卒中组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itB12、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MTHFR基因TT纯合子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C野生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MTHFR基因C/T杂合突变型及T/T纯合突变型HCY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T/T纯合突变型叶酸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内T/T纯合突变型HCY水平显著高于C/C野生型及C/T杂合突变型,叶酸水平显著低于C/C型和C/T型(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THFR基因677位点的纯合突变可能是血浆HCY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叶酸、VitB12缺乏亦与HCY升高有关联.

  •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朱昱亭;王磊;董豪;朱子煜;王云甫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DPN患者170例,均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检查,记录并搜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结果:170例患者中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和交感皮肤反应(SSR)异常率分别为88.23%和76.47%;有症状组QTT、SSR、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短病程组SSR、NCV异常率低于长病程组(P<0.05);QTT中温觉阈值(WDT)和热痛阈值(HPT)异常率分别为89.41%、81.76%;有症状组HPT、WDT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长病程组HPT、WDT异常率高于短病程组(P<0.05);上肢HPT、WDT异常率低于下肢异常率(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中QTT检测周围神经病变异常率高,与患者的症状、病程无关.DPN患者下肢神经温度觉损害程度较上肢神经损害严重.

  • 脂联素干预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研究

    作者:舒敏;刘煜敏;张洪;邓敏;张仁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微血管新生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PN组,各15只.模型组采用手术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APN组在造模后将携带AP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注入大鼠尾静脉.干预后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A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3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百分比缩短,脑组织APN表达水平下降,VEGF及CD31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P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大鼠脑组织APN、VEGF及CD31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N干预有利于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增加脑白质血管形成有关.

  • 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作者:操亚云;刘潺潺;桂梦翠;林婧;卜碧涛

    目的:研究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探索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发病年龄≥50岁的MG患者191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起始症状、Osserman分型、胸腺类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LOMG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治疗反应性.结果:LOMG发病年龄分布在50~82岁,女性(58.16%)略多于男性,眼肌症状为常见的首发症状(80.63%),临床分型以全身型为主(58.11%),胸腺瘤(31.41%)、危象(13.61%)、AChR-Ab阳性(78.01%)比例高,且伴发疾病多,治疗有效性低(81.15%),亚组分析显示≥60岁组治疗后状态更差(P<0.05).结论:LOMG具有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腺瘤发生率高、药物疗效不佳、合并症多、医疗负担重等特点,年龄为影响其治疗反应的主要因素.

  • 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庞啸虎;吴秀玮;高丽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平地50 m大步行速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上下楼梯时间变化.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还进行步行及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1月、3月对2组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分、平地50 m大步行速度测定、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测定上下20阶楼梯时间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后1月、3月,2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后1月、3月,2组的平地50m大步行速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上下20阶楼梯时间均低于训练前(均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

  •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海泉;王志勇;敖祥生;刘汉东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颅内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重度闭合性TB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颅内压、治疗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的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第3天,2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高于对照组(t=2.818,P<0.05),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闭合性TBI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 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汪杰;李宏增;杨璐;赵待第;郭俊

    目的:分析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DD)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NDD患者68例,给予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月,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欧洲生活质量评分表(EQOL)、ALS功能分级量表(ALSFRS)功能分级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8.2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12月后ICAR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BI和ALSFRS评分均升高,EQOL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个月相比,治疗12个月BI和ALSFR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移植治疗后,出现短暂性低热1例,轻度低压性头痛2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5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5、16、21、24、25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结论: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DD具有一定的效果.

  •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俊章;谢红志;欧阳伟;王少兵;刘红朝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并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血肿量15~ 30 mL;均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穿刺置管,术后经引流管予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凝块,21例患者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常规采用CT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效果;随访3~6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分情况,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36例丘脑出血患者中,2d内血肿基本消除者4例,3d内8例,4d内12例,5d内10例,6d内2例.随访3~6月,患者均存活.ADLⅠ级者8例,Ⅱ级20例,Ⅲ级6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血肿量30 mL内的丘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 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分析(附59例报告)

    作者:谈超;丁明亮;刘红朝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GCS评分≤8分)的临床资料.运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判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3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66.1%.结论: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

  •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正祥;杜丽;刘新亚;张莺芳;叶民;丁新生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Rey文字记忆测试(RAVL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B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觉异常、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D效果确切,能够显著优化患者非运动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双侧颈动脉狭窄行单侧内膜剥脱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作者:朱耀祖;达全;陈锋;彭鹏;周有东;蔡利;刘汉东;黄星;敖祥生;王志勇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轻、中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接受CEA治疗的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轻、中度狭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重度狭窄侧CEA治疗,手术操作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中B超检查血管再通情况,术后给予监护、抗凝及控制血压等治疗.术后患者脑缺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例(1.6%)出现迷走神经损伤症状,2例(3.2%)出现脑过度灌注现象,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新发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平均(15.2+8.8)个月,患者恢复满意.结论:CEA治疗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轻、中度狭窄安全、有效.借助显微镜及术中B超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深誉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4组,分别间隔1~3个月和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灌注水平,包括颅骨修补术前3d及术后10d行CT扫描记录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到达峰值时间(TTP);术前3d及术后1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术前3d及术后l0d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定的生活质量;及随访6-1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颅骨修补术后,观察组rCBF与TT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促进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量增加与血流速度加快,提高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预防的作用

    作者:万里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造影术(DSA)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在我院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30例和大剂量组32例,于术前3d及术后3d分别给予常规剂量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术后CIN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2组手术前后肾功能、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情况.结果:2组术后72h内,大剂量组CIN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术后24 h,大剂量组患者尿液尿胱抑素C(Cys-C)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术后72 h,大剂量组患者血浆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Cys-C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肌酐清除率(Ccr)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造影后24h,大剂量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DSA术前防性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术后CIN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造影剂诱导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家庭唤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清;黄姝

    目的:调查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家庭照顾者家庭唤醒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家庭照顾者家庭唤醒能力评估问卷,对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照顾者30例进行调查.结果: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家庭照顾者家庭唤醒能力总分(42.12±17.92)分;家庭照顾者的年龄偏大、每天照顾时间长、病程长、医疗费用不足、正确的唤醒方法及知识匮乏是导致家庭照顾者唤醒能力低的影响因素.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昏迷患者家庭照顾者唤醒能力偏低,家庭照顾者的年龄、每天照顾时间、病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正确的唤醒方法及知识是家庭照顾者唤醒能力的影响因素.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esfatin-1表达水平与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朱峰;张鹏;宋建荣;吕新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esfatin-1表达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mm患者数、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记录手术至复发的生存率(RFS)和手术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生存率(O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并且应用Log-Rank法比较2组患者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0.68%)和预后不良组70例(59.32%).预后良好组中线结构移位>5mm患者数、入院时间、血浆hs-CRP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GCS评分、血糖、血浆FIB、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mm患者数、血糖、入院时间、血浆hs-CRP、血浆FIB、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mm患者数、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esfatin-1高表达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RFS和OS生存曲线(P<0.05).结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mm患者数、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患者血浆Nesfatin-1高表达水平有利于预后.

  • 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中性激素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颢;袁露;梅红彬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在联合氟西汀治疗女性神经性厌食症(AN)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方法:女性AN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奥氮平组20例,给予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齐拉西酮组20例,采用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2(E2)、催乳素(PRL)等性激素的水平.结果:2组在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H、FSH及E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PRL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奥氮平组PRL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1);治疗后,2组BMI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奥氮平组高于齐拉西酮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与奥氮平联合氟西汀均能有效改善女性AN患者的临床症状;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时能增加体重,恢复性激素水平,但不增加高泌乳素的发生率.

  • 《康复随身手册》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功能锻炼的影响

    作者:刘岩;谭小平

    目的:观察《康复随身手册》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神经科2个病区的急性脑卒中肢瘫患者各150例,分别纳入应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标准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宣教及训练,应用组在此基础上发放《康复随身手册》,并指导其具体应用方法.评估2组自我康复锻炼的主动性、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及90d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应用组自我功能训练的主动参与性及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0d时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随身手册》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功能锻炼意识,能使患者熟练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观察

    作者:徐英;邹志浩

    目的:探讨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脑外伤恢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VR技术康复训练,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的平衡功能和在睁眼1min的状态下姿势控制能力观测指标轨迹长度、轨迹外周面积和轨迹移动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轨迹长度、轨迹外周面积和轨迹移动速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VR技术康复训练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传统平衡训练.

  • 铂类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黄婷婷;卢祖能

    周围神经病是化疗药物常见的副反应,特别是铂类药物.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可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且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故早期准确评估CIPN严重程度,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CIPN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发作性前庭疾病与遗传易感性

    作者:凌霞;李康之;申博;杨旭

    部分发作性前庭疾病是临床诊断的难点,其遗传背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对前庭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一些呈现家族聚集倾向的发作性前庭疾病,诸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运动病、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性共济失调等在基因易感性等方面的诊断得以被证实,提示遗传机制参与了这些发作性前庭疾病的发生、发展.

  • 麻醉影响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蕊;肖辉;崔小岱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临床上主要使用麻醉药物进行麻醉,但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将目前关于麻醉对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认识进行综述,包括麻醉药对大脑功能的抑制作用、麻醉药的意识开关学说、麻醉药破坏脑区间的功能性连接、麻醉药引发大脑神经网络断裂造成无意识、麻醉药打破入射与反射间的平衡、麻醉药阻碍信息整合、麻醉药对神经元整体工作状态的影响等前沿理论,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麻醉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可能机制,对阐明麻醉的作用机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启发.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璐;曹晓华;夏明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大鼠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中,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方法及各自特点做一综述.

  • D-二聚体联合N-末端前体脑钠肽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王禺;李秀娥;赵曼;李宁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2].N-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等摩尔释放,心功能受损时NT-proBNP与BNP同时增高.NT-proBNP分子量明显较BNP大且稳定性好,在定量分析时,测定值比BNP高10倍以上,并且测定方法简便[3,4].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可引起血清中D-二聚体(D-dimer,D-D)浓度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5,6].本研究拟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NT-proBNP的水平,为影像学诊断急性脑梗死提供辅助证据.

  • 黄体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标志物、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杰;蒋达锦;李严;陈君;王晨秋

    许多实验研究证实黄体酮具有神经保护、减轻脑水肿、改善颅脑损伤预后的作用[1].但对于黄体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cut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sTBI)的作用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观察应用黄体酮治疗的asTBI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β、S100B浓度及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预后,以探讨黄体酮对asTBI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 罕见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多颅神经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萍;许峰;王芙蓉

    多颅神经炎(polycranial neuritis,PCN)是近报道的一种罕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谱系疾病.PCN以眼肌和咽喉肌无力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其中一半以上受检者血清抗GQlb抗体检测阳性.PCN的发病率至今难以统计,仅见少量个案报道,属于GBS的罕见变异型,临床上往往难以识别.现报道较为典型的PCN病例1例,通过该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类疾病临床诊治的认识.

  • 急性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双睑下垂1例报告

    作者:武文玲;郭婷婷;钱进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8岁,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h于2015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行走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摔倒,家属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等,数分钟后清醒,急来我院就诊.头部CT示:颅内散在点状低密度影,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见图1A1-A2.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