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金星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血常规中的一项常数,反映红细胞大小差异性,既往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说明患者红细胞形态大小差异较大.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评估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降钙素原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琴

    目的 观察诊断脓毒症当中,应用降钙素原(PCT)及其清除率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的24h内进行PCT浓度检测,并于患者入院后的第1-3-5-7天早晨进行PCT血清浓度检测,计算每天检测的PCT清除率,按照患者28天生存情况,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PCT清除率,分析PCT及其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生存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PCT清除率则可用作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指标.

  • 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益超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52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纳血液净化治疗.比较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TT、APTT、PT对比,试验组较低,与对照组PLT以及IgG、IgA、CD4+/CD8+、CD4+对比,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谷氨酰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程建

    目的:探析研究谷氨酰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5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则加以使用谷氨酰胺,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均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使用谷氨酰胺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刘星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在重症脓毒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经典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对比两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析重症脓毒症治疗的有效方案.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住院5-32天不等,终6例存活,9例死亡,病死率60%,MODS发生率40%;观察组15例患者住院4-17天,终12例存活,3例死亡,病死率20%,MODS发生率2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病死率、存活率、MODS发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外肺水的研究进展浅谈

    作者:刘星

    目的:探究PICCO技术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外肺水测定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PICCO技术进行血管外肺水监测,观察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期间测定结果的特异性,分析血管外肺水测定对脓毒症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根据连续的定期检测观察,3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EVLW存在明显变化,且终死亡的患者与终存活的患者血管外肺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终存活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为8ml/kg,四分位距为5.9~11.2ml/kg,终死亡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为14ml/kg,四分位距为7.4~20ml/kg.结论:综合来说,临床中应用PICCO技术进行动态连续检测患者EVLW存在较大现实必要性,是一种简便、安全、准确的诊断和判断方法,在改善脓毒症治疗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外肺水
  • 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德荣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对凝血功能异常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30例,均有凝血功能异常.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8d血小板计数、PT、APTT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且P<0.05;而观察组8d FIB水平与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患者采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效果非常显著,即可促使患者凝血功能获得显著改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系统的监测及治疗进展

    作者:宋晓敏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多种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1],随着病情进展,可进行性发展为脓毒症性休克及MODS,是目前机体因严重外伤,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因素导致并常见并发症[2],同时也是临床实践工作中,急危重症患者为常见的病死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住院患者的重症脓毒症发病率将近翻了一倍,已严重超过早期的预判[3].在国外ICU的患者中,因严重感染导致脓毒症的的死亡率已经超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严重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4].而其中炎症反应失衡和凝血系统功能紊乱都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机制,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临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标志.目前凝血系统障碍被认为是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但针对脓毒症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尚无确切有效药物,故目前对于提高脓毒症患者疗效的药物的研究,以及其发生机制已经成为脓毒症研究领域的难点.

  • 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益超

    目的:研究脓毒症休克患者免疫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及预后关系.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1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根据院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和存活组(n=64).分析两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变化情况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死亡组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存活组的显著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存活组的显著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单核细胞水平降低,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则预示患者预后良好.

  • 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胡安丰

    本文通过探讨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护理体会,得出结论:要做好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救治护理工作,就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尽职尽责,做好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不断丰富临床知识和总结临床经验。

  • CRP/ALB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秀娟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脓毒症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过去由我院收治的且终存在的40例脓毒症患者,再抽取同期由我院收治的同年龄段但终死亡40例脓毒症患者,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24小时后、治疗72小时后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得出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上述三项指标水平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开始前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数据与治疗开始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水平在治疗开始前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数据与治疗开始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三项指标在治疗前阳性例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小时后和治疗72小时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组内数据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两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的可靠性更加理想.

  • 脓毒症的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研究

    作者:张兴宇;夏书香

    脓毒症作为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些年对其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因素研究众多.目前还不存在单一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迅速诊断脓毒症及对其预后做出明确的判断.本文就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在对脓毒症的分析和预后相关性因素研究方面作一综述,可为临床参考.

  • 传统医学"整体观"在脓毒症诊治中的运用及拓展

    作者:吴应兰

    脓毒症在当今世界医学上一直是一个重点的难题,作为目前医学界的一个焦点,人们对其的诊治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在诊断治疗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就目前的临床状况来说,脓毒症的诊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依然有待解决,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从更多的角度来探寻诊治脓毒症的效果更加优异的方法 .我国传统中医对于脓毒症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的成果也较为有限,目前"整体观"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较为认同,现今很多对脓毒症的诊断治疗方法 都是以"整体观"作为基础来进行的.

  • 参麦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微;徐庆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标志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将脓毒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血cTnI及BNP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 血清胆碱酯酶对ICU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周平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含量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5岁以上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 24小时内血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肌酐水平;同时对死亡组入院24小时内和临终前24小时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入院24小时胆碱酯酶含量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9,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肌酐水平,发现仅死亡组中白蛋白含量低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脓毒症死亡组中,临终前24小时胆碱酯酶含量进一步下降,与入院24小时内胆碱酯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很好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效而简便的一项指标,同时对提高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性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应用于脓毒症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春容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09-2016.07入住我科、符合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的患者88例,sepsis患者52例、非感染性(non infection SIRS)患者36例,以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估,开展cf-DNA/NETs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Ⅰ组和Ⅱ组各项炎症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PCT和cf-DNA/NETs水平显著高于Ⅱ组,两组在CRP WBC和N比例等一般感染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第13天,Ⅰ组和Ⅱ组患者间PCT和cf-DNA/NETs水平仍维持显著差异状况;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DNA/NE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对Ⅰ组按疗效和临床症状进行亚组分析发现,cf-DNA/NETs不管是在疾病早期还是晚期,表达都较为稳定.结论 cf-DNA/NETs可早期诊断sepsis、后期辨别sepsis与nf–SIRS,在sepsis病程全期均具有应用价值.

  • 关于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应用血液净化在方式与时机的选择上产生的防治效果分析

    作者:门士虎

    目的:分析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血液净化在方式与时机选择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行CRRT(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乙组行IHD(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将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作为依据,将甲组患者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患者12例、25例、13例,对其治疗前后者APACHE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白蛋白、血清肌酐均低于乙组,差异明显,P<0.05;与Ⅱ期、Ⅲ期患者相比,Ⅰ期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行CRRT治疗的效果显著,且Ⅰ期患者预后更好.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二者的诊疗分析

    作者:叶莉琪祯;得力娜尔·巴何提别克

    目的:分析间歇性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接受连续恶性甚至替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血肌酐、C反应蛋白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器官支持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病机制与意义

    作者:姚咏明;董胜利;于勇;盛志勇

    严重创伤打击下,机体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的发生,通过内毒素增敏效应介导失控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诱发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虽然细菌/内毒素移位的确切临床意义尚有争议,但许多证据支持肠道是脓毒症发生的"枢纽"器官.因此,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具有重要临庆价值.

  • 一种晚期炎症介质HMGB-1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作者:马丽娜;刘政军;葛茂星

    HMG是一大类富含电荷的低分子核蛋白,是含量丰富的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的特性而被命名.HMG与脓毒症中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密切,在炎症反应中具有细胞因子活性,可介导炎症瀑布效应且产生明显晚于其它细胞因子,HMGB1作为一种致炎性细胞因子与早先被普遍认为是引起机体损害和死亡的"核心因子"的TNF、IL-1比较有明显不同.

7506 条记录 375/376 页 « 12...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