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作者:崔天盆;郑承红;陈杰;苏斌涛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 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结果分析

    作者:王均乐

    胱抑素C(Cystatin C,简称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所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研究发现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成员之一[1],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强的抑制物.同时CysC对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及L也有抑制.近来临床应用中血清CysC被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而受到重视,对血中胱抑素C的报道也很多,而对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了解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旨利用脑脊液胱抑素-C为临床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 姜黄素对于老年痴呆症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汉泽;李进伟;师含;滕伟禹;田力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老年痴呆(AD)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Cat B)的表达及对Aβ的降解能力的作用;同时探讨对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β1-42微量注射至SD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模型大鼠,假手术组海马注入等量PBS.于建模后随机分为AD模型组及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干预组给予300 mg/(kg·d)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姜黄素连续腹腔注射7 d,AD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DMSO;术后第9天心脏穿刺采集大鼠外周血,并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定量PCR方法及酶活性分析法检测其中Cat B表达;采用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水迷宫试验分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与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相比较,经姜黄素处理过的干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at B表达及活性均上调;且经姜黄素干预后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21).结论 姜黄素可以上调AD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t B表达及活性;姜黄素有改善Aβ1-42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 动物组织蛋白酶L-like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作者:张耀洋;王博;姚蜜蜜;蔡中华

    目的: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是在溶酶体中发现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其主要功能为催化各种蛋白质的水解,并通过水解蛋白质参与到许多的生理调节过程当中.根据序列比对分析和传统的功能分类,在动物中,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包括组织蛋白酶L、V、S、K、H和F.但是这些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仍然没有详细研究分析清楚.本课题主要研究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22个物种的177条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蛋白的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分析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各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序列数据结果显示,串联重复在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的进化过程中发生.斑马鱼的组织蛋白酶L,爪蟾的组织蛋白酶S和K,大鼠和小鼠的组织蛋白酶L都发生过明显的串联重复事件.进化树结果显示了组织蛋白酶H、S和K、L和V之间的进化关系,组织蛋白酶S和K在脊椎动物出现的进化过程中,从组织蛋白酶L中分化出来,与他们在脊椎动物体内的特异性功能,以及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化产生的特异性功能相对应.结论: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like家族成员F、H、S和K、L和V按时间顺序分化,这表明组织蛋白酶L-like基因家族结构和功能的分化与新的物种和新的功能出现密切相关.

  • 自噬在胰腺炎中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王端平;高博;薛东波;赵松;张伟辉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作为细胞生存的一种机制,在很多生理过程如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器以及冗余蛋白上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在人类胰腺炎的研究早由Helin等人早在1980年提出,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自噬在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目前表明这种疾病始于胰腺腺泡细胞,主要诊断指标为高淀粉酶血症,胰腺腺泡细胞内消化酶的激活、液泡的大量堆积和炎症因子的聚集,终胰腺炎症细胞侵润及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腺泡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综述近年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自噬在胰腺炎中的研究及进展.

  • 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组织蛋白酶B变化情况对比研究

    作者:蔡宏为;陈耀敏;华朝晖

    目的 研究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Cathepsin B的改变情况.方法 30块小儿包皮标本,将其随机均分为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例.经诱导、SA-β-Gal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RT-PCR检测,对三组Cathepsin B蛋白条带灰度值、Cathepsin B mRNA ΔCt值及Cathepsin B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灰度值高于慢性光老化组,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 mRNA ΔCt值与慢性光老化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 mRNA ΔCt值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活性与慢性光老化组、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均会使Cathepsin B表达水平降低,但急性光损伤时,Cathepsin B活性损伤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慢性光老化,提示急性光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优于慢性光老化,临床应辨别区分两者异同,给予合理方案.

  •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作者:陈奕慧;李孜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Schistosoma japonicum cathepsin L, SjCLs)基因,并检测所表达SjCLs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SjCLs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对表达的重组蛋白及纯化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与SjCLs 重组蛋白之间免疫反应性。以N-苄酯基-苯丙氨酸-精氨酸7-酰胺基-4-甲基香豆素( Z-Phe-Arg-Nmec)为底物,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0a-SjCLs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SjCLs重组融合蛋白, SDS-PAGE显示,表达及纯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与SjCLs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 SjCLs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为阴性,表明重组蛋白不能被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 Z-Phe-Arg-Nmec 为反应底物,检测到 SjCLs 的吸光度(A460)值为925,证实SjCLs 具有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结论获得了原核表达的SjCLs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类似于SjCL2的酶活性,为深入研究SjCL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日本血吸虫天冬氨酸组织蛋白酶D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

  • 038 曼氏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和L2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及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

  • 组织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娜;杨景;周碧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调节炎症反应、促使新血管形成、改变斑块形态学、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病变进展及斑块稳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 Cystatin C/组织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瑾;李勇;李剑;黄成磊;ZHANG Jin;LI Yong;LI Jian

    动脉内膜斑块的破裂是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些破裂是由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巨噬细胞或内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蛋白降解所致.这些蛋白酶中的一些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丝氨酸蛋白酶等已被广泛研究.近发现,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及其内源性抑制剂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在斑块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cystatin C作为一种预测肾功能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更是受到了许多的关注.该文就cystatin C和组织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展作一综述.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志刚;张智博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认为,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等经典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第二,通过炎症介质,部分炎症细胞等炎症反应参与细胞凋亡;第三,通过反向阻止生存信号途径活化了凋亡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细胞的凋亡.不过有部分学者认为溶酶体介导的细胞损伤可能是一种新的死亡方式或新的机制.总之,对组织蛋白酶的抑制可以明显减少细胞的死亡和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溶酶体可能为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 血吸虫组织蛋白酶研究进展

    作者:肖西志;于三科

    血吸虫从其尾蚴穿透宿主皮肤到在体内的移行直至虫卵排出,需要各种组织蛋白酶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的蛋白酶参与了尾蚴穿透皮肤的过程,有的则在消化宿主血红蛋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的则与卵的形成有关,所以开展针对血吸虫组织蛋白酶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将为血吸虫病的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血吸虫组织蛋白酶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半胱氨酸,属于此种的蛋白酶包括B、H、L;另一种是天冬氨酸蛋白酶,属于此类的有D.还有未列入上述分类的,如组织蛋白酶C.由于近几年对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研究较多,而对埃及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报道的较少,故本文将以前者为主作一综述.

  • 溶酶体与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在抗肿瘤中的意义

    作者:赵江虎;秦正红;梁中琴

    溶酶体及其所含酶类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细胞癌变过程中,溶酶体的位置及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组织蛋白酶S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张敏;刘亚民;张波

    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S)是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溶酶体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降解细胞内外多种酶和蛋白质.CatS失衡会促进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诱发糖尿病和肥胖等.近年来研究显示,CatS与血管危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组织蛋白酶B免疫组化分析对脑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信华;姚登福;刘道坤;倪兰春;邱历伟

    目的通过观察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因子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区别良恶性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脑膜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研究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Stefin A和Cystatin C在肿瘤组织的胞内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76例脑膜瘤中,组织蛋白酶B在恶性脑膜瘤组及非典型性脑膜瘤组的高免疫组织化学积分(4~6)率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组(X2=6.24,P<0.05;X2=6.28,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B水平在恶性脑膜瘤中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因此有望成为区别良性脑膜瘤与恶性脑膜瘤的重要指标.

  • 组织蛋白酶在皮肤科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跃;赖维

    组织蛋白酶是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与多种器官的纤维化和肿瘤有密切关系.近儿年,组织蛋白酶在皮肤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正常表皮分化、毛囊形成、皮肤损伤修复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性;对其与皮肤肿瘤发生、转移关系的研究已深入至细胞信号与基因调控,并初涉基因治疗领域.

  • 132巴-勒综合征:组织蛋白酶C的基因突变和多形性

    作者:

  • CTSD基因表遗传学修饰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李丽;唐金海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CTSD基因增强子区遗传和表遗传学改变,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取152例乳腺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PCR扩增技术对CTSD基因增强子区进行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应用甲基化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联合PCR扩增技术,观察乳腺癌组织CTSD基因增强子区去甲基化状态。结果:遗传学改变研究表明,CTSD基因增强子区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表遗传研究表明,转移乳腺癌组织中增强子区去甲基化发生率为85.3%,癌旁组织为0,两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乳腺癌去甲基化发生率为51.9%,相较于癌旁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和未转移乳腺癌去甲基化发生率相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SD基因增强子区的功能调控不受遗传学突变的影响,其去甲基化率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 组织蛋白酶与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张宇;陈建;高宜录;倪兰春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和L与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按制定的入组标准选择97例星形细胞肿瘤标本,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重新按1993年WHO标准分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7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蛋白酶B和L的表达水平.根据肿瘤细胞免疫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的不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 97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s, A,Grade Ⅱ)4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 AA,Grade Ⅲ)34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Grade Ⅳ)21例.组织蛋白酶B的高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积分(4~6):星形细胞瘤12例(28.57%),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8例(52.94%),胶质母细胞瘤17例(80.95%).三类肿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皆P<0.05).组织蛋白酶L的高IHC积分(4~6):星形细胞瘤8例(19.0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20.59%),胶质母细胞瘤12例(57.14%),在A与G、AA与G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皆P<0.01),在A与AA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中组织蛋白酶B的免疫标记强度明显高于组织蛋白酶L.在同一病理级别中,组织蛋白酶B的IHC高积分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IHC低积分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1) 组织蛋白酶B和L抗原的水平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即两者的表达活性随着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尤其组织蛋白酶B可作为病理分级时的参考指标;(2) 组织蛋白酶B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即在其切除肿瘤标本中组织蛋白酶B高表达者生存期短,可作为临床患者手术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110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