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신경손상여공능중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117X
  • 国内刊号: 42-17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47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王伟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β-纤维蛋白原-455 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周君;李晓霞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455 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脑梗死发病(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脑梗死组(CI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β-Fg-455G/A基因的多态性,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经χ2检验,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血浆Fg水平(2.70±1.05 g/L)和对照组(2.62±0.51 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美兰;黄宗青;曾莲意;李洁婷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

    作者:唐冰杉;左彦方;郭毅;卢艺

    目的:分析已有的多项临床对照实验是否能说明脑脊液置换比常规治疗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死率方面有更好的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搜索了Medline光盘数据库(1950-2005.2)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全文库(1994-2005.5),将观察对象是SAH患者、比较脑脊液置换和常规治疗疗效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数据作meta分析.结果:33项研究共2428例患者被纳入,合并效应量分析显示脑脊液置换组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5%(62/1240)和16%(191/1188),OR合并=0.28(95%CI 0.21-0.37),Z=8.54,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可降低SAH患者病死率.

  • 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及治疗对策

    作者:欧利芳;匡秋娇;白柳;李金兰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个月-1年的综合康复治疗,并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25%),有效15例(37.5%),进步13例(32.5%),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掌握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促进患儿身心全面康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心理护理
  • 低钾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洪涛

    目的:探讨低钾性瘫痪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0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40例低钾性瘫痪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多于夜间或晨起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软瘫,少数累及呼吸肌,发作时血清钾低,补钾后短期内恢复.20例原发性低钾性瘫痪者中1例为家族性,19例为散发性;20例继发性低钾性瘫痪者中2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瘤,2例为肾小管性酸中毒,16例为甲亢.治疗应首选口服补钾,同时行病因治疗.结论:全面认识低钾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将会给低钾性瘫痪患者带来良好疗效.

  •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金霞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颈椎病等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常见原因;眩晕、平衡障碍及共济失调是其常见表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及双眼视力障碍是其特征性症状;意识障碍是其严重表现.经过1周-1个月相应药物治疗,47例(48.4%)完全缓解,24例(24.7%)部分缓解,11例(11.3%)无效,15例(15.4%)恶化发展为梗死,其中4例(4.1%)死亡.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易复发、易加重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掌握其临床表现,尽早完全或部分地控制其发作与进展.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计生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肝素组及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肝素组同时于治疗第1天开始腹壁皮下注射LMWHs 0.4 ml,每日2次,连续7 d.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并治疗后第14 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肝素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MWHs可阻止脑梗死症状进一步加重,在短时间内改善伤残程度,临床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脑梗死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临床研究

    作者:黄友卫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4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NCV,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DM组NCV明显低于对照组,DM组中NCV与空腹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与年龄、病程相关,且有周围神经症状者更为明显.结论: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 选择性CDK抑制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胶质增殖及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贵斌;邱张旻;徐运兰;王伟;谢敏杰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胶质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7只和干预组33只.3组均手术暴露颅骨,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之后干预组腹腔注射Olomoucine,分别将3组大鼠于处理后3、7、30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损伤侧皮质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蛋白A(Cyclin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B1)的表达.结果:缺血后各组梗死灶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缺血后7和30 d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强于干预组(P<0.05),并且7和30 d对照组缺血边缘区可见胶质疤痕形成,尤以30 d为明显;GFAP、PCNA、CyclinA和CyclinB蛋白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Olomoucine可部分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疤痕的形成.该结果提示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治疗脑缺血新的方向.

  • 定量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立鹏;孙圣刚

    目的:探讨一种临床实用的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CCCRC方法,定量检测并比较51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5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嗅觉阈值,分析PD组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对照组(P<0.01).PD组年龄、病程、UPDRS、H-Y分级与嗅觉阈值无明显相关.结论:嗅觉定量测量可有效反映PD患者的嗅觉功能,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精神病患者公开攻击行为评定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王皓;陈春发

    目的:初步探讨精神病患者公开攻击行为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公开攻击行为评定量表(MO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1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攻击行为发生率为43.2%,其中语言攻击多见(18.5%),自身攻击少见(2.5%);攻击行为多见于20-40岁急性期有精神质或精神质倾向和神经质或神经质倾向者;男女两性患者在攻击性质上仅躯体攻击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OAS在精神科门诊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

  •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雯;徐恩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是一种遗传因素明显的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近年来,有关FHM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的研究逐渐取得进展.本文就FHM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娱乐疗法的应用

    作者:张雯;陈文华;杨蓉

    1 定义随着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医疗为目的的正规娱乐治疗开始普及.1936年Davis和Dunton提出了娱乐疗法的原则和实施方法,认为治疗性娱乐是自由、自愿、富有表现力的活动,包括运动、感觉、精神等多方面,由无限的游戏精神所激发,由娱乐所带来的快乐所维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关键词: 娱乐疗法 康复
  • 食团粘稠度对连续吞咽过程中舌肌运动的影响

    作者:金挺剑;邱纪方;孙炳照

    临床上通常需要对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粘稠度进行个体化控制.粘稠流质在进入咽部时可减速,从而降低吞咽动作延迟者的误吸风险.而对于无法进食固体或细小颗粒状食物的患者可使用半流质(如泥状食物)以利于食团移动.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以指导吞咽障碍患者食物粘稠度的合理控制.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连续吞咽过程中食团粘稠度和年龄对单次吞咽量、吞咽频率、舌肌循环运动的次数和时空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初步阐明食团粘稠度对正常吞咽过程中舌肌运动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 用电刺激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控制的研究中电刺激特性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善良;吴梅;黄彬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刺激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效应.但已有报道表明,鉴于刺激参数、刺激方法和治疗时间的不同,疗效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由此,人们便联想到如何能够在实践中更有效地使用电刺激疗法.

  • 激发的F波有助于胸出口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郑婵娟;王培生

    胸出口综合征(TOS)是指胸廓上口范围的神经、血管等因机械压迫而引起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复杂的综合征.其诊断困难,通常认为它包括真正的神经源性、血管性及有争议的神经源性.真正典型的神经源性TOS已建立了电诊断标准,即那些有临床复合症状又不能被任何其它神经肌肉病理学所解释的患者,能检测到其被影响的尺神经感觉传导异常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异常.但临床医生经常发现根据其临床症状疑为TOS患者,其客观检查例如常规电诊断参数几乎完全正常.为增加客观诊断的准确性,曾采用过锁骨上刺激、各种F-波技术和体感诱发电位等方法.本实验主要研究激发的F波以支持TOS的诊断.

  •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于步润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或其他途径播散到脑内引起的主要侵犯脑膜的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病损,约占全身结核病的6%.因其临床上存在较多不典型之处,所以在诊治中也有不少困难,迄今尚无统一标准.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其预后良好,否则预后不良,这点已形成共识.笔者就此将学习笔记介绍于后,供诊治中参考.

  • 脑囊虫病MRI影像特征及治疗

    作者:陈寒;骆高明;唐荣华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颅内所致的寄生虫性疾病.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癫(癎)发作、高颅压所致头痛和视乳头水肿,以及脑膜炎症状和体征[1].近年随着MRI的普及,脑囊虫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本文总结了各型脑囊虫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同时对国内脑囊虫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做一概括.

    关键词: 脑囊虫病 MRI 诊断 治疗
  • 病毒性脑炎诊断方法的应用和评价

    作者:王振海;谢鹏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重者可有抽搐、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目前国内外报道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脑炎病变[1],其病原体主要有肠道病毒(EVs)、埃可病毒(ECHO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麻疹病毒(Measeles 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HCMV)、腮腺炎病毒(MV)以及新发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西尼病毒(West Nile virus)、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等.

  • 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蔡华华;徐祖森

    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我国19世纪50年代前梅毒盛行,NS发病率很高,进入青霉素时代后,NS几乎被消灭.但上世纪80年代后,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加之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NS也开始复活.由于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或无症状,并且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故极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拟就N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加强对NS的认识.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汪春娟;姜亚平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常继发于AIDS、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癌症化疗后,但仍有半数感染并无基础疾病且无免疫缺陷的证据,其原因不详.隐球菌常侵犯脑膜、肺、皮肤,引起相应部位感染的征象.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常见的类型.现就CNM的病原体、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脑脊液细胞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赵钢

    1 概述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许多先进检查仪器问世,为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但这些先进检查仪器仍然无助于部分神经系统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断,如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因此,脑脊液细胞检查仍然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系列技术之一.

  • NG2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戈鹉平;段树民

    NG2是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eoteoglycan,CSPG),早期发现在成年大鼠脊髓和大脑的一群成熟胶质细胞中表达,根据这些细胞在白质和灰质中的形态特征,把它们命名为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1].在发育早期脑内培养的胶质细胞中,有一种叫少突胶质-Ⅱ型星形胶质细胞(O-2A cells)的细胞类型也能被NG2抗体标记[2,3].

  • 针对上期病例"言语不流畅、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3个月,精神症状1周"的分析

    作者:

    诊断分析:患者突出症状为数月内出现进行性痴呆,同时伴有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及小脑性共济失调.既往患者无饮酒史.故Alzheimer's 病(AD)、血管性痴呆(VD)、颅内肿瘤性病变、正常颅压脑积水、颅脑外伤、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痴呆可排除.应首先考虑感染性痴呆,特别是梅毒、AIDS等性传播性疾病所致痴呆,其次为朊蛋白病.后者为罕见疾病,不易确诊,所以应首先排除性传播性疾病所致痴呆.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利君;钟煜

    2003年8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确诊;临床表现以偏瘫、语言障碍为主,均无明显认知障碍,未进行颅脑手术.全部患者分为2组:①康复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7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26例.②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2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