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误滴502胶水致眼部损伤

    作者:李一维

    "502"胶水误作眼药液滴眼造成眼部损伤,来势急重,临床少见,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损害视力.近10年来,作者遇1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17眼),男10例,女4例,年龄19~80岁,平均35岁.职业:工人4例,家庭妇女10例.患者常因自觉眼部痛、不适、发红误以为患"结膜炎",随手将可得的"502"胶水作为消炎眼液滴眼,几分钟后即感所滴之眼疼痛难受,即来眼科就诊.全部病例均有眼部疼痛,畏光羞明、流泪、异物感,眼部似胶样物粘住不能睁开.检查见:视力下降,眼前手动8眼,眼前数指7眼,0.1 2眼,结膜囊内有胶样物,上下睫毛被粘住,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剥脱、水肿8眼,荧光素染色(卅),眼内情况窥不清.

  • 角膜缘异物误诊一例

    作者:郝慧

    患者,男,40岁,农民.右眼不适,异物感半月.检查发现右眼角膜缘有一结节,不透明,表面血管轻度迂曲.诊为"疱性结膜炎",予以治疗,无效.再诊疑为"角膜原位癌".嘱活检病理.取材时发现结节表层下有一稻谷壳,去除异物后滴抗生素眼液2日痊愈.

  •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黎明;林跃生;姚晓明;周清;罗恒;罗康怡

    目的探讨近年来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主要致病菌的特点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寻找该疾病的有效抗生素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82例患儿(129只眼),进行结膜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种类鉴定,并对阳性培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76.0%.不同年份的细菌检出率变化不明显(x2=0.80,P>0.05).根据培养结果,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由以往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转变为以淋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为主.大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氯霉素耐药.结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株同以往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耐药性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致病菌10年药物敏感性的变迁

    作者:黎明;姚晓明;聂丹瑶;曹端荣;林宝涛;诸凤娇

    目的:对2001年至2010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病人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其致病菌药物敏感性10年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淋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淋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药物敏感性高,对利福平、新霉素、氯霉素的耐药性强.结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首选环丙沙星眼药水和妥布霉素眼药水.病情严重者可以联合头孢哌酮或者头孢唑啉类的药物,同时应及早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在试验结果出来之后,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的诊疗

    作者:乔彤;王建萍;汤洪;叶婴茀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别诊断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并因病施治.方法对114例双眼急性结膜炎的新生儿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PCR检查,并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 86例诊断为性传播性结膜炎,其中感染淋球菌44例(51.16%),沙眼衣原体22例(25.58%),解脲脲原体5例(5.81%);合并感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10例(11.63%),淋球菌和解脲脲原体4例(4.65%),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1例(1.16%).86例全部治愈.结论 PCR可作为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的新诊断方法,并应根据病因作相应的治疗.

  • 104例儿童异常瞬目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黄静;项道满

    目的:探讨临床所见儿童异常瞬目病因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104例以异常瞬目为主诉患儿进行裂隙灯下眼表检查、泪膜破裂试验(BUT)及屈光不正筛查,详细询问病史、用眼习惯、必要时内科就诊协助排查神经系统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结果104例患儿中,过敏性结膜炎患者63例,慢性结膜炎、角结膜炎、结膜炎伴结膜结石、睑板腺功能障碍者22例,睑内翻倒睫5例,明显屈光不正者6例,合并抽动症者4例,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者4例。其中,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异常者26例。眼科治疗1周至4周后,90例(86.5%)治愈,10例(9.6%)好转,5例(4.8%)无改善。结论儿童瞬目异常常见病因包括过敏性结膜炎、感染性角、结膜炎、儿童干眼症、屈光不正、儿童抽动症等;仔细的眼部检查及整体性临床思维,有助于儿童瞬目异常病因的正确诊断,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防止长期滴用不适当的眼药水引起药物性眼表损伤,减轻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 儿童眼眶蜂窝织炎

    作者:樊云葳;吴倩;曹文红(综述);于刚(审校)

    眶蜂窝织炎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并通过颅内蔓延,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1-3]。该病主要侵犯儿童,一般较轻的眶蜂窝织炎的感染都是因为虫咬、外伤以及结膜炎所致,常见的是鼻窦、筛窦的炎症弥漫所致[4]。因此需要迅速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熟悉眼眶以及毗邻的解剖是诊断以及治疗的要点。现就诊断、治疗等综述如下。

  • 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剑涛;杨薇;高健生;郭欣璐;接传红;严京

    目的 了解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初步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63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川椒方,每日1剂,对照组滴用色甘酸钠眼液每日4次.观察眼痒、结膜充血改善情况.结果 川椒方治疗7天眼痒改善率75.75%,14天改善93.75%,治疗7天结膜充血改善27.27%.14天改善59.3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7天眼痒改善40%,14天改善62.07%,治疗7天结膜充血改善26.67%,14天41.3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与14天两组组间比较眼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膜充血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椒方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结膜炎 过敏 川椒方
  • 结膜下非洲果蝇蛆1例

    作者:王寅威

    患者男,31岁,中非共和国黑人,因左眼红、痒,发现球结膜局限性隆起4个月,于2006年3月22日在中非共和国首都友谊医院眼科门诊首诊.

    关键词: 结膜炎 非洲果蝇
  • 视康滴眼液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贾玲昌;金基宁;汤景龙

    视康滴眼液为我院制剂室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由决明子、菊花、枸杞子、徐长卿、山茱萸等中草药组方,经水蒸汽蒸馏,水煎醇沉等生产工艺精制而成[1]1.用薄层扫描法控制质量[2].1998年10月~1999年1月我们以家兔、豚鼠建立动物模型,对视康滴眼液进行了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 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孟青青;高健生;宋剑涛

    过敏性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此病易反复、不易根治,治疗棘手,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过敏性 结膜炎 治疗
  • 过敏性鼻结膜炎目鼻同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黄杰;宋剑涛;高健生

    过敏性鼻结膜炎是临床上对于过敏性结膜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统称,其治疗效果不佳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立足于国内外临床医学对于过敏性鼻结膜炎的研究进展,对其“目鼻同治”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药物的眼表损害

    作者:迟来婷;曲利军

    众所周知,滴眼液可以直接接触并影响眼表组织,而一些针对其他部位的局部或全身用药也会通过不同机制对眼表产生毒性作用.常见眼表毒性的临床表现有视物模糊、痒感、干眼、溢泪等,但不同药物的眼表毒性却大相径庭.本文对临床常用药物诱发或导致的眼表毒性表现、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做一综述.

  • 韦企平教授治疗外障眼病的经验

    作者:李蔚为;韦企平

    韦氏中医眼科第4代传人韦企平教授在继承前人学术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眼病独特的临证经验和用药规律.本文主要介绍其治疗外障眼病经验.

  • 慢性结膜炎患者泪液中腺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

    作者:靳瑛;洪晶

    目的 探讨慢性结膜炎患者泪液标本中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研究.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门诊采集81例临床确诊为慢性结膜炎(成人组66例、儿童组15例)、9例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及30例健康者的双眼泪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特异性检测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并对PCR阳性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采用两个样本例数的卡方检验.结果 在慢性结膜炎患者中,腺病毒阳性率为32.1%(26/81),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30.9%(25/81).在慢性结膜炎的儿童组患者中腺病毒阳性率为33.3%(5/15),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13.3%(2/15).成人组中腺病毒的阳性率为31.8%(21/66),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34.8%(23/66).在既往有急性结膜炎病史的患者中腺病毒的阳性率为61.5%(16/26),与既往无急性结膜炎病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84,P<0.01).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42.3%(11/26),与既往无急性结膜炎病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1,P=0.021).正常阴性对照组病毒检测阳性率均为0%(0/30),阳性对照组即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组腺病毒阳性率为100.0%(9/9).81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中腺病毒和(或)单纯疱疹病毒阳性者为37例.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中64.9%(24/37)的患者出现眼红症状,56.8%(21/37)的患者出现眼痒症状,32.4%(12/37)的患者兼有眼红和眼痒,73.0%(27/37)的患者临床体征表现有下睑滤泡.结论 慢性结膜炎患者中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表达占有相当的比例,既往有明确感染史的患者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感染史患者.

  •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龚岚;孙兴怀;邱晓頔;张月琴;瞿佳;袁志兰;熊全臣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温州医学院附属视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6所医院进行研究.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有效对照,将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的235例(235只眼)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入两组:试验组118只眼,对照组117只眼,试验组滴用加替沙星,对照组滴用左氧氟沙星,每组给药方法均为每次2滴,第1-2天,每2小时滴1次,8次/d;以后每4小时滴1次,4次/d,滴入结膜囊内,疗程为7 d.所有人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前及试验结束后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天、第6-8天分别对症状、体征观察进行综合评分以及评价其安全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CMH X2方法、Pearson X2检验、Fisher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0%(110/117只眼)和93.8%(106/113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2,P=0.8201).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1%(80/85只眼)和92.5%(74/80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0).用药后第3~5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4.436±2.310)分,左氧氟沙星组为(3.814±1.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0,P=0.0075).用药后第6~8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7.487 ±2.821)分,左氧氟沙星组为(6.912±2.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0,P=0.0452).视力及局部用药后耐受性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视力F=1.04,P=0.3080;局部用药后耐受性X2=0.1372,P=0.7111).根据全部患者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检测出革兰阳性菌20种,革兰阴性菌8种),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低抑菌浓度低于左氧氟沙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结论 加替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结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致病菌,起效快,作用强,且体外抗菌活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眼部耐受性.

  •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特征分析

    作者:阳珊;姜洋;金玉梅;张军燕;李莹

    目的 了解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10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4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3.7岁.通过病史采集和眼科检查确定过敏性结膜炎的类型,并对眼部瘙痒、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等症状体征进行评价计分.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22类吸人性变应原阳性与过敏性结膜炎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其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18例,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14例,春季角结膜炎5例,特应性角膜炎2例,巨乳头性结膜炎1例;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原阳性数量范围分别为0~5、6~ 10、11~ 15、16~ 22个时,眼部瘙痒的评分分别为3.0(0.5,3.5)、3.3(3.0,3.5)、3.5(0.8,3.5)、4.0(3.5,4.5)(H=0.74,P<0.05),结膜充血的评分分别为1.8(0.8,2.8)、1.5(0.8,2.3)、2.0(1.5,2.5)、2.5(1.5,2.5) (H=0.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I、春季花粉Ⅱ、粉尘螨、春季花粉Ⅲ是常见的变应原;季节过敏性结膜炎以花粉为主要变应原,而室内尘土、粉尘螨是常年过敏过敏性结膜炎常见变应原.结论 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结膜炎类型,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以室内尘土和花粉为主,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不同,同一患者可同时对多种过敏原过敏.

  • 春季角结膜炎巨大乳头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冬玲;张明昌;胡燕华

    目的 探讨上睑乳头切除、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有巨大乳头的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16只眼)以上睑结膜巨大乳头为特征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春季角结膜炎患者,采用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切除,-70℃二氧化碳冷冻上睑结膜表面,并移植单层羊膜于上睑表面的方法予以治疗.术后随访3~22个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盾性角膜溃疡、角膜上皮点片状着色全部愈合,且在随访期间未复发.14只眼治愈,眼刺激症状手术后1个月基本消失,巨大乳头无复发、未出现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但上睑结膜血管纹理欠清,有少许瘢痕.2只眼巨大乳头复发,但范围较术前缩小,眼刺激症状也较术前减轻;其中1只眼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另1只眼再次手术,用5-氟尿嘧啶棉片浸润上睑后行羊膜移植,术后随访9个月未复发.结论 切除加冷冻联合羊膜移植可能是治疗难治的有巨大乳头的春季角结膜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 急性结膜炎痊愈后泪膜的变化

    作者:黄挺;陈家祺;刘祖国;王玉娟;王涛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痊愈后泪膜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经常规治疗在自然病程内痊愈的急性结膜炎连续患者56例(73只眼),并排除其他影响泪膜的因素,分别于痊愈后3、7、14、21、30 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 ST)及泪河高度测量,并与未发病眼对照比较.结果未发病眼BUT为14.72 s,痊愈后第3、7、14、21天, BUT分别为5.23、5.11、7.84、10.26 s (P=0.012、0.018、0.032、0.028),第30天, BUT为12.74 s (P=0.122).未发病眼FL评分为2.26,痊愈后第3、30天, FL评分分别为3.02、3.53 (P=0.063、0.074),第7、14、21天, FL评分分别为6.23、7.92、6.37 (P=0.017、0.008、0.024).未发病眼ST为16.30 mm,痊愈后第3、7、21天, ST分别为9.39、11.48、21.24 mm (P=0.025、0.040、0.012),第14、30天, ST分别为13.85、17.40 mm (P=0.082、0.104).未发病眼泪河高度为0.62 mm,痊愈后第3、7、14天, 泪河高度分别为0.39、0.32、0.44 mm (P=0.008、0.015、0.037),第21、30天,泪河高度分别为0.53、0.58 mm (P=0.120、0.182).结论急性结膜炎痊愈后可出现泪膜不稳定和暂时性干眼症;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充分考虑药物对泪膜的副作用,减少不必要用药可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关键词: 结膜炎 泪器 干眼病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

    作者:乐琦骅;洪佳旭;朱文卿;孙兴怀;徐建江

    目的 探讨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春季角结膜炎(VKC)患者的角膜形态变化.方法 观察型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26例双眼VKC患者,其中眼睑型13例、角膜缘型5例、混合型8例;另选择2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患者右眼角膜进行检查,分别取中央角膜和上方周边部角膜为检查点,对所得图像进行记录和分析.利用内置细胞计数软件计算角膜各层组织的细胞密度,ImageJ软件分析神经密度、直径、分支数量及弯曲度.使用独立t检验比较VKC患者与正常人群角膜各层细胞密度的差异以及VKC患者周边与中央角膜细胞密度的差异;Fisher精确卡方检验比较VKC患者和对照组角膜上皮内郎格罕细胞浸润情况差异;方差分析比较VKC 3种亚型之间和不同病程之间各层细胞密度的差异;独立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VKC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神经差异.结果 VKC患者的角膜形态学变化包括角膜上皮表层的高亮多角形细胞缺失、上皮内和上皮下大量郎格罕细胞浸润及浅基质层内大量基质细胞活化.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翳的患者表现为角膜上皮结膜化,基质内可见新生血管;合并圆锥角膜的患者,深基质内可见大量粗大的斜形或纵形暗纹.正常对照组的中央和周边部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6033.1±998.7)个/mm2和(6098.4±298.3)个/mm2,VKC患者分别为(5972.2±1148.2)个/mm2和(6178.5±318.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1.011;P=0.238,0.318);但VKC患者周边部上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中央部(t=2.249,P=0.03).正常对照组的中央和周边浅基质细胞密度分别(1001.4±125.3)个/mm2和(924.6±201.4)个/mm2,VKC患者分别为(1184.5±115.3)个/mm2和(1101.4±151.1)个/mm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6.617,3.439;均P=0.001).正常对照与VKC患者中央角膜深基质层细胞密度分别为(537.7±42.6)个/mm2和(548.7±79.8)个/mm2,内皮细胞层细胞密度分别为(2985.7±401.2)个/mm2和(3021.5±383.3)个/mm2,两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0.174,1.112;P=0.864,0.282).61.5%(16例)VKC患者的角膜上皮内发现郎格罕细胞浸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例,7.7%)(x2=12.49,P=0.001).3种不同亚型VKC患者中,角膜缘型和混合型患者上皮内郎格罕细胞浸润情况较为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KC患者的上皮下神经密度和直径下降、弯曲度增加.结论 VKC主要累及角膜上皮层、上皮下神经及浅基质层.共焦显微镜对于VKC的分型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673 条记录 5/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